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及实践应用》课程教学大纲(共6页).docx
-
资源ID:13467107
资源大小:22.3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riz理论及实践应用》课程教学大纲(共6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Triz理论及实践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Triz理论及实践应用课程编码:学分及学时:1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TRIZ入门与实践,赵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二、课程介绍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省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和多年科技合作的有利条件,将起源于俄罗斯的TRIZ理论作为首选的技术创新方法,本课程在此背景下建设,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结合TRIZ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专业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模式,启发克服思维定势;通过学习系统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明确系统中问题存在的区域;掌握矛盾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流程与方法、物场分析方法等创新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产生有效的方案构思;掌握S曲线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判断现有产品成熟度和预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培养解决项目问题的创新种子工程师。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TRIZ的起源知识点:创新方法,TRIZ理论,“TRIZ之父”G.S.Altshuler(根里奇.阿奇舒勒)。第二节 TRIZ的发展知识点:什么是TRIZ,TRIZ的发展史,发明问题级别的划分,TRIZ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具体应用,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2、领 会:什么是TRIZ,TRIZ的发展史,发明问题级别的划分3、简单应用:TRIZ的主要内容 (三)实践与练习 查找历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的题目,介绍1-2个跟自己专业相关的题目创新思想。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系统及其组成,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操作,设计目标,功能。第二节 设计任务知识点:设计任务的提出,设计任务的表示,概念设计策略,概念设计过程与表示方法。第三节 设计中的可用资源知识点:资源分类,资源分析,资源利用。本章教学重点:设计任务的提出,设计任务的表示,概念设计策略,概念设计过程与表示方法。本章教学难点:概念设计过程与表示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系统及其组成,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等 2、领 会:资源分类,资源分析,资源利用。 3、简单应用:设计任务的提出,设计任务的表示,概念设计策略。4、综合应用:概念设计过程与表示方法。 第三章 原理解的分级与理想解(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念设计中的试凑法知识点:设计实例,试凑法,头脑风暴法。第二节 新概念分级知识点:分级,工程实例。第三节 理想解知识点:理想化,理想化水平,理想解的确定方法。本章教学重点:设计实例,试凑法,头脑风暴法。本章教学难点:工程实例。(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理想化,理想化水平,理想解的确定方法2、领 会:设计实例,工程实例。 3、简单应用:头脑风暴法。4、综合应用:试凑法。 第四章 产品进化过程及进化定律(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产品进化过程实例知识点:收音机,手机。第二节 产品进化过程曲线知识点:通常的S曲线,TRIZ中的S曲线,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曲线。第三节 产品优化知识点:稳健设计背景,参数设计,公差设计,稳健设计。第四节 产品进化模式知识点:产品进化过程曲线,产品进化模式,进化理论的应用,产品进化过程案例。本章教学重点:了解三大进化论,掌握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及在产品进化中的体现,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在产生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预测、预测开发新技术、专利布局等方面的应用。本章教学难点:产品进化过程曲线。(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产品进化过程实例等2、领 会:稳健设计背景,参数设计,公差设计,稳健设计。 3、简单应用:通常的S曲线,TRIZ中的S曲线,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曲线。4、综合应用:产品进化过程曲线。 第五章 设计中的冲突(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冲突及技术冲突的确定方法知识点:设计中的冲突,冲突的分类,冲突问题的结构,技术冲突的一般化,物质-场分析基本符号,改进的符号系统,功能分类及技术冲突模型,工程实例。第二节 物理冲突知识点:技术冲突与物理冲突,物理冲突的类型,物理冲突解决方法。本章教学重点:物质-场分析基本符号,改进的符号系统,功能分类及技术冲突模型。本章教学难点:物理冲突解决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设计中的冲突,冲突的分类,冲突问题的结构2、领 会:技术冲突的一般化。 3、简单应用:物质-场分析基本符号,改进的符号系统。4、综合应用:功能分类及技术冲突模型。 第六章 冲突解决原理(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技术冲突解决原理知识点:发明原理,冲突矩阵,技术冲突问题解决过程。第二节 物理冲突解决原理知识点:空间分离原理,时间分离原理,基于条件的分离,总体与部分的分离,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关系。本章教学重点:分离原理、发明原理。本章教学难点:冲突矩阵。(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 记:技术冲突问题解决过程2、领 会:空间分离原理,时间分离原理,基于条件的分离,总体与部分的分离。 3、简单应用:发明原理,冲突矩阵。4、综合应用:冲突矩阵。 四、课内实验(上机)环节及要求无五、学时分配知识单元讲课实验上机合计第1章 2002第2章4004第3章4004第4章4004第5章2002第6章2002合计180018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中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和第二课堂比赛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七、考核方法1、考核方式:考查2、期末考核形式:论文3、成绩评定方案:学生平时听课为10%、课外作业为30%、课堂讨论10%、课程论文50%。八、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TRIZ入门与实践,赵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2、推荐参考资料: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王亮申,孙峰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檀润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版;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高常青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撰写人:周丽华审核人:万为清学院院长:晏小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