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材料(共11页).doc

    • 资源ID:13530867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材料(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材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进健康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什么是健康教育定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目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手段:    语言教育方法: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小组座谈。     文字教育方法:卫生标语;卫生传单;卫生小册子;折页;卫生报刊;卫生墙报;卫生专栏;卫生宣传画。     形象化教育方法: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     电化教育方法:广播、投影、录像带、VCD等。 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是指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评价的指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     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评价指标有: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人格测量指标、智力测验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疾病与死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ASHA指数、功能状态量、生活质量量表等)。健康传播技巧: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指通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行为与健康一、谨防“病从心生” 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发现了伤寒、痢疾、霍乱、白喉、鼠疫、破伤风等几十种病原苗,使人类找到了生物源的致病因素。从而创造出预防接种、消毒灭菌等办法控制疾病和减少发病率。人们称之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尔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又认识到在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因素中,不仅有生物学因素,而且还存在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并由此而产生了近些年来死因构成的变化,那就是占死因前三位的疾病,由过去的急性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转为非生物源引起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而后三种疾病的原因,井非细菌、病毒感染,主要是由决定人们生恬方式和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 。 人的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对健康与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悲伤、焦虑、恐惧、紧张、绝望和颓废、消极的心理状态均易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就像人们常说的“愁出病来”或“急出病来”,也有乐极生悲者,由于高度的兴奋而诱发疾病的。所谓心身疾病,就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的躯体上的疾病。一般说来,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能罹患心身疾病,如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阳痿、月经失调、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等有几百种之多。 由此可见,疾病不单是由于细菌、病毒所引起,而常常是由于受人的心理、情绪的影响而“病从心生”。据美国新奥尔良的一项统计,在500名入院的胃肠遭患者中,因情绪不佳而致病者竟占74。正如祖国医学所言:“内伤七情,有大病矣”。所以,注意心理上的调节,善于转移或消除消极情绪,做到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对维护健康将大有裨益。 二、 中、老年人常见的几种心态表现 (1)孤独心理:老年人离开了长年工作的岗位和环境,休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甚至有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怀旧心理:有些老人往往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并沉酒于其中。 (3)牵挂心理:对子女、儿孙过分牵肠挂肚。虽然子女已长大成人,也当了爸爸、妈妈,可老人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事事关心,处处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主观臆断,要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4)忧虑心理:认为自己已是“人老珠黄”、“风蚀残年”、“半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常哀叹青春一去不复返,健康已去不再来,因而抑郁寡欢。常有一坐以待毙”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感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差,不再像离退休前那样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便会产生情绪波动、性情急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而大动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郁伤感、焦虑不安。甚至失眠。离退休以后权力的失落、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这一切均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也表现在对别人的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基础。 对老年人来讲,离退休以后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触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人,从他们身上吸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点朝气,少一些暮气,在心理上年轻起来。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三、健康良方:良好的情绪  当人们身体有病痛时,很自然地想到去医院找医生,但却不知道这些病症往往是由于自己不能正确调理情志而引起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成人所患的疾病5080起于精神创伤。情志(又称情绪)是指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生态反应,即喜、怒、优、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分别由心、肝、脾、肺、肾五脏所主,情志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早在2000多年前,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脾”、“优伤肺”、“恐伤肾”。就是说,七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异常的情志活动,七情过极,则可引起很多疾病,小至毛发,大至全身。所以,中国的养生学非常重视调摄精神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提出了“神形相因”的学说,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在现实生活中应特别强调“七情”养生法,安神定志,心境坦然,怡情放怀是健身延年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意思是说,愉快的精神状态,可使人心情开朗,满面春光,福寿俱增,不良的精神刺激,会使人心情抑郁,疾病缠身,夭亡短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长期情绪优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容易患一些不时之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哮喘、慢性胃炎、青光眼、癌症等等,妇女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医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胃肠疾患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心理性因素引起的头痛在各和,头痛患者中占8090。