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方案(共78页).doc
-
资源ID:13737178
资源大小:472.50K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方案(共7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一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前言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12年2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245号)批准实施。现行规划实施以来,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迎来了跨江发展的历史机遇,区位优势愈加突出。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6年修订等规划的出台,对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定位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土地利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行规划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布局,进一步确保全市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维护现行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161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马鞍山市实际情况,开展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形成了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简称“规划调整方案”)。此次规划调整完善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包括三区、三县(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和县、含山县),土地总面积为.15公顷。规划调整完善期限与现行规划期限保持一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采用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和相关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各县(区)须在保证落实本规划调整方案下达指标前提下开展本行政辖区内的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保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基本农田和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保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上、下级规划衔接。1 区域基本情况1.1 自然环境条件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东经117°53'118°52'、北纬31°24'32°02'。区域内长江东西贯穿,东邻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北接滁州市全椒县,西毗合肥市巢湖(县级市),南泊芜湖市鸠江区、无为县,东南连芜湖县、宣城市宣州区。市区北距南京市区45公里,南距芜湖市区40公里,205国道、宁芜铁路纵贯全市,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南京市的后花园,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马鞍山市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芜湖马鞍山丘陵水网平原区。江南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丘陵呈带状分布,自东向西从丘陵、岗地逐渐过渡到冲田、平原圩区、沿江洲地;江北片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西、北以低山丘陵为主,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岭北沿滁河有一狭长型圩区,中南部和沿江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并间分散着小片的低岗山地。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区内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59月降雨约占全年降雨的6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96mm,年平均气温15.6°C。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沟塘密布,主要的河流有滁河、裕溪河、姑溪河、青山河、运粮河、青山河等,均属长江水系,较大的湖泊有石臼湖等。1.2 社会经济条件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将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2012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2103号):撤销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将当涂县的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划归博望区管辖。至此,马鞍山市行政管辖范围由三区一县(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当涂县)调整为三区、三县(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和县、含山县),土地总面积由.80公顷调整为.15公顷,市区面积由35309.62公顷调整为73305.48公顷。201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27.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60万人,农业人口146.1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5.84%;根据抽样调查,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42.50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3.93%。近年来,马鞍山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多项人均指标位居安徽省前列。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9.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4.16亿元。1.3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数据,马鞍山市土地总面积为.15公顷。其中:农用地.8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22%;建设用地67914.7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77%;其它土地36484.5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01%。(一)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2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8.21%;园地1128.0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38%;林地58997.3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9.63%;牧草地20.3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01%;其他农用地65443.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77%。(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55346.7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1.50%;交通水利用地11118.3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37%;其他建设用地1449.6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3%。1、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26789.3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9.45%;农村居民点用地28557.4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2.05%。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4313.8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35%;水利设施用地6804.5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02%。3、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中,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449.6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3%。(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中,水域滩涂32507.78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9.10%;自然保留地3976.7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0.90%。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1 现行规划主要指标情况由于规划实施后行政区划的调整,全市现行规划指标是指与“二调”衔接后马鞍山市现行政管辖范围内规划指标(包括原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的汇总量,主要控制指标如下: 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7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00公顷以上;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2811.51公顷、林地面积为54798.39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29.68公顷。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2600.0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240.0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687.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360.00公顷以内。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305.81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14217.9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11355.86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11851.36公顷。规划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26.05平方米。2.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一)耕地保有量实现情况20062014年,全市因新增建设占用减少耕地5971.20公顷、生态退耕等减少耕地718.25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增加耕地6891.33公顷,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截至2014年底,马鞍山市耕地面积为.29公顷,比现行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的.67公顷多1282.62公顷,超额完成了耕地保有量目标。(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情况现行规划确定马鞍山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00公顷,结合 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确定实际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为.88公顷,比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多1617.88公顷,超额完成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同时,全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等措施提高了耕地质量等别。