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共15页).doc

    • 资源ID:13442950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川卷2006-2017年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以及部分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正确答案(14) CD  。(15) 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至日刘著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心折灵台 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 可怜。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注】至日,此指冬至。刘著,安徽皖城人,皖城有玉照乡,晚年自号玉照老人。北宋末登进士第,后在金朝任职,曾任翰林院修撰、忻州刺史等。 灵台,此指供登临以观天象变化的高台。“政”通“正”。8简要赏析“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两句表达的妙处。(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8.(5分)本联巧用两个比喻,以燕子在帷幕上筑巢和雉鸡被关在樊笼中,比喻自己在金朝危险而堪忧、窘迫而可怜的处境(3分);又通过“终非计”“政可怜”使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生动,情感鲜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表达了作者思念、忧虑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2分)。首联写自己远离南方家乡到北方金朝做官,既庆幸战乱之年性命犹存,又因面对节日及年岁增长而不免产生思乡和忧愁之情。颔联因目睹环境巨变而内心欲碎,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写自己处境之堪忧与可怜,进一步强化忧愁之深。尾联用高飞的大鹏、远游的鲸鱼两个意象写出诗人期待能一展抱负、实现壮志的希望(4分)。(意思相近即可)2015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诗歌分析:此意境深邃,内蕴丰厚,为唐诗优秀之作。属于借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描绘夏日山中幽静空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联点明题旨,月夜下游山,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这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成一幅幽静深远的夏夜山景;尾联卒章显志,“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1)(3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虽然仅仅是对颔联的赏析。注意赏析,需要理解这一联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更要把握其艺术手法,甚至语言的精妙。即抓住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来做分析。这句是写景,所以要从写景的手法出发,抓主要意象,描绘出画面。 技巧点拨: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谓是这方面的著名典故了。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想着若身临其境,必将有恍若隔世之觉了。 (2)(5分)【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和志向主题,并要求简要分析。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明了内容(画面及其特点)和主题;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主旨,如尾联是卒章显志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1)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白遍开。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 酒盏。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 息,只能在酒醉中偶尔露出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较为简易,只要能够找出表达作者情 感的词语,如颈联中的"愁"字,情感基调便能准确答出,继而追问缘何而愁,在颈联后半 部分可知"壮心"未已,所以情感的主要内容是壮志未酬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诗的景色描绘 的寒冷凄清,便能较好回答本题。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 答:妙在用了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 分) 【答案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作用。题干已经提示在第三联中需找相关内容作答,结合考生平时对表达技巧的掌握,回答相对容易。回答时,应先找出对比的内容,即"愁心" 与"壮心""佳节快乐"与"佳节愁苦""久"与"偶",其次分析对比的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壮志难酬的愤懑,最后结合对比的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就能全面作答。 诗歌鉴赏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 富。苏洵时年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苏洵常以"王佐才"、"帝王师"自居的, 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魏公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 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 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 以前"游荡不学",不一定有"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多次 科考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 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岁,很难再有所作为。"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 "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豪情,"其意气尤不少衰"。 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那种久居高位、 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 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 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 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12.(8分) (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2)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不论倦听还是除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3)锦水春残,花瓣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了思乡难归的惆怅,(4)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2011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典诗歌鉴赏及赏析【四川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参考答案】(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分)(2)答案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5分)【补充注释】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赏析】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生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就对仗来说,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 ?”、“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二、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三、2008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四、2009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古诗词鉴赏题及参考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yn(1085-1152),字伯恭,号芗 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描写花朵的多姿,“叠”凸显了枝叶的茂密。 (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百花所喻君子的伤感。、全国卷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精解精析: 第一问:本问只需具体描述,难度较低,注意不要遗漏表现素蝶活动的诗句。第二问:属于手法题。应培养学生注意高考题设问的思路与方式。有时候诗歌的问题往往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前者往往为后者作铺垫。乍看起来,本题答案给的较偏,而其实潜台词则是本诗就是通过第一问来写的。