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报告2011(共18页).doc
-
资源ID:13577457
资源大小:66.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平顶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报告2011(共1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平顶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2011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内容和创意(包括创作、创造、创新)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设备和产品的辅助服务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等行业;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省内的郑州、许昌、开封、南阳等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平顶山市的文化资源和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还拥有500多万人口的潜在消费市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条件,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探索出一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途径,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一、平顶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张,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大幅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平顶山市拥有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1208个,同比增长7.7,单位数占全市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0,比去年上升0.4个百分点。吸纳从业人员28267人,同比增长12.9,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数的5.7,比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详见下表。2011年平顶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单位:个、人单位数同比增长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合 计12087.8%2826712.92%一、文化艺术2600.4%4485 -1.23%二、新闻出版51-3.8%1963 -6.39%三、广播、电视、电影264.0%1535 31.20%四、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2722.6%2857 13.96%五、广告会展9637.1%1323 113.73%六、艺术品交易385.6%445 5.70%七、设计服务3811.8%789 -21.18%八、旅游、休闲娱乐2106.6%5960 21.58%九、其他辅助服务21719.2%8909 14.59%(二)产业效益继续提升,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GDP增速2011年,平顶山市文化创意行业收入合计49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完成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广告会展,广播电视电影和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成为增长主引擎,详见下表。2011年平顶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效益表 单位:万元收入合计同比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合 计14.4%.618.6%一、文化艺术14004.6 -16.1%9586.9 -4.7%二、新闻出版51356.1 1.8%24626.3 -18.1%三、广播、电视、电影7952.0 31.4%6189.8 32.2%四、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60515.2 11.8%25520.7 16.0%五、广告会展12398.1 157.5%5729.5 96.5%六、艺术品交易39276.2 12.0%9819.0 12.0%七、设计服务7374.3 -62.7%4610.6 -23.1%八、旅游、休闲娱乐59370.7 14.9%31979.0 35.9%九、其他辅助服务.8 25.3%.8 26.3%注:1、数据来自2011年平顶山市服务业统计年报及工业、贸易业文化产业统计年报。2、收入合计包括企业法人的营业(销售)收入,事业法人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社团及其他法人的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等项目。3、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采用收入法测算,部分行业小类用增加值率测算。(三)行业起步较晚,在全省位次相对靠后目前平顶山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探索、起步、培育阶段,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水平不高。2011年平顶山文化产业(不含文化创意延伸活动部分)总量排名全省第13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占在全省排第14位。此外,平顶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不全,企业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状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看,新兴业态较少,新闻服务、文艺创作、文化艺术代理服务、电影制作发行、软件服务、会展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还近乎空白,其他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也未形成规模优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还没有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如果严格按照把文化资源通过融入创意元素,从而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这个概念定义,平顶山能称得上文化创意企业的更是凤毛麟角。二、平顶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平顶山市多元文化并存,产业资源普遍呈现“小、弱、散”的特点,资源整合、渗透、市场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区域文化核心竞争力,极大制约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对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平顶山文化资源丰富,以马街书会、赵庄魔术为代表的曲艺文化;以清凉寺、张公巷为代表的汝瓷文化;以叶县县衙为代表的衙署文化;以叶、沈、刘姓为代表的姓氏寻根文化;以宝丰酒、翟集醋为代表的酿造文化;以中原大佛、风穴寺为代表的佛文化;以金镶玉、绢花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以及尧文化、三苏文化、香山观音文化、牛郎织女文化等独具特色,源远流长。