现代身心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七情郁结,精神过度紧张或忧郁悲伤,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上述种种,无不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自古以来,由七情过极而致死或致病的事例屡见不鲜。 良好的情绪是人体的一种最有助于健康的力量。因为当人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因此,不仅食欲好,睡眠香,而且头脑敏锐,精力充沛。根据对四川省372名百岁老人的调查,有98的寿星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 另一方面,良好情绪的“医疗价值刀也是无法估量的。医生们有这样的经验:胜利者的伤口,总是要比失败者的伤口好的快;没有精神负担的病人,要比有精神负担的痊愈得快。一个人患病之后,如果充满信心,具有毫不惧伯敢于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则能加速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量小,或不药而愈。反之,若意志消沉,情绪沮丧,则无力驱邪,病后缠绵不愈,或致恶化,且多产生并发症。由此可见,情绪的良恶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 如何才能做到永葆青春,健康长寿呢?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并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思想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少私心,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长青。据调查,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乐善好施。伟大医学家孙思邈(531632年)济困扶贫,兔费为人治病,被尊为“药王”,他以102岁的高龄而寿终。 第二,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不要患得患失,不为名利而争,不为琐事烦恼,要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质。千万不能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种伤感情绪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害。 第三,热爱自己的工作。志有所专,乐以忘忧,每个人应以对社会能有所贡献为乐。许多科学家是长寿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热爱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事业,勤奋用脑,心胸豁达宁静。有人曾对中国自公元221年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088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寿命进行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是65.18岁,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平均寿命。这个事实证明,凡热爱本职工作,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其寿命比一般人要长。 第四,运动能使人精神愉快。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医洽“情绪病”的灵丹妙药,但从事体育运动却是改善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当自己情绪郁闷、苦恼时,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到外面打一打球,或者散散步,这样不良的情绪会在运动中消失。 第五,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可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漫慢消失,而变的豁达、轻松。 第六,兴趣广泛多样,自寻乐趣。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人颇为赞许的兴趣爱好,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情绪不佳或紧张的工作之后,观赏一场相声或哑剧,常常被逗得捧腹大笑,精神振奋;或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紧张和苦闷也会随之消除。尤其是对老年人,更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用丰富多彩的爱好,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为了您的健康、长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喜笑颜开,无忧无虑的性格,生活在幽默、风趣、欢乐、轻松的气氛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掌握好完全在自己手里的健康力量良好的情绪。 四、真爱是健康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爱不但能健康养生,还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人间奇迹。 许多研究证明,人在爱着和被爱时,体内免疫功能最重要的T细胞处于最佳、最兴奋、最健康活泼的状态,以致病毒无法入侵。美国加州大学对爱情幸福型和爱情不幸型的两组人进行了10年的大量研究,发现前者患病率极低,后者极高。那些远离亲人之爱,处于孤独、哀伤、失望和痛苦境地的人极容易引发各类疾患甚至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相反,爱情幸福的人们,心理健康促成了生理健康,其人脑会产生一种持久性快感“内啡呔”物质,促使精神更充实,心情更愉快,身体更健康。并且这种良性循环的不断积累,能使一些瘫痪病人再次站起,垂危病人重获生机。另外,真正爱情的作用对人的形象、气质、肤色、容颜的微妙、神奇作用也经过许多的科学论证。心宽体胖、红光满面、又白又嫩等肯定来源于丈大的体贴、温爱和呵护;焦悴不堪、瘦骨鳞峋、萎靡不振等一定是遭受生活、疾病、爱情的打击或不幸。医学也反复证明,只要夫妻有极其和谐的亲密感,“把爱看作是生活和欢乐的源泉”,体内代谢的激素酶,乙酞胆碱,雄、雌性激素便会大量分泌,血流量增多、加强新陈代谢的渗透性更旺盛,皮肤营养更加改善,更具弹性、红润和光泽,尤其使女性容颜更娇嫩,甚至更温柔,更富气质、冶艳和诱人的魅力。 五、 健心“八戒”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在21岁和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中,都在55岁前死去。有关专家提出养生“八戒”,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一戒疑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二戒妒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三戒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五戒躁容易发脾气,红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七戒慎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活,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八戒悲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 六、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 (1)至少要有一种爱好:一个人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嗜好,如集邮、看书、划船或种花等,会使人感到生活充实、满足和愉快。 (2)能尝试新事物;人的生活陷入单调沉闷的“老一套”时,就会感到不愉快,如果去参加一项新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展生活领域,还会为生活带来新的乐趣。 (3)自己争取多做事:在生活中,如果太依赖他人,对别人的期望太高,就容易失望。若能树立凡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去努力做好的观念,则可避免许多由失望带来的苦果。 (4)交几个知心朋友:友谊有助于身心健康,空闲时与朋友相聚,海阔天空地聊聊,既能增长见识、交流信息,又可把自己气愤之事对朋友直言相告,朋友会为你排忧解难,增强自己排除困难与忧愁的信心和勇气。 (5)不要钻牛角尖: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认准死理,否则就容易钻牛角尖。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摆脱由看问题僵化而带来的苦闷。 (6)学会宽容大度:在生活中,即使是与自己关系很亲密的人,激怒你了,埋怨你了,也要放宽责备的尺度。时间长了,“日久见人心”,人们会很乐意地与你相处,你也一定会尝到人际关系融洽带来的欢乐与快慰。 (7)乐于承认失败与缺陷:一个人难免遇到失败、失意的事情,或是自己本身存在某种缺陷。