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共6页).doc

    • 资源ID:13532798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找规律的教学设计与说明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二、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蘑菇与兔子、篱笆与木桩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一个。例题之后的“试一试”,先让学生操作,通过小棒和圆这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再现上面获得的规律,使学生对这类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的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接着再通过“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使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清晰。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探索过程。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四、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表格、小白兔头饰、蘑菇头饰。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小白兔们来到了我们上课现场,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并定格课本上的插图)在这画面中藏着一个规律,你们想不想把它找出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童话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白兔是怎样排队的?在小白兔中间还有什么?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蓭菇吗?接着再观察另外几组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免子 8只 蘑菇7个夹子 10个 手帕9块木桩 13根 篱笆12块大树 2棵 绳子1根4、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一组的两种物体:免子与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大树和绳子是怎样排列的?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5、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一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块篱笆,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求知过程,有着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了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规律。1、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摆几根小棒,排成一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张圆片。小组长将结果填入表格中,再看看小棒的根数和圆片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姓 名圆片个数小棒根数圆片与小棒的关系                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长通过投影机投影汇报关于表格合作学习的情况。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联系。思考:按这样的摆放位置,小棒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片呢?小棒的位置和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5、想一想:如果摆了12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如果要摆8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6、让学生在小组中小结规律并汇报。7、教师总结并展示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排,排在两头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一间隔地摆小棒和圆片,并联系例题思考小棒和圆片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然后讨论小棒和圆片的排列位置及数量关系,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并总结出规律,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三)在生活中寻找类似规律。1、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找到吗?请大家说一说。2、欣赏一组蕴含这规律的一组照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着这样的规律,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大大调动起来,而且也体验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这一理念。)(四)实践应用。1、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到马路上看一看。(播放多媒体课件)即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把这根木料锯了3次,能锯成几段?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决方法:动手锯一锯;画一画;看图想象。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为什么?3、智力问答:一根木料锯成5段,要锯几次?一根木料锯了8次,锯成了几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联系已经获得的规律进行判断,得出答案,使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知识,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4、让我们再回到草地上来,现在又来了4只小白兔,它们手拉手并排做游戏,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想一想应该有几个蘑菇?5、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6、师生共同总结第二个规律并展示:如果是首尾相接的封闭排列,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7、全班齐读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会到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思考题:一条长120米的路,在它的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各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      问:学生先做,再评讲:120÷5求的是什么?是24棵吗?一条长120米的路,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 栽一棵树,两端各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      问:学生先做,再评讲:为什么要25×2?五、回顾总结,结束全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知识?学习这样的规律有什么用?在算物体的个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先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共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