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释译(地舆)(共1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学琼林释译(地舆)【原文】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注释】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译文】自从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什么叫王都,什么叫城邑,才有了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高的叫山,大的叫川,才奠定下来。【原文】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注释】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译文】天地间的山川河脉从来不曾更改,然而古往今来各个地方的名号却各有不同。【原文】北京原属幽燕,金台乃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注释】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北京在历史上前后共拥有六十多个正名和别称,其历史名称有二十七个蓟、燕、广阳、广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阳、幽都、蓟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顺天府、行在、京师、京兆。此外,还有三十多个别称,如蓟门、蓟宛、燕都、燕城、春明、日下、京华、京邑、都城、北都、帝城、帝京、天京、天都、金台等。“幽燕”可以说是作为北京历史地名的一个统称。南京: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译文】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原文】浙江系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郡,又号吴皋。【注释】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杭州西边有武林山(灵隐山),因此古代又称武林。越国:古国名。亦作代称浙江或浙东地区,也专指绍兴一带。豫章:古代郡名,汉初设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带,后用豫章指代江西。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吴皋:这里指吴国的边界。皋,岸,水边的高地。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曾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区,所以用吴皋来指代江西。是江西丰城旧称。亦作江西旧称。【译文】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原文】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注释】闽中:古代的郡名,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周礼“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湖广:元朝时曾置湖广行省,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作为地名,主要指湖北、湖南二地。三楚:湖南、湖北旧属楚地,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译文】福建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做三楚。【原文】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注释】粤:地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合称两粤。后作广东省的别称。【译文】东鲁、西鲁就是山东、山西的旧名;东粤、西粤即为广东、广西。【原文】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注释】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古称中州。长安: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译文】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称为中州;长安为陕西首府,古代是秦国的辖地。【原文】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注释】西蜀:四川省的简称。古国名。四川曾有古蜀国,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因此简称蜀,因在中原以西,所以称西蜀。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滇:云南曾有古滇国,所以简称滇。【译文】四川是西蜀领地,云南为古滇国属地。【原文】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注释】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黔地:秦时曾在贵州一带置黔中郡,因此贵州又称黔地。另一联略异:贵州僻处蛮方,荒服旧为黔地。荒服: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五百里荒服”。何为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译文】贵州地处南蛮所以叫做荒服,是古时黔中之地。【原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鄱阳,岳州青草,润州丹阳,鄂州洞庭,苏州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注释】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五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古代的说法有多种,这里是指的鄱阳湖、青草湖,洞庭湖,丹阳湖和太湖。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青草湖: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湖南岳阳(古称巴陵),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丹阳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作为“天下之五湖”而闻名,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据丹阳古今记载,唐武德8年,唐王朝统一全国,废曲阿县属润州。幼学琼林讲到丹阳湖在“润州之丹阳”,缘于此。宋王朝建立后,政和三年升润州为镇江府,丹阳属镇江府管辖。而书中讲到当年的丹阳湖,“在江南镇江府,又曰练塘”,由于丹阳湖的后段名称被练湖之名所替代,丹阳湖的名称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据练湖志记载,公元222年三国时的吴国,周瑜和其祖母常年居住曲阿城。周瑜的部分水军,曾在丹阳湖中训练,并建立水营,由此调水军至长沙,袭击董卓水军,旗开得胜。正因为周瑜在湖内训练过水军,晋朝也曾在湖内练兵,后故名为练塘湖,又名开家湖。宋文帝曾称丹阳湖为胜景湖,宋武帝时称曲阿湖,明朝以后正式定名为练湖,一直沿革至今。