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共3页).docx
-
资源ID:13507339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福建师范大学19年3月课程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共3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为:1)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2) 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3) 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1)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教学的情境资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明白知识的具体实践价值。2)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始于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入手,找到教学知识的结合点,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很容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3)强调教学情境创设的形象性。此举是为了解决形象思维、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教学中注重感性的、可见的、摸得见的知识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4)注重体现本学科的特色。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最主要的是要突出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和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情境和场景,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才会更好。5)要创设内含问题的情境。内含问题的情境,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情景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处于较好的思维状态,产生一种求知的状态。6)教学情境需要融入情感。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功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从而发挥教学法的高度有效作用,最大化让学生从情感方面接受知识。3、阐述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根据理论的运用及结合实际阐述情况酌情给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答: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是学生自身需要的,有利于眼前更有助于长远发展,能发现学生的潜力与天赋,并且把特长充分发挥,同时能发现不足,并及时补救。最好的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的,而不是老师更不是书本。能充分的调动学习者得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好学生是指有不断学习的热情、兴趣及动力,除了有优秀学习成绩和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外,更具有一种不断进取、执著的追求精神,这样才是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好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倡导如下具体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