而第一问又是怎样写的呢?是把素蝶放在一个空间环境中,展现了它与蜂、雀、日、风、花、叶的相互关系。答完第一问就可以知道,本诗用了一系列动词对素蝶进行细腻地描写,不加渲染和烘托,应属白描。有隐有现,有起有归,有出有没,有上有下,明显是对比,也有动静,这些都是描写的手段。(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详解精析: 第一问:考查诗歌情感的时候,应重点关注表现诗人感情的诗句及词语。结句往往是抒情主旨句,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只要给的背景类注释,注释一定是答案要点。因此应抓住“尾联”中的表现情感类的词语“幸”“欲”,二者均表希望,可知涉及情感。“芳华”“嘉树”的象征意义也比较好把握。其次抓景物的特征语,咏物诗直接由物到人,所以“参差”便有了注释中“数起数伏”的意味。 第二问:考查咏物诗的表现手法,没难度。一般为托物言志,有时也可能是象征。要引导学生分析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力求准确作答。如果学生实在不会判断,就引导学生先概括为托物言志,表述为什么象征了什么,以期保险。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二、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详解精析:首先抓住结中点明情感的词语“无奈”“思家”。其次抓住景物的特征,使其与人的心境对应。夜“凉”实则心凄凉,“路暗”实则前途“迷”人。再联系注释一,答案不难作出。注释二也能让我们感到诗中还有一种世事变迁的感慨。(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详解精析:此题意在考查诗歌常见手法。首先,前面描绘的场景写景,最后抒情,情景交融,不难看出。尤其应注意的是,古代的诗歌一般都是借助各种景物抒发情感,多为情景交融之法。应引导学生多关注引类答法。其次,联系前几年考查的一首绝句,对仗的用法也应能答出。律诗的二三联要求对仗,绝句并不要求,所以这也算此诗的一个特色。再次,本诗第四句虽有“客思家”这类的表现情感的字眼,但仍可视为一种场景的描写,即一句一个场景,这学生基本都想不到。所以要把重点落实在一时的教学中。这种类型少见,但毕竟有。比较典型的是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刘禹锡的石头城也比较有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三、新课标全国卷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详解精析 第一问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和边塞的典型环境。一般为多风沙雨雪,少人迹。本诗中的“雨雪”“狐迹”是十分典型的边塞环境,寒冷,荒凉。第二问,“别路”的解读难度较小,引导学生抓住“隔”“从军”基本可以判断“别路”就是别家之路,也是回家之路。(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第一问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转换题干意思,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是环境描写,所以可以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切入,则战争的空间背景是“天寒”“地暗”,是在交代边塞环境。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旗彩坏”“鼓声低”放在“天寒”“地暗”之后,那么“天寒”与“旗彩坏”,“地暗”与“鼓声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进而思考,“旗彩坏”了吗?“鼓声低”了吗?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旗彩”与“鼓声”本不应该有变化,变化的是“天寒”“地暗”的环境,是因为“天寒”所以旗彩显得“坏”了,因为地暗,所以鼓声显得“低”了,因此说这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感受。第二问,可联系边塞诗中的典型开怀作答。最主要的是把握住“从军”“愁云”“别路迷”。(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四、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详解精析:本题属练字题,从本义引申义,具体与抽象的角度入手,没有难度。(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详解精析:此题属于给定手法,让学生鉴赏此种手法的题。应加大对此类题的训练力度,这应成为今后出题的一种趋。一方面大减少了学生猜的可能性,要进行理性分析;加一方面学生可以有的放矢,降低了诗歌鉴赏的难度。这样便由纯粹的考查手法题,转换成了手法与内容同时考查的题。虚实相生手法是诗歌中一种比较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理论可参阅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不管怎样,要明确的是虚实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仙府梦境,忆前想后,“代为之思”均属虚写,不能实现的和尚未实现的,都是虚写。本诗的上片中的望之不见是写实,思之入梦是写虚;下片中的灯下写信,无人传寄是写实,想雁帮倒忙而时已晚是写虚。均是以虚衬实,突出孤寂之感,思念之情。此外,此诗的细节描写特点明显,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在鉴赏下联妙处的时候,不妨开掘其带有一波三折意味的地方。写完信,无人传,想到雁,秋已晚,情感波澜明显。这不妨引导学生鉴赏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和李清照的武陵春。参考答案:1、阻隔,隔断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以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情感阻隔。五、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岛,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岛。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详解精析:要明确凤凰的象征意味,由物及人。找到能够表现凤凰的特征,便可直接对应到人的品质上。如“醴泉”代表品质纯洁,“栖山冈”代表高洁,不与时俗同流,“高鸣”与“延颈”则象征志向高远。(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详解精析:手法托物言志,很好把握,关键是简要分析感情,即要保证从文本出发进行解析。从志向高远却“羽翼摧藏”,“去昆仑西”,“处非位”知其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独栖山冈,没有同伴,受创伤无人疗治,则见其孤独苦闷,怅然而无奈,怎一个“恨”字了得。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解和把握生活,意义重大。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六、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详解精析:此题重要考查诗句大意和诗的主旨,由于与课本联系较为紧密,难度较小。秦词强调两情长久的保证是真爱,爱情的真谛在真爱,而非朝暮厮守。所以只要感情坚贞,虽然聚少离多,却同样令人艳羡。而范词重点说明了短暂的相聚之欢是难于抵消浓重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愁的,相反,倒增添了新愁,从而使新欢也变成了未来的旧愁。对主人公充满了同情。(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详解精析:要求考生从对比衬托的角度入手赏析,目标单一,易于操作,很好抓住要点。一是双星良夜群仙羡忍,二是新欢对旧愁,三是新欢对新愁。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北固题壁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详解精析:此词要求炼“住”这个字,主要是联系语境分析其本义与引申义。“住”即停住,静止。而江住表面上说江停止不动了,而本来流动却停住,从诗中看,则为视觉感受。因此可以得出是“住”字写出了水流之舒缓。(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精解详析:此题实则在炼句,其实重点在于把握两句诗的意思,因此语境至关重要。“侬也替江愁”是因为“青山欲截江流住”,而又“山山不见头”,是诗人害怕山截住江而愁,是忧愁。而“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可见是留不住的。因此才愁转到了笑。还可联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诗句理解,更为容易了。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八、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精解详析: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叫声凄凉,易引起人哀怨悲苦伤感之情,是古诗中常见意象。解题时必须联系诗可语境即主旨情感作答。本诗属送别诗,子规啼叫不休,短时难归,表现了思归之情。(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精解详析:解答此类题重点还是结合语境理解诗句含义,同时关注两句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后句入手,强调了朋友要回京师,而自己一时难有归期,伤感之情难于表达。再加上前句假设让步,说明此时中原已遭兵燹,结合注释,则可理解北宋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北分裂,归期更加不可期。再联系注释,知陈与义是爱国诗人,因此应将个人的思归之心与爱国忧国之情结合起来赏析。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九、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精解详析:标题仿隐者,与之呼应的应为展现隐者或访意思的词。而要找呼应的一个字,则只能是与“访”相关的“踏”,即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卷高考语文历年2006-2017年诗歌鉴赏答案解析以及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汇总(共15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