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静载试验方案(共22页).doc

    • 资源ID:13571100       资源大小:411.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静载试验方案(共2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静载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呈贡制梁场主要负责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晋城1号双线大桥2(10-32)、晋城2号双线大桥2(12-32)、白云双线特大桥2(26-32)、林塘双线大桥2(7-32)、高新区双线特大桥2(25-32)、横冲1号双线特大桥2(16-32)、横冲2号双线大桥2(10-32)、前卫营双线大桥2(10-32)、缪家营双线大桥2(14-32)共9座大桥520片的施工。32米预制T梁根据通桥(2005)2201施工。预制T梁按梁型分为边梁和中梁两种;其中32米边梁(中梁)梁长32.6米,跨度32米,桥面宽2.338米(中梁桥面宽1.9米),梁高均2.7米; 32米边梁重146.31吨,中梁重146.31吨。二、编制依据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 TB2092-2003号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TB/T30432005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有关设计图及技术文件三、方案简介单片T梁静载试验是通过对梁体直接加载,并利用各种试验仪器来检测梁体的挠度,从而确定梁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和梁体的整体工作状态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无论在检查梁体质量方面,还是在检验设计合理性方面,都是一种比较完善、实用的检验方法。施工现场实施静载试验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生产初期,试生产30片(不同跨度的至少10片)T梁进行梁场取证工作,并取其中一片T梁进行静载试验;正常生产期间每60片T梁作一次静载试验。32米T梁静载试验采用地锚连接反力架的形式进行试验加载。32米T梁静载试验反力架和地锚用插销连接,加载千斤顶直接顶升反力架的横梁,顶升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梁体进行加载。加载千斤顶的受力点由地锚桩基承担,为了施工方便本方案中的桩基设计成扩底桩,扩底桩的安全系数按1.5倍考虑。四、台座、反力架设计及检算1、加载点布设根据部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方法”,对梁体施加五个集中荷载,加载点布置为:跨中处、距跨中4米处、距跨中8米处,共五点。示意图如下:2、加载荷载及力传递每个加载点的荷载根据图纸设计计算为800KN。加载的作用原理为:每个加载点上的荷载由放置于加载点上的千斤顶对相应反力架顶升产生的作用力施加,抗拔桩基提供千斤顶顶升反力架时的反作用力,反力架和梁体两侧的抗拔桩基用预埋槽钢组合件进行连接。槽钢组合件在桩基施工时提前预埋在桩基顶部,每个预埋件的标高一样,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反力架和抗拔桩的连接和具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3、桩基设计及检算1) 桩基设计每个反力架由两根立柱和抗拔桩连接,抗拔桩为圆台型扩底桩,桩顶直径为1.5米,桩底直径为2.0米,桩长为4米。抗拔桩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筋笼采用全笼。主筋采用16根20钢筋,箍筋采用8钢筋,间距20cm。2) 桩基抗拔力组成反力架重量:50KN;加载荷载:800KN;最小抗拔力为:Pmin =(800-50)×0.5375KN3) 抗拔力计算 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中有关桩周土的极限摩擦阻力的取值参数,结合静载试验台座的地质情况,确定抗拔桩桩周土的极限摩擦阻力fi30KPa。 假设抗拔桩的顶面直径为1.5米,底面直径为2.0米,桩长4米。先按照假定计算抗拔桩的抗拔力。 抗拔桩的侧面积为:S=(R+r)l3.14×(10.75)×4.00822.024m2 抗拔桩的抗拔力为:P1fi×S30×22.024 660.72 KNP1/Pmin1.76,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假定桩的尺寸满足受力要求。4) 抗拔桩施工要求桩基施工采用人工挖孔形式,开挖前现将原地面进行平整,从实质土层开始开挖。桩顶标高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误差在2mm以内。 