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元明清文学史(整理版)(共24页).doc

    • 资源ID:13743930       资源大小:98.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元明清文学史(整理版)(共2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折或称摺,主要指音乐上一个完整套曲。一折就是与一套曲子相适应的一个较大的剧情段落,是杂剧的一个组织单位。一本四折,就是指一个剧本采用不同宫调的四套曲子和穿插其间的科白,构成戏剧情节发展中的四个段落 。关汉卿关汉卿(12251300),字汉卿,与已斋叟。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中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宣称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窦娥冤赏析 一、题材来源及情节构思1、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汉人刘向的说苑、汉书·于定国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2、剧情:楔子:抵债别父。第一折:守寡拒婚。第二折:受诬蒙冤。第三折:临刑誓愿。第四折:鬼魂雪冤。3、角色:正旦:窦娥(原名端云)。冲末:窦天章。卜儿:蔡婆。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净:桃杌太守(孤)。孛老:张驴儿之父。外:监斩官。魂旦:窦娥鬼魂。(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4、主题思想:全剧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二、窦娥形象分析 1、窦娥是一个不幸者,在她的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得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媳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2、窦娥是一个顽强的反抗者。 窦娥的反抗精神首先体现在她对张驴儿的反抗上。“捱千般拷打,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的我血都飞,肉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第二折) 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更表现在她对死亡的不屈服和对官府的痛恨上。 【牧羊关】“大人你明如镜,清如水,照妾身肝胆虚实。” 第三折集中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是曲嘹亮的战歌。这折开始,窦娥就放弃了在第二折末尾对官府产生的怀疑,而代之以清醒的认识。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力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熬】“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第三折集中表现了窦娥和黑暗统治斗争的不妥协精神,她死而不已的斗争意志以及她思想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在窦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处于痛苦深渊中元代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在如火的感情、如潮的气势中,我们也看到了关汉卿与人民同呼吸,和黑暗势不两立的战斗激情。 3、窦娥是一个悲剧人物,顽强的反抗与善良温顺,构成了她性格的两个方面。“法场”一折,窦娥敢于牺牲自己的性格和体恤亲人的细致感情结合在一起,更进一步展示了她的高尚情操。 窦娥之冤,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冤枉,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妇女,千千万万人民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反抗性格。 三、戏曲冲突善于巧妙地编织戏剧冲突,使人物形象在冲突中更加鲜明,同时使剧作结构严谨,是关汉卿剧作的又一特色。作者为她安排了三次重大的戏剧冲突。1、窦娥与蔡婆婆的冲突。 2、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表明了平民百姓与流氓恶棍的矛盾。 3、窦娥与昏官的斗争。这表现人民群众与贪官污吏的矛盾。 四、艺术特色:1、它完美地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2、在语言方面的本色之美。此剧的语言既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王实甫西厢记故事的创作源流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宋代: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么。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王实甫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成为一部爱情戏的杰作。西厢记创作主题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是宋金元时期广大青年的理想,元初一大批爱情剧无不体现了这一历史要求。关汉卿拜月亭: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圆。白朴墙头马上: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西剧不仅反对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础上的封建包办婚姻,更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而不是“有钱的”、“有权的”,而“有情”只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西厢记第一次以最清楚、最明确的方式表达了: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健康的、合理的婚姻。他们以自由结合否定了门当户对,以个人意志取代了父母之命,以自由恋爱排斥了媒妁之盲。由此可见,崔张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冲突是比较广泛的,它超出了以往的那些描写爱情的作品而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如何看待崔张二人的爱情?崔、张二人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赖婚、听琴、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二人间的爱情逐步由异性间才貌吸引向感情上的相互契合过渡。崔张从佛殿上邂逅相逢到相爱,到私定终身,经历了才子佳人爱情的一见钟情、相思苦闷到密约偷期的曲折过程。这种隐蔽的方式是当时社会条件下唯一可行的方式。尽管崔张爱情不过是沉醉于窃玉愉香的密约幽期,他们对爱情的憧憬不过是追求肌肤之亲,以“今宵端的云雨来”为最高理想。作品对他们私通的艺术表现也是大胆而露骨的,并夹杂着消极的色情描写;但是,这对于突出戏剧的主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唯其大胆而露骨,才深化了戏剧主题。崔张正是以一见倾心反对木然寡情,以违礼任性来反对克己和驯服,以恣情反对禁欲,以私通反对男女授受不亲。崔张爱情毕竟是封建贵族小姐与封建士大夫之间的爱情,因此在反对礼教与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上,又是不彻底的。