(三)建设用地总量实施情况20092014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从62040.41公顷增加到67914.71公顷,净增加5874.3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从51297.08公顷增加到55346.75公顷,净增加4049.67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从21685.97公顷增加到26789.34公顷,净增加5103.3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从10743.33公顷增加到12567.96公顷,净增加1824.63公顷。和“二调”衔接后规划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相比,截至2014年底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还剩余4685.29公顷、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突破1106.75公顷、规划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突破2102.34公顷、规划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还剩余5792.04公顷。(四)新增建设用地实施情况20062014年间,马鞍山市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13088.47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8530.74公顷、占用耕地5971.20公顷,分别占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及占农、占耕指标的80.27%、60.00%、52.58%;和规划指标相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剩余3217.34公顷、占用农用地指标剩余5687.16公顷、占用耕地指标剩余5384.66公顷。规划实施以来,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及占农、占耕规模均未突破规划指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五)林业等生态用地保护情况2005年马鞍山市园地、林地、牧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总面积为55475.4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70%。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生态功能用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用地空间不断扩大,生态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逐年提高。截至2014年,马鞍山市园地、林地、牧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总面积增加到60145.8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例提高到14.85%。(六)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情况2014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为142.5万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26789.34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为188平方米,比现行规划目标的126.05平方米多61.95平方米,没有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七)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规划实施以来,建立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引导控制模式,积极做好规划能源、交通、水利、旅游、环保等基础设施用地安排。据统计,已实施的重点项目如下:1、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安排20个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已实施的项目有13个:马鞍山长江大桥、宁安城际铁路、东环路改造(马芜高速)、314省道改道、205国道改造、东部环路、慈湖港区、芜申运河、S105合马路改建一级公路、马巢高速、海峡大道、通江大道、S206滁芜路。2、水利设施项目规划安排8个水利设施重点项目,已实施的项目有5个:慈湖河整治、东湖公园水利项目、秀山湖公园水利项目、驷马山大型灌溉区实建配套、滁河整治等项目。3、能源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安排5个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已实施的项目有4个:科创中心二期、扩建220千伏香泉变扩建、110千伏华阳变等项目、川气东输项目。4、旅游项目规划安排4个旅游重点项目,已全部实施:龙湾休闲旅游项目、濮塘体育休闲项目、颐然山水庄园项目、如山湖旅游项目。5、环保及其他类型项目规划安排8个环保及其他类型重点项目,现已基本全部实施,包括霍里东部污水处理厂、采石风景区出入口整治等。2.3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结论2.3.1现行规划取得的成效现行规划实施以来,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保护规划实施以来,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行为,确需占用耕地的,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并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同时,加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耕地占补平衡得到严格落实。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树立基本农田标志牌,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层层落实,保障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有效落实。(二)土地利用效益明显提高规划实施以来,严格审核城镇建设规划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无序扩张,促进了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土地闲置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土地利用率从2005年的88.30%提高到2014年的90.99%;单位建设用地GDP从2005年的154万元/公顷提高到2014年的200万元/公顷。(三)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规划实施以来,兼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规划的规范和引导下,有效保护了生态湿地等自然资源,在水源涵养地、沿江等生态敏感区适度增加了生态保护类用地建设,生态用地比例得到逐步提高。(四)各级政府和用地部门的规划意识不断加强通过建设用地预审、年度计划调控、建设用地管理等手段,加大规划实施管理和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土地资源跟踪管理,引导和规范土地利用,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度不断加深,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明显提高。2.3.2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一)规划的前瞻性不足现行规划实施期间,马鞍山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迎来了跨江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6年修订等规划的出台,全市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规划已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规划科学性不够编制现行规划时,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是依据2005年的基数下达的,而2005年基数与二调成果的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存在巨大偏差,缺乏科学性。2014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成果数据显示全市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已经分别突破规划2020年指标1106.75公顷、2102.34公顷,给规划实施管理和用地考核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三)规划协调衔接程度有待加强由于没有权威的土地规划法规作支撑,规划的权威地位得不到保障,各行业规划常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加之各部门统计口径、规划期限的不同,造成城乡、交通、水利、能源等各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密切,没有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领各项建设规划的作用。3 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思想和原则3.1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规划调整完善的文件要求,主动适应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新形势,加快推进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民生共享发展战略,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规划实施评估结果,全面了解规划执行情况和用地需求,在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促进规划向保护型、存量型、空间管控型转变,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增强土地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构建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达到调结构、优格局、促发展的土地利用总目标。3.2 基本原则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保护耕地,提高质量从维护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并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补充优质耕地,推进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方向的转变。(二)控制规模,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严格执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标准,规划调整完善须严格落实<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重新分解下达的用地指标;新调入的建设用地地块应避开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不得占用重要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禁止建设用地边界。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稳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统筹用地,突出重点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在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前提下,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和各时期用地。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结构和空间布局做适当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强化到近3-5年重点急需用地保障,着重解决近期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四)上下衔接,协同推进坚持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强化上下级规划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落实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并对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建立联动机制,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部门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协商和解决矛盾问题,促进依法规划、民主规划、科学规划。4规划调整完善目标4.1 规划调整完善目标4.1.1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耕地为基础,加强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合理调整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到规划期末基本实现“51051”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6+1”农业推进体系,全面推进马鞍山市现代农业发展。