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复习题分类版(共1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漆木竹器1、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由于出上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究全被水饱和,所以称其为饱水漆木竹器。这样的文物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因而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2、蔗搪脱水定形法优点 此法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此法的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授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这种可逆性,对初次处理失败或今后发现更好的材料或更为先进的技术,需要一再次处理,都是非常有利的。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3、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秋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 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 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人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既能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不来回碰撞,又不会因包裹而磨损器物)口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4、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选答三处即可5、 饱水漆木竹器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掘现场的保护6、 简述一般古漆器发掘的现场保护方法7、 简述出土竹简的现场提取的特殊要求和提取方法8、 简述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基本原则陶瓷砖瓦1、陶瓷砖瓦类文物常用的黏合剂和加固剂有哪些?答:环氧树脂黏接剂、硝酸纤维素黏合剂、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黏合剂等,聚醋酸乙烯脂陶瓷类文物加固剂、改性硅溶胶加固剂。2、 白色石膏修补陶瓷类文物时的操作步骤有哪些?3、陶瓷砖瓦类文物翻结剂的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即黏结前与黏结后从文物外貌来看基本一致。在陶、瓷碎片黏结完毕之后,载结好的陶瓷砖瓦碎片最好是看不出什么痕迹、完好如初。 用于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必须具备易流动性。因为陶、瓷、砖瓦类文物,特别是陶器和砖瓦类文物结构不致密、多孔隙,在进行黏结时黏结剂必须具备流动性好,才能充分浸润填平被粘陶器、砖瓦文物断面疏松多孔隙,使凹凸不平的部分牢固地黏结起来。 勃结剂还必须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即黏结好的陶瓷砖瓦类文物能长时间稳定、不氧化、不吸潮、不软化、不变色、黏结角度不改变、不变形 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要黏着力强,对陶瓷砖瓦碎片有很好的黏结力,并能保持黏力长期不变。 黏结剂应具有可逆性,一旦出现新的、更好的材料,可以容易除掉。 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黏度要小,因陶瓷、砖瓦类文物结构不致密、多孔隙、黏接断面粗糙且是带孔表面,黏合剂黏度要小,才能流动好、浸润充分。 黏结剂固化时收缩率低,低蠕变、高韧性。 操作性能良好,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4、陶瓷砖瓦类文物加固剂的基本要求陶瓷文物加固剂应能保护文物原貌,加固前后从外观看基本一致,么痕迹。加固材料应无色透明,渗透性好。加固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黏结性、牢固性。加固材料必须具备长期性、稳定性,加固处理后之文物应长期稳定操作方便、经济,能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5、简述陶瓷砖瓦类文物黏结剂的基本要求 1,首先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即黏结前与黏结后从文物外貌来看基本一致。 2,用于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必须具备易流动性。 3,黏结剂还必须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即黏结好的陶瓷砖瓦类文物能长时间稳定、不氧化、不吸潮、不软化、不变色、黏结角度不改变、不变形。 4,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合剂要黏着力强,对陶瓷砖瓦有很好的黏结力,并能保持黏力长期不变。 5,黏结剂应具有可逆性,一旦出现新的、更好的材料,可以容易除掉 6,陶瓷砖瓦类文物结构的黏结剂粘度要小 7,黏结剂固化时收缩率低,低蠕变、高韧性。 