对此,应记住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一句话:“当你乐于承认既成的事实,并且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有了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8)建立合适的期望值:对此,应记住这样一句忠告。“快乐之道无它,就是对我们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忧虑。”否则,就是在自寻烦恼。 (9)坚守信念:坚定的信念是战胜挫折和失败的良方,可使人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泰然处之。 要想得到快乐,在现实生活中还必须做到: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帮助和忠告;必须诚实和富于正义感;热心帮助别人,善于宽恕和同情地人,给别人以欢乐和幸福,自己也会从中得到欢乐和幸福。 七、惰性危害健康 惰性系指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医学心理学认为,惰性对身心健康有以下危害: (1)使思维迟钝: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勤于用脑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人平均水平要高1020。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记忆分子”。它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懒惰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水平降低。长期下去,大脑功能就会呈渐进性退化,思维逐渐迟钝,分析和判断能力亦下降。 (2)机体素质下降:懒散者四肢不勤活动甚少,长此以往,机体得不到锻炼,体力消耗减少,热能的“收入”大于“支出”,身体就会逐渐发胖,以至罹患多种疾病。体力活动少,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会“适应性”下降。另外,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是按用进废退规律变化的。因此,懒散必然会使机体素质下降。 (3)殃及人际关系:懒惰之人甘居平庸,不求上进,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以致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如忧郁、沮丧、怨恨、烦躁、愤懑等。这种情绪的表露。会加剧人际间的矛盾,使关系恶化,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4)导致未老先衰: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惰性可降低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而出现未老先衰。有资料表明,情绪经常处于较差状态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3.5倍,心脏过早出现衰退现象。 (5)易患心身性疾病:惰性产生的消极情绪,可引起体内一系列恶性生理、生化改变,影响内分泌功能,使机体罹患心身性疾病,如心悸、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等,这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征。心身病的出现又可加重紧张心理,对心身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惰性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为了健康需要摒弃惰性,惰性之危害甚多,确实应该摒弃。 八、中年心理保健 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中年期是创功立业的黄金时期,事业达到了顶峰,但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过重的家庭负担,以及所经受的众多社会心理刺激,身心负担沉重。所以,中年期是心理矛盾和身体、精神疾患易于发生的时期,中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故而,中年人一定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防患于未然。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保证。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凡事期待值不要过高,要乐观豁达,以维持身心健康。性格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断受到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以及在自身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中年人性格虽较成熟,但仍存在着明显的可塑性。要克服和改造虚荣、嫉妒、孤僻、狭窄、固执等不良个性,坚持和巩固坚毅、自信、果断、踏实、活泼开朗等良好性格,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可开阔胸怀、陶冶情操、缓解心身紧张劳累,疏导不良情绪,增进健康。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魄。加强体育锻炼可培养人的坚强刚毅开朗的性格,又可解除脑力疲劳,缓解工作或生活中紧张、抑郁情绪,对中年人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如做气功、打太极拳、游泳等,可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并长期坚持,既可增强体质,又可调节情绪,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九、退休的心态过渡 人的一生,是由一个年龄阶段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转移的过程。随着每次转移,生活方式和内容,个人身份、责任乃至心理状态等,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一般说来,在中年以前,多数人的这种变化是“向上”的。无论是学习和工作,还是婚姻与家庭,总有一种朝向“蓬勃”发展,努力进取的劲头。即使遇有挫折,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坚定信心,重整旗鼓,从多方面吸取人生智慧极营养,去克服,去超越,锲而不舍地实现少年时期所立下的志向。 人过中年以后,不仅负担加重,精力在不断耗损,而且面临着走向老年的实际问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年届60终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表面上看,这种转变就带有“每况愈下”的意思,这对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来说,自然是件大事情。面临这样的现实,自然就会出现从心理上的过渡问题,也就是说心理上要适应退休生活的问题。 人活在世上,想永远拥有和保持一种固定的心态是不可能的。因此,顺应变化及时调整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到年龄退休,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退休对一个人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转变,需要从生活中去酿造自己的第二个春天,要为自己拟定个“安老计划”,使得生活在清静中透露生机,无为中而有为,闲逸中自有情趣,仍能沉浸在希望、期待、充实与快乐的气氛之中。要活得开朗、洒脱、豁达,自需未雨绸缪,在心理上早有所准备。一旦结束上下班有规律的生活,才不至于感到茫然若失,心神不定。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操劳了大半辈子,很可能放弃过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求知、学艺、爱好和悠闲。退休之后,可以把这些重新拣起来,在今后的时光里付诸实施,弥补往日的不足和遗憾,以充实未来的生活。有些老人于退休后,书画、写作、棋艺、太极拳大有长进,正是抓住晚年光阴从容进取的结果,从而把“下坡路”变成了“上坡路”。另外,现代生活的丰富与多彩,退休后只要有能力、有余热,还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必为“大势将去”而郁郁寡欢。 人的健康长寿与心理因素有关。保持不畏老、情绪好,有益于长寿。不畏老,能使大脑保持年轻,功能正常,使各器官系统协调工作,代谢仍然旺盛,生命力强。不畏老,能免除忧、惊、恐等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不畏老,会使人对健康长寿充满信心,能主动地采用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据报道,美国老妪霍尔达·克鲁克65岁时,从未有“这一辈子完了”的感觉,反而觉得以后还有着美好的生活,她从66岁开始从事登山活动,、踏上过美国的不少山峰,在91岁生日时,还登上了海拔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不畏老,会使人产生美好的情绪。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也为痛苦而降。”如果人们有信心超百岁,且生活上又积极进取,无疑会延缓衰老而享高寿的。由此可见,不畏老对每个退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心理围墙。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材料(共11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