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学考试大纲教材要点打印(共6页).doc

    • 资源ID:13498220       资源大小:7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考试大纲教材要点打印(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2、实体化教育的特点: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4、近代教育的特点:5、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的特点: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3、信息技术与教育:14、网络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5、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6、学校文化的特性:17、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18、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19、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20、学生文化的成因:21、学生文化的特征:2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2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2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2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28、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29、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类极端问题:30、在价值观上,青年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3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3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3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3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3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6、德育37、智育38、体育39、美育40、劳动技术教育41、学生的本质属性4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43、学生的义务44、教师职业的性质:45、教师职业的特点4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47、教师的人格特征:48、学生和教师的关系:49、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50、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51、课程目标的依据5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53、教学计划的构成54、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55、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56、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57、教学大纲的构成:58、教科书的作用59、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60、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61、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62、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63、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6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65、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66、教学的一般任务:67、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6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69、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70、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71、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72、认识的基本阶段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73、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7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75、贯彻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是:76、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8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78、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79、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77、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8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8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8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84、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86、练习法的基本要求:87、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8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8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90、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91、课的类型:9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93、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94、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95、所谓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9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97、德育的意义:98、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99、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100、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0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10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103、德育过程的规律(或特点):10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05、德育的途径:106、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07、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08、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09、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10、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11、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12、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113、认知模式学说的特征有:114、道德发展论:115、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16、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117、道德两难情境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118、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一般有三种来源:119、教师在讨论引入阶段中的作用有:120、在引入性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21、认知模式的缺陷:122、认知模式的特色:123、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124、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125、学校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他特别强调以下两点:126、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127、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128、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启示:129、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130、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131、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132、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的启示:133、班级管理的功能:134、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35、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其次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总之,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136、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37、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3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39、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4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4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4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43、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4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实体化教育的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4、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分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1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3、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14、网络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这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15、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析关系16、学校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7、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18、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19、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识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校园文化的理性因素;。二是情感成分,是学校这个文化体内的成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认同、参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内通常包含着很深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三是价值成分,即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像“有教无类”的价值取向,“忠于职守”的价值取向,“尊师爱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活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以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等等;。四是理想成分,即学校及其成员对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如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是许多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20、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21、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2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决定性因素。)2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掘,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做到,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发挥。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 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就我国学校教育的多数情况来说,是重视共同性有余,而重视差别性不足)28、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紧张和学习和升学或择业的心理压力可能带来身体的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为此,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29、高中生可能出现的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30、在价值观上,青年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3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3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3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以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 可能性。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3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以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36、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3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38、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39、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各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40、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要求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41、学生的本质属性(或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2、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43、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4、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45、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4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7、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五种: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五种: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48、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49、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50、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勤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培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课程目标: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联,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第二,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三,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第四,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学习行为及其变化;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1、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对社会的研究:(。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对学科的研究:(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的基本要领、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5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53、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54、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55、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一是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会基础知识科目;。四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五是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六是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56、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57、教学大纲的构成:。一是说明部分。二是本文部分58、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第三,要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59、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60、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61、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第二,迁移性原则;。第三,生理适宜原则。62、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63、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6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基础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第二,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第三,外部因素。主要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65、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66、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7、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6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9、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论思维的形式。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70、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71、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感知的来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教具的演示、参观或实验,教师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再造想像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第二,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72、认识的基本阶段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73、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4、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75、贯彻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76、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77、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78、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79、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考试大纲教材要点打印(共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