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的编制及问卷调查(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问卷的编制及问卷调查一、问卷法的含义与类型(一)问卷法的含义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问卷法既可作为独立的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也可作为辅助研究方法。目前,问卷法已经成为我国推广最快、应用最广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具有运用范围广、高效、结果有较高的代表性等特点。(二)问卷的类型问卷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构成的,如何设计问题是问卷设计的中心。根据问题设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封闭式封闭式指不仅要提问,而且要列出可供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调查对象选择所赞同的答案。封闭式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肯否式。或称正误式。列出的答案只有两个:正、误或对、错。如,我决定的事情,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是 否;你喜欢高中分快慢班吗?喜欢 不喜欢。肯否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当调查对象持中立态度或说不清自己的想法时,容易出现二者随便答一个的情况。弥补的办法是增加一个答案“不置可否”。其次,肯否式往往给人以暗示或回答者易产生从众反应。如,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调查者往往认为喜欢比不喜欢好。(2)选择式。也称菜单式,即每一个问题列出多项答案,让调查对象选择,选择的数量可以限制(如仅选择最合适的)也可以不限制(如可多选)。选择式的设计应该注意两点:答案要穷尽所有情况,否则就可能出现调查对象想答的答案没有。列出的答案必须互斥,即概念之间不能出现交叉和包含现象。(3)排序式。形式上与选择式相似,但不是让调查对象在答案中进行选择,而是将答案排成顺序。如,把下列颜色按你喜欢的程度依次编序:红、橙、黄、绿、蓝、青、紫、黑、白。排序式应注意:要求排列的答案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15项,否则调查对象会不愿回答或难于回答;允许调查对象将几个答案并列作为同一选择。(4)等级式。等级式是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其程度。根据表示程度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数字式,即用数字来表示其程度。如“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网,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比较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调查对象可任选一个数字表示其程度。线段式,即用可见的直线座标表示其程度。如,“你认为你的父亲是:专制的 民主的”。该座标从左到右各点依次表示:很专制、较专制、有点专制、说不清、有点民主、较民主、很民主。调查对象在相应的座标上圈一个坐标点以表示自己的看法。文字式,即用文字来表达其程度。例如,“你喜欢小学数学新教材吗?非常喜欢( )较喜欢( )一般( )较不喜欢( )不喜欢( )”,调查对象在某个程度后的括号内打“”。(5)定距式。所谓定距式,就是指选择答案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例如,“您的月工资是:1000元以下( )10002000元( )20003000元( )30004000元( )4000-5000元5000元以上( )”。封闭式问卷的数据处理,可因题目形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在以后的单元中具体阐述)。2、开放式开放式指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题型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如,你为什么参加教师培训?你所希望的最佳的就业去向是什么?开放式问卷的用处:一是用于对较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二是经常用于探索性、预备性研究。在研究初期,当研究者不清楚研究结果或打算预测回答结果时用。如想了解“实施新课程的困难或障碍是什么?”,当研究者只能列举出经费不足、师资水平不高、领导不重视有限答案时,就应采取开放式问卷,以得到尽可能多的比较全面的答案。开放式问卷提问较容易,调查对象的回答也较为真实,但结果分析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难以作精确的定量分析。3、半封闭式也叫综合式。半封闭式兼有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列出答案,又留有被调查对象自由回答的余地。半封闭式有以下两种形式:(1)在选择答案中增加“其它”选择项。例如,你的学习方法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家人或亲友的指导;周围同学的影响;学校老师的影响;自学实践摸索形成;其它。但若调查对象经常填写“其它”这一栏,说明这份问卷题目编得不好,因为主要的项目没有列出来。(2)在列出的答案后加上了解动机、理由类问题。这类题目可以了解调查对象回答的原因与动机,弥补封闭式问卷的不足。例如,你平时在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主要标准的来源是:(仅选一项)权威思想;舆论宣传;传统习俗;团体倾向;亲友意见;个人好恶。你这样做的理由是 。一般在以下情况用半封闭式:当有些问题的答案由于调查者难于全部想到;列出全部答案太繁琐;需要进一步了了解调查对象的动机、愿望或理由。二、调查问卷的编制(一)调查问卷的编制程序1、明确调查的中心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如,研究“中小学教师的需要”,首先要明确中心概念“需要”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哪些“需要”。对于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因不同人理解的层面或角度涵义可能不一样,因此更有必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对其涵义加以操作化,以确定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如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有许多,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只需研究其主要需要就行了。