8,操作性能好,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6、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修复必须一尊重历史、尊重原作。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7、简述陶器损坏的主要原因 内因:陶瓷文物由于质地疏松、多空隙,吸水性强,因而很容易吸收雨水或地下水。地下水或雨水在流动和渗透的过程中会溶入各种酸、碱、盐有机物,从而给陶瓷带来损坏。 外因:1.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1).雨水及地下水的作用,使疏松、多孔隙、且吸水性强的陶器长期在极潮湿的状态下,对陶器很不利。(2).地下水中可溶盐对陶器的破坏。(3).地下水将陶胎中的钙、镁等阳离子溶出在陶器表面形成坚硬沉积层。 2.自然灾害对陶器文物造成的危害 3.人为因素的破坏:(1).考古发掘过程中因对埋藏情况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偶尔失手造成器物损坏或撞破(2).陶器文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强烈震动、碰撞或车祸等人为因素造成陶器文物破裂或损坏。8、简述砖瓦类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 内因:砖瓦类文物损蚀的主要内因是本身质地疏松、多孔隙、吸水性强,对外界有害物质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酸雨、尘埃的吸附能力强,很容易受腐蚀而风化、酥粉而变得更脆弱更易碎。 外因:.大气中有害因素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1).空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 (2).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3).空气中尘埃对砖瓦类文物的危害(4).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砖瓦类文物的侵蚀损害(5).风沙打磨对露天砖瓦文物的破坏9、采取白色石膏修补陶瓷文物的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缺点强度不够。怕水浸。怕重压。10、简述彩塑修复前的准备工作纸质1、造纸后的纸张加工的五个环节是什么?答:施胶、染色(填料、着色)、涂布2、纸张的主要成分水解的产物是什么?答:纸张组成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纤维素本身较为稳定,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从纤维素结构上是由许多葡萄糖基通过多氧桥连接成长链结构,氧桥链易碎为水解纤维,再进一步水解则成为可溶性的纤维素糊精、纤维素二糖等短链纤维素,最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纤维素水解后不形成六碳糖,而形成戊碳糖,所以说半纤维素是聚戊糖。3、纸张加工过程张“施胶”所带入的不利纸张保存的因素是什么?答:造纸工业广泛应用的松香具有憎水性可防止纸张泅化,但松香与纸张纤维之间缺乏黏附力,为了使松香胶粒能均匀沉淀在纸张纤维上,施胶时必须加沉淀剂硫酸铝,而明矾是强酸弱碱盐,会使纸张呈酸性水解产生的六合水铝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絮状凝胶物,对松香颗粒、纤维素纤维、填料均有亲和力。松香胶的沉淀正是靠六合水铝离子的吸附作用,六合水铝离子越多施胶效果越好。当浆保持pH为45时,能获得较多的六合水铝离子,因而此条件下生成的纸张呈酸性,易发黄变脆。4、纸张漂白过程中的不利纸张保存的因素是什么?答: 一般说来。制成的纸浆因没有除去木质素、灰尘或其他色素杂质,都有一定的颜色。要得到高质量、洁白纸张,就要去除杂质,进行漂白处理。纸浆漂白时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次氯酸钙、氯气、二氧化氯、臭氧以及过氧化氢,对纤维产生有害作用,例如木质素被氧化分解同时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使漂白液酸度上升,氧化活性增加,导致纤维素、半纤维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使纸浆返黄,而且漂白液残留还会继续氧化纸张纤维索、半纤维素、木质素。使纸张发黄变脆。5、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有哪些(老化作用)?后果是什么?答:(1)纤维素的光降解(2)纤维素的光氧化降解(3)纤维素的光敏降解(4)纸张中木质素、半纤维的光化学作用(5)光对纸质文物上颜料的影响。后果是纸张变黄、变脆、机械强度减弱、使用寿命缩短。6、简述纸张文物酸性的产生及危害?答:1.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2,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如纸张加胶时引进的沉淀剂明矾水解而产生的酸性积累,加工过程加入的漂白粉的残留,也会产生酸性。3环境中酸性气休的影响。4.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危害: 酸性的存在或积累是纸质文物保存的大敌。纸张本身的主要组成纤维素性质是很稳定的,但在酸的催化下容易发生水解,而使连接葡萄糖单体的1,4一甙键断裂,纤维素聚合度下降,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发黄、变脆、变质而韧性减小。