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章编号:(205收稿日期:2004-04-23;修回日期:2004-08-23作者简介:陈志霞(1966-,女,湖北广水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陈志霞1,2,廖建桥2(1.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摘要:通过对武汉市17家企事业单位596名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探讨了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结构及其对员工工作压力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构成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工作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组织管理、人际关系与能力、时间紧迫性和工作环境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压力源主要因素对工作压力感有显著影响。同时,工作压力源对工作压力感的解释率并不很高,说明工作压力源并非导致工作压力感的惟一因素。关键词: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感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Structura l Co m ponen ts of Knowledge 2worker s Job Stressor and ItsRel a ti on sh i p w ith Job Stra i nCHEN Zhi 2xia1,2,L I A O J ian 2qiao2(1.Social Depart m 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 ,China;2.School of Manage 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d the knowledge 2worker s j ob stress or and its relati onshi p with j obstrain by t w o questi onnaires .596knowledge 2workers fr om 17enter p rises in W uhan city partici pated in the investigati on .Princi p le co mponents fact or analysis reveals six di m ensi ons in the structure of j ob stress or:the task of work,career devel opment,organizati onal manage ment,individual relati onshi p and ability,ti m e p ressure and working envir onment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j ob stress or is m iddling related t o knowledge 2worker s j ob strain .Key words:knowledge 2worker;j ob stress or;j ob strain1引言有关工作压力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1-3,过多的工作压力对于员工个人和组织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就员工个人来说,工作压力超载会损害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就组织而言,过多的工作压力往往引起工作者的不满、消极怠工、高离职率和缺勤等问题,从而降低组织的工作绩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员工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他们在组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研究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导成分和心理结构,对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进行了明确区分。工作压力感主要是指员工对于工作压力的实际体验,它具体包括心理体验、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等不同方面。工作压力源主要是指导致员工工作压力感的源自工作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前者实质上是个体内在的工作62压力,简称内压力;后者实际上是源自外部工作条件的工作压力简称外部工作压力或外压力。Philli p L.R ice在其所著的压力与健康4一书中,将员工的主要工作压力源或工作应激因素区分为工作条件、角色应激、人际关系因素、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家庭工作相互影响等方面,并且提供了一个包含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三部分的工作应激量表。但是,这种结构划分和具体量表是否符合我国员工尤其是本文关注的知识员工工作压力的具体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学者舒晓兵等5对我国国企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自己的研究,他们把国企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界定为7个方面:(l组织的结构与倾向;(2工作条件及要求;(3职业发展;(4组织中的角色;(5人际关系;(6社会支持;(7管理事务。但是,他们未能就其结构划分的合理性进行具体的实证检验。为此,我们在参考上述及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6,设计了本次研究方案,旨在对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结构进行比较深入的专门探讨。2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我国现实背景下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导成分及其对员工工作压力感的影响,我们于2003年12月对武汉市17家企事业单位596名知识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2.1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本文将知识员工定义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企事业单位职工,这是对于知识员工的一种较为宽泛的理解。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对象以年轻员工为主,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居多。表1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n=596性别男女年龄18-2930-3940-4950-5960以上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大学硕士及以上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频数百分比55.743.551.327.715.33.71.728.564.46.541.458.1注:缺省值略。2.2研究工具调查问卷除了涉及被试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工作压力感量表。采用杭州大学心理学系马剑虹参照House和R izz o的工作压力量表所确定的工作压力评价量表7,8,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情绪三个维度,11个具体项目。(2工作压力源问卷。参照Philli p L.R ice压力与健康一书中提供的工作应激个人测量表,我们确定了24个初始项目,构成初步的工作压力源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工作任务、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组织管理、职业生涯发展和工作兴趣等几个大的方面。