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册(共16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小括号的使用。教学难点:综合算式的应用。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1课时2、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1课时3、乘加、乘减应用题1课时4、解决问题练习课1课时5、第一单元测试2课时6、第一单元试卷讲评2课时一、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累计课时数(1)教材分析: 课本第4页例1,教学两步应用题。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地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你们去过游乐园吗?(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问题预设: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2、出示自探提示,学生独立探究。观察情境图:(1)原来有多少人在看戏?(2)后来看戏的人怎样变化了?(3)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请你试着列式计算。二、解疑合探(15分钟) 学生自探结束后,逐题交流。(1)教师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交流后,把应用题口述下来。(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后来又来了13人,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你能把两个小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22+13-6 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质疑再探(4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第4页例1。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用13-6=7(人) 22+7=29(人)对吗?)请学生帮忙说一说。问题预设: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步和列综合式两种方法,以后我们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呢?四、运用拓展(10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给你的同桌初一道题考考他吗?(二)教师供题。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 :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后来又来了13人,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方法一:22-6=16(人) 方法二:22+13=35(人)16+13=29(人) 35-6=29(人) (1) 22-6+13=29(人) (2) 22+13-6=29(人) 答: 现在看戏的有29人。 答: 现在看戏的有29人。教后反思:2、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累计课时数(2)教材分析:这节课学习例2,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例1,初步学会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学习例2难度不大,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景,解决“还剩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分析题意,会找出中间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析题意,会找出中间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2分钟)1、出示例2,导入新课。读了这道例题,你有什么疑问?问题预设:(1)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2)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有几种方法?(3)解答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2、出示自探提示,学生独立探究:题中已知了什么条件?所求的是什么问题?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学课本。教师巡回辅导学困生解题。二、解疑合探(13分钟)1、学生自探结束后,师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面包房里一共有54个面包,卖出去22个,又卖出去8个,还剩多少个?”有54个面包卖出后减少了多少个?用(减)法求还剩多少个?列式为:54-22=32(个)又卖了8个,还剩几个?想:从几个里面再去掉8个?怎么列式?学生:从剩下的32个里面去掉8个,还剩24个,列式是:“32-8=24(个)”把两个算式综合起来是:54-22-8=24(个)这个算式还是先算54-22=32,然后算32-8=24小结:一道这样的题,有三个条件,一个问题,解决这种问题,要列两个式子,写一个答案。还可以这样解答:8+22=30(个)54-30=24(个)写综合式时,要想先算加法,就要把8+22用括号括起来。综合算式54(8+22)=24(个)告诉学生小括号有一个起先算的作用。小结,学生齐读:(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题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尝试做练习一的第2题。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说出你的疑问,大家来探讨。三、质疑再探(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给你的同桌初一道题考考他。(二)教师供题。1、请你来算帐鸡腿蛋筒原有9490卖出6886又卖出1442现在2、食堂买来32袋面粉,吃掉45袋, ?(先补上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计算。)3、小林有85张邮票,送给小华32张邮票, ,小林还剩几张?(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和以前的不一样。请小朋友找区别。区别:有3个条件,但只有一个问题。其中隐藏了一个问题。板书设计: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1、(1)54-22=32(个) (2)22+8=30(个) 32-8=24(个) 54-30=24(个)答:- 答:-。或54-22-8=24(个) 或54-(22+8)= 24(个)答:- 答:-。强调:写综合式时,要想先算加法就要把8+22用括号括起来。教后反思:一、解决问题3、乘加、乘减应用题 累计课时数(3)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教材分析:教材出现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重点: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复习。(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先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指名演板。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2、这节课我们学习乘加、乘减的应用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有关的哪些知识?问题预设:怎样做这类应用题?与加、减应用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3、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形成并出示自探提示和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2)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3)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4)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怎样列式?(5)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独立解决以上问题。二、解疑合探(13分钟)1、对照以上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结:解答这一道应用题时先用乘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三、质疑再探(2分钟)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问题预设:如果乘法在后面先算什么呢?)