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51页).doc

    • 资源ID:13431299       资源大小:261.50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5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软基处理1.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 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 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 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 软基处理质量未达设计要求。 6 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 1 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 机密随时应进行反插。 4挤密碎石桩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 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1.2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形成原因 1 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 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 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4 纵向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1 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 2 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 提高路基压实度。 4 纵向半填半挖处严格案设计规范要求施工。1.3 路基出现滑列面 形成原因 1 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 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 换土速度过快。 4 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1 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 2 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半填半挖处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 2 路 基 2.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1 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 最佳含水量较多。2 高塑性粘土“沙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 翻晒、拌合不均匀。 4 碾压层不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 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 高塑性粘土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沙化”。 3 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2.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 碾压遍数不够。 2 压路机质量偏小。 3 松铺厚度过大。 4 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 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 采用震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 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设计规范要求。 4 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5 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是进行碾压。2.3 路基积水严重 形成原因 1 路基表面不平衡。 2 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1 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 路基表面应设横坡。2.4 路基边坡被冲刷 形成原因 1 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 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 3 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 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 消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 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和排水沟。 3 应及时填平冲沟。2.5 压实层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 施工路段偏长,拌合、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 粉碎、拌合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 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实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偏差值在规定范围内。 2 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合碾压。2.6 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形成原因 1 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 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 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 1 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 2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 加强防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 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2.7 路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 1 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 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 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实层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偏差值在规定范围内。 2 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2.8 路基表面出现放炮 形成原因 石灰消解不充分。 防治措施 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进行充分消解并过10mm筛。2.9 路基压实度超密 形成原因1. 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2. 路基填料不均匀。3. 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防治措施1. 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2. 选择均匀的填料。2.10 路基灰土灰灰剂量不均匀形成原因1.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2.路基渗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洒灰。3.拌合不均匀。防治措施1. 液限较大粘性土应充分砂化。2. 应严格按掺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合,采用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2.11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 形成原因1. 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打格撒灰。2. 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拌合碾压不及时。3. 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防治措施1. 确保石灰的掺量。2. 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3. 堆放时间过长的石灰,应事先用采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其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掺灰剂量。4. 洒灰后应及时拌合碾压。2.1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1. 