平顶山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技艺提供了多种文化素材,遗憾的是,这些文化资源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未进行全面挖掘,市场转化率低,还没有深度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合多种产业内容的综合型产业,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的开发、衍生、交集,不断拉长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纵观全市,通过创意把地域文化巧妙融入到产品中的企业太少,大多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文化元素,只是单一的在初级产品上重复发展。入经济。(二)未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融合多种产业内容的综合型产业,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的开发、衍生、交集,不断拉长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纵观全市,通过创意把地域文化巧妙融入到产品中的企业太少,大多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文化元素,只是单一的在初级产品上重复发展。(三)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是“头脑产业”,人是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因素,没有创意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在平顶山,创意人才欠缺,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这将会是相当长时期内,影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桎梏。三、对发展平顶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是像过去一样简单的招商引资就可以了,而是如何在乡土特色、区域文化中找到启动开关,激活整个产业。平顶山无论是基础还是平台都不占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风生水起的当下,该选择怎样的发展之路?报告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机遇,起步要早、行动要快河南省已经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强调以文化为支撑。平顶山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及早规划,围绕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明确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主打方向。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不久前在召开的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文化强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市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是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的指南。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做,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特色。(二)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强政府领导,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成立平顶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中心,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二是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宣传,举办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学会,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培育新型的产业观念、创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打破思想枷锁和陈规陋习,尊重人的首创精神,让一切创意潜能和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三是要完善政府的产业规划模式,由政府主导,引入专业的市场咨询机构,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体布局。站在产业高度来讲,政府只能作为第二推动力,原动力必须来自市场。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区域规划,决非几个政府主管部门开几次联席会就能完成的,市场的事情要交给市场去做,市里可以尝试引入成功策划了上海南京路商圈、成都高新区、普洱文化推广等案例的麦肯锡等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对鲁山县“山、佛、汤”文化旅游区和宝丰县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我市优势文创项目进行高起点的策划指导。此外,在具体文化项目操作上,一定要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干扰内行的现象,搞文化的没有文化、搞产业的不懂产业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三)集特色文化资源,向经济宽领域行业渗透树立用特色文化向其它产业渗透的理念,把平顶山独特、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衔接起来,形成特色文化和区域经济的“互融”关系。在第五届今麦郎杯CCTV小品大赛上,由中平能化集团选送的展现矿山文化的喜剧小品高效率的爱夺得非职业组一等奖,不仅成功推出了我市一批优秀的小品创作人才,还全面提升了中平能化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文化和企业互融互赢的一次成功尝试。要依据这样的思路,继续打造显示区域个性的特色文化精品,再以企业为载体,强化包装,提升品位,在多个行业领域里打上平顶山特色区域文化的标记。(四)以文化为元素,精心创意出项目一是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通过文化创意把城市这张名片传递出去。比如舞钢市与郑州小樱桃卡通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动漫小樱桃之舞钢传奇日前登录央视,开启了平顶山以动漫形式宣传推介城市形象的先河,随着电视的播出,势必会带动区域文化旅游、铸剑产品制售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二是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城市建设、包装进行文化创意策划。比如作为平顶山一个重要文化符号的中原大佛,通过授权的形式印在了平顶山银行的借记卡上,伴着佛泉卡开光这个题材,使得该行金融卡业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平顶山还有众多文化资源,要把这些资源赋予创意研发,成为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三是在创意旅游上做大文章。比如郏县的 “开心农场”,把农耕文化嫁接在观光生态旅游上,临沣寨、知青园、三苏园把影视诗词文化植入怀旧休闲旅游中。把旅游做成蕴文化内涵于景色中,集观赏、休闲、雅兴、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新业态,在旅游休闲活动中发思古之幽情,启智慧之灵感,真正满足旅游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四是推动民俗项目的产业转化。多年以来,在我市研究民俗文化的人大有人在,有的已经研究多年,并且形成了非常有前景和吸引力的产业化项目和成果,完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像起步较早的金镶玉、烙画、绢花、五谷画等工艺美术产品已形成规模生产,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接下来应该在努力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民俗的同时,加大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化。