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都是和实际的问题紧密联系,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总不在意,学与用总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学生应试还是实际运用,总有少数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的困惑: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专家解惑:第一、重视计量单位的引进。在量的计量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计量单位如何引进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量,计量单 位的引进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展示计量单位引进的简单过程和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 须有一个标准,而且标准必须统一。这样既有利于渗透数学中的“单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第二.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要解决量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关键是依靠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可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和具体实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并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三、要把计量单位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之上。教学计量单位,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计量单位。实践反思:本次研修借助网络,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业讲解,专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素养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见解,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理解。第一、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 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 住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 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 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对此,上课时,如果把学生带到 操作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200米,对2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再让学生沿着 操场再走2圈套,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 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计量单位产生的必要,应当让学生体会。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必然性,计量单位也无可例外。例如: 仅用“轻”、“重”来描述我们对物体的感知,还无法进行量化比较,这时就产生了“计量单位”的必要。师:如果把这些食品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一下,你会怎样排?(拿出牛奶、可乐、薯片)生1:牛奶、可乐、薯片生2:薯片、牛奶、可乐生3:牛奶、薯片、可乐(因为食品的外包装,导致有不同意见,通过给学生掂一掂,排除不正确的排列方法。)师:我们刚才将这三种食品分别掂了掂,确定了他们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最重的是哪种食品?最轻的呢?那,牛奶比薯片到底重多少呢?生:重几斤。师: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单位:斤(板书:斤),的确,要知道最重的比最轻的到底重多少,我们需要这样的单位!今天学习的就是像这样能表达物体具体轻重的单位。牛奶比薯片重几什么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统一度、量、衡。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相当重要。之所以教,是因为它有价值,而学,定应体会知识的起源。第三、多维体验重视孩子们的第一次感受,促进观念建立。在数学学习体验中,不仅要求学生经历多样的活动,而且还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反应和领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深刻的体验。操作活动:教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计量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听一听、看一看、画一画、掂一掂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促使他们对计量单位有直接的感受。这些体验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经验,逐渐促进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如:体验1厘米师:你能用尺子在练习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师:伸出你的小手在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轻轻移开尺子。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悄悄记住1厘米长度。师:你能在你的身边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长度是抽象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来思维。让学生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测量和操作让学生建立多个单位的概念。例如,用天平来称一称10克的水,100克的水,500克 的水,让学生说说感受;让学生在操场上测量10米,100米,然后走一走,感知10米,100米的距离。有了这些重量和长度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生活中重量 与长度的估测,形成单位概念。实际测量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 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可设计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 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学以致用:这次研修已经学习了三个模块,我会努力的把自己的领悟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远程研修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使我在专业化的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多的自信!拥有更多的收获!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