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它是中国华东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译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饶州的鄱阳湖、岳州(湘阴)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鄂州(巴陵)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原文】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实封建之誓盟。【注释】金城汤池:城墙像是用金属筑就的,护城河里的水像是开水。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砺山带河: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汉高祖分封功臣时曾盟誓说:“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后因以“砺带河山”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砺:磨刀石;带:衣带。【译文】金城汤池形容城墙和护城河坚固、牢不可破,如金铸成的城,如汤沸热的池。黄河像衣带万古流长,泰山像砺石与天共存,是帝王分封功臣时的誓盟之辞,祝他永久存在,并誓立永久和好的盟书。【原文】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注释】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梓里:古人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或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或梓里代指家乡。【译文】皇帝居住的都城称为京师,人们称自己的故乡为梓里。【原文】蓬莱弱水,唯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注释】蓬莱、方壶、员峤: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凡人可望而不可即。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苏轼金山妙高台诗:“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出自山海经记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渡过,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方壶、员峤:东海仙山。传说东海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凡人可望而不可即。另有一联略异:蓬莱、弱水,非飞仙不可渡;十洲、三岛,惟眞修乃可居。十洲: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絶处。”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译文】蓬莱和弱水路途遥远艰险,只有神仙才能飞渡到那里,方壶和员峤,乃是仙人居住的山名。【原文】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注释】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后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河清海晏:黄河水清,沧海波平。旧时用来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译文】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原文】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注释】冯夷: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传说是轩辕之子,生前为水官,死后为水神。又天帝署其为河伯,故称阳侯。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殷纣王末年,周武王会诸侯八百渡陵阳伐纣,陵阳国的阳侯率军迎战,兵败后溺水身亡,后人为怀念阳侯,奉其为“水神”。战国策“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鲍彪注“说阳侯多矣。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盖因此为波神欤”?祝融:神话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左传“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杜预注“回禄,火神”。后用做火灾的代称。【译文】掌管河水的神称为冯夷又叫做阳侯。管理火的神称为祝融又叫回禄。【原文】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注释】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海眼: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十洲记记载,海中叫尾闾的地方,有一块石头方圆四万里,海水全部从下面流走。杜甫太平寺泉眼诗“石涧见海眼,天畔萦水府”。尾闾: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庄子“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成玄英疏“尾闾者,泄海水之所也”。【译文】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是海下泄水的洞孔,又称为尾闾。【原文】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思泽,曰河润。【注释】包容:宽容;容纳。海涵:像海水容纳江河那样无所不包。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谓大度宽容。恩泽: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言其如雨露之泽及万物,故云。河润:谓恩泽及人,像河水滋润土地那样帮助别人。【译文】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含,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谢他的恩泽,就说像受到河水一样的滋润。【原文】无系累者,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湖海之士。【注释】系累:拘囚;囚禁;束缚。江湖散人:唐代文学家陆龟蒙举进士不中,居松江甫里,经营茶园,常乘小船,载着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太湖烟波之上,自称江湖散人,曾作诗江湖散人歌。湖海之士:汉代陈登,狂傲有豪气,湖海之士:汉末人陈登,字符龙,狂傲有豪气。一次,友人许汜去看望他,他并不以客礼相待,自己上大床躺下,而让许汜睡下床。被许汜称为“湖海之士”。后来许汜跟刘备谈起这件事时,说陈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则批评许汜胸无大志,只问些求田问舍之类的小事,难怪被陈登冷落,并说:“要是我,就要高卧百尺高楼之上,让你睡到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分呢!” 士,此为对男子的美称。【译文】没有责任牵绊的人叫做江湖散人;自负豪气的人叫做湖海之士。【原文】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注释】问舍求田:问安居之宅,求腴美之田。多形容只求个人小利,没有远大志向。原为刘备责备许汜之语。