4、试验台座1)静载试验台座设计试验台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了节省原材料以及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存梁台座设计成台阶状矩形条形基础。每个台座共有三层,每层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主筋为12钢筋,结构箍筋为8钢筋。初步估算台座的结构尺寸如下示意图所示。2)承载力计算 32米T梁自重:1463.7KN 加载荷载:800×44000KN 反力架自重:50×5250KN 千斤顶重:350×5175KN 操作人员及观测人员重:10×0.757.5KN 每侧试验台座自重:(1.2×1.2×0.82×2×0.6+3×3×0.6)×25=223.8KN每侧台座的最小荷载为:G1=(1464.7+4000+250+1757.5)×0.5+223.8=3171.9KN静载试验台座经处理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此时地基所提供的承载力为N1。N13×3×500=4500KN N1/G1=4500/3171.9=1.42 根据N1/G1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台做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3) 静载试验台座施工要求a.静载试验台座基础开挖时每边扩大0.8m,超挖0.6m,分两次换填碎石,使用功率大的平板振动器夯实,经过处理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每层的夯实标准为填料不再有下沉为止。b.试验台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放置底层钢筋时必须保证5cm的保护层厚度,钢筋必须用混凝土垫块垫起。浇筑混凝土前模板的必须加固牢固,模板的尺寸误差控制在2cm以内。 5、反力架检算5.1计算参数:(1)最不利荷载值:按曲线中梁在终张拉后30天做静载试验计算,每点施加最大荷载P=800(KN)。(2)加力架基本数据横梁为56c工字钢,两侧采用16mm的钢板进行加强,千斤顶位置采用三角钢板进行局部加强;立柱为25a槽钢,销孔位置采用10mm钢板进行局部加强。门架中心之间距离为:3.1(m) 立柱与横梁材质为Q235,安全系数取1.4。立柱与横梁之间连接采用2个直径45mm的45#钢进行调质处理和4个M20螺栓。(3)截面特性计算横梁截面面积A0=157.85+2*52*1.6=324.25(Cm²)横梁惯性矩I0=I+2*bh³/12=71439.4+2*1.6*523/12=.87(Cm4)横梁抵抗矩W0= I0/yc=.87/28=3890.53(Cm³)立柱截面面积A=69.820(Cm²)销子截面面积A=3180.86(mm²)5.2按最不利荷载(上横梁中心受最大荷载P=800KN),横梁按简支梁进行计算。上横梁跨中最大弯矩M=PL/4=800X3.1/4=620(KN·m)上横梁弯曲应力=M/W0=620X 1000/3890.53=159.36(Mpa)<235/1.4=167.9(Mpa)上横梁抗剪应力=P/A=/157.85/100=50.1(Mpa)85(Mpa)立柱抗拉(边梁最不利)=P/A=.22/69.820/100=64.87(Mpa)140(Mpa)销子抗剪=Q/2A/2=.22/3180.86/2=117.264/2=71.191(Mpa)125(Mpa)综上所述,强度符合要求。 五、静载试验方案1.试验梁龄期 梁体静载试验的龄期,应在混凝土承受全部预应力30天后进行。试验龄期若小于30天,须经设计部门检算合格后,方准予进行试验。2.试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时应具有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静载试验台一个、千斤顶5台、油泵5台、标准油压表5个、百分表3套、秒表1个、红蓝铅笔、5倍放大镜、20倍刻度放大镜等。静载试验台座、加力架、千斤顶、油泵、标准油表等加力设备和计量仪器的工作能力应控制在1.52.5倍的最大试验荷载之间。 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钢卷尺等均已经法定计量管理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之内使用。2.1 静载试验台2.1.1试验台应能保证试验梁跨度、支承方式、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计算简图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2.1.2 试验台不应分担试验梁所承受的试验荷载,且不应阻碍梁体变形自由发展。2.1.3 静载试验台的设计及制造应具有与试验最大控制荷载相适应的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且能够满足不同梁形、不同标准梁跨、不同梁高、不同桥面宽度的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弯曲抗裂试验。