如他们爱情的基础,明显地带有封建主义的印记。他们彼此产生爱情的条件,乃是对方的形体美和才情,他们相互结合的基础实际上还是封建道德和封建教养,这正如张生所说的: “她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而且,这种爱情在情调上的显著特点是缠绵悱恻、多愁善感。由于双方的出身和教养的关系,他们在相爱过程中常常显示出性格软弱、精神空虚、意志薄弱;有低级趣味的玩赏,有无法排遣的烦恼;有顺利时的狂热,也有受挫时的绝望。这一切正是才子佳人爱情心理的典型表现。如何看待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崔张爱情既反映了真挚与美好的感情,表现了青春觉醒的动人力量与无限希望,具有民主性与进步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与封建性。爱情的民主性与进步性;促使他们敢于不顾一切地相互追求并私自结合;爱情的落后性与封建性,又促使他们不能对封建势力有清醒的认识,更不能正面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这种爱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既背叛封建势力,又惧怕封建势力。因此,崔张二人不得不屈从于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的压力,上京应试,使自己的爱情纳入封建婚姻的轨道,以状元及第来保证崔氏门楣重振,最终陷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1、莺莺:美丽而多情追求理想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2、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临危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张生跳墙”的分析)3、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一、戏剧冲突 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常用虚实结合、明暗交替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第一本:崔张初次相见,产生爱慕之情并受到红娘阻拦,这是明写红娘,暗写老夫人,以副线映带主线。第二本:实写老夫人,“寺警”许亲,解围则“赖婚”,形成第一次正面冲突,全力展开主线。第三本:转入副线,着力描写莺莺性格的发展变化,实写莺莺的内心矛盾,虚写老夫人的森严家法,明写副线,暗写主线。第四本:转入实写主线,通过老夫人拷红、逼张生赴试,形成第二次正面冲突。第五本:通过郑恒争婚、崔张释疑,使主线副线合流,矛盾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全剧线索安排明暗相衬,虚实相辅,使剧情起伏跌右,摇曳多姿,具有很强的舞台效果。二、戏剧结构此剧突破一本四折的惯例,为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三、运用“那辗”法,充分展开情节,刻划人物。“那辗”是清人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评点西厢记的术语,指在情节描写中认真地搓那、辗开,把很简单的剧情也写出寻人耐味的好戏来。简单的故事却曲折变化,摇曳多姿。孙飞虎事件婚事在即的喜悦悔婚带来的痛苦猜简的狂喜赖简的沮丧酬简的甜蜜拷红的波澜允婚消除阻挠逼试被迫分离中举的喜悦争婚的波折日常事件表现得波澜迭起,冲突不断。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王骥德说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调”(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曲论)。1、语言“当行”,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戏曲创作曲文必须通晓易懂,不雕琢、不卖弄,做到浅深相宜,雅俗共赏。 如第三本第二折的一段曲文: (红唱)普天乐晚妆残,乌云亸,轻勾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红唱)俺厌的早扢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2、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 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娘的语言则显得鲜活泼辣。如: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疾和迟压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螯得人牙疼。 3、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 总是离人泪千行。 成就迟,分别早,叫人惆怅。 系不住骏马儿,空有这柳丝长。七香车快与我把马儿赶上, 那梳林也与我挂住了斜阳, 好叫我与张郎把知心话讲, 远望着十里亭痛断人肠。 借用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五、历史地位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版本众多,明清版本达九十多种。评点者众多,并有著名画家为之绘图,足见后人对西厢记的喜爱。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马致远在元代被誉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小令代表作越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周德清中原音韵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他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璧”。有散曲集苏堤渔唱、小山乐府等。名作分析: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艺术特点:(1)营造清雅的意境;(2)化用前人诗词名句;(3)语言清丽文雅,善用对句和鼎足对,体现出清丽派散曲家的特点。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代表作是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高祖还乡: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共有8支曲,分为4个层次:(1)哨遍 曲,写村民们准备迎驾的情况。(2)耍孩儿 至 三煞 曲,描写刘邦到来时的显赫排扬。(3)二煞至 一煞 曲,村民揭穿刘邦的老底。(4)尾 曲,写村民要向刘邦讨债。这首套曲通过村民嘲讽汉高祖刘邦还乡时的装腔作势,揭露其丑恶老底,表现对封建皇权的极度蔑视;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讽剌元蒙统治者每年耗费巨资回东北祭祖,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用村民的口吻描述刘邦还乡的场面,滑稽可笑,达到讽刺的目的。(2)语言犀利风趣,通俗自然,富于讽刺色彩。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一、曹操形象:作品着重突出了他奸诈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的复杂性格。 二、刘备形象:刘备是理想化的仁君典型,但也有地主政治家虚伪的特点。三、诸葛亮形象:智慧的化身、忠义的代表。艺术成就第一,“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虚实结合。第二,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第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第四,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战争的描写,其着眼点是通过战争反映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意志。