2、构建问卷框架(1)分解中心概念,构建问卷框架。如我国研究者研究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社会适应能力分解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激反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又如有学者研究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时,把职业倦怠分解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三个方面。(2)以理论为根据,构建问卷框架。如前所述的教师职业倦怠感研究,就是根据国外学者Maslach等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去个性化、降低的自我成就感的观点。又如目前我国一些研究者在编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卷或量表时,大多以国外学者Young等提出的八个问题、Morahan-Manrtin等的13个项目、Goldberg的7项标准及安戈夫的标准等为理论依据的。(3)设计开放性问题,作试探性的小规模调查,构建问卷框架。如,我编修“青少年社会适应力量表”时,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归纳,得到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学习、工作(职业)、应激反应和挫折六大方面,编制量表时就以这六个方面为框架。也可以通过文献查阅、个案研究等方式收集资料,构建问卷框架。如前所述有的学者编制教师职业倦怠感问卷就是通过文献查阅发现Maslach等对职业倦怠的分类,然后形成问卷框架的。3、在建立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将大问题分解,直至提出具体的问题。如,我编修“青少年社会适应力量表”时,在确定了量表的框架后,然后对六大方面进行分解,独立生活包括生活自理、钱物管理、生活自立等方面;人际交往分解为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和与其他人;学习分解为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态度和考试等;职业分解为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期望;应激反应分解为灵活变通、生理、心理能量;挫折分解为目标未达成的反应、需要不能满足的反应、应对挫折的策略。接下来针对分解后的小方面设计具体的题目。设计具体题目时要考虑问卷的形式(问卷题目设计的原则见后面)。4、广泛征求意见,修订题目。如上例,我将编修好的各个维度的题目合并在一起,给出每一个维度的涵义,然后请心理学教师、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对预试量表的初稿进行评定。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主要评估各个题目与理论框架的符合程度,题目评估的要求为:(1)评估各题目是否准确地测量了相应维度所代表的意义,并挑选出不属于该维度的题目;(2)评估各题目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歧义及社会称许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3)对各个维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建议。中学教师和中学生主要评定各个题目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题目的语句描述是否符合中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题目表述是否符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然后根据心理学教师、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中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评估意见对量表及其题目进行调整和修改。5、试测。试测样本的大小一般是,问卷的题数与试测样本的人数之比为1:1至1:10之间。为了对问卷的质量进行考察,样本容量至少要30以上。试测的目的,一是考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二是进一步发现问卷的具体缺陷,如难度、份量、顺序是否合适,题目的内容是否合理,语言的表述是否确切等等。6、根据试测结果,再次修订问卷。即根据试测结果选择问卷题目。通过对题目进行相关分析、问卷结构的因素分析,保留高相关、高负荷的题目,剔除低相关、低负荷的题目。7、正式测试。(二)问卷题目设计的原则1、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人口统计信息的题目(如询问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之类的题目)外,其余的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2、题目要清楚、不含糊,使用术语要使调查对象明白。避免使用模糊的、技术性的术语及行语。3、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违反这条准则的例子是:“你赞同对学生实行竞争性较低的测验和实施教师等级制度吗?”4、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这些问题隐含着假设或期望的结果。导向性问题的例子:“你赞同在学校放松纪律,甚至认为纪律会损坏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吗?”5、避免那些会对调查对象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即不要问那些令调查对象感到不满的问题。如问一个老师“你对维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感到困难吗?”6、避免问那些个人或微妙的问题。这些题目包括关于确定的收入及调查对象违法活动的程度等。7、所提问题应是调查对象能够提供信息的问题。所有题目都要与调查对象的信息背景相适应。8、要使调查对象读懂题目。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用柔和的词语而不是生硬的词语。如调查教师时,应使用“纠正”或“纠正性行为”,而不是用“惩罚”。9、短一些的题目比长一些的题目要好,简单一些的题目总比复杂一些的题目要好。宁可用两个或更多的短一些的题目,而不要用一个详细复杂的题目。10、当收集定量的信息时,要求答出明确的数量(如行动频率)而不是平均数。