7、简述碳酸环已胺本身呈酸性,为什么还用他来对纸质文物进行气相脱酸?答:碳酸环己胺虽本身呈酸性,但气化过程中能分解成碱性化合物环已胺,从而具有脱酸作用。8、影响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外因(1)光对纸质文物的影响(2)温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3)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4)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影响(5)大气中尘埃对纸质文物的影响(6)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影响。9、纸质文物上的污斑主要包括?水斑、泥斑蜡斑虫屎斑泥斑油斑墨水斑锈斑霉斑10、污斑清除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在纸质文物清洗之前,必须作字迹、颜料的点滴实验,如有掉色、溶解现象,则应在清洗前先作固色处理,常用醋酸纤维素内酮溶液或用可溶性聚酞胺树脂加固字迹。 采用化学药品处理后,必须再用清水清洗,防止留下斑痕或增加纸质酸度。 甲对于纸质文物采取大面积湿洗法,容易造成变形、损伤,一般多采用局部处理和干洗法,即用柔软的东西蘸上所用的清洗剂,轻轻擦洗被沾污的部分.然后用吸墨纸或滤纸吸去脏液,再用温水清洗后,反复用吸水纸吸除水分、压干、熨平。 污染来自多方面,污染物成分也比较复杂,有的呈碱性,有的带酸性,有的含有各种无机物或有机物等固体杂质。不管是哪种杂质造成的污染,日久都会对纸张和字迹起破坏作用,必须重视,而且污染物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纸质的强度不同,污染清除的方法也不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做到“对症下药”,确保污染清除的效果和纸张的安全。11、纸质文物湿法脱酸的优缺点?优点;脱酸彻底:由于湿法脱酸处理时,纸张浸泡在溶液中,因此脱酸反应比较彻底。脱酸后纸张纤维中大都有碱性残留物,可有效抑制纸张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特别是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作用而使纸张酸性聚集,脱酸效果最好。缺点:湿法脱酸对纸质文物中水溶性字迹材料、颜料极为不利。可引起字迹淡化、捆化。湿法脱酸所采用的浸渍、挤压操作易引起脆弱纸质文物变形、起皱、甚至破损。湿法脱酸费时费工,由于湿法脱酸只能单页操作,操作时必须将装订好的纸质文物全部拆开,浸泡脱酸、压平、晾干后再重新装订,既费工费时,且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12、简述适当湿度对纸质文物的重要作用13、简述高湿环境对纸张变糟朽的影响14、巩固字迹和加强纸张强度的化学药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对字迹或纤维无损害。应具有一定的胶粘性,能形成薄层,耐水性或其他耐久性能好。无色,透明度越高越好,不易老化、变色。处理后的纸质文物、文件要柔软。有可逆性,必要时加固材料可以从纸质文物或字迹上除去。15、纸质文物保护过程中库房的具体要求照度控制在3050LX,温度控制在151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2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注意防尘,注意防有害气体,防止生物危害。六处答出五处即可丝毛纤维丝织物1、家蚕丝和野蚕丝的视觉判断。答:家蚕丝表面细腻,吸色能力较强强。野蚕丝较粗糙,吸色能力较差。当然野蚕丝在吸湿、耐光性等方面优于家蚕丝。2、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的性质差异。答: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根据纤维素在植物上生长的位置不同,又分成种子纤维(棉花)和茎纤维(如芒麻、大麻、黄麻、亚麻)。 动物纤维与植物是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纤维,其化学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如动物的毛发和蚕的分泌物(液)。古代用作纺织原料的主要有羊毛和蚕丝。3、简述动物纤维易腐败的主要内因?答:动物纤维主要是丝纤维和毛纤维,其主要化学物质为蛋白质,脂肪。蛋白质、脂肪均属有机化合物,其中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水解,使长的蛋白链变成短的蛋白胨、氨基酸。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的水解产物,都是细菌、霉菌的营养基和害虫的食料,因而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侵蚀和虫害的蛀蚀,使织物发生霉烂和产生孔洞,有时变成碎片或残渣。4、简述纺织品易腐朽的主要外因?答:纺织品受地下埋藏环境、光、温度、湿度、空气中有害气体、虫害、金属与纺织品接触、空气中尘埃。5、出土的纺织品文物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答:因长期埋在地下,饱受地下水、泥土、腐败生物体、尸体、土壤及水中酸碱盐类化学物质的浸渍、污染,常常污染上水渍。金属氧化物造成的锈斑。由霉菌造成的霉斑。由虫害造成的虫屎斑 油烟造成的油烟斑。6、纺织品文物出土时的现场保护方法 纺织品文物一出.上,应立即拍照,录像,及时、全肉、准确地记录文物的处理情况及保存完损情况。 在墓葬或遗址中一旦发现纺织品文物,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维持出土前的环境状态,最好事先准备好一个能抽真空、能充惰性气体及水蒸气的有机玻璃操作箱备用。