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共12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牛顿第一定律 新授课(共两课时)整体设计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本节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知识。第一课时由实验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引起学生思考: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再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由惯性实验引出惯性概念,再通过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认识加强对惯性的理解。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法建议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学法引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活动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实验1:木块静止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木块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学生:静止教师:要它运动应该怎么办?学生:用手推动教师:不推呢?学生:木块不动。教师:木块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推力。实验2:铁球静止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推铁球,铁球运动,放手后铁球继续滚动。教师:放手后运动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推力?学生:没有。教师:没有推力,铁球仍可以运动。教师: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课始,通过两个实验现象引出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产生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二、新课教学1两种观点(20分钟)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观点。(多媒体演示)亚里士多德: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用力;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教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实验:将小车静止放在桌面上。教师:小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学生:静止。教师:要它运动应该怎么办?学生:用手推动。教师用手推到小车,小车运动起来,放手后会小车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教师:推动的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支持力、推力、摩擦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下图。F支F推Gf教师:放手后到停下来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下图。GfF支教师: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由于摩擦力。教师:如果没有摩擦力,小车会停下吗?学生甲:会学生乙:不会学生众说纷纭。教师:小车由于受摩擦力的作用而停下,说明摩擦阻力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那么阻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既然实验研究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就要保持小车开始时运动状态相同,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情况。我们采取的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什么?学生:控制变量法。教师: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用力推。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若每次的推力大小不同,小车开始运动的速度相不相同?学生:不相同。教师出示一个斜面帮助学生思考。教师:控制变量法要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怎样才能做到?学生: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小车在到达水平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教师: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还受推力吗?学生:不受推力。教师: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学生: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阻碍了小车的运动。教师: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何改变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学生: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教师:毛巾、棉布、木板三表面粗糙程度如何?同一辆小车分别在这三种表面上运动,在哪种表面上运动阻力最大?学生:毛巾最粗糙,其次是棉布,木板较光滑,所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阻力最大,其次是棉布,木板表面对小车的阻力最小。【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教师巡视并指导。接触面阻力小车运动距离s/m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短快棉布较大较长较慢木板小长慢【交流评价】教师:观察收集到的数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之处?学生:用的都是同一辆小车;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保证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教师:不同的是?学生: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和小车通过的距离不同。教师: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减小。教师:为什么小车最后都会停下来?学生:因为受到摩擦阻力。教师:阻力的大小跟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水平面越光滑,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这一问题转化为“阻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具体问题,使得实验探究目的更明确;实验的设计较复杂,教师应有合理的引导;实验较明显,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2设想和推理(约2分钟)教师:若水平面足够长且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又将怎样?学生:会永远运动下去。教师:速度会不会减小?会不会自动拐弯?学生:都不会。教师:这种既不加速又不减速,也不拐弯的运动叫什么运动?学生:匀速直线运动。教师:也就是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上。教师: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怎样运动?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学生: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师:这种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推理,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叫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法是伽利略开创的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理想实验”的过程,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3牛顿第一定律(2分钟)教师:实验探究前所提到的两个科学家的观点,你现在认为谁的正确?学生:伽利略。教师: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推理得出他的观点。后来,牛顿经过研究和整理,总结出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物理规律:(板书)。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师: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归纳得出。这恰是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伟大之处。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6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推理,我们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条定律对于一切物体都适用,既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是运动物体还是静止物体都适用该定律,但定律成立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学生: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教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和物体原来是运动的。教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学生: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和物体原来是静止的。