2.3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F OXPRO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9.0F OR W I N DOW 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3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问卷的具体项目问卷回收后,首先计算24个具体项目的分数与工作压力感量表总均分值的相关,以此作为该项目区分度的指标。具体结果见表2(项目间相关系数略,其中,YG代表工作压力感均值,Y1Y24分别代表工作压力源初始问卷的24个具体项目,r为相关系数,P为显著性水平。根据相关显著性水平,删除了P值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6个项目,最后确定了18个具体项目。被删除的这6个具体项目是:Y9:我的工作很有趣;Y10:我在工作中有自主权;Y11:如果可再来一次我仍选择这项工作;Y12:我与上司很谈得来;Y13:上司对我很重视;Y16:上司和我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友好。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工作兴趣、与上司关系方面,说明这两个方面因素与工作压力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故本次调查中相关数据不作为考察内容。其具体原因有待讨论,我们的初步解释是可能与知识员工自身特点有关系。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知识员工工作的自主选择性提高,一般都能够选择那些相对感兴趣的工作。而且由于知识员工地位的提高,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度和重视程度较高,上下级关系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不明显。72表2各初始项目和工作压力感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n =596Y1Y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G r0.3540.3020.3100.2720.1090.2230.1870.219-0.071-0.038-0.054-0.062P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00.0830.3600.1880.133Y13Y14Y15Y16Y17Y18Y19Y20Y21Y22Y23Y24YG r -0.0740.1380.181-0.0720.2470.4100.2750.2350.1090.2800.2780.275P0.0700.0010.0000.0780.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4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分析对反向记分的项目21进行分数转换,计算剩下的18个具体项目构成的工作压力源量表总的A l pha 信度系数为0.7323,表明本调查问题有良好信度。再将这18个具体项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炼出6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各因子特征值及其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6个主要因子对压力源问卷方差的总解释率为58%。表3各因子的初始统计量(n =596因子特征值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3.43919.10819.10822.51113.95233.06031.2536.96140.02141.2016.67146.69151.0225.68152.37261.0105.61457.986经方差最大旋转,得到表4所示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构想效度。从因素构成项目的语义分析来看,因素1主要反映了工作任务的数量、难度和风险性,可以命名为“工作任务”。因素2各项目主要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培训等因素相关,可以命名为“职业生涯发展”。因素3各项目主要与所在单位的组织管理和领导的管理能力相关,可以命名为“组织管理”。因素4各项目主要涉及同事件关系和自身能力,还暗含着一个人的自信心,可以命名为“关系和能力”。因素5各项目主要涉及工作时间的紧迫性,命名为“工作时间”。因素6各项目主要涉及工作的物理环境和人为环境,命名为“工作环境”。研究结果说明,构成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依次分别命名为工作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和能力、时间紧迫性、工作环境。5影响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感的主要工作压力源为了研究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各主要因素对工作压力感及其主要因素的影响,我们就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两两相关分析。具体统计结果见表5。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工作压力源及其主要因素与工作压力感及其主要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就工作压力源的具体项目而言,按照相关系数的值加以比较,影响最为明显的压力源因素依次分别为工作任务、时间紧迫性、关系与能力、组织管理、职业生涯发展和工作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压力源因素对工作压力感的影响具有不同特点。就工作压力感来看,这些工作压力源对压力感主要因素的影响作用,首先表现在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方面,然后才是生理反应方面。说明工作压力源(外压力对工作压力感(内压力的影响是层次递进的,随着压力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压力感不仅体现在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方面,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生理反应和身体健康。但是,工作任务和时间紧迫性两个因素对生理反应的影响却要高于情绪反应,说明来源于工作任务本身的压力首先导致的是生理疲劳,而来源于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的压力源首先可能给人带来的是心理方面的压力和影响。82陈志霞,等: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表4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方差最大旋转因素荷重矩阵(n=596项目因素1因素2因素3因素4因素5因素6因素命名Y1.我的工作任务数量过大0.720-0.0810.182-0.0470.225-0.131Y2.我的工作性质难度过大0.7640.0260.1290.024-0.061-0.026工作Y3.工作节奏太快0.681-0.069-0.088-0.0220.3820.035任务Y22.我的工作风险性大0.5710.129-0.1900.226-0.0780.198Y5.工作中没有个人和事业发展展望-0.1230.564-0.0240.0200.2810.252职业Y6.工作的服务培训不够0.2160.5330.346-0.320-0.0670.134生涯Y7.我的工作界限不明0.1420.7090.1700.066-0.1560.150发展Y8.我不明白未来我要干什么-0.1510.6830.1080.2700.082-0.092Y23.我所在单位管理混乱0.0930.1400.7600.2610.0990.129组织Y24.我的上司缺乏管理能力0.0420.1720.7540.2370.1100.064管理Y15.大多数同事不友好或对我不感兴趣0.0200.0940.2020.664-0.0220.128关系和Y20.我的能力水平难以胜任这项工作0.0650.0770.1390.7080.0610.122能力Y4.工作时没时间放松0.4600.0660.065-0.2100.5540.161工作Y18.我不能享受休闲,因为工作耗尽了我的能量0.1740.0880.1620.0770.7530.112时间Y14.上司之间关系不和0.0570.1090.1990.248-0.0320.663工作Y17.我的工作环境拥挤、嘈杂或沉闷0.0420.1910.0270.1010.1910.746环境Y19.我害怕失业或下岗0.0260.4180.0750.2890.499-0.319其他Y21.