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蒸腾作用-小学自然教案-模板(共5页).doc
-
资源ID:13737372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叶的蒸腾作用-小学自然教案-模板(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叶的蒸腾作用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学 科:自然学年:五 课题:9.叶的蒸腾作用设计者:顾新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调植物“体温”,促进要不断吸收水分,并能使空气湿润。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3.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4. 创新目标: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与8.10.11三课构成“植物”单元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关蒸腾的一些现象,但植物是怎样进行蒸腾的学生并不了解,通过对一些现象的思考,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还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才能了解气孔是怎样进行蒸腾的。确定五点:重点:认识蒸腾作用。难点:设计实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创新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德育点:通过观察植物的气孔使学生了解到植物是有生命的。空白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为学生留空白。学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通过实验学生更好地观察、合作、创新提供方便。主要技术留空白、加深体验、合作创新等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一、引目标,激发兴趣。1. 谈话:人们在树林比较多的地方会感到空气比较湿润,这是怎么回事?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 2 下一页 一、 目标: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二、 重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三、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期望达到的目标一、引入(12分钟) 1、 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师: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1、 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引入激发看树的兴趣。二、看图片上的树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3、 再次估计。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1、看图先估计数量激发起想看得更多的欲望。 2、 老师用手势、用问题鼓励发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倾听发言。 3、 对图片中能发现的内容作一个上限估计,为后面活动得到的数字作好比较的准备。 1 2 3 下一页 课 题2、研究温度计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上课日期 9 月 19 日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冷热水水槽各一个,橡皮圈2个(做标记用)。2、演示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1、水和其他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指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测量标准。 1 2 下一页 1 正电和负电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习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的种类。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学。难点是归纳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规律。三、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演绎推理能力(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做两种电互相作用的实验。 2、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笔杆、玻璃片、气球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碎纸屑。(2)把充气的气球衣服上摩擦,使气球“粘”在衣服上。2、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3、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相互摩擦之后都可以带电。那么各种物体带的电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讲述:为了弄清物体带的电是否相同,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1把一根玻璃棒用线拴牢(拴在玻璃棒的中部,提起来能大致平衡),挂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也使它带电,然后用它接近悬挂的玻璃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按照同样的步骤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3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以上实验步骤,需用板书或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讲述:在实验中,两根同样的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它们带的电应该是相同的。同样,两根同样的橡胶棒,都用毛皮摩擦,它们带的电也应是相同的。(5)讨论: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2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同。)1 2 3 下一页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