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中师数学校本课程的一些想法(共3页).doc
-
资源ID:13633620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对开发中师数学校本课程的一些想法(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对开发中师数学校本课程的一些想法王学军(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 )第一 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五年制师范学校在教学上一般采取“三、二分段”的模式,即前三年的教学内容和高中相同,而后两年和专科大致一样。对于数学来说,前三年采用的教科书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和旧的高中课程相比,这套课程具有内容新颖,编排合理,注重应用的特点,比如将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学习,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而“向量”、“概率统计”、“简易微积分”等内容又为学生后两年学习高等数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师范学校来说,这套课程又存在不足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针对性不强: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大部分在校生的基础弱,学习能力不强,所以现行教科书中的一些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适应,比如在论证过程中,现行教科书仍然偏重结论,而忽视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可理解”。2、习题的选编不能突出层次性和启发性,部分习题偏难,超出学生现有水平,而有些习题又太容易,起不到练习的效果;3、和小学数学联系不明显,学生普遍反应学的知识用不上。因此,一线 教师应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从内容上说,校本课程是对现行教科书的加工和完善,从作用上说,校本课程又是学生“学习参考书”。第二 校本课程应该突出的特点 (一)学校的特点(1)突出“师范性” 中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因此中师的校本课程首先要突出“师范性”,张奠宙先生说:“所谓师范性,无非是各课教师都要善于把大学各门数学课中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现行教科书以严密推理为主,注重知识的“学术形态”,学生比较难懂,有些学生即使看懂了表面的意思,题目也会做,却不知学这些数学干什么。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不仅要讲推理,更要讲它们的背景、归纳过程、发现过程,强调数学的本质,这样呈现出来的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理解。 (2)加强和小学数学的联系 经常听学生抱怨说:“现在学的数学 没什么用!”、“我们学的太高而小学数学太低”,“以大专学历去教小学是杀鸡焉用宰牛刀”,这些错误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小学数学和中师数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中师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和提高,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对小学数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换一个角度说,小学数学表面上简单,但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深刻的,中师学生只有善于“小中见大”、“小题大做”才能真正把握小学数学,例如:两个量大小、多少的比较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大小、多少,而深层次的分析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再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物体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计算它们的体积也没有现成的公式,这就要通过转换方式,用间接计算的方法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就体现出“等积变换”的思想;另外,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也经常现,因此在校本课程中要及时地对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介绍它们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住中师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当学生体会了能够“学以致用”的时候,学习的动力就自然产生了。(二) 学生的特点(1)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 受多年高校扩招和社会上对教师职业存有偏见的影响,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正在逐年下降,许多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能力差的学困生步入了师范学校;一些学生在初中甚至早在小学时就放弃了数学,他们缺乏“自律”、“自励”的意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益低。另外,受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的影响,少数学生产生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的东西用不上;五年之内用心玩,毕业以后谋发展”的想法,这些学生不能静心学习,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2)积极向上、进取心强 师范学校的学生也有年轻人所具有的特征,那就是积极进取,求知欲强。“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只有不断地充实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每一个有志的学生都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并默默地为之努力,有的同学为参加“专升本”考试而勤奋学习,有的一边完成中师学业一边参加自学考试,更多的同学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不断得充实和完善自己。因此,根据学生基础差但又好学的特点,在编写校本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层面,(1)知识的层面:因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在校本课程中及时补充一些旧知识,使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 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另一方面,用“小知识”、“小资料”、“小索引”等栏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职业要求上讲,具有广博的知识也是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思想方法的层面:首先在校本课程中要及时地把隐藏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使学生能有目的地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加以学习,其次,在上述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通过结合不同知识,反复孕育同一个数学思想,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第三 校本课程编写的几个原则(一)重视继承与发扬的原则 许多师范学校已经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学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少老教师曾经参加过课程的编写,有的出版过专著,编写校本课程时,应该发挥这个“智囊团”的作用;其次,因为社会环境、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编写者要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使校本课程既有发展的基础又有时代特征。(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编写课程不是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通过对数学学习与教学的长期观察、实验,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才能做到言必有据,才能使我们的校本课程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者应在学校的领导下,发挥数学教研组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校本课程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这是编写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坚持“双基”的原则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立足之本,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正确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清楚表明,任何 学习总是在主体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如果他不具备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就不可能解决该领域的问题。虽然说每位教师在上新课时都会把一些相关的旧知识复习一下,但这仅仅是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以“点到为止”为标准,学生没有一个较全面、系统地回顾基础知识、强化知识间联系的机会(没有升学压力的师范学校尤其如此);另外,中师生的数学技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它是指中师生作为合格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技能,它不同于中学“双基”教学中对基本技能内容的要求。,因此在校本课程中要有层次地、阶段性地向学生呈现一些基础知识,构建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掌握数学技能。参考文献张奠宙 。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数学通报,2001,4。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