四、运用拓展(15分钟)(一)我当小老师。1、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及时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2、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并列式。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列式: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列式:4×2+3 (二)教师供题。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3=27(个) 27+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3×9+6=33(个)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间,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三)课堂小结通过刚才师生的共同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设计: 3、乘加、乘减应用题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4=12(人)12+7=19(人) 或:3×4+7=19(人)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教后反思:4、 解决问题(练习课)累计课时数(4)教材分析: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巩固乘加、乘减应用题。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应用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强调乘加乘减必需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准备:情境图、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1、导课:出示练习插图 、情境图、师:春天到了,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郊外的草地上去看看,看谁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预设:草地上有几朵红花?树上有几只小鸟?图中有几只蜜蜂?教师:同学们真爱动脑,提的问题非常好,老师把大家提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就形成了自探提示。出示自探提示,看哪位小朋友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1)想一想图中的情景是什么意思?(2)树上有几只小鸟怎样求?(3) 图中有几只蜜蜂怎样求?(4) 草地上有几朵红花怎样求?(5)图中共有几只小鸟怎样求?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学生自探结束后,找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 教师随机板书: (1)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 10-4+3=9(只) 答:现在树上有9只小鸟。 (2)一共有几只蜜蜂? 3×4-1=11(只)或2×4+3=11(只) 答:一共有11只蜜蜂。 (3)一共有几朵花? 4+5+2=11(朵) 答:一共有11朵花。2、重点地方老师强调并板书:(1)做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如果是加减混合的,就按从做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乘法的要先算乘法,有小括号的就先算括号里边的。(2)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先算后面的加法或减法,要把后面的用小括号括住。三、质疑再探(3分钟) 通过这节的练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问题预设:我不知道列综合算式时,什么时候加小括号?)(写成综合算式后,如果先算后面的加法或减法,根据运算顺序又不能先算时要把后面的加法或减法用小括号括住。)例如:29+34=63 94-63=31 列成综合式是:94-29+34这样不能先算29+34要把后面的加法用小括号括住而成为:94-(29+34)。四、运用拓展(13分钟)(一)我当小老师。现在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当个小老师,给你的同桌出一道题考考他。(二)教师供题。1、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2、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3、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9-2=25(个)9×2+7=25(个) 9+9+7=25(个)(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吗?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1)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 10-4+3=9(只) 答:现在树上有9只小鸟。 (2)一共有几只蜜蜂? 3×4-1=11(只)或2×4+3=11(只) 答:一共有11只蜜蜂。 (3)一共有几朵花? 4+5+2=11(朵) 答:一共有11朵花。教后反思:第一单元测试题累计课时数(5-6)一、填空题1竖式计算,在( )里填上得数(1)253719 (2)903728 (3)59449 (4)753819 (5)492465 (6)394557= 2依次在里填上得数 +9 +9 +9 +9 +9 +9 +9 +993在里填上“”“”或“”43716()65 54(2414)()44 364035()32 75(8525)()2027(505)()70 67609()16二、计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8509 72230 35640 47920 99206 10030716157 703033 85619 62430 752030 625764640 181820 85812 751520三、应用题:1、果园里有8行苹果树,每行9棵,一共有多少棵?又种了20棵,一共有多少棵?2、每个人做6朵小红花,4个人一共做多少朵?把这些小红花平均装在3个塑料袋里,每个塑料袋装几朵?3、小光的爸爸买来24个苹果,妈妈买来16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4、王刚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6页,看了8天,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5、买来28米布,做上衣用去15米,做裤子用去9米,还剩多少米?6、小朋友分巧克力糖,每4人分1块巧克力,有5块巧克力,可以分给多少人?如果一共有 24个小朋友,还有几人没分到巧克力?7、学校体育组原来有24根跳绳,又买来18根,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到几根?8、爸爸买来8个西红柿,吃了3个,妈妈又买来9个西红柿,现在有多少个西红柿?第二单元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教材安排如下表: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3、除法应用题3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 累计课时数(9)教学内容:第121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印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师: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明那样热情待客。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自探提示一: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2、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若是平均分,我们即用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1、数一数。师:有多少个小碗?2、说一说。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自探提示二: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可以怎样分?解疑合探:小组展示不同分法:(1)1个1个地分;(2)2个2个地分;(3)3个3个地分。板书: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三、质疑再探(3分钟)现在,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是仍有疑问,提出来一起解决。(问题预设:一个西瓜能平均分吗?有余了怎么办?)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同学们编一道有关除法的练习题考考你的同桌。