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掀天揭地:把天掀起,把地揭开,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辛学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译文】一个人只会寻问屋舍讲求田亩,那就表示胸无大志;能够掀天揭地做大事业的人,才能称为有才能的奇人。【原文】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注释】平地风波:比喻突然发生的纠纷或事故。中流砥柱:用以形容人独立不移,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黄河三门峡中的一座石山,立在黄河激流之中。以此比喻坚定不移,挽救危局的人。【译文】争端凭空而起,而产生了意外纠纷,好像平地生了风波。有自己的主张能担当大任,遇事毫不动摇者,可称为中流砥柱。【原文】黑子弹丸,漫言渺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注释】弹丸黑子:弹丸,弹弓用的泥丸。黑子,黑痣。亦作“弹丸黑志”。喻极小。【译文】黑子和弹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体上重要的部位。【原文】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注释】丸泥:汉王元说隗嚣以兵守函谷关东拒刘秀:“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见后汉书。后用为守险拒敌的典实。函关:即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译文】势单力孤难以完成大事业,就好像只用一根大木,怎么撑得住即将倒塌的大屋子呢?英雄好汉夸耀自己的胆识本领,说一丸泥团可以封得住函谷关。【原文】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注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载:东汉刘秀即位后,派冯异率军攻打赤眉军,开始阶段,因邓禹、邓弘不接受冯异的意见,连吃败仗,后来冯异改变策略,终于在崤底大破赤眉军。事后,光武帝刘秀写信慰劳冯异,中有“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话。东隅:亦作“东嵎”。指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桑榆: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在树上,因此用桑树和榆树表示日落的地方。喻事之后阶段。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九仞是个虚数,言其高。篑,盛土的筐。【译文】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将要成功,只差最后一点点的功夫,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称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文】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注释】以蠡测海:用贝壳做的瓢来量海水。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蠡,用贝壳做的瓢。汉书:“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间声哉”。精卫衔石:精卫,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载:相传远古时候,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玩时淹死在海里,她的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到西山去衔木石,决心填平东海。后以“精卫填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译文】拿瓠瓢来测量海水,譬喻人的见识太浅;精卫的衔石塡海,是指做事从劳无功。【原文】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途平坦。【注释】跋涉:登山涉水。谓旅途艰苦。登山为跋,过河为涉。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云:“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译文】跋涉是说行路非常艰难,康庄大道是说道路极为平坦宽广。【原文】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注释】硗地: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硗音悄,坚硬的石头。美田:肥沃的田地。汉书:“至海五百馀里,水道浚利,又乾三郡水地,得美田且二十馀万顷”。不毛:不生植物。指荒瘠。膏腴:膏是油脂,腴是肥肉。比喻田地肥沃。腴音愚。另一联略异:瘠土曰不毛之地,沃壤曰膏腴之田。瘠土:不肥沃的土地。沃壤:肥美的土地。【译文】土壤贫瘠,地面长不出五榖草木的,称为不毛之地。肥沃丰饶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原文】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有成,曰诞登道岸。【注释】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也指贫瘠的田地。道岸: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岸:指学业、真理的彼岸。【译文】得到某物却一无所用,就如同获得长不出农作物的石头地,做学问而有了成就,则可用诞登道岸来形容。【原文】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注释】淄渑:淄渑,音滋绳。淄水和渑水的并称。都流经山东。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传说齐国易牙善烹调,能够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滋味。泾渭:指泾河和渭河,都流经陕西。传说古时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浊,两河在交汇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译文】淄水和渑水都位于山东境内,淄水甘甜,渑水苦味,淄水和渑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来;泾水和渭水有清有浊,当二水合流后,依然清浊分明。【原文】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清节可风。【注释】泌水:涌出的泉水。诗经:“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后以衡门泌水指隐居之地。东山高卧:东晋谢安,字安石,少时隐逸东山,朝廷屡加征召,他都不肯出仕,人称其高卧东山。谢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挟妓以从。简文帝知道这事后,说道:“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后来他果然东山再起,引领其弟、兄子大破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另一联略异: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译文】拿涓流的泉水来充饥,也觉得很快乐,是赞美人安贫乐道,隐居在家不肯出来做官;情愿在清静的东山高枕无忧,是说辞去官职以求轻松悠闲,由此可见他清高的节操可以风世。【原文】圣人出而黄河清,太守廉而越石见。