(五)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漫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热情。政府也好,园区企业也好,都要经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积极建立长效的投融资机制,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去年,省定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宝丰县利用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文化投资公司,重点用于发展该县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还向社会融资500万元,用于文化创意园区项目建设,此外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基金,鼓励文化创意园区的魔术师对魔术节目进行创作、研发、包装、表演等。全市其他地区应充分借鉴宝丰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验,一是在园区运营初期,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二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允许各种资本及企事业单位、个体创意人员入场经营,鼓励、支持和引导公众创办文化创意企业;三是加大产业园区宣传推介力度,做好引资选资工作。(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一是要完善人才管理系统,要有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协调;二是要加强院校培养,依托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高校培育文创人才和文创阶层,要产、学、研联手;三是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外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投资回报率最好的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可持续滚动发展的行业。马街书会百年不散,风穴香火千载不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宝就压在自己手上,首先要尊重文化,然后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相信平顶山可以在文化创意产业上面做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来。 一、混合制股权 混合制股权的定义,通俗地讲就是在企业股权构成上既不全是由公有制企业参股形成的股份制,也不是都由私人参股形成的股份制,而是将不同的所有制经济融为一体来组成股份制企业。这种解释是借用了“混合经济”的说法,在企业股权改革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 2004年,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受让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此举宣告我国首家混合所有制的文化企业诞生。时至今日,这个案例对于广大国有文化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仍有借鉴意义。个人体会有三: (一)文化企业国有独资不是“必须的”。我们至今仍有大部分的转企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停留在过去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中不可自拔,不时期待着某种“特殊照顾”和“体制优势”。这种观念要亟需改变。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文化企业只不过是股东或者出资人是国有主体而已,具体企业经营行为与资本构成无关。事实证明,非国有独资的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灵活、更健康,也更具生命力。 (二)股权多元化早改、早受益。部分企业认为,国有文化企业要上市了,才搞股权多元化,属于“临时抱佛脚”和“不得已而为之”。这种错误观念值得深思。公司自从组建直至整个生命周期,股权多元化可以汇聚各方力量、集聚各方资源、揽聚各方智慧,共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战略投资者的选择需要科学考量。不能“为股权多元化而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首先要审慎其投资目的、自身实力、发展经验以及投资后对新公司的发展战略设想、职工权益保障、资源优势嫁接等因素,也可从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发展战略等角度综合考量。其次,要设计合理、科学的股权出让方式和路径。这不是卖萝卜白菜,简单的一锤子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交易安排、竞价机制、市场关注程度、投资者参与热情等细节,直接关系到股权多元化和国有资产处置的质量。 二、企业发展定位 “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是决策层首要面临的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的顾客是谁?顾客的认知价值是什么?企业的永续经营不是靠某个人的直觉,而应建立在明确、简单、深刻的战略定位上。 首先,科学的企业定位清晰地表达出企业发展愿景、发展使命、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某上市公司主营农资的连锁经营,公司定位就是“做中国农资沃尔玛”,简单形象,一目了然。安徽的文化企业如果能明确“做徽文化的传播使者”、“做黄梅戏的代言人”,发展围绕主题,旗帜始终鲜明,终将“独秀于林”,善莫大焉。 其次,唯有定位清楚,才能一贯到底。在发展方向上不“盲目跟随”和“混乱选择”;在发展过程中不“惴惴不安”和“忧心忡忡”;在机会诱惑前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发展业绩上才能“成竹在胸”。部分国有文化企业在经营中,没有章法,什么赚钱干什么,什么有利可图就“上下求索”,今天进军这个,明天涉及那个,一总结,什么业态都干了,什么都没干好,说的成绩“天花乱坠”,说的数字“惨不忍睹”。 再次,明晰的战略定位成就核心竞争力。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后,就会始终自觉地朝着特定的方向努力,在专业分工上持续深化,在资源投入上不断积聚,在产品形态上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就可以“精细”、“专业”、“品质”、“特性”而驰骋于市场大潮,形成企业不可模仿和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百年老店的魅力,是品牌卓著的体现。 三、金融工具的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看,“安徽出版现象”可贵之处不在于发展业绩的优秀和发展战略的选择,而在于其部分创新举措树立了文化企业发展的标杆,引领了文化企业经营的潮流。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与资本的融合,也就是文化企业经营中的“金融工具”的应用。 资本市场上市、发行中期银行票据、实施“蕴通账户”管理、集团信贷授信、委托贷款、承兑汇票、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工具的灵活熟练运用在安徽出版集团经营发展中屡见不鲜,部分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国内同行学习的主流。 我们很多文化企业仅仅靠国有股东出资和企业自身积累来慢慢发展,得过且过。稍有忧患意识的文化企业又苦于“资金困难”,发展进程缓慢。殊不知,融资的渠道万千条,条条道路通罗马。国有文化企业初涉市场经济,对于金融工具的使用,要么“不知所措而心存疑惑”,要么“一知半解而讳忌莫深”,迟迟下不了手。负债经营的适度把握、财务杠杆的经营选择、发行债券的成本核算、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等都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讲解。