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舞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共1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算化会计舞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会计学指导讲师: 专心-专注-专业电算化会计舞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目 录 4.7 大力推进信息系统审计.12第五章 电算化会计舞弊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摘 要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舞弊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乃至审计,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代替人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本文以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探讨,分析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及损失,并结合其深层原因、目前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改善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政策建议,旨在改变当前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现状,以便给加强公司的控制及还原真实会计信息。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舞弊 现状及问题 解决对策AbstractTrade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ools of accounting work, is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n place of manual accounting basic mode. The market's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rad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propose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not only 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work, but also to the entire accounting system audit,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role.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of moder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inly in accounting work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is a computer to replace artificial bookkeeping, accounts, reimbursement, audits and replace artificial finish t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forecast, an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and los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ep reas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olicy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suggestion, the aim is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mpany's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re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raud,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Solutions前 言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UNIAC-1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和深入的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电子计算机逐渐取代了沿用近半个世纪的以穿孔卡片为输入方式的会计机器,成为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量大、业务简单、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中。它以模拟手工会计的核算方式,替代了一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业务的工作效率。由于当时计算机硬、软件的技术水平,这一阶段的数据处理方式一般采用单机的批处理方式。数据处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阶段。会计数据的处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并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更好地为分析、预测、决策和日常管理服务。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微型计算机出现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开始从主要处理历史数据的日常业务型发展为能够向各管理层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进行财务计划、分析、预测、决策,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特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据中心和主体的地位。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7年,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我国计算机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汉字处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切为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9年,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第二阶段,1989-1998年,是会计电算化行政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1990年7月又颁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这两个文件的颁发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们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高会计核算软件开发质量,形成和完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通用会计软件的研制得到发展,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市场初步形成,这一切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为目标的深入发展阶段1990年开始,有关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著作大量出现,理论研究空前繁荣,并对电算化的实践做了总结,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逐步深入。实现会计电算化,既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已成为国有大管理部门和整个会计界的共识。为了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同年7月又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三个规章,这一切给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云计算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20世纪90年代末,传统的财务软件的缺陷渐渐显现出来,企业不再简单地要求软件系统进行记账与报表输出,还要求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支持信息,这就促使财务软件逐渐向ERP等高度集成化的软件发展。随着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宽带互联网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云计算平台,各种会计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都将在云端完成,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概念也变得炙手可热,而且还被很多人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将会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第一章 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1.1会计电算化及其相关概念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因为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1.2会计电算化普及率偏低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分布极不平衡,应用水平还很低。一些小型的企业根本未能使用到计算机处理账务,还是单纯的用手工进行账务核算。更有甚者完全没有自己的财务部门。1.3会电技术的使用总体处于低水平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减轻劳动强度。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1.4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都说财务报表犹如企业的温度计,由于这样从而不能给企业带了更大的效益。1.5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效益较高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第二章 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2.1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任何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不可能考虑全面,涵盖会计实践中的一切业务,它们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的规范和原则,而且大多数只是对以往会计实践的总结,每当许多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一方面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为标准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样的会计舞弊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欺骗性。2.2数据、责任的高度集中与不可读性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一个相当大的威胁是数据责任的高度集中。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绝大多数会计数据都高度集中在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直到会计数据的输出。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可以获取会计软件的文件,机密的会计数据可能会被拷贝,甚至可能被非法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样的高度集中责任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上,如果没有充分的控制,就很容易导致会计电算化舞弊的产生。另一方面,过去在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记录的任何改变都要留下一定的痕迹,会计信息的窃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的会计数据被篡改和窃取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这就使得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实施更加方便,侦破更加困难。2.3审计和监管力度不够,取证困难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现阶段,我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保密的数据进行经常的审计和监督的制度还未建立,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因此审查不彻底,具有片面性。计算机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审计人员队伍整体计算机知识缺乏,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而传统审计方法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各项要求,造成了审计线索缺乏,审计监督不够,审计风险增大。审计环节的种种不严密创造了舞弊环境,留下了舞弊的空间。设置计算机会计陷阱往往是瞬间的高科技犯罪,非法处理的住处往往难以找出痕迹,因而对计算机会计陷阱的取证尤为困难,而且大多数计算机会计陷阱的证据都可能从计算机系统销毁而不被发现。2.4系统本身安全性不足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安全性问题。企业的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如软件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出现严重病毒,也将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则可能扩大损失。另外,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造成的结果是由于硬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另外,还有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等等所以这些现象都给计算机犯罪人员留下了可乘之机。