能把人物,特别是双方主帅的思想作风、性格特征,作为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来表现。在具体描写中,又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着重表现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等。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进行分析。水浒传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水浒传表现的思想内容:1、宣扬忠义思想。其一,作品名冠以“忠义”。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传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其二,“忠义”是梁山英雄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义之士。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2、表现反抗复仇精神。在忠义的旗帜下,小说也大张旗鼓地宣扬了反抗精神、英雄主义以及复仇行为。“官逼民反”,是小说主要的思想逻辑。3、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对暴力的过分崇拜,使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水浒传中所写妇女非淫即盗,这实在是对妇女的极大污蔑。二、水浒传思想上的独特成就:1、所描写的封建压迫,是从上到下的整个封建官府。2、重点描写和歌颂了集体的反抗。3、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受迫害而抱不平。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英雄群像和人物塑造 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者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读者亦以为然乎?读者即不以为然,李卓老自以为然,不易也。(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第三回))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熳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看来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作得来,也是嚼蜡。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成就:第一,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结合。(如对武松打虎全过程的描写)第二,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以林冲为例)二、水浒传的细节描写及影响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有了更多的细节描写,这表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分析: 林冲“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金人瑞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回评:文中写情写景处,都要细细详察,如两次照顾火盆,则明林冲非失火也;止拖一条绵被,则明林冲明日原要归来,今止作一夜计也。如此等处甚多,我亦不能遍指。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第九回)三、结构与语言1、在结构上,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按人物来分别叙述,最后总归到梁山泊。书中主要一些小故事,都围绕逼上梁山这个中心,由分而合,既表现了起义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的特点,又使小说在具有一个大框架的同时,又保存了若干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元,使结构完整而又灵活。2、语言上,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特别是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人瑞读第五才子书法)。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分析: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第一,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第二,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第三,是一个乐观勇敢、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第四,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第五,他能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总之,他身上概括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思想文化意蕴:一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一是明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的折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金瓶梅(小题和女性形象)“三言二拍”:“三言”指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明末冯梦龙编著。“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市民生活,亦反映了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迫害与人们的抗争;著名的篇目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每集各40篇。作者凌濛初。“二拍” 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后人合称为“三灯丛话”。徐渭的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是第一部根据小说水浒传改编成的戏曲。梁辰鱼的浣纱记将将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融为一体。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对牡丹亭等更有直接的影响。无名氏的鸣凤记第一次将当代的重大政治斗争搬到舞台上,这对后世的传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的论争主要是重视内容词采的临川派和强调格律的吴江派的争论,即“沈汤之争”。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沈璟,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吴江派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沈璟说:“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临川派注重文采。