2.1.4静载试验台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0,其加载变形量应满足加载千斤顶最大行程的要求。2.2 加载千斤顶选用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采用顶力300t,行程200mm,双作用自锁式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千斤顶的校验系数不得大于1.05。在Kf=0.80以下各级荷载,其每级标定摩阻系数可略高于1.05,但不得大于1.06。2.3 精密压力表a.精度等级:0.4级标准压力表;b.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最大油压的1.25-2.0倍之间;c.最小刻度值:0.5Mpa;d.试验前将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后在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上进行标定,压力表应分级标定,级差应不大于加载最大值的10%,加载速度应不大于3KN/s,标定的最大荷载宜不小于加载最大值的1.1倍,且持荷10min。e.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时,应采用千斤顶顶压试验机的标定方式,其活塞外露量应约等于试验最大荷载时的外露量;各级荷载下应以压力表的表盘整读数对应压力机的表盘读数。f.配套标定数据应进行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9,并根据加载等级计算各级荷载下的表示值。2.4 变形测量仪竖向位移采用百分表测量,其测量精度为0.01mm,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被测挠度总值的1.0%。2.5 裂缝观测仪2.5.1 观测初始裂缝或受力裂缝,采用直径不小于50mm、放大倍数为8倍的普通放大镜。2.5.2 量测裂缝宽度必须使用刻度放大镜,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0.05mm,放大倍数应不低于10倍。2.6钢卷尺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其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mm。须经法定计量管理部门进行悬空及平铺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2.7 弹簧式拉力测力计 配合钢卷尺测量跨度用弹簧式拉力测力仪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2.0%F.S,示值误差应为±1.0%F.S。3.支座及安装要求3.1 支座要求3.1.1试验用支座按设计要求采用T梁盆式橡胶支座。3.1.2 每榀T形简支梁设两个支座,其中纵向活动支座及固定支座各1个。纵向活动支座在横向应设置横向限位装置。3.2安装要求3.2.1支座应水平安装。3.2.2支座安装的相对高差3.2.2.1 同一端两个支座高差或同一支座的两侧高差不大于2mm。3.2.2.2 两端支座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3.2.3两端支座中心间距(即梁跨度)必须与梁标准跨度相一致,其偏差不得超过梁跨允许偏差。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4.试验梁安装就位及试验前准备 4.1 试验梁安装就位要求4.1.1 吊装前应首先核实该梁是否正确。对吊点处混凝土棱角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伤试验梁外形外观。4.1.2 注意吊装安全。统一指挥、缓升慢落。严防脱落、倾倒。4.1.3 支座应符合要求,且各向高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4.1.4 就位后的梁体应底面水平,跨度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4.1.5 试验梁对中4.1.5.1试验梁与试验台对中试验梁移入台座后应与试验台支承横梁中心对中;4.1.5.2 千斤顶与试验梁对中通过支座板横向中心线导引,在梁顶面标出纵向加载中心线,实际标画出的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mm。在每一加载点铺垫层及座板,底板应用水平尺找平,然后移入千斤顶,应使千斤顶中心线与梁体腹板实际标画中心线重合。千斤顶安装允许偏差10mm。与设计中心线偏差小于10mm。千斤顶与试验台反力桁梁底部应接触密实。4.1.5.3千斤顶的安装位置除应保证其纵向中心线符合规定外,其各顶与跨中顶纵向间距须保持4m及4m的倍数。尺寸偏差应不大于10mm。纵向定位各顶均应以跨中为基准量测。