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2.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或超宽值不够。防治措施1. 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2. 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3路面工程3.1路面底基层3.1.1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 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合不均匀。2 二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3 试件养护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是失水过多。防治措施1 实际是石灰剂量应比设计计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2 采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3 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合应均匀。4 二灰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5 试件应用塑料膜裹覆养生,养生温度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3.1.2 二灰土底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 1 二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 二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 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 4 二灰土拌合不均匀。 防治措施 1 二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开始碾压,斌及时压实。 2 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轮上的二灰土, 并清除出路面以外。 3 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 对表面起皮层应清除出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补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匀后再压实。 5 严格按放样先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3.13 二灰土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 二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 二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 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 灰剂量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 1 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应适当洒水。 2 做好二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 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3.1.4 二灰土表面开裂 形成原因 1 碾压含水量过大。 2 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 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二灰土底基层,采用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 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4 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3.1.5 二灰土表面放炮形成原因1 二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2 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防治措施1 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2 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3.2 路面基层3.2.1 二灰碎石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 石灰剂量不足。2 石灰等级较低。3 二灰碎石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4 未能保湿养护。5 粉煤灰质量不符合要求。6 二灰碎石拌合不均匀。7 二灰碎石成型后养护温度偏低。防治措施1 施工中石灰剂量应较设计值高0.5-1.0个百分点。2选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高的石灰(级以上)。3添加12%的水泥。4石灰应充分消解,通过10筛。5提高二灰碎石拌合均匀性并及时成型试件。6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应不少于7天。7尽可能在气温较高时施工。3.2.2二灰碎石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1含水量不符合要求。 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变数不够,局部漏压。 3二灰碎石拌合不均匀,局部粉煤灰偏多,骨料偏少。 4靠近中央分隔带加宽不够。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二灰碎石混合拌料和过程中含水量,使碾压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采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按试铺路段碾压遍数直到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3提高二灰碎石拌合均匀性。 4中央分隔带处加宽值要满足施工设计规范要求。3.2.3二灰碎石压实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二灰碎石配合比和含水量不均匀。 2二灰碎石碾压变数不一致,局部漏压。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各料仓喂料速度和加水量,做到配料准确,含水量符合规定。 2控制碾压变数,均匀碾压。3.2.4二灰碎石基层摊铺离析 形成原因 1二灰碎石运到摊铺现场已经离析。 2二灰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 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 1 按设计配合比拌制二灰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 2 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料流向堆底。 3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3.2.5 二灰碎石基层开裂 形成原因1 二灰碎石混合料中二灰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2 二灰碎石碾压时含水量偏大。3 成型温度较高,强度形成较快。4 碎石中含泥量较高。5 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6 养护不及时。防治措施1 优化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选择合格的集料。2 控制碾压时含水量不超出允许范围。3 待沉降稳定后再铺筑基层。4 对已开裂的基层应加铺玻纤网加固,对纵向裂缝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跨缝加固,防止裂缝对沥青面层反射影响。3.2.6二灰碎石表面放炮 形成原因 1 石灰未充分消解。 2石灰未过筛或筛孔尺寸过大。 防治措施 1 石灰使用前应充分消解,必须在施工前7-10 天加水充分消解。 2 消解石灰应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3 保证碾压时的含水量。3.2.7 二灰碎石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 二灰碎石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 2 二灰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 3 二灰碎石表层被冻坏。 防治措施 1 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期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 2 对过冬的二灰碎石应采取各种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 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3.2.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形成原因1水泥剂量偏大。2碎石级配中细料偏多。3基层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4养护不及时。5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防治措施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2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3加水应严格控制。