汤显祖与牡丹亭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牡丹亭的思想内容作者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万历戊戍秋清远道人题)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牡丹亭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牡丹亭文化意义1、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爱情。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杜丽娘的形象,充分地体现了至情的人生境界。牡丹亭对至情的呼唤,是与明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个巨大变化密切相关的。牡丹亭触及的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与被扼杀之间的冲突、美好的梦想与严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昭示了划时代的新主题、新观念。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牡丹亭艺术特色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刘基卖柑者言(揭露时弊,多所讽喻)前后七子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其中李梦阳和何景明是最主要的作家。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宋诗,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夫文与字一也。今人模临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书。何独至于文,而欲自立一门户邪?”(李梦阳再与何氏书)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他们完全继承了李梦阳、何景明的观点,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以下,俱无足观”。唐宋派以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为代表。理论主张:重拾维护道学的立场,主张“文道合一”。同时又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初唐、宋、元诗也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是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文学家。散文的特点: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密切地和生活联系,因而写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他写得最成功的还是那些描写家庭琐事的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作品选)等。“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地位:在明代散文中别具一格,他的文章被誉为“明人第一”。因为他能以清新和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所以在文学史上占有杰出的地位。公安派,指的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1、理论主张: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2、 创作风格: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但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3、代表作家袁宏道袁宏道的散文多为游记、书信等,以描写风景、表现士大夫的情趣为主。往往写得意境优美,轻松活泼。“中郎以通明之资读书论诗,横说竖说,心眼明而胆力放。于是乃昌言击排,大放厥辞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勳宏道)竟陵派,以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1、创作风格: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轻率。创作以诗歌为主,偏重心理感受,境界不大,主观性强。在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风冷僻苦涩。如“树无黄一叶,云有白孤村”、(钟惺昼泊)“渊静息群有,孤月无声入”(钟惺宿乌龙潭)等。2、得与失:竟陵派敏锐地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地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钱谦益不仅重视唐诗,也重视宋诗,开了清人宗宋的风气,成为明清诗变化的转折点。他的诗将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格的格律与宋诗重意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善于用典,富于词藻,具有鲜明的特色。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他的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及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代表作如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雁门尚书行等。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其散文作品提出了极为大胆的见解,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政治。作品分析:明夷待访录·原君(作品选74)原君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论文。认为皇帝将天下视为私产是“天下之大害”,并明确地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的观点。这种敢于向皇帝挑战的的斗争精神和它所反映的民主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另外,对于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他也不遗余力地加以赞扬。这些思想都是清朝政府所不能容忍的。他的散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以内容的深刻见长。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的散文或褒扬抗清志士,或针砭风衰俗弊,或纵论历史得失,均有的放矢,不尚空谈。这是顾炎武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他的散文的另一突出特色是具有浓厚的学者气。顾炎武学问渊博,因此,他的散文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言必有据,许多见解独特的散文其实就是学术论文,非深于学问者不能,如郡县论、生员论等。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曾隐于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亡时,举兵反清。失败后,隐居著述。有船山遗书、船山诗文集。王夫之的散文最有特色的是史论,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宋论。这些作品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独抒己见,不同凡响。与明末清初某些空谈心性的散文迥然不同。