例如,可以问“在前两个星期,你帮助你的孩子做了几次功课?”而不能问“在一个月内,你帮助你的孩子做功课的次数平均是多少?”11、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斥性。对有些题目,为避免调查对象做不愿意做的回答,可以提供一种中立的或中庸的答案,如“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不确定”等。12、尽可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或双重否定的题目。使用否定性题目是例子“下列教学策略中你不用哪一种?”(三)问卷的基本结构一份问卷调查表,通常包括两大内容:指导语和问题。1、指导语指导语即为问卷的开始部分,即开场白。它较大程度地决定着调查对象是否认真地回答,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指导语具有以下功能:(1)建立初步的心理融洽,引起调查对象回答的意向与动机。可从下列三个方面给予说明:说明调查者的身份(研究者的身份),强调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而非其它私人目的,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说明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对其价值的阐述最好能与调查对象本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以激发其回答的动机。说明需要调查对象的协作与支持的重要性。(2)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可从两方面说明:说明本问卷是匿名问卷或无需知道调查对象的姓名,以消除调查对象顾虑自己的想法暴露给他人的考虑。说明调查对象的回答不存在对错,以减小调查对象顾虑自己的回答是愚蠢的或不正常的。(3)通俗简明地阐述回答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关于选出答案做记号的说明。一般用圆括号 "( )"或方框 "口"来限定答案前的空间,并要求回答者在括号或方框内做记号。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如 "选择一项"、"有几项选几项"等。关于填写答案要求的说明。如,“下面是一个关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每一题对你的符合程度。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比较符合;4表示完全符合。”关于答案适用于哪些被调查者的说明。问卷中有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而只是适用于某一类人。当这类问题出现时,可说明由特定的一类人填写,其他的人跳过这些问题。指导语举例:亲爱的同学:当您即将离开母校,奔赴工作岗位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母校说。下面这张问卷表为您表达多方面的想法提供了途径。此表系采用无记名问卷形式,仅供分析改进工作之用,并不涉及个人。因此,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谨请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完成全部题目。对您的协助表示诚挚的谢意!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这儿有一份调查问卷,是作科学研究之用的。我们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请您对下面几个问题谈谈您的经历与感受。您的回答仅作为我们的研究参考资料,不会对他人公开。请您不要有任何顾忌。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很有价值。在回答之前,请您先填上您的性别、专业和年级。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2、正文(或问题)问卷的主体是问题,包括题目、选项(或称答案)。3、结语有的问卷后面还有结语。一般采用3种表达方式。(1)一段短语内容是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不要漏填与复核的请求。(2)提出12个关于本次调查形式与内容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封闭性问题举例:您填完问卷后对我们这次调查有何感想? ( )(1)很有意义 ( )(2)有些意义 ( )(3)没有意义 ( )(4)说不上开放性问题举例:您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如有,请写在下面: (3)提出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放在问卷的结尾。例如,在对某种教学方法所作调查的问卷的结尾处,可安排如下一个开放性问题:“您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主要的困难?请写在下面。”三、实施问卷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可分为3种方式:团体回答式、个别回答式和邮寄式。1、团体回答式团体回答式是将调查对象集中在一起,先由调查者用口头对调查加以说明,然后让调查对象回答问卷。这是目前用得较多,效率很高的调查方式。运用这一方式时,调查者的说明很重要,会直接影响调查的进行。说明的内容与问卷上的书面指导语一致,只是要更为详细和具体,但也不宜过长。为使调查对象明确回答的方式,可举例说明。2、个别访谈式个别访谈式是由调查者直接向某个调查对象提问并记录其回答。这样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和真实。在进行个别访谈时,调查者应注意:(1)调查人员要按问卷的顺序和词语提问,不能省略某些词语或改变对问题的表述,更不能随机解释问题。(2)当问开放式问题时必须准确地记录回答的原话,不要企图加以总结和分析,否则整理调查结果时得到的就不是准确的材料。3、邮寄式邮寄式是一种适用于无法直接接触的对象的调查方式。一般来说,邮寄式调查问卷的回收率至少必须达到70%,才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回收率低于70%,一般来说就表明调查结果缺少足够的可靠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在问卷编制上下功夫;其次是在问卷寄出后如未按期寄回时发催促信,并在催促信中再放1份问卷和邮票。若回收率过低,则需在调查报告中对调查对象的样本加以详细说明,并分析回收率低的原因。参考文献1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2裴娣那.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袁振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