纺织物起取时应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起取后迅速放人有机玻璃操作箱。用黑布包好后,安全运回保护实验室。 对出土的纺织品文物拍照、录像时要避免强光照射。尽量使用较弱的光源,以免强光中紫外光的照射而引起颜料,特别是植物染料褪色。 装有纺织物的有机玻璃操作箱运回实验室后,通过操作箱上连带的橡胶手套先将纺织物上的泥土剥离、清除,并用蒸溜水清洗。用脱脂棉或吸水纸吸除泥水后,再用乙醇、乙醚或二甲苯清洗(清洗前必须作点滴实验),即可进行纺织品文物的原料鉴定及后续保护工作展开。7、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直接染色的染料媒染染料还原染料间色染料8、古代纺织品文物染色中的蓝色,红色,黄色,黑色,青绿色分别可通过哪些原料制成蓝色:蓝草 ;红色:茜草,红花,苏枋,赭石,朱砂 ;黄色:栀子,雄黄,雌黄;黑色:五倍子,墨(炭黑);青绿色:孔雀石,蓝铜矿,硫酸铜只要可操作即可,一种颜色只要对应一种方法即可9、 简述丝毛纤维和植物纤维性质的不同点石质1、石质文物风化的内部因素有哪些?答:石质文物石材化学组成、石质文物石质结构、石质文物石质胶结物、所处地质地理条件。2、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有哪些?答: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水的结冰一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侵人石质表而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侵人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3、简述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对石质文物的破坏原理。答: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对石窟的破坏很大,当温度升高时,岩石空隙中水分要不断蒸发,使毛细孔隙中的盐分增多,浓度增大,当达到饱和浓度时,盐分就会结晶,而结晶时体积增大,对周围岩体产生压力,形成新的裂隙。当气温降低时,盐分从大气中吸收水分而又使盐溶解变成盐溶液,渗人岩体内部,并将入渗沿途的盐溶解,渗到新生的裂隙中。如此反复进行,使石质文物中的裂隙不断扩大,强度不断降低。4、简述石质文物加固材料的操作过程5、石质文物加固材料的特殊要求不影响石质文物原貌,不降低文物价值。能使石质文物风化表层的疏松颗粒黏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选择风化石质文物加固封护材料的最基本的要求。加固材料黏合性好、强度好。加固材料渗透好。加固材料抗水性和透水性好,即既可使石质中之水能逸出,又能防外界水进人。加固材料透气性要好。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材料及加固效果要长期性、稳定性好。6、石质文物表面保护材料的要求黏合性要好,能将石刻表层疏松颗粒粘成一个整体。渗透性好,填充性能好。抗水性好,即疏水性好,可作石刻防水剂。透水性好,能使石刻内部的水出来,而外部水不能进人表层。透气性好,当石刻毛细孔内水在温度高蒸发时,不会使膜破裂。耐老化性能好,老化期长。成膜性好,成膜需无色透明、无眩光、致密,能起到防潮、防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作用,答出四点。7、 简述石质文物的黏结的操作过程。各种化学用剂1、 EDTA二钠盐螯合剂的配置程序是什么?2、环氧树脂浆液配方的选择要求黏结性能要好,黏结力应高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要求有适当的黏度,使其可以灌到各种宽窄度的裂隙中去。要有较长的施工适用期,即浆液有一个较长的施工适用期,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而在施工完满结束后,又能快速同结硬化。固化后性能要好,即既坚硬而又不失柔韧性。较好的抗腐蚀能力。固化时体积收缩要小。原料要来源方便、价格便宜。3、简述醇醚树脂连浸法的原理。答:从用来脱水的物质醇一醚树脂连浸脱水定形首先是脱水,脱水过程中脱水剂的应用和脱水用的次序是根据相似互溶原理和表面张力最小原理。因水分子间有氢键,挥发时要克服氢键之间的结合力,因而沸点高(100)不易挥发,挥发时表面张力大。醇分子中也有氢键,但因醇中有一个氢被一个乙基所取代,因而醇中氢键比水少了一半,加之乙基有斥电子性,体积较大,因而醇的表面张力小,比水的表面张力小得多,由醇置换水从木质中挥发出来比水直接挥发出来时引起收缩也要小得多。醚中无氛键乙醚无氢键.所以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表面张力很小,不会引起器物干缩、裂纹、开裂、弯曲。4、简述去除无水乙醚中的少量水和微量乙醇?答:先用无水氯化钙去除乙醚中少量的水及微量的乙醇。去水去醇后的乙醚经蒸馏后,压入钠丝,浸泡4一5天,以去除残留的微量水和乙醇。因用金属钠除微量的水、醇时,反应会放出氢气,可在用金属钠除微量水、醇的容器瓶口安置一个毛细管,使瓶中的氢气可以逸出,而空气中的潮气不能进入。5、什么叫染磺、染红?染瑛即染黄,指用药将纸染成黄色的过程。大约公元前300年,刘熙编写古代诗书释文中将染磺定义为“染纸”。公元前300年一公元前200年时纸张己广泛用于抄写书籍,这时染磺已很普遍。用铅、硫、硝石制成红丹(铅丹)处理纸张.-2-鲜明的橘红色的处理过程叫染红。经染红形成的橘红色被称为“万年红”。6、古代造纸中“染璜”“染红”的方法染璜的方法:(1)用色黄、味苦的黄檗内皮制成浸渍药液。(2)用上述浸渍药液浸染纸张。染红的方法:将红丹粉末+水+植物胶混合加热成溶液+涂在白纸上+晾干。7、什么叫着色、涂布? 着色不同于染色(即染磺、染红):染色最主要是书籍保存得更长久、更完整。而着色工艺则是生产具有装饰作用的色纸。