2.5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给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常常出现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一现象需要健全会计法等相关法规,使财务会计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会计舞弊的法律漏洞;加强执法力度,做到公平公正,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严格监督企业。2.6利益驱动利益驱动也是舞弊产生的一种原因。有些企业为了通过公司上市、向银行借贷等手段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有可能会粉饰财务经营业绩来达到相关的规定;还有些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抬高股价,通过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关利益群体获利;也有些上市公司因为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恶化,利润连年的下滑,为了避免公司股票暂停交易或停牌的处罚,不得不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带有一些政治色彩,它们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荣誉与晋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来编制财务报表。第三章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及引起的损失3.1舞弊方法3.1.1篡改输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进行处理来达到个人目的。如:(1)虚构业务数据:操作人员虚构经济业务,通过输入虚假的数据达到其个人目的。比如操作人员虚构假的验货单据并输入计算机,造成财务报告中的存货总额增加,借此实现自己的某种意图。(2)修改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可以把已有的业务加以篡改,达到某个人非法目的。比如将对工资数据进行修改,以期望增加自己的工资。(3)删除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数据擅自删除。如删除个人应收款项,减少自己应该支出的或者别人应该支出的部分,增加自身收益。3.1.2篡改文件篡改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中,如存货的零售价、批发价,企业资产等,这些参数是计算机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缺少或修改了这些参数,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1)直接更改文件中的参数数据:这种方法最直接,但是可以留下许多痕迹;比如修改后的日期会被记录下来,但修改者很容易被追踪。(2)另造结构相同、数据不同的文件覆盖原有文件:一般来讲,大多犯罪行为都是采取这种手段实现的。实现在私人计算机上构造覆盖文件,编制自动覆盖指令,实施时,仅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其犯罪的意图而不留痕迹。而且短时间内,不易被人发现。3.1.3篡改程序篡改程序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比如,将小量资金(比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帐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但是日积月累下来,就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从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数据。3.1.4作法操作作法操作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比如:有些人自己没有权限处理一些业务,但是通过某些方法得到了别人的权限,从而进行操作。3.1.5篡改输出篡改输出是指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有些是为了自身利益,有的则可能是公司为了达到目的要求财务人员进行修改。3.1.6其他方法如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出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它如盗窃、破坏等。那么,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中这些风险,就成了会计工作中重要组成。3.2通常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1. 由于灾害事故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2. 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损失;3. 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而引起的损失。对前两种损失,通过借助于开发控制技术就能较好地加以解决,而对因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成了企业的普遍关心的问题。4.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因会计电算化舞弊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而且,在常规审计活动中,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很难被发现。根据AR-CPA最近的一项统计发现,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下的舞弊金额是手工数据处理情况下的3倍,而常规审计活动只能发现其中的18%,严重危害企业乃至地区的经济安全。第四章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对策 4.1选择好的财务软件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财务软件,企业在实行电算化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合的商业化财务软件作为基础,结合本企业情况,进行应用性改进。在改进时,要关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在遵守国家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当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并且企业在选购软件时,还应充分考虑行业的特点以及适合本单位计算,满足本单位具体会计核算和管理决策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服务。4.2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对进入计算机机房的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的磁介质载体等事项做出限制和检查;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磁碟和光碟;在使用新软件之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防其中含有病毒;对磁盘加写保护;不要将数据或应用程序存在系统盘上;做到专机专用,一台计算机只能做授权的上机操作,禁止在计算机上安装游戏等其他软件;重要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并采取磁盘双工或磁盘镜像等补救措施;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4.3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舞弊,对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推动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由于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建立针对利用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惩处方法;建立电算化系统本时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及受何种保护。4.4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4.4.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无关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留下审计轨迹。由专门录入人员,录入人员除录入数据外,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对更正错误的控制。4.4.2 相互制约原则 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使用侦测装置、辩真措施和系统监控等;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由谁建立和由谁负责保管;当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决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 4.4.3内部防范原则内部防范原则。领导重视并督促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执行;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功能作用,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审计人员对付计算机舞弊可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前一种是直接作用,后一种是间接作用,即预防作用。因为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加之计算机审计水平的限制,计算机舞弊有可能从审计人员手中漏掉,因而预防作用远比直接作用更大。外部审计人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公正性发表意见,必须首先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也是这样,而且有时内部审计还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无论内部审计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他们都要先对环境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然后对应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目的,更有可能提出宝贵意见。审计人员还应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实施后续审计,检查建议是否采纳和如何实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4.5 加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4.5.1 加快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一般都是会计学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4.5.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4.5.3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5.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6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会计情况,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选点及推广工作。再者是做好软件管理与开发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只有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4.7 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由于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存在操作轨迹不可见、操作流程缺失、数据非法修改、生产系统故障、信息系统人为欺诈等各类风险。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推进,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有效、可信显得更加重要。而这些风险,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存在于信息技术流程管理、技术安全管理、项目管理和生产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因此,迫切需要对正在使用或即将投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鉴证,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可信度,以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并对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控制咨询。第五章 总 结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1 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 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 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王文珍.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J.经济师,2005,11. 5 闻丽华.略论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2011,28,193.6 张辉.会计电算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郭炜奕.谈谈会计电算化核算中的内部控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0.8 吕文滔,张洪波.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9 王翔,杨慧.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理财.2012,02.81-8210 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2011,32,48-50.11 纲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会月刊,2011,31,78-79.12 张金城 信息系统审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