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心理问题筛查与治疗中的作用(共4页).doc
-
资源ID:13488441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心理问题筛查与治疗中的作用(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心理问题筛查与治疗中的作用 美术的产物,无论是书法、雕塑,还是建筑、绘画,都蕴含着创作者大量的情感诉求。创作艺术品的过程往往也是表达情感诉求的过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往往具有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平衡的作用。而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大多数学生的艺术启蒙课程,在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美术作品蕴含着大量的心理状态信息,如果美术教师同时具备相应的心理知识,通过科学分析学生作品中的情感诉求,美术教育将更好地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发挥作用。 一、美术在心理问题诊断中的作用 美术,特别是绘画,在心理问题诊断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很多心理学家设计了不同种类的绘画测验,结合其他方法,实现对来访者心理状态更加全面地了解。 进入小学,学生正式开始了人生中重要的学校学习阶段。在由以家庭生活为主向以学校生活为主的过渡中,伴随青春期的到来,很多学生要开始面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竞争压力、家庭矛盾甚至各种创伤性事件。由于人本身具有掩饰、否认等自我防御机制,这些心理问题在早期往往不能直接反映在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学习生活中。但一旦家长或教师察觉到个体的心理状态变化,往往已经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因此如何在早期察觉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情绪状态的变化,尽管并没有直接反映在外在的社会交往或学习生活中,但往往会通过潜意识或者内隐的方式表现出端倪。以绘画作品为例,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在色彩运用以及构图方面产生变化,如突然大面积采用冷色调,构图不完整等。因此,美术老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将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体察,从而有益于实现对早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 对于如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解读,可以参考一下测验中使用的方法。 1.房树人测验 它始于John Buck创造的“画树测验”。测试中,只需要给受试者画笔、纸等工具,要求其绘画内容包含房、树和人三种元素即可。受试者的作品中房树人三者之间往往存在互动,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中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现象、功能,如受试者的家庭关系等。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对美术作业主题进行一定的限定,同时,如发现学生作品中存在较难理解或较为负面的内容,可以在非公开的场合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以增进对其心理状态的了解。 2.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目前广为使用的人格测验方法。它通常向受试者呈现标准化的无意义墨迹图片,让受试者自由地说出其联想到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进而对受?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诊断。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此时也可以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其联想到的内容,从而帮助教师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判断。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美术教师可以在学生心理健康监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与活动不仅可以帮助筛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样对心理问题的干预与治疗有重要作用。 二、美术教育与心理问题治疗 美术心理治疗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儿童往往可以暂时将注意力从困扰其身心健康的问题中解脱出来,自由发挥其想象力,训练自身的观察能力、计划能力等,同时其身体运动的协调性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美术活动可以创造独特并与现实相对独立的情境,使心理干预与治疗以间接、不易被个体察觉的方式进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 1.聆听 宣泄是处理心理问题,特别是一般心理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对绘画或其他艺术作品的解读,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困扰,对其情绪进行有效的共情,以帮助学生建立外在社会支持系统。 2.有效运用外在反馈系统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创作中存在色彩单一、频繁使用冷色调或作品内容单调等现象时,可以主动引导学生丰富色彩,应用暖色调,增加细节等。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被动做出的行为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其情绪体验,如让受试者用牙齿咬住竹筷(使口部做出微笑的动作),受试者感到更加愉悦。因此,当学生尝试用暖色调进行绘画,或看到更加丰富的绘画内容时,其情绪体验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通过理解美术作品与创作者心理状态之间内隐、间接的联系,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更加敏感,并借助科学的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在学校教学中,美术教育也可以增加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丰富的主题活动,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的双重目的。 编辑 李博宁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