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共19页).doc
-
资源ID:13449588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共1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行业背景 保持快速发展,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较快发展进程之中。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带来大量城市房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大量工业与能源基地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市场也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建筑业各类规划,我国建筑业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体现:1.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建设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并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建筑市场。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房地产、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4 年 3 月 16 日,我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稳步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目标到 2020 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城镇化的发展将拓展城市新增住宅建设市场。2020 年前我国将有约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将带来大量新增城市住宅建设需求。此外,大量的城市陈旧住宅更新也将带来较大的住宅建设需求。同时,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的建设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我国明确了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网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生态园林建设是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大核心领域。同时该意见要求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切实保障项目的落实和进度管控。2. 房屋建设市场。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投资建设 3,600 万套保障房,年均建设量达到 720 万套。其中,2011 年开工建设 1,043 万套,基本建成432 万套;2012年开工建设 781 万套,基本建成 601 万套。2013 年,全国已开工 666 万套,基本建成 544 万套。(注:实际为住建部公布的 2013 年 1-11 月份数据)预计 2015年前,我国保障房将新开工约 1,100 万套、在建总计约 2,000 万套,我国保障房市场仍将保持较大建设规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 号),2013-2017 年内我国将改造各类棚户区 1,000 万户,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棚户区的改造也将带来大量房屋建设需求。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的关键时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公路通车里程 49.2 万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 2.9 万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 55 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1,600 公里。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 年-2030 年,我国“十二五”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将达 40.1 万公里,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普通国道网总规模约 26.5 万公里,共约 10 万公里现有公路需要升级改造、0.8 万公里需要新建。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计约11.8 万公里,其中在建 2.2 万公里、待建约 2.5 万公里。综上,“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有较大建设规模,公路、机场、铁路、轨道交通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二)人才需求分析1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分析,我国未来GDP的增长速度如要保持在9 左右,与此相适应的建筑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9之间,今后15年内建筑企业对建筑人才的需要数量会逐年增加。 简言之,建筑行业近几年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效益逐年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人才需求旺盛。建筑行业急需一大批熟悉建筑工程技术的技能型高级人才,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不断的更新和成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建筑法的颁布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制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对质量更加重视,这一系列因素都加剧了对建筑技术人员的需求,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业基础。2行业需求目前,全国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3000多万,其中高级技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从业技术人员不足9%。以上数据表明本行业急需大量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3岗位要求本专业就业的企业是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代理企业、建筑咨询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等单位;岗位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等。以上这些单位和岗位同样也需要大量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三)建设基础1.专业现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首届招生167人,2013年招生90人,2014年招生102人,2015年招生81人,现有在校生 273人。(1)师资条件基础学院建院五年来经过努力,专业骨干教师、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紧密合作中,组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专职教师10名,来自企业和行业的兼职教师3名;本专业已基本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同时又满足现有招生规模的专业教学团队。(2)实习实训项目基础本专业目前开设的实习实训项目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识图与制图实训、建筑CAD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3)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 实行“双证制”、“1.5+1+0.5”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224”模式,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 2个主体”、“2个并重”、“4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育人主体。“2个并重”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4个阶段”指教学设计划分为基础性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阶段、专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4)实验实训设备与条件基础本专业现有实训室9个: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制图与建筑CAD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砌筑实训室、抹灰实训室、钢筋实训室、土工实训室、模板架子实训室。(5)“双证书”情况建院以来我院严格执行高职学院“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取得与本专业相符合的职业资格证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取证内容相互衔接和渗透。(6)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根据对2011届、2012届两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分析,学生基本实现对口就业。本专业积极开拓川、黔、渝及周边地区,乃至生源所在省份的就业渠道,基本满足了毕业生不断增长的岗位需求。两年来,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3%、95%,对口率达到95%。2.存在问题(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需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完善。(2)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意识有待提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有待提高,结构有待合理。(3)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发展,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实质性建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开发。(4)社会服务水平建设方面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开发。(5)师资队伍的课程开发,教学与技术创新能力需要提高。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依托学院“十三五”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践行学院“有教无类、重道乐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培养建设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以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为重点,完善与建设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着专业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岗位实训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努力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二)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在校生人数稳定在300人左右,班级数10个以内,专业发展继续侧重于房屋建筑工程方向。努力把该专业建设成教学理念、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岗位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的高职品牌专业。通过建设,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同时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如道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已有专业的共同发展。增强专业群的服务辐射能力,逐步建成在泸州区域、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川、黔、渝地区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3至5年的本专业工作,发展岗位定位在项目经理、建造师等工程师岗位。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一)创新人才模式培养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学校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依据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完善和创新发展工学结合的“双证制”、“1.5+1+0.5”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224”模式,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 2个主体”、“2个并重”、“4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育人主体。“2个并重”指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4个阶段”指教学设计划分为基础性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阶段、专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组织专家,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能在实训室进行课程的学习,通过边理论边实训的方式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2.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 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以及处理施工中技术问题的能力;编制工程造价及投标报价的能力;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能力等。这些核心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根本保证, 而且更是谋求更快更大发展的前提。通过在校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3.推行“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特点,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工程技术的能力之后,必经的过程就是参加一些资格证书的考核,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证书资格考试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增加教学实例与资格证考试之间的衔接,我院也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了一些资格证考试的培训班,例如、建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资格考试的培训班。