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博学工诗,又工为词,曾纂辑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为词综三十六卷,为词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他是浙派词家的代表。其词以姜夔、张炎为宗,重视字句声律。其词构思精巧、描写细密、字琢句练,精工隽永。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人。工诗几骈散文,尤长于词,与朱彝尊合刻一稿,名朱陈村词。他的词模仿苏辛,语言豪壮,气魄极大。风格很似辛弃疾。陈维崧是清代豪放词派的领袖,因宜兴古云阳羡,世称阳羡词派。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擅长词的创作,其写词反对模仿雕饰,主情致、重白描,风格自然流丽,颇似李煜,艺术造诣较高。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属桓台)人。他的主要影响和成就是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要求诗歌应具有高妙的意境,天然的韵致和言外之意。在创作上,他的诗是“神韵说”的具体体现,空灵婉转,不滞不粘,富有才情。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主要倡导“格调说”,即要求诗歌温柔敦厚,含蓄委婉,声调优美,富于变化。沈德潜还编选了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诗别裁等书,流传很广。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做过县令,辞官后在南京小仓山随园筑室,过着享乐的生活。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新齐谐等。他的思想与晚明时期的李贽有相似之处,论诗则主“性灵说”,所谓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气、机趣。提倡写个人“性情遭际”认为诗以情为本,讲求个性,不可因袭,同时也应注意才识与学问。袁枚的这一看法,针对的是当时风行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其诗作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自如,但也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时嫌浮滑。1、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全是桐城人。其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他们尊奉程、朱道统,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他们的散文作品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2、理论的形成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方苞最先提出“义法”的理论,为桐城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义法”说,其义、即言有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实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基本观点。其法,即言有序,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运用材料、语言等等。刘大櫆(16981780)承“义法”之说,进一步提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他指出了于音节以求神气,于字句以求音节。字句、音节、神气,由表及里,由粗入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以神气论文,就不会蹈入玄虚了。姚鼐(17311815)提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兼具的主张,对方苞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细密化。桐城派所说的“义”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要求不违反儒家的伦理道德。在这一点上,它与历史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及明代的古文是一脉相承的。桐城派与前人古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了“法”,总结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古文写作方法,使学古文的人比较容易领会、掌握,而不是孤立地讨论诸如气、道之类抽象问题。在这一点上,它又类似于宋代的黄庭坚。正因为如此,桐城派成了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流派。桐城派创作出一些具有较高思想意义的文章,比如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姚鼐的登泰山记,则因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得较完美,而成为广泛传诵的作品。作品分析: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李渔一、生平及创作李渔(16111680),字笠鸿,后字笠翁,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兰溪(今属浙江)人。著有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等。李渔既是戏曲作家,又是戏曲理论家。创作主要是笠翁十种曲,即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巧团圆、慎鸾交。代表了一种以娱乐为宗旨的文学倾向。李渔的作品多为喜剧,李渔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并大量写作浪漫喜剧的作家,十种传奇都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为结局,“止有嘉祥,决无凶咎”(十二家评点笠翁十种曲)。他曾说:“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在艺术上,李渔的戏曲作品具有突出的特点,情节不落俗套,构思巧妙,风格幽默,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李渔也能叙述得跌宕起伏,出人意表。这既是李渔戏曲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因为过于注意情节,往往会削弱了刻画人物的深度。李渔戏曲作品的这些特点,与他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赢得票房价值有关。闲情偶寄是李渔的一部杂著,其中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有李渔关于戏曲理论的论述,他系统全面地讨论了戏曲创作中的各种问题,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个方面论述戏剧创作。李渔认为,最重要的是“立主脑”,也就是围绕“作者立言之本意”(创作意图、主题思想)和主要事件与人物来写作。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头绪”,也就是删除与“主脑”无关的人物与事件,使情节和人物相对集中。与此同时,还应“密针线”,也就是要将故事写得严密一些,防止出现破绽。他还认为,戏曲的语言应该通俗、形象、个性化,不能深奥晦涩、千人一腔。关于音律,他主张“恪守词韵

    注意事项

    本文(元明清文学史(整理版)(共2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