4.2 试验前准备工作4.2.1制订试验大纲:主要包括目的要求、抽样、试验梁有关技术资料、试验梁制造数据,安装就位、试验项目、试验装置、试验荷载、加载方法、加载设备、量测内容及方法、测点布设、评定标准、安全防护等等。4.2.2 检查核实试验仪器、仪表、钢尺及检定证书,保证全部符合要求。4.2.3 配套标定加载千斤顶及标准压力表。4.2.4 试验梁资料审查及加载计算。a) 审查试验梁设计参数。b) 收集试验梁施工原始数据(混凝土强度R检、R28)弹模(E检、E28);灌注日期、塌落度、c) 张拉日期,张拉力及伸长值、回缩量、滑断丝数据等记录及制造技术证明书。d) 进行静载试验加载计算。4.2.5 现场检测a)测定环境温度。b)检查试验梁跨中区段有无明显缺陷(硬伤、竖向裂口、潜在空洞梁底垫块移在梁侧面)。C)实测试验梁跨度、受力截面尺寸(腹板厚、梁底宽、底板厚等)。d)查找并勾画跨中8m段初始裂纹。e)安装变形测量仪器(位移计、百分表支座须稳定)。布设测点或贴水平仪测量标尺(坐标纸或钢板尺)。f)测量试验梁初始变形(上拱值或下挠值)4.2.6 备用准备a) 准备好备用电源;b) 备用千斤顶、油表、油泵;c) 备用密封件等配件;d) 备用照明。4.2.7 试验用品的准备4.2.7.1 记录表格a) 各个油表“加载及油表读值”记录表;b) 挠度记录表;c) 试验报告表。4.2.7.2 物品a) 红蓝铅笔;b) 5倍、20倍放大镜;c) 试验计时用秒表d) 指挥用手持扬声器。4.2.8 安全与防护措施的检查落实。5. 静载试验计算单 5.1 计算单的八个组成部分1) 试验类别;2) 试验依据;3) 试验梁设计、制造的基本情况;4) 设计院提供的梁体设计参数(13个);5) 加载图示;6) 加载值计算(10个步骤);7) 各级加载值一览表;8) 顶表泵配套标定与各级加载值、油压表读值汇总表。5.2 加载值计算的10个步骤1) 相关系数;2) 未完成的应力损失值S;3) 补偿弯矩MS;4) 基数级荷载跨中弯矩;5) 基数级荷载值;6) 各加载级跨中弯距MK7) 各加载级的荷载值PK8) 静活载级系数Kb;9) 静活载级的跨中弯矩;10)静活载级荷载值。5.3 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等计算基数级荷载,由加载系数K计算各级加载值PK,并换算出相应的油压表读数作为加载依据。注:1) 基数级荷载是包括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尚未铺设的防水层和道碴线路设备质量并扣除加载设备等质量对跨中弯矩的换算荷载;2) 加载系数K是试验荷载(不包括基数级荷载)和梁自重荷载、防水层荷载及道碴线路荷载所产生弯矩与设计荷载弯矩之比。6.加载方法五集中力四分点等效荷载 (P) (P) (P) (P) (P)L/4=88444432m6.1加载图式试验加载采用5台千斤顶同步顶推来实现。试验加载程序分阶段进行预加载(第一循环)和正式加载(第二循环)。第一循环加载的最大荷载为使用状态短期荷载值,第二循环加载的最大荷载为抗裂检验荷载。6.2加载程序两个循环加、卸载等级与持荷时间,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其加载程序如下图所示。 加、卸载程序及持荷时间示意图6.3 操作方法6.3.1 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翼缘有无裂缝出现,并测量挠度变化,各测点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限制在1min2min之内。6.3.2 加载或卸载必须统一指挥,其操作时间和持荷时间用秒表准确计时。6.3.3 首先达到规定荷载值的千斤顶荷载宜稍加大一点,同时注意不同顶位产生不同挠度值对所加荷载值的影响。6.3.4 随持荷时间的延长,梁下挠增大及油路内、外泄漏,应及时补加荷载。油压表实际值与计算值之差,不得超过0.2MPa。6.3.5 对静活载级及基数挠度,应按规定时间准确测量并予以校核,读数误差不得大于0.5mm。6.3.6 对初始裂缝的延展、潜在裂缝的出现及梁底垫块裂缝应由专人跟踪观查,并量测其各级荷载下的宽度并做好记录。6.3.7 对征兆裂缝应随时观察,且标记各级荷载下的延长量,特别注意其延至下翼缘底部边角处时的荷载等级。6.3.8 严格按加载程序分级同步加载,并做好各级荷载对应的油压表读数及挠度测量试验记录。6.3.9 应用各级加载后测得的挠度数据,随时跟踪描绘出荷载一挠度曲线图。对随时可能发现的受力裂缝,验证其真实性及确定开裂等级。7测试内容在试验前,仔细观察梁体上是否有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若有,就对裂缝作好标记,以排除其对试验时的裂缝观察的干扰。试验时根据荷载等级,加载持荷时间为20分钟后,对挠度测点进行测量,同时观测梁体是否有裂缝出现,若有裂缝出现,则测量裂缝宽度及长度。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梁体裂缝较多或梁体实测应力值与计算应力值相差较大,或实测挠度值与计算挠度值相差较大,应停止试验,分析原因,找出原因后再继续加载或终止试验。8.挠度测量方法及测量要求8.1 挠度测量方法用百分表进行测量。8.2 挠度测量要求8.2.1 挠度测量部位8.2.1.1 试验时应量测梁体跨中位移和支座沉陷。