我的教育背景正适合此项工作0.3300.019-0.3830.1240.062-0.350表5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的相关分析结果(n=596工作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组织管理关系与能力时间紧迫性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源心理体验0.4580.2130.2960.2970.4050.1970.518生理反应0.3780.1990.2330.2300.3670.1540.435情绪反应0.2320.3110.2640.2840.2570.2760.448工作压力感0.4340.2750.3110.3160.4130.2370.551注:除工作环境外均为P0.001,。为了研究工作压力源各主要因子对工作压力感的解释程度,我们还就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感对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6是具体的回归模型。从该表中可以看出,6个压力源因子中除工作环境之外的五个主要因素的回归系数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压力感之间存在明显因果联系。按照回归系数值的高低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工作任务、时间紧迫性、人际关系和能力、组织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工作压力源主要因素对工作压力92I 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 mentNo.4,2005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第4期感的总的解释率并不很高。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说明工作压力源并非导致工作压力感的惟一因素,工作压力源不能等同于工作压力感。在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感之间一定还存在其他中介变量,对于具体中介变量的探讨是值得以后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表6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感对工作压力源主要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n =596自变量BET A 回归系数SI G 工作任务0.2960.000职业生涯发展0.1130.000组织管理0.1300.001人际关系和能力0.1630.000时间0.1910.000工作环境0.0660.072R 0.588R 20.346F51.9360.0006结论与讨论本研究主要就企事业单位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结构及其对员工工作压力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要因素结构分别为:工作任务、职业生涯发展、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和能力、工作时间、工作环境。(2自编的工作压力源问卷项目简洁,并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构想效度。(3工作压力源对工作压力感具有显著影响,对员工工作压力感影响最为明显的工作压力源主要因素依次分别为工作任务、时间紧迫性、关系与能力、组织管理、职业生涯发展和工作环境。(4不同压力源因素对工作压力感的影响具有不同特点。来源于工作任务本身的压力首先导致的是生理疲劳,而来源于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的压力源首先可能给人带来的是心理方面的压力和影响。(5工作压力源并非导致工作压力感的惟一因素,在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压力感之间一定还存在其他中介变量,这是值得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6工作兴趣、与上司关系两个方面因素与工作压力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除了文中提到的解释之外,具体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讨论。参考文献:1石林.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 .心理科学,2003,(3.2Salvo V D,Lubbers C,Rossi A M ,et al .Unstructured percep ti onsof work related stress:an exp l orat ory qualitative study A .I n:Crandall R,Perrewe .Occupati onalStress:AHandbookM .1995.3Muse L A,Stanley G H,Field H S .Has the I nverted -U Theory ofStress and Job Perfor mance Had a Fair Test?J .HumanPerfor mance,2003,16(4:349.4R ice P L.压力与健康M .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51-153.5舒晓兵,廖建桥.国企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2.6Cooper G L,Sl oan S J,W illia m s S .Occupati onal Stress I ndicateManage ment GuideM .NFER -Nels on,W inds or,1988.7马剑虹,梁颖.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J .应用心理学,1997,(2:21-26.8House R J,R izz o J R.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as criticalVariables in a Model of O rganizati onal Behavi orJ .O rganizati onal Behavi or and Human Perfor mance,1972,(7:467-505.(上接第25页3Krumke S O,Marthe M V,Ravi R,et al .App r oxi m ati on algorithm s f or certain net w ork i m p r ovement J .Journal ofCombinat orial Op ti m izati on,1998,(2:257-288.4Zhang J,Yang C,L in Y .A class of bottleneck expansi on p r oble m sJ .Computer and Operati onal Research,2000,(124:77-88.5Yang C,L iu J.A capacity expansi on p r oble m with budgetconstraint and bottleneck li m itati on J .kActa mathe maticaScientia,2002,(22:207-212.6王洪国,马诏汉.关于无向网络容量扩张的问题J .山东大学学报,2000,35(4:418-424.7王洪国,马诏汉.关于有向网络容量扩张的问题J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2001,16(4:471.8Yang X G,Zhang J Z .A net w ork i m p r ove ment Pr oble m underdifferent nor m sJ .Computati onal Op ti m izati on and App licati ons,2004,(27:305-319.9Ryan S M.Capacity expansi on f or random exponential demandgr owth R .I 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Syste m s Engineering,I owa State University,Ames,I A ,August 2000.10Katagiri H,Ishii H.Chance constrained bottleneck s panning treep r oblem with fuzzy random edge costs J .Journal of theOperati ons Research Society of Japan,2000,43(1:128-137.11Katagiri H,Saka wa M.H ir oaki Ishii J .Eur opean Journal ofOperati onal Research,2004,(152:88-95.12L iu B.Uncertain Pr ogra mm ingM .Ne w York :W iley,1999.03陈志霞,等:知识员工工作压力源的主成分因素结构分析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