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2.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方式:学生口头翻译,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复习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特殊句式,学习这些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但是光知道一些字词和句式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这些字词连缀起来组成句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二、高考考纲要求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最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因而成为这两年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在2001年以前,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占3分;从2002年开始,变成了主观体的形式,当时占分值为6分;2003年增长为8分,2004年又进一步增长为10分,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专家对这一题型的重视。三、知识讲解1、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信”就是准确,不歪曲文意,不遗漏文字,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译文要能表现出文体的特征,作者的风格。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意译”,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直译的方法“换”、“留”、“删”、“补”、“调”。意译的方法“贯”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3、步骤-审、切、对、连、抄第一步:审结合材料通读句子,把握大意,圈出重要语法现象,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例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以为我美,是偏爱我啊。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第二步: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用“/”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例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第三步:对译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汉以双音节为主,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对换单音节词。例1: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例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例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4: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资治通鉴)【译文】国君厌恶听自己的过错 ,那么忠诚变化成为奸佞;国君喜爱听正直言论,那么奸佞变化成为忠诚。(一) 留 原文中表示朝代、国名、年号(干支纪年、纪月) 、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不必翻译。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例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练习一: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译文】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译文】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二) 删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例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练习二: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译文】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译文】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三) 换 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译文】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解析】“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猥:降低身份,枉:屈尊相访。例2: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 。【译文】详细述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练习三:1、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军队、驻扎)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疾病、痛苦、痛恨、缺点、嫉妒)3.左右欲刃相如。【译文】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四) 调 对于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 ,翻译时将语序重新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例1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例3: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练习四: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问题。2.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高祖本纪)【译文】现在我成就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五)补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即补出省略内容。例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译文】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例3: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例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数词后面增加量词)练习五: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译文】不如趁此就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跟随。而:连词,无义。师,意动用法,以为师)【译文】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随他而向他学习。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译文】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六)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用典、互文等修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法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意译)例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怀古【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樯橹”,借代曹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例2: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译文】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练习六:例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译文】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往。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例2: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鸿门宴)【译文】项王握着剑把直起腰来,问道:“来客是干什么的?(”“跽”。在这里,只能解释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例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译文】工作了三年,上书请求辞职。(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例4: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第四步: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例 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2006江苏卷)【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第五步:抄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4、小结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一览表: 1.古汉语具有单音性现代汉语是双音性 对2.古今词语同义 留 3.古今词语异义 换 4.古汉语虚词较多 删 5.古汉语省略现象突出 补 6.古今句型表达方式不同句式不同 调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翻译口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四、真题演练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也?【解析】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也吧;调之谓(固定句式):说的是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解析】保留死、天下、为;替换及:到、等到之:的日:时候知:熟知、了解不知:不熟知、不了解与:和皆:都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哀:哀悼增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译文】等到他死的时候,天下知道他名字的和不知道他名字的,都为他而哀泣。2、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3、历年江苏卷翻译题精选例1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2004年江苏卷) 【译文】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解析】“易之”1分,语气1分。“以”一定要译为“因为”,“之”可以为“它”,也可不译出。“易”译为改变、改换、更改;译为“交换、换取、容易、轻视、代替”,不得分。例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2005江苏卷)【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解析】“常”,经常;“以”,拿;“质”,抵押,作为抵押品;“重”,敬重;“售”,买。例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2006江苏卷)【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解析】“大雨”“烈风”“雷电”“衣冠”,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例4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2007江苏卷)【译文】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解析】“设备”一词古今异义,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例5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008年江苏高考题) 【翻译】: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例6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2009年江苏高考题)【翻译】: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解析】“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例7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年江苏卷)【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解析】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例8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2011年江苏卷)【译文】(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解析】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例9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2012江苏卷)【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例10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2013江苏卷)【译文】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解析】第句处理好“所在”“以丰对”和句子的通顺即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