8.2.1.2 在试验梁底面设3块百分表测量竖向挠度。8.2.1.3 挠度测量仪器、仪表应安装在独立不动的仪表架上。百分表固定需考虑最大行程和支架高度,支座下测点须设置在支座纵向中心线上(即跨度起止线上)。8.2.2 挠度的测量时间8.2.2.1 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任何外加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8.2.2.2 在每级试验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结束时,量测挠度(特别注意静活载级和基数级)。8.2.2.3 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作用下30min的持荷时间内,宜在5min、10min、15min、30min时量测挠度。8.2.2.4 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20min的持荷时间内,宜在5min、10min、15min、20min时量测挠度。8.3挠度测量结果的计算及评定8.3.1 测量结果计算8.3.1.1 对梁体底部3个测点的各级挠度测量结果,剔除异常数据后进行分析计算。8.3.1.2 梁体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挠度值等于静活载级下的挠度值减去基数级下的挠度值,再减去两端支座沉陷的平均值。8.3.1.3 分别计算第一、二循环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梁体两侧挠度,各循环挠度取两侧平均值。8.3.1.4 将两个循环的测量挠度值乘以等效荷载图示修正系数,得出两个循环的实际挠度值(计算值的修约区间为1)。8.3.2 合格判定标准8.3.2.1当每个循环的实际挠度值均符合标准规定的限值,则判定挠度合格.8.3.2.2 试验最终挠跨比取两个循环挠跨比的平均值。9.裂缝标记方法9.1裂缝的观察时间9.1.1 加载前,应仔细观察梁体规定部位的初始裂纹及局部缺陷。并用规定颜色的铅笔予以标记。9.1.2 加载后,在每级持荷时间结束,仔细观察规定部位的裂缝(初始裂纹的变化及受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受力裂缝随时跟踪,并用规定颜色的铅笔予以标记。9.1.3 裂缝的观察部位:梁体内、外侧跨中4m区段下翼缘及梁底面。9.1.4 裂缝的观察方法:用5倍放大镜采用侧观比较法,目测。9.2 裂缝标记方法9.2.1 初始裂缝规定使用蓝色铅笔标记。在加载前仔细观察寻找,并沿着裂缝右侧约1mm处,顺其走向画出痕迹,并在其两端点打上横杠,封住端头,以辨别加载后是否延长。严禁用划大圈法标记初始裂缝。9.2.2 受力裂缝规定使用红色铅笔标记。沿裂缝右侧约1mm处勾描出走向,并以横杠封端,注明开始荷载等级。严禁红蓝色混用或不封端、不标注开裂等级。10. 开裂荷载等级的确定及受力裂缝的验证与判定10.1 开裂荷载等级的确定10.1.1 当在本级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的实测值。10.1.2 当在本级荷载规定的持荷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10.2 受力裂缝的验证10.2.1 验证的对象当梁体在某级荷载作用下,裂缝由梁体下翼缘侧面延至底部边角或直接在梁底部边角、梁底面上出现的受力裂缝(即判定裂缝)。对该裂缝须经验证,才能进行判定。10.2.2 “验证荷载”10.2.2.1 若在本级持荷时间后,向下一级加载过程中发现裂缝,则应继续加到下一级荷载来验证裂缝。如属实,即认定梁体在本级开裂。10.2.2.2 若在本级持荷时间内发现裂缝,则应再增加一整级荷载来验证裂缝。如属实,即认定梁体在本级荷载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荷载下开裂。10.2.3 验证方法及判定准则“长度法”在开裂级荷载基础上,按加载程序规定的等级再增加其上一级荷载,现查该裂缝有无延长(实际多用此方法)、加宽或在梁底部边角、梁底面上又有新裂缝出现。若出现上述现象,证明该裂缝为真实受力裂缝,则判定梁体开裂,静载试验不合格。“折点法”,根据挠度测量数据而跟踪描绘出的荷载挠度曲线,找出曲线上转折点(取曲线上第一弯转段两端点切线的交点)。若折点出现,说明挠度突变,则证明梁体截面已开裂,静载试验不合格。折点所对应的荷载值,即为梁体开裂荷载实测值。对于不能断定是否是受力裂缝或未能及时发现早已出现的初始裂缝或受力裂缝或难以判断是正截面开裂还是局部缺陷“假裂”,均可以用荷载挠度曲线法判定或验证。“宽度法”使用20倍放大镜观察该裂缝宽度(如多条此类裂缝选最宽者),跟踪卸载。如该裂缝在卸载后完全闭合或由缝变为纹,则同样证明该裂缝为真实的受力裂缝,但不能仅凭此现象判定梁体静载抗裂不合格,以免造成因“假裂”(因局部缺陷产生于规定部位的受力裂缝)误判。10.2.4 验证方法的正确使用以上三种验证方法可以同时使用,也可选用a)、b)或a)、c)两种,但不能单独使用c),以防因局部缺陷裂缝导致误判。11.试验结果分析及试验结论评定标准 11.1 试验结果分析11.1.1 对测读数据应进行必要的运算、换算、折算、修正,统一计量单位,修订至规定精度,并应严格核对、签字。