只有熟悉了,才能大胆使用,直至熟练运用,充分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撬动作用。 目前在国有文化企业中,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仍是重中之重,应当常抓不懈。各级决策层、执行层都应当打破思维僵局,破解思维定势,敢于创新,敢于闯新。唯有解放思想,才能认可“混合制股权改革”,才能明晰“企业定位”,才会熟练运用“金融工具”,进而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快速发展。各地多措并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2014年09月28日 10:53 来源: 政府网站 字号 原标题:各地多措并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十二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为2.4万亿元左右,约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为达到此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9%,高于gdp年均增长率(10%)9个百分点,因此各省市均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以下是各地多措并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北京市: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以上,比目前提高2.7%。这一规划出自北京近日出台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推动规划落地,未来北京市将在土地、融资方面给予支持。文化产业大格局到2020年,北京将构建起富有首都特色的“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分别是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以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为代表的“优势行业”;以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为代表的“融合业态”。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规划要求赋予旅游产业更多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支持开发康体、养生、运动、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另外,未来北京会在涵盖30个市级集聚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等政策空间的基础上,梳理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共计441.56平方公里,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土地政策倾斜首先将保障产业配套用地需求。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安排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其次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礼堂、剧场、影院、老旧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创意企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对民营机构投资兴办剧场等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给予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盘活原有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鼓励国有文化企业探索利用土地资源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用于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湖北省:四项举措力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编制产业规划推动厅局合作湖北省文化厅委托北京大学编制了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经过6次讨论修改,明确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发展步骤等基本思路,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批项目库,为湖北省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为了凝聚省内文化发展合力,文化厅积极推进与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旅游局的合作,完成了湖北省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编制指南,组织申报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策划举办了文化科技融合培训班等,有效拓宽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二、推进文化金融融合扶持龙头文化企业围绕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湖北省文化厅积极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湖北省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1条指导意见。该文件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拓宽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为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效对接创造了条件。在具体实践中,湖北省还扶持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地区和龙头企业。2014年确定的扶持对象为“一区两企”,即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万达集团和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文化厅将武汉东湖高新区项目和课题优先纳入省文化科技项目申报范畴,重点推荐“一区两企”进入文化金融合作信贷项目库。其中,万达中央文化区汉秀剧场项目已进入2014年度中央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贷款协议,解决了融资贷款问题;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政策鼓励下成功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光谷分行、中信银行光谷分行等金融机构融资1500万元。三、拓展文化项目强化园区示范湖北共有39个项目被纳入文化部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范围覆盖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随州、十堰等市及部分县级市,内容涵盖了11个重点产业门类;长阳土家风情园九佬十八匠大型交互式复原展示区、三峡车溪巴楚民俗文化展示传承示范基地也被纳入了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此外,还有国家文化金融扶持项目5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5个、省优势文化产业项目5个、中国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项目154个,这些项目覆盖了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并与多个重点产业门类交叉。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2013年底,湖北省文化厅出台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5月启动了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活动,同时重点指导武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工作。