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专业知识(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字解释1、 经济人:既“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2、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宏观)3、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4、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5、 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6、 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性,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7、 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8、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9、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变动的同方向的变动。10、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状态的全部知识。认为,不完全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并有效的配置它们。10、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简答题1. 均衡的含义,什么是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答:在经济学中,均衡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在中,均衡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对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设的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2. 垄断及其危害。答:垄断属于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或称卖者垄断、独卖、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与相反。垄断者在上,能够随意调节或者。垄断能够借由在法律上独享的特权、对供应来源的控制、或是企业间的联手或协力行为来达成。产生垄断的原因有三个: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这是最常见的垄断形式;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垄断的出现会破坏竞争机制,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进而影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革新和组织效率,损害利益或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3. 如何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画图)答: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并且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总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恰好与边际成本在这一点相交,从而所决定的生产量使得厂商的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其是否生产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但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它将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产量。由于在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固定成本,所以,它生产将损失这一部分成本。因此,只要提供的产出可以抵补可变成本的费用,那么,厂商继续生产就会比不生产损失要小。可见,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时,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此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而低于这一点,厂商将关闭生产,供给量为0。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并且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位于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上,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来表示,因为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可以写成P=MC(Q),厂商的SMC曲线准确地表现商品价格P和短期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略),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3和P4时,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选择的最优产量顺次为Q1、Q2、Q3和Q4,并且当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如图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4. 农产品弹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可以谈一谈今年的谷贱伤农案例)答:一般认为,农产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不会因为它的价格波动而使需求量有很大波动,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1,需求曲线也比较陡峭。当丰收时,农产品价格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使农民收入减少。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在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的需求量是相对稳定的,又因农产品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即需求量随价格变动不是很灵敏,但需求曲线陡峭并不能说明农产品需求弹性一定小于1,如图1中,OD产量区域中的需求弹性就是大于1,而只有在DC产量区域中的需求弹性才是小于1,才会出现收入与产量相反的变化。同时,获得最大收入的产量也是在D点,从这一点开始,产量不管是向左变动,还是向右边动,收入都是下降的。当产量在D点左侧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农产品价格是下降的,而此时农产品需求富有弹性,农民的收入是增加的。而随着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又自动地加速生产,则农产品需求量进入到D点右侧区域,即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区域,即农产品产量增加一个比例,价格却下降更大的比例,当进入此区域时,农产品产品的增加会使农民收益受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S1向右侧S2的位置移动,农产品均衡价格由P1大幅度降低至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大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AQ1和OP2BQ2的面积之差。由上可见,“谷贱伤农”产生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小于1的;2、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位置不变。5. 垄断企业产量和弹性的关系(画图)答:(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灵敏程度,是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用E代表需求量价格弹性,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则需求量价格弹性的基本计算公式为:(2)在垄断市场下,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因此可以找出垄断厂商产量Q和需求弹性Ed之间关系:假定线性的反需求函数为:P=P(Q) 式中,a,b为常数,且a、b>0。由上式可得总收益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TR(Q)=PQ=P(Q)*Q MR(Q)=dTR(Q)/Dq=P(1-1/Ed) 垄断厂商可以操纵市场价格,且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Q和价格P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MR= P(1-1/Ed)上式中TR=PQ是总收益Ep是价格弹性,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增加;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而减少;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0,表示厂商总收益TR达到极大值点。以上看出,垄断厂商应选择Ed>1时的产量。所以,垄断厂商的产量总是在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的范围内。6.