具体做法是结合该专业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和安全员的专业定位,依托四川省建委,将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培训的知识融合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施工技术知识、质量和安全知识等,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再结合天四川省委的培训取证要求,进行强化培训,使学生在校区间就能取得四川省建筑业的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保证学生就业就能上岗。4.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建筑施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紧缺人才(二)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从现有专业教师队伍和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拔和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共1-2名作为培养对象,通过进修学习、开展科研工作、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等途径进行培养,使之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得到行业认可。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表培养项目培训、进修行业培训企业实践培训地点同行业示范性相关高校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行业培训各建筑企业培养内容1学习高职办学模式。2学习先进职教经验。3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1新颁布的建设行业法规的学习。2建设行业师资培训。1施工新技术学习。2企业先进管理方法学习。3参加工程招投标。4参加施工项目过程管理。2专业教师培养(1)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年内引进高级职称教师2-4名,带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考研;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每个拟培养对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利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以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多种措施培养骨干教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的发展。(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2年内安排4名青年教师到建筑施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施工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注册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的考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证。建设期内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专任教师进行了培养。全面开展产学合作,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横向合作项目,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4)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由专人负责,青年教师进校后安排老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进行“传、帮、带”,通过到重点院校学历学位进修,到企业实践或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青年教师。 (5)加强专业带头人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使每个重要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6)通过采用与相关大学合作,使本专业拥有数名兼职教授,锻炼学术队伍,提升学术层次。(三)专业课程建设1.课程标准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建筑企业技术标准,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课程标准的调研,并形成编制计划,导入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建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确认专业核心课程,将职业资格认证的核心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内容顺序与工程施工过程一致。(2)根据专业特点,坚持理论课程设置 “必须和够用”原则,减少理论推导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与实践性,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牢牢抓住课程改革和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确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管理等核心课程,逐步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在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逐渐完善教材体系,重点进行实验、实习教材建设,以确保专业目标的整体实现。3.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新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建筑专业典型岗位群,加强技能训炼,增强学生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强调技能操作,及时修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4.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两年内规划建设24门重点课程,启动24精品课程建设。5.顶岗实习课程建设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典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质量检验及评定、安全管理、内业技术资料整理及编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顶岗实习岗位与课程内容及要求表序号岗 位顶岗实习课程内容及要求1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岗位能够完成单位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图纸自审的重点及图纸会审程序;能定位、放线、抄平,能对关键部位、关键过程进行技术复核;掌握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掌握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交接、单位工程竣工等的验收组织及验收程序;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协调组织和安排各施工班组、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的交叉施工;能进行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归档工作;掌握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的内容及组织程序。2工程质量验评岗位熟悉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熟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熟悉工序交接、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程序;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工作;能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的编号与整理;熟悉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3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岗位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能够制定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能协助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进行安全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的方针政策、规范、制度的规定;能够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落实各项安全规定;参加施工方案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条款拟定工作,检查督促条款的实施负责安全措施标识的管理和使用,及时记录好安全台帐;能够对工程的常规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协助落实奖惩措施,对违章现象进行制止,对一般事故做出处理和记录;能够参加对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总结、上报等工作。(四)课堂教学改革1.根据本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成效。2.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通过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评分模式。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问题为基础式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在要求教师讲好课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推广讨论法教学,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推广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等,实现课程资源数字化,并开设师生网络交流论坛,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上传视频及图片资源,为学生自学与进一步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途径。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利的保证。(五)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1)建设期内整合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完善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内的设备条件,新增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设备实训室、建筑技术工种训练场。依托引厂入校的“四川省恒固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整合原有实训资源,将企业生产的流程、管理制度、生产情景等企业文化引入校内实训室。借助营造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增加体验性和阶段性岗位实训安排。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保证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要求。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教学运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设实现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建筑技术工种训练场,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并积极拓展社会化培训和考核。(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整合与建设,完善原有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生产环境建设,营造企业生产氛围,依据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任务,加强学生对生产过程的体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开展多方位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将企业教师纳入专业师资建设团队范畴;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加强指导。(六)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多元评价系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包括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由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及学生中的教学信息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反馈相关信息。由第三方机构负责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学工作评估、课程建设工作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评估、在校生学习状态评估等各类重点专项评估,从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岗位、薪资水平、发展现状等方面跟踪调查,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撰写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作为今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科学依据。三、教学运行与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运行保障体系是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服务活动严密组织起来,规定各自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从而使组织系统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有机体。(一)组织保障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小组,对专业建设方案的整体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挥、监督和组织实施。实施项目管理机制,保证各项目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按时完成。(二)制度保障根据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各项目的实施。(三)资金保障建立专业建设资金运行管理及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在省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学院自筹资金均能及时足额到位,项目按计划,有步骤进行,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良性运行。四、资金预算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