最早的色纸出现在汉代,公元3世纪,孟康形容其为“染纸素令其赤而书之,若令黄纸也”。涂布是把一种黄蜡涂在纸_上,这种蜡纸称为“硬黄纸”或称“硬黄”(也有文献记载将染过黄的纸称硬黄)。8、ATK面团的制作过程答案:聚醋酸乙烯酯(800g)+丙酮(1260ml)+工业酒精(540ml)+醋酸戊酯(370ml),搅拌均匀后放置24小时后,加二甲苯928ml搅拌,然后加水680ml充分搅拌,加黄麻干瓷土(2:1),搅拌到相当硬为止,面团做成。写出化学方程式特别好,具体克数可以忽略,如果答出染色方法,酌情加分9、环氧树脂类黏合剂的特点是什么?黏着力强。收缩力低内聚力大。操作性能良好,可以任意调节赫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浸润性。稳定性高,耐老化、耐溶剂、耐水、耐化学、耐热都非常好,可配成在低温或超过250下长期使用的胶液。能保持文物原貌,黏合后基本看不出痕迹。10、有机硅聚合物脱水的特点是什么?答:有机硅聚合物性能不随温度改变.因而有机硅聚合物脱水定形后器物具有耐热性、耐寒性。处理器物形状、颜色不变。表面不起光泽,不产生裂缝。11、简述改性硅溶胶的特点 1.分散性好。2.渗透性好。3.结合强度高。4.耐老化。5.化学稳定性好12、简述环氧乙烷杀菌杀虫的特点、机理和安全性?答: 特点:A、沸点低易挥发B、穿透力强C、效果可靠、强烈、应用范围广,对各种微生物、生物杀灭作用均很强,即是对抵抗能力很强的芽抱菌也有很强的杀灭能力,且使细菌再无复活能力。机理:因为环氧乙烷中含有环氧基,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可与蛋白质中的巯基 ,羟基、氨基 ,羧基起反应,取代各基团中的活泼氢,生成含羟乙基的化合物,阻碍了酶的许多正常化学反应,使微生物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环氧乙烷混合于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而进人内部组织,引起中毒,经一定时间致其死亡,因此环氧乙烷也是一个毒杀效力很高的杀虫剂。安全性:不燃、不爆、安全。气压增加,穿透力增强。增加了灭菌效果,又降低了成本、使气体残留量、毒性大大降低,混合气体的毒性只有纯环氧乙烷的1/10。13、硝酸纤维用作陶瓷砖瓦类文物豁合剂的主要特点:稳定性好:耐气候、耐老化好。黏结效果好:黏结能力强、黏合强度好。相容性好:和增塑剂、改性剂、填料相容性好。可逆性好:固化后仍可用丙酮溶解。有抗菌能力:因分子中含有硝基而具有抗菌能力14、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黏合剂的特点具有橡胶的柔软性和弹性。无色透明化学稳定性好,有耐热、耐溶剂、耐水的良好性能。具有很高的黏合性能。机械性能好,具有耐洗涤性、耐干洗,有良好的操作性能。15、简述有机硅树脂表面保护剂的特点16、简述聚丙烯酸酯类溶液表面保护剂的特点青铜金银铁器1、 简述苯并三唑(BTA)保护青铜器的操作方法?2、 列举银器文物的化学腐蚀。答:盐和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3、空气中颗粒物质对铁器腐蚀的影响颗粒状物对铁器表面的机械磨损。颗粒状物中含有各种酸、碱、盐物质,在水蒸气的作用下参与和加速铁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空气中颗粒状的灰尘有助于铁器表面水膜的形成,灰尘中所含盐类物质溶于水膜后形成电解质溶液与水膜一起贴敷在铁器表面并渗人铁器内层,加速铁器的电化学腐蚀。4、 列举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去离子水法、倍半碳酸钠法、乙睛法、柠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碱性连二业硫酸钠法、过氧化氢法、苯并三氮唑法(BTA)5、 简述金加工工艺的发展史6、 简述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方法文物学理论1、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法? 答:按文物材料分为金、银、铜、铁、玉、石、棉、毛、骨、角等, 按文物用途分为生活工具、生产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乐器等,按文物制造分类为织物、刺绣、珐琅、漆器等 ,按文物年代分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时期。2、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答:按文物材质分类分为有机文物、无机文物。按文物保存环境分类为馆藏文物、室外文物、地下水下文物。3、简述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答案:研究各类文物的组成、材质的结构、性质、损害的原因及机理。研究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研究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技术与工艺。研究文物保护的新材料。4、空气中的尘埃的成分主要有哪六类?答:沙、土烟渣煤屑金属氧化物盐品体花粉石灰固体物质(碳酸钙、碳酸钠)有机物质微粒5、文物的毁坏因素中,因经常性缓慢累积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答:气候变化对文物的破坏。紫外光的辐射对文物的破坏。空气污染物对文物的破坏。6、简述文物的基本内容答案:2007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并实施的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1)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7、分别列举有机文物和无机文物有哪些?