4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5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冻冰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比不并且基层表面在冬季上冻前应做好覆盖层(下封层或摊铺下面层或覆盖层)3.2.9基层厚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二灰土表面高程超高。 2二灰碎石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松铺系数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对二灰土底基层按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2控制摊铺厚度钢丝的设置,对其高程应进行复核。3.3沥青路面下封层3.3.1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形成原因1基层表面浮灰未清扫干净。2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3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太差。4不按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防治措施1二灰碎石表面应进行清扫、水洗、风吹等工序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杂物。2 对乳化沥青进行破乳速度试验,选择慢凝乳化沥青。3 对乳化沥青进行与石料粘附性试验,选择与石料粘附性好的优质乳化沥青。4 适当增加轮胎压路机对下封层的辗压遍数。3.3.2 下封层脱落 形成原因 1 下封层被行使车辆轮胎粘结而脱落。2 下封层未能将水封住。3二灰碎石基层表面受冻害。防治措施1 加强养护,下封层施工结束一周内禁止各种车辆行驶。2 采取各种防冻措施,避免下封层过冬而破坏。3 提高二灰碎石施工质量。3.3.3基层外露 形成原因1 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漏洒。2。下封层矿料铺撒量过少,被行驶车轮粘走。防治措施1 控制乳化沥青喷洒数量在合格范围内,漏洒处应补洒乳化沥青。2矿料撒铺量应足够或稍多,在铺下面层前清扫回收再利用。3.3.4 下封层渗水 形成原因1 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喷洒不均匀。2 基质沥青针入度过大,标号过低,不能形成完整封层。防治措施1 喷洒乳化沥青量在设计范围内,接缝搭接好,不漏喷,做到均匀洒布。3.4 路缘石工程3.4.1路缘石折断或缺角破损形成原因1 预制钢模变形。2 砼强度偏低。3运输路缘石时野蛮装卸,将缘石摔断。防治措施1注意模板的拼装及接缝的处理。2 禁止使用破损折断的路缘石,折断缘石应废弃。3 禁止野蛮装卸缘石。4 提高砼预制强度。3.4.2 路缘石预制尺寸不一,光洁度差形成原因1 预制钢模质量差,尺寸不一。2 砼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够。3 养护不足。防治措施1 严格钢模制作,保证每个钢模尺寸一致,形状一致。2 选择合理的砼配合比,加强振捣,认真养护。3.4.3 路缘石色差大 形成原因1 石料和水泥不均匀。2 脱模剂质量差。3 钢模表面除锈不彻底。防治措施1应将钢模表面除锈,采用干净的脱模剂,批量生产。2采用同一品种、同一厂家的水泥和石料。3 养护和运输时注意不受污染。3.4.4 路缘石砌筑不合格形成原因1 未严格放样,拉线砌筑。2 路缘石下砂浆不饱满,块与块间的平顺性未调整到位。3 缝宽不一致,勾缝质量差。防治措施1 先用经纬仪放样,后拉线砌筑。2 应先坐浆后刮浆砌路缘石及勾缝,保证块与块平顺,缝宽一致。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目测检查,及时调整路缘石。3.5 路面面层3.5.1 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1 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 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3 混合料拌合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4 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防治措施1 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3运料装料时应分至少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到锥底。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3.5.2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5标准密度不够。防治措施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2做好保温粗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选用符合要求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取铺筑式路缘石时,可以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m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5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3.5.3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形成原因1 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2 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3 辗压温度不均匀。防治措施1 装料过程料车应前后移动,运料车应覆盖保温。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起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 3 合理组织压路机,却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3.5.4枯料 形成原因 1砂及矿粉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 2集料孔隙较多。防治措施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2 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3 对孔隙率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3.5.5 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形成原因1 马歇尔试验隙率偏大或偏小。2 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 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4 油石比控制较差。防治措施1 在沥青拌合站的热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2 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误差范围内。3 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4 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5 严格控制压实度。3.5.6 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形成原因1 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2 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3 拌合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4 承包商设定拌合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合比误差下限值。5 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防治措施1 保证石料的质量和均匀性。2 对拌合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3 调整生产配合确保油石比在规定的范围内。4 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5 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6 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3.5.7 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形成原因1 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2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3 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4 碾压程序不合理。防治措施1 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2 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3 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4 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底到高原则进行。3.5.8 沥青混合料检验中粉胶比不合格形成原因1 用油量不符合标准。2 矿粉用量不符合标准。3 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或针片状含量过高,造成石粉被压碎增加小于0.075级配碎石。