【注释】黄河清: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也有说一千年才会变清一次,是因为有圣人出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越石见: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只有清廉的太守才能看到它。五代宋时晋安太守虞愿公正廉明,他去看越王石,清澈无隐蔽。【译文】圣人降临世间,黄河的水也会陈现清彻,太守清廉爱民,越王石才会显现于世。【原文】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注释】仁里:仁者居住的地方。后泛称风俗淳美的乡里。论语:“里仁为美”。互乡:就是交相为恶的地方,据说在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古时淮阳志称互乡。【译文】风俗淳朴的乡里称为仁里,风俗恶劣的地方叫做互乡。【原文】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注释】胜母、朝歌:古地名。史记“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译成白话文就是:我听说庄重严整上朝的人,不会贪图利禄而玷污道义;追求名誉的人,不会放纵私欲败坏自己的品行,因此,县名叫作“胜母”而曾子就不进去;城邑的名字叫“朝歌”而墨子就回车离去。朝歌:音“招哥”,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商朝武乙、帝乙、帝辛四代殷王在此建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淇县县政府所在地为淇县朝歌镇。2010年,朝歌镇撤销,改为淇县朝歌街道。因封神榜电影误读为“潮哥”,使其谬误流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墨翟回车:墨翟,翟音敌,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视吃苦为高尚品行。墨翟带着学生到各国游说,经过卫国时,听说前方来到朝歌,他大惊失色说这是殷纣王的旧都,是产生“新声靡乐”、“郑卫之声”的地方,是不祥之地,于是掉转车头而去。【译文】孝顺父母的曾子,不愿进入里名叫胜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张非乐的墨子,车子走到名叫朝歌的显邑时,就掉头而返,是嫌它失时。【原文】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注释】击壤而歌:相传尧帝时,有一位老人在田中击壤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据宋王应麟因学纪闻记载,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壤用木块制成,用手中的壤去击打三四十步以外的侧立在地上的壤,中者为胜。击壤而歌反映了尧帝时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劳动、生活,说明尧帝无为而治,天下有道。艺文类聚: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让畔而耕:传说文王治理的地区,风俗仁义,耕田的人互相推让田界。畔:田界。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译文】尧帝时百姓都能怡然自得,拍着土壤引吭高歌;西周时的百姓朴实讲仁义,都能互相谦让耕地。【原文】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注释】费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缩地之方:神仙传中说,费房长向壶公学习道术,壶公问他想学什么,费房长说,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壶公就给了他一根缩地鞭,想到哪里,就可用缩地鞭缩到眼前。秦始皇:嬴政,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由于其认为自己功盖三皇,勋超五帝,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 王朝君主。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鞭石之法:三齐略中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有神人鞭石作桥,石头行动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头流血。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译文】费长房通晓收缩土地,化远为近的方法;秦始皇时有挥鞭驱赶石头造桥的奇术。【原文】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注释】汤:即成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遂有天下。汉书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译文】尧帝时洪水为患九年,商汤时有七年的大旱灭。【原文】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注释】商鞅: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后因公子虔等告发其欲反,鞅出逃未果,回封地聚封地守军攻郑,秦出兵攻鞅,杀之于黾池。秦车裂其尸,灭其家。阡陌开:为开阡陌倒装,田界。阡陌,田地之间的道理和地界。风俗通:“南北曰阡,东西曰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秦国因此强大起来。此处是说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以孔子要固守奴隶制观点相悖,被视为不仁。伊洛竭:指伊水、洛水。传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无道,上天让伊水和洛水干枯来警告他。【译文】商鞅没有仁德,废除自古以来的井田制度,开阡陌奖军功。夏桀暴虐无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时枯竭,以示惩戒。【原文】路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注释】道不拾遗:在路上见到别人遗失的东西,也不会把它拾走。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韩非子:“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海不扬波:海上不起惊涛骇浪,比喻天下太平。相传周成王时,周公代为摄政,所有地区都争相朝贡。越裳国来献野鸡,进献的使臣对周公说:“我受命传达越裳国黄发老人的话:上天不刮暴风,不下暴雨,大海平静不起波涛,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三年了。看来中原肯定有圣人治理,为什么不去朝见周公呢?今贡献白雉于周公,以表南海之忠诚。”周公非常高兴,于是作歌三句,名字叫越裳操。【译文】路上不捡拾他人的失物,是因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缘故。海里扬不起大波浪来,由此可知中国境内有了圣明的人。【原文】神州曰赤县,边地曰穹庐。【注释】神州:指中原地区;中国的别称。赤县:“赤县神州”的省称。战国齐人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父子同穹庐卧”。颜师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译文】神州又叫做赤县,是中国的别称。边塞之地游牧民族的帷帐,就成为地方的代称。【原文】白鹭洲,二水中分吴壮丽;金牛路,五丁凿破蜀空虚。【注释】丹阳记曰:白鹭洲,在丹阳县西三里,隔江中心,南边新林浦,西对白鹭洲,洲在大江中,多聚白鹭,因名之。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金牛:古川陕间栈道名。