有机文物纸质.文物纺织品文物漆木竹器类文物皮革类文物尸体类文物骨角质类文物音像类文物无机质文物金属类文物石质文物陶瓷砖瓦类文物彩绘壁画类文物8、简述文物保护材料的特殊要求1)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材料,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修旧如旧,是文物在保护前后外貌上基本一致或力争回复已损文物的原貌,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的历史标记不受影响。2)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不应出现“保护性”损害,处理后不留隐患3)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能使对文物病害的治理与预防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能消除影响文物寿命的病变,又能防止或延缓各种有害因素对文物的损害。4)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的性质及保护效果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处理还具有可逆性和再处理性,一旦有新的、性能更好的材料可对其进行无障碍替换。5)用于文物保护材料合成的原料应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便宜,合成工艺简单可行,三废少且易于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力争用最普通的原料,最少的费用,合成性能良好符合文物保护要求,保护方法简便,保护效果最佳的文物保护材料。6)无论是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材料或我们自研制出的新的文物保护材料,都必须认真严格地经过对比试验,只有公认优于空白对照,优于一般常用的材料时,才能先用于残片或残缺文物;效果好时,再用到一般文物;经过多次试验、分析、测试、实践,验证确实无问题时,才能用于珍贵文物。根据以上原则,性能优良、保护效果好的文物保护材料,必须借助科学研究中类比性和移植法,充分利用化学、材料学中所推荐的材料,从反应原理、合成方法、新的性能、保护原理、保护方法等方面作翔实了事实。9、简述文物保护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单元和操作程序 文物清洗:文物的质地不同、污染物及污染程度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及清洗方法不同。 消除文物病害;如清除金属文物有害锈蚀产物,有机质文物上的霉斑等。 杀死有害微生物:如彩绘、壁画、纸质、纺织品、皮革类文物上的霉菌、细菌、放线菌及害虫必须杀死。 文物勃结:把那些破碎的文物孰结成器。 缓蚀:对文物进行缓蚀处理,以减缓文物的锈蚀、腐蚀。 加固文物:选择或合成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经济、加固效果最佳的加固材料,对强度较差甚至一触即溃的文物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文物的强度。 文物表面封护:对.文物表面进行封护,以防空气中有害气体,酸、碱、盐以及氨、硫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尘埃夹带的有害微生物等对一文物表面的侵蚀及酸雨风沙对文物表面的冲蚀和打磨损蚀。对文物表面进行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10、简述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保存或恢复文物原状的原则 3.清楚病害保护文物安全的原则 4.保护文物的原则 5.文物保护修复中应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遵守的原则 6.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11、论述文物保护学的发展趋势 1.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3.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 4.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5.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精深化 6.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7.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8.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协作化 9.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12、如何做到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 1.加强政府和文物单位领导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 2.加强现有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3.加强继承和发扬传统保护修复技术的教育 4.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教育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