(二)老师出题:(1)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完成。(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3)开放练习,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两个人吃,平均每人吃6个;3个人吃,平均每人吃4个;4个人吃,平均每人吃3个;6个人吃,平均每人吃2个。)(三)小结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会运用到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在哪些地方用了这种分法呢?例如:我们发新书时,我们发作业本时。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教育学生公平处事。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5个汤圆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分法。教后反思:二、表内除法(一)2、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累计课时数(10)教材分析:教学例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2、出示自探提示。(1)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2)试用圆圈代替图中的小朋友画一画。(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该怎样列式解答。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学生自探结束后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2、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或有24个,4个一份,分成6份。三、质疑再探(3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课本15页,请你认真看课本,思考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问题预设:12双筷子,6人每位一双够吗?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二)完成老师指定的练习。做练习中的题目。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2、练习三第4、5题。(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和方法。3、开放题。(1)学生独立操作。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4、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心情怎样?板书设计: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例: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9 )个;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6 )个;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3 )个;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2 )个;教学反思:二、表内除法(一)3、除法的初步认识累计课时数(11)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的两种含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学习了加减乘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节知识。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小黑板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呢?(二)问题预设:(1)除号写在什么地方?(2)什么样的题要用除法计算?(3)除法是怎么算的?(三)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2)请你试着列式解答?(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二、解疑合探(12分钟)(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板书:除法(2)指导写法和读法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3)学生练习书写除号。(4)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5)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小结: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写作12÷43(6)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质疑再探(5分钟)问题预设:有总数,有人数,你能求出每人所得的饼干数吗?总数不变,人数变了,每人所得的饼干数变了吗?四、运用拓展 (15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二)完成老师出的练习。做练习中的题目。(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除 法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12÷4=3 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教学反思:二、表内除法(一)4、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先出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4个竹笋,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并说出名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根据除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小黑板、圆片。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1、复习。(1)指名说什么叫“平均分”? (2)强调“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3)说出乘法算式3×6=18各部分的名称。(4)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些什么?问题预设:(1)除法算式怎样读?(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黑板出示自探提示:(1)从图中或文字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2)仔细看图,共有几只熊猫吃竹笋?(3)共有几个竹笋,每几个分一份,能分几份?(4)每份分得同样多吗?叫不叫“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5)你能列式计算吗?(6)你能说出各部分名称吗?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提问口述以上自探题目。2、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板书: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3、练习。 (1)用12个圆片,每堆6个,分成了( )堆, ( )÷( )=( ), 每堆4个,分成了( )堆, ( )÷( )=( ),每堆3个,分成了( )堆, ( )÷( )=( ),每堆2个,分成了( )堆, ( )÷( )=( ), 每堆1个,分成了( )堆, ( )÷( )=( ),(2)先填写得数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0÷5=( ) 15÷5=( ) 18÷9=( )(3)填空。被除数是12,商是2,除数是( )。有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需要( )个盘。三、质疑再探(3分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四、运用拓展(11分钟)(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二)练习。做练习中的题目。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的每份数也相等,也叫平均分。也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20 ÷ 4 5 被除数 除数 商教学反思:二、表内除法(一)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累计课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