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名称 中医诊断病名:尺骨中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 ;西医诊断病名:孟氏骨折。(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有外伤史。(2)前臂和肘部肿胀、压痛,时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功能不同程度障碍。(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1.有外伤史。(2)前臂中上段肿胀、崎形、压痛,可扪及脱位的桡骨小头;旋转及伸屈肘功能障碍。应注意有无骨间背神经损伤。(3)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与分型、随访观察及疗效对比。拍X线片时应包括尺桡上下关节以防漏诊。(4)诊断标准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查体及X线检查可确诊。(三)、证候分型气滞血瘀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四肢无力、活动后肘部仍隐隐作痛,屈伸无力,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脉虚细。(四)、骨折分型1、伸直型: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2、屈曲型: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于肘关节后方或后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3、内收型:尺骨近侧干能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可见儿童,症见尺骨干骺部有明显压痛,于肘关节外侧可扪及桡骨头隆突。4、特殊型:桡骨头前脱位,桡骨头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骨折,于肘前方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二、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在臂丛或局部麻醉下进行,若术者手法熟练,亦可无麻醉下进行,以伸直型为例,步骤如下:1.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7080度,前臂旋后位,肘关节屈曲90度,两助手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屈曲型和内收型伸肘位对抗牵引。2.纠正桡骨头脱位:术者一手拇指抵住桡骨头外侧,另一手拇指抵住桡骨头掌侧,用力向内、向背侧推挤,此时持前臂牵引的助手,作前臂旋前旋后动作,直到复位为止。若为屈曲型,术者一手拇指放在桡骨头背侧,另一手拇指放于桡骨头桡侧,同时用力向内、向掌侧推挤,即可复位桡骨头。复位后,近端助手以双手环抱肘关节以一手的大鱼际按压桡骨小头,防止再次脱位,持前臂牵引之助手,将前臂旋后并屈肘至80度,继续牵引。 3.矫正尺骨掌背侧成角,术者 用一手捏住骨折近端,另一手拇指捏住骨折远折端作分骨手法,并向掌侧徐徐折顶。屈曲型手法与以上手法相反。4.纠正尺骨侧向 移位及成角,才用夹挤分骨、端挤提按等手法纠正尺骨侧向移位。5.整复后给予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固定于肘关节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屈曲型固定于肘关节伸直160度。前臂旋后位。注意事项:手法复位时切忌粗暴手法及反复复位,以免损伤骨折端周围血管及神经、或因加重损伤影响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夹板或石膏固定后要随时观察患肢肿胀、血运、运动及感觉等情况,以免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或局部的皮肤压疮;外固定夹板(或石膏)要随时调整松紧度,以免因外固定松动产生骨折端再移位。(二)、闭合穿针治疗1适应证1.1符合孟氏诊断标准。1.2骨折发生于1周内。2禁忌证2.1合并局部血管神经损伤需手术切开探查者。2.2患肢肿胀严重,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切开减压者。2.3合并严重疾病,对治疗操作不能耐受者。3技术操作方法3.1术前准备3.1.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凝四项,确认无手术禁忌证。3.1.2术前清洁皮肤,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确认其无严重并发损伤。3.1.3签订各项协议书。3.2麻醉方式抽取2%利多卡因1015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采用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对于幼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3.3手术体位病人取仰卧位3.4消毒与铺巾采用肘部手术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3.5器械选择主要器械包括手摇骨钻、1.52.5mm克氏针,老虎钳,便携式X光机。