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答:外部性又称为,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是的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的影响。即社会成员从事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它分为正外部性和。正外部性是某个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而对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市场和政府。市场调配资源,主要是在产权明晰下价格机制的作用,而政府的配置资源方式,就是宏观调控。 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外部不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就是难免的。7.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画图)答:(1)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AP与AVC成反比,AP递减,AVC递增,当AP达最大时,AVC最小,AP曲线顶点对应AVC曲线最低点。同时,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最低点;MP曲线与AP曲线在AP曲线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最低点相交。可见,平均可变成本增加时,平均产量减少;当平均可变成本减少时,平均产量增加。(2)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MC与MP成反比,MP先上升后下降,所以MC先下降然后上升。且MC的最低点点对应MP的顶点。TP递增,TC和TVC递减;TP递减,TC和TVC递增;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可见,边际产量随边际成本的减少而增加,边际产量又随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减少。(3)总产量和总成本:当MP>0时,TP上升;MP<0时,TP下降;MP=0时,TP最大;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当MP=AP时,AP最大。可见,总产量随着总可变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先上升,再到达最大值,然后下降,最后趋近于零,即当成本达到一定值时,产量的增加趋近于0。D8. 短期成本曲线的推导。(画图)答:短期成本曲线共7 条,分别是总成本TC 曲线、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总固定成本TFC 曲线以及相应的平均成本AC 曲线、平均可变成本AVC 曲线、AF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TP,K为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L为劳动投入量。由于不会在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则L=f1(Q),则可推出STC(Q)=w*L(Q)+r*K,其中w*L(Q)为可变资本,STC(Q)= +b和TC(Q)=TFC+TVC则可以根据总产量曲线TP推出可变成本曲线STC、不变成本曲线TFC和可变成本曲线TVC。根据公式AVC(Q)=TVC(Q)/Q和AC(Q)=TC(Q)/Q=AFC(Q)+AVC(Q)和MC(Q)=Dtc/dQ,可以大概画出AVC,AC,AFC,MC的曲线图。其中,从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由递减变为递增可以得知MC曲线先降后升;A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着由原点出发的直线与总成本曲线相切的切点G;AVC曲线的最低点F对应着由原点出发的直线与总可变成本曲线TVC相切的切点G;切线OG的斜率低于TVC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切线OE的斜率低于TC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计算题1.消费者均衡的计算(第三章课后计算题涉及本内容的都做一下,不会出原题,但基本类似)2.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计算(第六章课后题涉及本题的都做一下,练练手)证明题(集中在生产论里,用数学公式推导经济理论,会涉及到求一阶导)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规模报酬递减3.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论述题1. 短期生产函数的3个阶段根据平均产量及边际产的变化特点,可以将生产或者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在图2中,生产的三个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第I阶段:(0,L2),此时MPL>APL,APL递增。 第阶段:(L2,L3),此时,APL>MPL>0,APL递减。 第阶段:(L3,),此时,MPL<0时,TPL呈递减。 在第I阶段中,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0增加到L2个单位时,在这阶段各种产量曲线的变化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并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递减,但其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所以,此阶段称为平均产量递增阶段。这说明在本阶段,固定要素投入相对过多,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有利于两者搭配比例更加合理化。因此,第I阶段可称为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的阶段,在该阶段理性厂商对可变要素的投入不会停止。 在第阶段中,AP虽开始下降,但仍相当高;同时MP>0,这时继续投入生产要素,仍会有额外的产出。因此,第2阶段可称生产的经济阶段。亦可称为生产的合理区域。 在第阶段中,MP<0,TP开始下降,这表示生产要素投入过多,不但不能增加生产,反而使总产量减少,使生产者蒙受双重损失,一是的浪费,二是总产量的减少。因此,第阶段可称为生产不经济的阶段。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第I阶段中要素的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不是最有利的生产阶段。第阶段中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下降,此种情形不但无利,而且有害,因此也不是有利的生产阶段。第阶段则无上述两阶段的缺点,故为生产的经济阶段。至于厂商在实际生产中会选取第阶段中的哪一点来安排生产,要看的价格,如果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高,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2对于生产者较有利;若相对于资本的价格而言,劳动的价格较低,则劳动的投入量靠近点L3对于生产者较有利。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生产维持在第I阶段或推进到第阶段。 2.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和市场效率的比较。(1) 长期均衡的比较第一,二者的长期均衡条件不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MRSMCLMCSACLAC。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第二,获得的利润不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厂商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可能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第三,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LAC的最低点,而垄断厂商不可能产生于LAC最低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均优于完全垄断。(2) 市场效率的比较垄断竞争市场的市场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1)价格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厂商的MR=AR=P=AC=MC,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市场价格最低;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资源存在一定的浪费。1)价格和产量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产量小于完全竞争厂商市场均衡的产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生产,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均衡产量最高,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最高,3)产品差别。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有差别。因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由于产品的差别是包含了销售条件如品牌,售后服务等,所以企业会不断地提高某品牌的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从而又利于消费者。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与完全竞争相比,消费者被迫多支付市场价格。4)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因而不存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如专利等,又存在着同类产品的竞争,具有较大的外在压力,所以,垄断竞争企业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