4集料颗粒含有粉尘,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未用水洗法筛分。5拌和楼吸尘装置未能有效吸尘。防治措施1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2 选用压碎值小、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少、0.0075mm一下颗粒含量较少的石料。3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筛分应用水洗法。4 保证拌合楼吸尘装置的有效和矿粉、沥青用量的准确。3.5.9 沥青面层厚度不足形成原因1 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2 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3 摊铺机后找平装置未调整好。4 基层标高不够。防治措施1 试铺时仔细检查松铺系数,每天确定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2 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3 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刮除部分基层,补好下封层,再摊铺下面层。4 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3.5.10 沥青面层横向裂缝形成原因1 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2 基础开挖沟槽埋设管线。3 通道沉降缝、搭板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1 处置基础,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开裂。2 基层开裂处、桥头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维网,以降低对层面的影响,减少层面横向裂缝。3.5.11 沥青表层纵向裂缝1 地基沉降不均匀一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2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发路面开裂。防治措施1 加固路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2 在裂缝两边各挖除一段宽度基层,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钢筋混凝土补平基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上加铺玻纤维网处置,再铺筑沥青面层。3.5.12 路面不均匀沉降形成原因1 软基处理不好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2 软基处理后未待沉降稳定即填筑路基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3 堆载预压设计不够致使路面铺筑完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4 路基清表时未发现的暗塘,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5 路基或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填料进行处理再填筑路基。2在裂缝两边各挖除一定宽度基层,采用厚度不小于20的钢筋混凝土补平基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上加铺玻纤网处治,再铺筑沥青面层。3.5.12路面不均匀沉降 形成原因 1软基处理不好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2软基处理后未待沉降稳定即填筑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3堆载预压时间不够致使路面摊铺完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4路基清表时未发现的暗塘,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5路基或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1规范进行软基处理,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路面摊铺。 2根据设计要求和沉降速率控制堆载预压时间,避免提前卸载。 3严格控制路基填筑的碾压以及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3.5.13沥青路面污染 形成原因 1交叉施工,运料车行使滴油撒料造成路面被污染。 2其他工程施工产生的砂浆污染。 3中央分隔带回填土或绿化工程绿化时将土洒落到路面上造成路面污染。 4各种施工机械柴油泄漏。 5绿化浇水产生泥水污染。 预防措施 1实行路面交通管制,规范施工车辆行驶路线,严禁车辆滴油撒料。 2边坡.压顶.隔离栅施工时,中央分隔带回填土或进行绿化工程时应在沥青路面面层上垫彩条布隔离。, 3中央分隔带浇水应喷洒,不应冲浇,或采用开沟挖沟浇水。 4在沥青砼路面施工前尽可能完成会产生污染的工程。3.5.14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 4#料粉尘含量过高,砂当量不合格。2矿粉亲水系数不合格。3小用油量偏低4小于0.075部分与沥青用量比例超标。5试验方法不规范。预防措施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2 严格控制好沥青用量,确保油石比符合要求。3 规范油石比检测操作方法。3.5.15 沥青面层宽度不足形成原因1 偷工减料2 摊铺机未调整好。预防措施1 做好施工放样。2 调整好摊铺机的宽度。3.5.16 面层取芯孔未及时填补形成原因疏忽或重视不够。防治措施及时填补上相同配合比的沥青砼或水泥砼,并夯实到规定要求。3.5.17沥青面层平整度超标 形成原因 1摊铺机及找平装置未调整好致使松铺面即不平整。 2摊铺过程中停车待料。 3运料车倒退卸料撞击摊铺机。 4下承层平整度很差。 防治措施 1仔细设置和调平,使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试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确保摊铺连续、均匀的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不得时快时慢,做到每天摊铺仅在收工是才停机。3 路面各个结构层施工,均应严格控制好各层的平整度。 3.5.18 沥青面层原材料注意检测项目不全或原材料检测频率过少 形成原因1 试验人员责任人心不强,未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测。2 试验人员不熟悉规范。防治措施1 增强试验人员责任心,并经常组织有关规范对沥青面层原材料检测项目、检测频率的规定,按规定进行检测。2 学习试验规程,规范试验操作。3.5.19 面层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弯拉强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 混合料取样不具代表性,试件成型不规范。2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3 试件养生条件不合格。防治措施1 标定称料衡器,是配料准确。2 按规定要求成型试件,振捣要密实。3 试件养生条件要符合规定。3.5.20 水泥混凝土面层压纹深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 压纹机重量不够或操作手不熟练。 2 局部石子顶在面层顶面,压纹机不能压下。 3 压纹间隔时间过长,部分水泥混凝土已硬化造成压纹深浅不一。 4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平整。 防治措施 1 选用重量适宜的压纹机配以熟练的操作手。 2 采用人工压纹时应保证纹槽间隔与深度均匀。 3 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砼初凝前应及时进行压纹。 4 采用刻槽机在砼达到一段强度后刻槽。 3.5.21 水泥混凝土面板断裂 形成原因1 切缝过迟,缝深过浅,面板收缩断裂。2 施工停顿时间过长。3 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1 掌握切缝时间,采用多台切缝机施工,缝深符合要求。2 施工中应有备用设备,减少中间停顿,应设工作缝。3 如果必须中间时间停顿,应设工作缝。4 按设计处理地基,确保地基沉降均匀,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规定。3.5.22 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差形成原因1 两侧模板或已铺面层平整度差或有水泥灰浆粘附。2 做面的工人技术水平较差。防治措施1 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高程符合设计。2 清除模板顶面和已铺筑面层表面的砂浆杂物。3 安排技术水平较好的工人抹平做面。3.6 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3.6.1 车辙形成原因1 沥青用油量偏高,热稳定性差。2 沥青混合料级配偏细,粗骨料处于悬浮状态,3 重车的渠化交通。防治措施1 改善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较多的粗骨料。2 采用改性沥青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3.6.2 坑塘形成原因1基层强度不均匀,或局部失去强度。2 沥青砼局部压实或强度不足。3 沥青砼局部水渗入,产生水损害。防治措施1 加强基层施工管理,按操作规程施工,提高基层强度的均匀性。2 调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机配套组合。3.6.3 泛油形成原因1 沥青用量偏高。2 沥青下封层或粘层油用量偏多。防治措施1 严格控制油石比。2 按设计控制下封层沥青用量。3.6.4 唧浆形成原因1 沥青砼开裂或产生坑塘后水进入基层产生抽吸作用。2 基层表面强度不足。防治措施1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 加强半刚性基层顶面清扫和冲洗。3 沥青下封层喷洒沥青要均匀。