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贸易与环境议题及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共3页).doc
-
资源ID:13431950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WTO贸易与环境议题及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WTO贸易与环境议题及“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半年多的时间内,农畜等产品出口不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这些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首先,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增多。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海产品。2002年1月到5月期间,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其次,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1月到3月,美国药品管理局扣留的进口产品共达12025批次,其中,中国为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量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最后,对中国进口农、畜产品检验项目增多。如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发达地区省市的出口。1月到3月,我国沿海地区被美国药物管理局扣留产品累计896批次,占我国被扣产品总量的78.6%,其中,广东省240批次,占21.05%,居第一位;福建省201批次,占17.63%。2002年前4个月,经深圳口岸出口的冻鸡出口量和贸易额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2001年,我国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加入WTO后,一方面意味着我国要按照全球通行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经济博弈,这不仅有利于我国获取比较利益,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也间接地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运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环境条款及世贸组织环境议题的漏洞,开始推行“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贸易增长和环境保护问题上面临着两难处境。一方面它们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包括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广泛协议,以有助于其较为清楚、透彻地解释各种基于环境问题的市场准入限制;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协议难以阻止发达国家单方面滥用这种限制。如果它们拒绝谈判达成新的协议而维持现有体制,则将会使发达国家按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4(GATT1994)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保护环境为由实施进口限制。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对该条款的解释也较为宽泛,这也有利于发达国家以此为由滥用该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WTO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规定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4,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农产品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做出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都对贸易与环境问题作了规定,但是都存在有缺陷,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比如以下三个方面。1WTO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可能或已经成为各国设置与环境有关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契机,从而使乌拉圭回合规范贸易及其非关税壁垒的效用递减甚至化为乌有。“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令人担忧的对自由贸易的障碍。特别是其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生态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等缺乏透明度,但是目前WTO规则对此尚无有效规定。2WTO的有关环保条款,过于向发达国家利益倾斜,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环保条款涉及的领域都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要价较高的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领域,如在国内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商品的出口问题、危险废物及垃圾的跨国转移问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问题等则不予限制;二是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远比发展中国家复杂严格,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三是世贸组织对各国制订自己的环保措施和标准未形成实质性的约束,也未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仅建议各国的环保措施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如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甚至允许成员国在没有科学根据的情况下临时采取高于国际标准的措施,这就为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开了绿灯。3在国际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发达国家也起着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因技术、人才的缺乏不能有效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结果国际标准主要考虑发达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难以达标。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使我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使我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与贸易组织机构的联系。如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分别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签署了双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个委员会有合署办公的趋势,促进了环境与贸易的结合。二是环境与贸易在法律政策上的联系。环境和贸易在法律上属于不同的国际法律体系。目前两个法律体系联系越来越多。一方面,贸易规则中规定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条款,力图通过对贸易体制和贸易措施的改进,使贸易活动和由此引发的经济活动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WTO的规则允许其成员以保护人体健康、动植物健康、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由,限制贸易活动。2000年12月20日,克林顿卸任之前签署的一个长达300多页的法律就规定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必须3年以上不施用化肥农药。三是环境与贸易在市场趋向上的联系。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多边环境协议的实施和消费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除了传统的价格、质量外,绿色环保也成为影响购买力的重要取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为了适应消费者可持续消费和环保的要求,实行环境标示制度,扩大环保友好型产品的市场。因此,企业ISO14000认证、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农产品得到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签、商品实行绿色包装,就成为占有市场、扩大贸易的重要手段。四是“绿色贸易壁垒”成为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热点和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产品关税不断下调,一些发达国家借助WTO规则中保护环境的条款设置“非关税壁垒”,集中体现在环境标准上。它们试图统一全球环境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及对外市场的开拓,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斗争的焦点。入世后,环境对贸易的影响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中国一系列产品出口的重大障碍。而WTO关于环境的文件,允许其成员在贸易过程中附加环境要求,也为各国筑就技术壁垒提供了空间。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常见的环境壁垒主要有: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几种主要形式。因此发达国家日趋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各种临时性环境措施,已经对中国贸易出口造成越来越显著的影响。此外,入世后对环境及贸易还产生以下的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转移技术和污染项目的场所。据有关部门调查,19911995年5年间,中国共进口各类废旧物品3030万吨,用汇68.8亿美元,并由此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洋垃圾围攻中国”的恐慌和争论。同期引进的外资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4000多家,协议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40%。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要在规定期限内淘汰和停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发展中国家则有十年的宽限期,有资料表明,过去几年在与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相关的行业,包括溶剂、冰箱、空调和发泡材料行业,在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很高。由此表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贸易自由化进程有可能会加剧国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们如何对待加入WTO后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首先,对有关绿色技术壁垒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其是某些发达国家用来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的一种手段而笼统地加以反对,也不能因其出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而盲目接受;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对产品也会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筑起适当的技术壁垒,以防止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因此,我们对此必须采取下列对策:(一)加快制定清洁生产法。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清洁生产(clea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理念着重强调三方面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以及清洁的产品。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降低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产品达到国际绿色技术标准,尽快获得环境标志认证;还可通过清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与环境双效益,以减少政府的补贴。(二)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逐步修订各种产品的标准,包括环境标准,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我国对ISO14000一直持积极态度,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1996年成立了“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CCEMS)”开展认证工作。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国际认证,是打破环境技术壁垒的一个重要途径。(三)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废旧物质和污染产业流入国内。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在绿色贸易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的危险。(四)积极准备世贸组织新一轮贸易与环境谈判,充分发挥“环境外交”的策略,促进发展中国家法律与WTO环境议题的互动。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为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一道,积极参与新一轮环境与贸易的谈判,在一定期限内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努力促成发展中国家法律与WTO环境议题的互动。二是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国以环保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绿色壁垒,或进口国将其国内环保法规实施到境外,或进口国以隐蔽形式做出的各种贸易歧视,我国应通过外交途径与进口国谈判,或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起诉。参考文献:1:周汉民:中国走进WTO,文汇出版社2:曲格平: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3:朱晓勤:绿色壁垒法律制度研究,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论文集4:崔书锋: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议题上的策略,国际贸易问题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