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案(共1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诗两首·教案雨巷多媒体课教案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么,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么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么,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呢?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么模样呢?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生齐答: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么它点缀的姑娘呢?生:肯定更美!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细的、密密的。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像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四、延伸拓展: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踊跃发言: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五、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二、教学设计(一)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的意境2.通过细节来进一步体验感知二、教学步骤(一)听录音,整体感受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诗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只需静思)(二)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三)由意象体验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意象)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 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此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1.对意境的解析自己体会本文的意境2.象征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步骤(一)读课文(二)意象的解析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三)写作背景“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竹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想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四)象征主义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國)的学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学术和写实主义所標榜的原则的反应,企图用视野形象表达神秘和隐蔽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辟了表现的新途径。象征主义的语言可称为情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内心深处最隐蔽的內容。在象征主义学术家看來,可视的世界和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论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非常朦胧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醒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五)艺术特色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 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2、诗歌的压韵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4、诗歌的用词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李白的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 “ 西天的云彩 ”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 “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 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 招手 ”“ 荡漾 ”“ 招摇 ”“ 揉碎 ”“ 漫溯 ”“ 挥一挥 ” 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 “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再别康桥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课前准备 1 、背诵这首诗 2 、把四个大组分别分成意象派、绘画派、结构派、音乐派这四大派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分)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的无奈,又有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的豪迈,还有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他就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传世的再别康桥留给了诗坛,也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人们。现在,让我们走进志摩,走进他的再别康桥。 二、走进徐志摩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具体简介见课件,课件中插入了徐志摩和剑桥大学的有关图片) 三、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能找出差距 1 、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 2 、范读正音:青荇( xìng ) 长篙( go ) 漫溯( sù ) 笙( shng )箫 3 、学生朗读 4 、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着重要求学生掌握语速、语调和感情) 。 四、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 1 、教师背诵全诗 2 、学生背诵全诗 五、走进诗情画意 (课件展示 7 幅图画,这 7 幅图画按诗节顺序排列,教师一边打开课件,叫一个学生一边在展示屏幕前解说每幅图画。) 六、 鉴赏品味 (一) 思考、研讨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借助什么形式传递出来呢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何有那么浓的康桥情结? 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你对哪一节诗感触最深呢?请紧扣诗歌进行阐述。 (二)交流、领悟 1、针对第 1 题让学生交流后明确: 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融情于景) 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对于 “诗人为何有那么浓的康桥情结”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圆其说。 2、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 1 ) 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 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再由意象派派代表上台讲意象美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 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文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 2 )让学生感受绘画美 由绘画派的学生展示他们根据诗中内容所画的画。 由绘画派派代表上台讲绘画美 教师总结: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 金柳, 夕阳, 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 青草, 星辉斑斓等词,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 3 )让学生感受结构美 由结构派派代表上台讲绘画美 教师总结:结构美主要体现在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 4 )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由音乐派派代表上台讲音乐美 教师总结:这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 七、比较总结: 再别康桥与下面几首诗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 引导学生思考后明确: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 “ 西天的云彩 ”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 “ 执手相看泪眼 ” 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以 “ 轻轻 ”“ 悄悄 ”“ 沉默 ” 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 “ 伤别 ” 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结论:这首诗 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八、 课后作业 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