教师:“或”字说明物体只能处于其中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运动状态决定。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请学生在课本上将这些关键词用笔标出来。再做下面的练习,比一比,看谁说的准。1关于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C一切物体都将归于静止D一起物体都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2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3m/s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 D )A慢慢停下来B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3m/sC立即停下来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3m/s教师小结: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两种可能,要改变这两种状态,就必须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找关键词和练习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教师:学习了本课,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者疑问吧!学生:以前总以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今天才明白了力不是维持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我认识到物理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学生:物理实验不仅有动手的实验还有理想实验。教师: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四、达标测试(约5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学案上随堂检测的4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五、布置作业(约1分钟)完成下题:小明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好像是正确的。”小红说:“教材上说,他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分析,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疑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以发现问题,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及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惯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重点难点重点:惯性。难点:惯性的意义,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3分钟)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1)玻璃杯内装水,玻璃杯用硬纸片盖住,硬纸片上放鸡蛋,用尺打击硬纸片,鸡蛋落入水中。(2)木块放在小车上一起向前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仍继续向前运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惯性概念做好准备。二、新课讲解1惯性(约20分钟)教师:打击纸片前,鸡蛋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学生:静止的。教师:打击纸片,纸片由静止变为运动,但鸡蛋落入水中,说明鸡蛋没有随纸片一起运动,如果水能托住鸡蛋,则鸡蛋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学生:静止的。教师:小车停止前,木块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学生:运动的。教师:小车停止后,木块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学生:运动的。教师:静止的鸡蛋在纸片飞出时依然静止,运动的木块在小车停止时依然运动。也就是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说: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说明所有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板书)教师进一步讲述对惯性的理解(用多媒体展示)(1)惯性的普遍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一切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态、位置和受力情况无关,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如以同样大小速度运动的摩托车和火车,要使摩托车停下来很容易,要使火车停下来就很难。(3)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教师:惯性实验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学生活动:(3)把笔帽竖立在桌边光滑的纸条上,迅速抽出纸条,观察笔帽的情况;(4)把小球放在书上,拉着书和小球一起运动,当书突然停止运动,观察小球的情况。学生活动时,教师指导。教师:有趣的惯性实验需要我们能用语言给予解释。教师结合实验1说明惯性现象的解题步骤:A确认研究对象B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C发生了什么变化?D由于惯性,研究对象将有怎样的表现?教师解释实验1起示范作用:鸡蛋原来静止在硬纸片上,当纸片突然飞出,鸡蛋由于惯性仍然保持静止,但是没有了纸片的支持,所以落入水中。学生按要求解释以上所做的实验现象。学生不能表述清楚或不完整的部分,教师补充。【设计意图】先通过分析实验得出惯性的概念,再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理解惯性,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惯性问题要求学生要有条理,因此要要求学生按步骤回答。2惯性现象(约8分钟)教师: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叫惯性现象,惯性现象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例如,当汽车突然开动时,车上的乘客要向后仰,这是因为人和车原来是静止的,当汽车突然开动,脚随车向前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乘客要向后仰。教师: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1拍衣服上的灰尘灰尘原先和衣服一起处于静止状态,衣服在拍击之下而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静止状态,故能从衣服上“飘”下来。2刹车后车轮停止转动,汽车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汽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轮由于刹车而停止转动,但汽车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还要滑行一段距离。3将锤柄在地上敲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碰到地面停下来,而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紧紧地套在锤柄上4汽车刹车,车上的乘客要向前倾乘客和车原来是向前运动的,当汽车突然刹车,脚随车减速,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乘客要向前倾。教师:这些惯性现象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有利的我们要加以利用,不利的我们要防止其带来的危害。请说说以上哪些是有利的现象,哪些是不利的现象。学生:拍灰和套锤头是有利的惯性现象,刹车时汽车滑行和乘客前倾是不利的现象。教师:很好,为了防止突然刹车对乘客的伤害,要求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前排还配有安全气囊。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汽车安全带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表述,进一步理解惯性,在学生的解释中使他们感到物理是有用的,从物理走向社会。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教师:学习了本课,大家的感想是什么,下面就请大家说说吧!学生:惯性实验非常有趣,好像是变魔术。学生:以前我走路经常摔跤,今天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学生: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上车就要使用安全带的原因了。教师: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四、课堂例题(约3分钟)想一想:火车沿直轨匀速行驶,坐在车上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苹果,苹果会落回手中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观看视频,也可以让学生做如下实验:一位学生两个手掌相对放在胸前,把一本书夹在两个手掌心,向前走的过程中,把手向左右两边张开,然后再闭合。其余学生会发现书下落的同时,还是保持跟做实验的学生一样的速度前进。五、达标测试(约4分钟)学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学案上随堂检测的5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完成课后作业1、2两题。板书设计惯性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验引出惯性的概念,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惯性实验,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后,经过分解动作,引导学生得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通过正规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基本上掌握解答惯性现象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惯性的利用和防止。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