11.1.2 对挠度实测值按实际采用的等效荷载加载图示修正系数予以修正。11.1.3 对因水平仪表架碰撞、百分表支座沉陷或百分表行程不足而造成的异常数据予以分析剔除。11.1.4 当对试验结果作回归分析时,宜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试验曲线,求出经验公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11.2 下列各种变形曲线可根据试验目的绘制,并作必要说明:a) 荷载挠度曲线;b) 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梁体挠度曲线;c) 在使用状态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时间关系曲线。11.3 若梁体开裂或出现征兆裂缝,应量测各裂缝距跨中及梁底面的尺寸,注明裂缝出现的荷载等级,并绘制裂缝示意图,说明裂缝的种类。11.4 若梁体开裂,则应按试验梁实际生产检验数据计算理论开裂等级及挠跨比,与实际试验开裂等级及挠跨比并进行分析比较。11.5 试验结论评定标准11.5.1 梁体在最大控制荷载(Kf=1.20)作用下,持荷20min,梁体下翼缘底部边角及梁底面未发现受力裂缝,且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挠跨比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则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11.5.2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抗裂、挠度其中一项未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Kf1.25×0.95=1.19取1.20;f 规定值×1.10)要求,这种严重不合格者,加倍抽样的两榀梁均达到第一次检验指标(Kf =1.20, f 规定值)要求时,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11.5.3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抗裂、挠度其中一项未达到第一次检验指标,但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要求,这种轻微不合格者,加倍抽样两榀梁中的第一榀满足第一次检验指标,则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11.5.4 对于第一榀试验梁轻微不合格者,加倍抽样的两榀梁的抗裂、挠度均满足第二次检验指标要求,仍可判定为静载试验合格。注:第二次检验的持荷时间仍按20min,挠跨比的计算方法也不变。12. 试验记录及检验报告 12.1 试验记录的项目12.1.1 标顶记录各级油压表读值与试验机荷载读值对应记录;各级千斤顶摩阻系数计算记录;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记录。12.1.2 时间记录加载及卸载操作的起止时间记录;各级持荷时间(含K=1.00、K=1.20静停时间)记录;裂缝出现的时间及荷载等级记录;故障中断时间记录。12.1.3 加载记录各级荷载油压表实际读值记录。安装后的千斤顶及与其配套的油压表、油泵编号及安装位置记录;加载过种中顶表泵故障更换设备、仪表的编号记录。12.1.4 挠度记录初始挠度记录;各级挠度测量记录;K=1.00级与K=1.20级静停时间内分阶段挠度测量记录。12.1.5 裂缝记录初始裂缝(重要部位的主要裂缝,很可能在加载后发生变化的)记录;局部缺陷(跨中区段的主要缺陷)记录;征兆裂缝(主要受力裂缝的出现部位荷载等级)记录;判定裂缝(判定开裂的裂缝的出现及发现时间,部位,荷载等级,裂缝长度、宽度,验证荷载下的延展及卸载闭合宽度)记录。12.1.6 安装记录12.1.6.1 安装尺寸记录跨度(含内、外侧跨度测量)记录;支座平整度(含一端内外侧高差及两端相对高差)记录;梁体、千斤顶、试验台桁梁,纵向中心线偏差记录。12.2 检验报告 12.2.1 检验报告的内容检验单位和受检验企业名称;受检产品型号、规格;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依据;试验用设备、仪器;试验方法;抽样办法及抽样数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检验结论。12.2.2 检验报告审批程序试验人员及复核人员签字;检验人员及复核人员签字;受检企业负责人对检验结果(或单项结论)签认;检验单位负责人签字;检验单位盖章。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呈贡制梁场 二零一零年十月十日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静载试验方案(共2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