3.6 复位方法及固定方法复位后,一助手维持牵引,固定桡骨小头,另一助手维持尺骨位置,术者在无菌条件下用骨钻将钢针由尺骨鹰嘴远端避开局部骨骺,穿入尺骨髓腔内,通过尺骨骨折断端,进入尺骨骨折远端,达尺骨茎突关节面近端,钢针剪短,尾部弯曲后,埋于皮下,屈肘90度下,再自肱骨外髁钻入一枚钢针,通过肱桡关节,经桡骨小头,进入桡骨髓腔内,防止桡骨小头再次脱位,钢针尾部剪短埋于皮下,术后保持前臂中立位,石膏或铁丝托固定于屈肘90度位。3.7术后处理术后需绝对保持肘关节稳定,石膏或铁丝托松动需及时更换、调整,避免固定肱桡关节钢针断裂,麻醉消退后即可进行手、肩部功能锻炼,3周后去除外固定,拔除固定肱桡关节钢针,进行肘关节主动结合适度被动功能锻炼,尺骨内固定钢针需待骨折临床愈合后拔出,一般需68周。 3.8关键技术环节 尺骨的成角和移位是妨碍桡骨小头还纳和复位后再次移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整复过程中,必须致力于矫正尺骨骨折的移位,只有完全纠正尺骨骨折后,桡骨小头复位后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证。4注意事项4.1 复位时应注意不要反复粗暴手法整复以免加重损伤,早期局部肿胀严重时应行畸形矫正并临时外固定制动,待肿胀减轻后再进一步复位与固定。4.2 儿童尺骨干骺端骨折并桡骨头脱位较为少见,部分病人尺骨近端仅轻度向桡侧成角伴桡骨小头脱位,因儿童桡骨小头骨化中心一般在12岁出现,因此对一岁以内的患儿,需高度注意,以免漏诊。4.3 术后3周内、外固定去除进行功能锻炼时应禁止局部的按摩,可进行自主的屈伸及适度的被动屈伸,不可过于加强被动锻炼,以免形成骨化性肌炎。4.4 部分病人,X线片仅可见尺骨近端骨折而无桡骨小头脱位,此时需检查桡骨小头处有无压痛,注意是否是由于桡骨小头脱位后自动复位引起,此种情况需按孟氏骨折处理。5. 中药治疗,辨证选择中药内服外洗小儿患者口服中药制剂往往困难,故多以外用中药为主,早期肿胀明显可采用活血通络擦剂外用,配合消肿止痛胶囊内服(院内制剂),中期宜接骨续筋治疗,予接骨药丸内服,后期筋骨得续,予正骨伸筋丹内服治疗,赤木洗剂外洗,加强功能锻炼。(三)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手术探查者。一般行尺骨骨折的准确复位与坚强固定,肱桡关节复位后如无环状韧带嵌夹则一般不行环状韧带重建,对肱桡关节不稳定者可配合肱桡关节间钢针固定。(四)、功能锻炼1、早期治疗:复位固定后当天或闭合穿针内固定后次日开始做前臂伸、屈肌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及手部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23天后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早期辅以冷疗、超声波、中药外敷(化瘀止痛散)等以减轻局部软组织肿胀。2、中期治疗:进行肩关节屈伸锻炼及前臂的旋转锻炼,手部的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肩关节可在不引起疼痛前提下做垂臂钟摆练习,同时进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锻炼。3、晚期治疗:拆除外固定后,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每日12次。逐渐加大肘、腕关节锻炼幅度,开始各方向主动活动。开始肩袖肌训练,继续进行肩、肘、腕部肌肉等长锻炼,加大手部握力锻炼。中晚期辅以超声波、电脑消炎止痛机、电脑骨创伤治疗仪、光电治疗、中药熏洗等理疗,促进深部淤血吸收,活血舒筋、促进局部肿胀早日消退、骨折愈合,为关节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并大大减少后期关节的残留隐痛。注意在康复训练中,宜循序渐进,忌用暴力手法,以免引起新的损伤。作业疗法,有目的地进行职业训练,目的是增强肌力、耐力、整体协调能力,比如穿衣、梳头、洗脸、上螺钉等。三、难点分析孟氏骨折复位后如何保持复位的有效性,避免后期再次移位,是治疗的关键,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夹板或铁丝托外固定,虽可能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出现桡骨头再次脱位、尺骨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等情况较为多见,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很多医生采用极度屈肘旋后位固定的方法来获得骨折脱位的稳定,但出现肘关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风险随之加大,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方法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需注意肱桡关节被钢针固定后外固定需绝对可靠,否认易出现固定肱桡关节钢针断裂的情况。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治愈:骨折及脱位已复位,骨折有连续骨痂形成已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或活动受限在15°以内。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欠佳,有骨痂形成,脱位已复位,肘关节屈伸受限在15°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桡骨头未复位,或尺骨骨折不愈合,或伤肢畸形愈合,功能障碍。(二)评价方法根据治疗前后x线表现,及骨折愈合后于健侧肘关节、前臂,进行疼痛、畸形、活动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