四、搭建交易平台营造政策环境2014年11月,以“品位、多彩、经典、民族”为主题,湖北将举办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共设立绰约风姿、荆楚风华、水墨之韵、四海集萃等6个展区,邀请海内外知名艺术品经营机构、拍卖行、私人博物馆、文物商店等高品质展商参加。为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湖北省文化厅还会同省商务厅参与制定落实加快发展全省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发展理念、要素保障、市场培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大务实创新和推动力度。黑龙江省:出台政策扶持文化产业项目近日,黑龙江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扶持资金由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支持省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办法规定,扶持资金集中用于支持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融资奖励、项目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具有支撑拉动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对与旅游、时尚、创意等产业结合紧密,凸显对俄文化贸易和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自主研发和原创优势,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品牌效应明显,两年内能够产生现金流、增加值、实现税收的特色优质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对文化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数字化建设、新媒体建设和传播渠道建设等新兴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境外投资等予以支持。南京市:五项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文化金融创新,根据文化产业特点“度身定制”文化金融产品,2015年上半年将探索推出保险贷、商标贷、艺术品质押贷等文化金融创新产品。2、探索小微文化企业评级授信的创新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外部评级机构联合开发大数据信用平台,结合人民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系统等平台,将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知识产权、纳税缴费等记录信息纳入,建设小微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3、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健全全市文化企业资源库,2014年底力争实现入库优质企业1500家,促成新增贷款16亿元以上,同时完善针对入库企业的融资辅导、金融培训、资产评估等综合功能。4、南京市将建立“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储备库”,鼓励文化企业发行债券,并为入库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券等做好服务。5、2015年上半年,南京市还将组建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创意新兴产业基金,同时鼓励创投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产业链整合和并购。衢州市:三项措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1、坚持研究先行,高度重视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和咨询分析,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发展模式、标杆企业以及集团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2、把业务模式作为集团战略的核心,找准自身优势,明晰发展方向;改革行政化机构,搭建适应集团企业化发展的组织架构。3、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以业绩为标准的用人导向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大势研判、产业思维、产融结合、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切实加快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总台的改革发展步伐。重庆市秀山县:注重“三个突出”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一、突出品牌建设。筹办“边城杯”全国楹联征集大赛,巩固“中国书法之乡”创建成果,迎接“全国文化先进县”复验查收,启动“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二、突出创意设计。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面向全球征集城市精神、城市形象标识、城市地标、城市广告语、城市吉祥物、秀山名称标准字设计图案及“寻找最美翠翠”微电影剧本、短剧小品剧本等。三、突出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银花、土鸡、苗绣等产业深度融合,与红色革命历史、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特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河北省永年县:打造四大文化产业一、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两大国家级名片”,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强优势突出、势头强劲的“旅游文化产业”。二、以“东西互动、文化贯穿”为理念,全面加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做强广府古城的两大国家级名片,立足“古城、水城、太极城”这一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投资十多亿元,实施了府衙复建等古建遗存修复、挖湖筑岛等洼淀湿地恢复、弘济桥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另一方面,围绕西部“三区两带”优势,做壮旅游文化产业的龙身。围绕西部佛山宗教文化、朱山石刻文化、古赵王陵文化等文化脉系,打造国家级4a佛山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谋划建设朱山文化创意园、赵文化景区以及赵王陵生态文化园区,建设南水北调和洺河两大“生态旅游带”,谋划南水北调“亚洲第一大渡槽”景区和“一河两湖一渡槽”的6000亩梯级水面。三、依托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中国邯郸(永年)紧固件及设备展览会、中国吹歌节“三大国字号招牌”,推进文化与项目产品的深度融合,做大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节会文化产业。”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四、依托西调、吹歌、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抬花桌等“五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进文化与人才、市场的深度融合,做好蓬勃发展、日益活跃的“演艺文化产业”。依托特色小吃饮食文化,形成了“临洺关牌”驴肉香肠系列、广府酥鱼、陈义豆皮、南沿村拉面等饮食文化品牌,仅永年驴肉产品系列、酥鱼产品系列年产值就达1亿多元,而南沿村拉面、界河店羊汤在全国各地开店达2000余家,形成了独有的永年饮食文化品牌扩张现象。(来源:陕驻沪办)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