3.6.4 失去粘结力形成原因1 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结性差。2 石料含泥量高,石料表面被泥浆裹覆。3 沥青路面孔隙率过大,导致沥青砼长期受水浸害。4沥青用量不足。5石料被压碎或碎料吸水性大。6沥青拌合过程中温度偏高,产生老化。防治措施1掺加抗剥落剂。2严格控制石料含泥量。3完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机组合,控制压实度。4按施工配合比控制沥青用量。5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3.7 路肩工程3.7.1 路肩排水管埋高过高、堵塞形成原因对路肩排水管作用认识不足。防治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标高和位置埋设排水管,并预先将管口临时封闭。4 桥梁工程4.1砼浇注4.1.4砼强度偏低形成原因1无堆放水泥的库房,水泥堆放在未进行硬化的地面;水泥库房的地面没有硬化或防潮措施,致使水泥受潮,水泥标号降低,影响砼强度。2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级配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砂石料的含泥量过大,黄砂中含有较多的木炭.卵石.泥块等杂质,黄砂的级配差,石英含量低。3 砂、石料和拌合用水计量不准确或根本就没有计量。4 混凝土拌合用水不符合要求。5 未按审批的砼配合比进行施工。防治措施1 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硬化、且有防潮处理的水泥库房。2 对进场用砂石料进行自检优选,选用含泥量低的砂,扩大砂石料的堆放场地,并硬化,分类堆放。应用高压水泵对泥量高的粗集料进行冲洗。3 现场应设置计量设备,砼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4 应选择合格的拌合及养生用水。5 严格按审批的砼配合比进行施工。4.1.2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形成原因1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2 大体积砼未采用缓缓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3 未及时养生。4 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砼凝固时因收缩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砼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砼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5 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防治措施1 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2 大体积砼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3 优化配合比:改善内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混合材料、掺加缓凝剂。4 采用遮阳凉蓬的温度措施以降低砼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5 及时养生。6 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度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7 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采取预压措施。 4.1.3 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形成原因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砼浇筑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砼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的砼,将导致浇筑的砼形成低强度的夹层。防治措施1 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间较长,应增加搅拌能力。2 掺入缓凝剂型减水剂。3 改善浇筑工艺已确保分层浇筑的时间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4.1.4 混凝土离析形成原因1 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砼离析。2 砼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3 浇筑过程中过振。防治措施1 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2 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穿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穿筒出料口下面的砼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是,应设置减速装置,3 振捣时,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汽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4.1.5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形成原因1 砼浇筑时漏振。2 模板漏浆。防治措施1 砼浇筑过程中插入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的深度。2 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3 控制砼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抚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4 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4.1.6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形成原因1 施工缝未凿毛。2 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3 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砼表面松散。防治措施1 应在设施工缝的先浇砼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凿毛。2 凿毛后毛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4.1.7 混凝土漏浆、表面平整度差形成原因1 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2 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3 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做有效处理。4 模板的榫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防治措施1 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2 处理好模板拼接缝。3 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4.1.8 砼构件表有泌水现象、色差大形成原因1 砂、石料级配差。2 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导致砼保水性差。3 振捣过度。防治措施1 应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2 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3 振捣恰当。4.2 钢筋制作与安装4.2.1 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的危害性意识不够。防治措施1 应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2 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3 受拉主钢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50%。4 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10d.。4.2.2 预制安装的钢筋骨架扭曲形成原因1 未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拼装。2 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未增设加强钢筋。防治措施1 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拼装焊接。2 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4.2.3 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上形成原因1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2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再打折成S形。3 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4 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防治措施1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2 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共51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