蜀道之南栈,旧名金牛峡,故自陕西省勉县而西,南至四川省剑阁县之剑门关口,称金牛道。自秦以后,由汉中入蜀者,必取道于此。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自古蜀道难,不仅是难走,而且因为其路也很小,外人很难进去。秦王为伐蜀,先送蜀王五头石牛。蜀王派人运回去,秦军尾随着就灭蜀,所以叫蜀空虚。【译文】李白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白鹭洲把南京西南的长江分割成了两条水,这就使吴地更加雄伟壮丽。秦惠王欲吞蜀,诡言五石牛能便金,想要献给蜀国却苦于无路,蜀使五丁力士开路,破除了蜀国的屏障,故有咏史诗云“山岭千重拥蜀门,成都别是一乾坤。五丁不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并吞”。【原文】瀑布岭头悬,苍碧空中垂白练;君山湖内翠,水晶盘里拥青螺。【注释】君山: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水经注“湖(洞庭湖)中有君山 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青螺:喻青山。张四维双烈记“妙高台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译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诗对庐山瀑布的礼赞,说瀑布好像是银河从芲碧的空中垂下来的白练;“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刘禹锡对洞庭湖的赞美,说洞庭湖水的碧绿清澈,好像水晶盘剔透晶莹,湖中的君山,好像堆拥在盘中的青色螺蛳。【原文】浩荡吴江,险称天堑;嵯峨秦岭,高谓坤维。【注释】天堑:亦作“天壍”。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多指长江。隋书“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渡耶?”嵯峨:山高峻貌。楚辞“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王逸注:“嵯峨嶻嶭,峻蔽日也”。秦岭: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长约150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坤维:维,系物的大绳,淮南子有“天柱折,地维绝”的说法,所谓的坤维也就是地维。【译文】浩荡的吴江非常险要,被称为天然的堑渊;嵯峨的秦岭十分高峻,被称为维系大地的巨绳。【原文】雪浪涌鞋山,清洗步武;彩云笼笔岫,绚出文章。【注释】鞋山:即江西九江大孤山的别称,鄱阳湖出口处。山形似鞋,故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德化县:“大孤山在府东南四十里彭蠡湖中,与南康府分界,西南洪涛,一峯独耸山形似鞋,一名鞋山”。传说王母娘娘有一次畅饮过度,醉酒之后出天宫,一只鸳鸯鞋掉落凡间,恰好坠入鄙阳湖,以后就长出一座象巨鞋一样的石山。故宋人曾诗云“飞琼乘醉出天闻,坠下弓鞋千古存,若使当年添一只,雪花浪里浴双鸳”。步武:脚步。陆游道室杂咏“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笔岫:张守让笔岫诗“笔岫晴空插晓云,长空飘落气氤氲;夜来正有江淹梦,散作晴空五色云”。岫:山洞;有洞穴的山。尔雅“山有穴为岫”。韩拙论山“洪谷子云:尖者曰峯,平者曰陵,圆者曰峦,相连者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岩”。又指峰峦。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译文】庐山脚下的雪浪飞涌而起,可以清洗脚步。笼罩在笔岫山上的彩云绚丽好看,仿佛巨笔写出的华丽文章。【原文】金谷园中,花卉具备;平泉庄上,木石皆奇。【注释】金谷园: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平泉庄:李德裕游息的别庄。剧谈录:平泉庄去洛阳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白居易醉游平泉诗“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译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中,各种名贵花卉都很齐全;唐朝李德裕的平泉庄里,花石都很奇特。【原文】滩之凶,无如虎臂;路之险,莫若羊肠。【注释】虎臂滩:滩名。水经注:江水东经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州刺史,至此舟覆。惩其波澜,蜀人至今犹名之为使君滩。太平寰宇记:使君滩,在万州东二里大江中。昔杨亮赴任益州,行船至此覆没,故名。滩:江河中水浅多沙石而流急之处。羊肠坂: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一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亦作“羊肠阪”。羊肠: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译文】沙滩最为凶险的,没有赛过虎臂滩的;道路最为险恶的,没有胜过羊肠坂的。【原文】烟树晴岚,潇湘可纪;武乡文里,汉郡堪夸。【注释】烟树晴岚:沈括梦溪笔谈: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岚就是山林中的雾气。太阳出来,云山雾罩,就是烟树晴岚。代喻潇湘。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译文】山市晴岚,渔村落照,江天暮雪,烟寺晚钟,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潇湘夜雨,洞庭秋月这潇湘八景是最可纪述的风光;武乡和文里,是汉中人范伯年对南朝南宋帝夸耀的故里。【原文】七里滩是严光乐地,九折陂乃王阳畏途。【注释】七里滩:浙江省桐庐县南有七里濑。两山夹峙,东阳江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富春山 ( 严陵山 )传说为东汉严光耕作垂钓处。九折阪:汉书载: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译文】七里滩在浙江,是汉朝严光归隐垂钓的地方,有官不愿意做,所以称严光乐地;九折阪在四川,汉朝益州刺史王阳上任时,路过此处,见其危险,怕出意外,竟托病辞官。【原文】将军征战之场,雁门紫塞;仙子遨游之境,玄圃阆风。【注释】雁门: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唐于雁门山顶置关,明初移筑今址。向为山西南北交通要冲。李白古风“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王琦注“山西通志雁门山在代州北三十五里,双阙陡絶,雁欲过者必由此径,故名。一名雁门塞,依山立关,谓之雁门关”。紫塞:北方边塞,亦指古长城。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玄圃: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通“悬”。文选·赋:“左瞰阳谷,右睨玄圃”。水经注:“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三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阆风:即阆风巅,山名。阆音浪。楚辞:“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王逸注“阆风,山名,在昆仑之上”。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昆仑之巅。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译文】雁门关,古长城是将军征战的场所;昆仑山上的玄圃堂和阆风巅是仙人游玩的地方。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