4.1.2统筹城乡及基础设施发展用地根据市域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扶贫攻坚的要求,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合理保障“十三五”期间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及绿色环保、扶贫民生等建设项目用地,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规划期间,推动市区 “一主城、两片区、多组团”式发展,增强6大县(区)城、重点镇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美好乡村典范,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综合承载能力。4.1.3合理扩大生态用地空间落实“十三五”期间生态建设任务,统筹安排生态退耕用地,优先保护水域滩涂用地,合理调整园地、林地规模和布局,巩固和扩大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期间,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统领,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水青山新环境。4.2 规划调整完善控制指标严格落实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简称“上级规划调整方案”)下达给马鞍山市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如下:4.2.1总量指标现行规划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7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00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5.78%。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市耕地保有量目标减少188.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2379.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下降1.28%;调整后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3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67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调整为84.50%。 现行规划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2811.51公顷、林地面积为54798.39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29.68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市园地面积减少1718.18公顷、林地面积增加4201.61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129.68公顷;调整后到2020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093.33公顷、林地面积为59000.00公顷、牧草地面积为0.00公顷,园地、林地、牧草地等生态用地总量得到增加、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现行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2600.0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240.0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687.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360.00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226.67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加3753.33公顷(其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增加5979.6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减少3526.67公顷;调整后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2826.6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7993.33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666.67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833.34公顷以内。 4.2.2增量指标现行规划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305.81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14217.90公顷以内、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11355.86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增加20.86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分别增加862.10公顷、737.47公顷。调整后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326.67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15080.00公顷以内、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12093.33公顷以内。现行规划2006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1851.36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增加241.97公顷。调整后2006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12093.33公顷。4.2.3效率指标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78平方米内,与2014年现状相比,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降低10平方米,规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4.3 县(区)土地利用调控情况4.3.1县(区)指标分解思路在摸查各县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十三五”期间各行业规划战略部署和发展思路,明晰区域发展和用地需求情况。在尽可能保障县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上级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一)耕地保有量分解思路依据上级下达全市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中各县区实有耕地面积为基础,结合各县区补充耕地的潜力、过往5年(20092014年)各县区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以及生态退耕计划、易受自然灾损等情况,分解下达规划调整完善后各县区耕地保有量指标。(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思路主要依据上级下达全市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各县区实际基本农田保护状况、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考虑各县区 “十三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拟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和部分县区基本农田倒挂情况,在确保完成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综合平衡后,分解下达规划调整完善后各县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三)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分解思路将上级下达全市的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减去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中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得出全市规划剩余期限(20152020年)建设用地剩余空间,依据过往五年(20092014年)各县区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复垦规模情况,综合考虑“十三五”期间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和建设用地存量缩减潜力,将全市建设用地指标剩余规模分解至各县区。(四)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分解思路依据上级下达全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及占农、占耕规模指标,以各县区20062014年建设用地报批台账中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分解各县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然后,按照报批台账中历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占用耕地比例,测算分解各县区新增建设用地占农、占耕指标。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分解思路依据上级下达全市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指标,以各县区20062014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情况为基础,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测算各县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模潜力,按照已实施的不同类型项目补充耕地系数,进而测算各县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规模潜力,综合平衡后,最终分解各县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六)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分解思路根据各县区2014现状城镇工矿用地和常住城镇人口比值,考虑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增长情况,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确定各县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4.3.2县(区)指标分解结果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指标须严格落实,其他各项指标应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实现,不得突破。具体如下:(一)市辖区规划指标调整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市辖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1800.00公顷以上(花山区2533.33公顷、雨山区3133.34公顷、博望区16133.33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17006.67公顷以上(花山区1613.33公顷、雨山区1393.34公顷、博望区14000.00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市辖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3660.00公顷以内(花山区8246.67公顷、雨山区9600.00公顷、博望区5813.33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653.33公顷以内(花山区7346.67公顷、雨山区8546.66公顷、博望区4760.00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126.67公顷以内(花山区6826.67公顷、雨山区7586.67公顷、博望区1713.33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市辖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0.00公顷以内(花山区2126.67公顷、雨山区2853.33公顷、博望区1300.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5780.00公顷以内(花山区1973.33公顷、雨山区2606.67公顷、博望区1200.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4766.66公顷以内(花山区1613.33公顷、雨山区2100.00公顷、博望区1053.33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市辖区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3393.33公顷(花山区533.33公顷、雨山区1000.00公顷、博望区1860.00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花山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60平方米内,雨山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200平方米内,博望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内。(二)含山县规划指标调整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含山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6000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39433.33公顷以上。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含山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966.6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466.67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26.67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含山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566.67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246.67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1660.00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含山县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1993.33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含山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70平方米内。(三)和县规划指标调整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和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3500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53653.33公顷以上。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和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9906.6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33.33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386.67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和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60.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986.67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2100.00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和县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2466.67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和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85平方米内。(四)当涂县规划指标调整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当涂县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2166.67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36486.67公顷以上。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当涂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866.6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200.0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393.33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当涂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320.0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控制在4066.66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3566.67公顷以内。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20062020年,当涂县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4240.00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当涂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内。5 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和布局调整5.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5.1.1农用地结构调整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空间。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有序实施森林绿化工程,保持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比重稳定,促进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农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87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74.22%调整为73.19%。农用地中:耕地由2014年的.29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43.20%调整为42.84%;园地由2014年的1128.0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0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0.28%调整为0.27%;林地由2014年的58997.37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59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保持不变;牧草地由2014年的20.35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0.01%调整为0.00%;其他农用地由2014年的65443.7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62792.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6.16%调整为15.51%。5.1.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围绕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继续深化完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镇发展体系。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打造提升优势产业聚集区,同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由2014年的67914.71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7282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6.77%调整为17.99%。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由2014年的55346.75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579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3.67%调整为14.3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由2014年的12567.96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4833.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3.10%调整为3.66%。5.1.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适度开发滩涂、荒草地等生态敏感地区。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其他土地面积由2014年的36484.57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35747.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9.01%调整为8.83%。其他土地中:水域由2014年的32507.7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32307.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8.03%调整为7.98%;自然保留地由2014年的3976.79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3439.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0.98%调整为0.85%。5.2 农用地布局调整与优化5.2.1 耕地布局调整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的原则,强化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护,以2014年马鞍山市现状耕地数量、质量为基础,根据上级规划调整方案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对现行规划2020年的耕地布局进行调整,确定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和规划期间耕地增减数量和范围,调整优化现有耕地布局。根据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受灾毁等因素可能造成的耕地减少,确定耕地减少的范围,规划20152020年全市耕地减少6672.96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按照尽量少占耕地的原则,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历年建设占用耕地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规划减少6122.13公顷;生态退耕根据国家生态退耕计划,结合不宜耕坡耕地面积和布局等因素综合确定,规划减少450.83公顷;灾毁减少耕地根据地质灾害评价结果,结合地形地貌、坡耕地状况及历年灾毁减少耕地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规划减少100.00公顷。加大补充耕地力度,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严格落实上级规划调整方案下达补充耕地任务,选取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加大其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规划20152020年全市补充耕地5202公顷,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4164公顷,重点整理区域位于当涂县湖阳镇和塘南镇、和县的香泉镇和历阳镇、含山县的仙踪镇和铜闸镇等;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64公顷,重点复垦区域位于博望区的丹阳镇、和县的石杨镇等;土地开发补充耕地774公顷,重点整理区域位于含山县的仙踪镇、和县的西埠镇等。通过耕地布局调整确保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市2020年的耕地面积满足.33公顷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打造大公圩生态农业、和县现代农业、昭关苗木花卉等农业产业片区提供用地保障。此外,此次规划调整完善将马鞍山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以外县城区、工业园区等建设用地调入和调出地块图斑范围与耕地质量等别图层叠加,以此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从而确保本次规划调整前、后耕地质量等别不下降。5.2.2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结合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有关文件,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现行规划马鞍山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00公顷,叠加经批准并报部备案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和2014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成果数据,确定全市实际划定基本农田.88公顷。从现状地类来看,耕地为.52公顷、可调整地类为6759.20公顷、其他地类为12455.16公顷,耕地中水田、水浇地占基本农田的79.07%;按坡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