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现状(共4页).doc
-
资源ID:13745919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现状(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说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现状作为美国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不仅在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教育学领域杜威的影响同样十分巨大。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机能主义的心理学,这两种学说虽然距离当下已超过半个多世纪,但是从人文视野看来,其价值依旧不可低估,尤其是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一直贯穿到当代的美国哲学,仍是目前许多哲学研究者所信奉的世界基础模型。 在实证主义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杜威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教育的本质是生长,是生活,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这也就意味着,在杜威眼里,教育并不是我们所狭义理解的学校教育,教育实质上贯穿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们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在这里上升到了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活动。暂时放下这种教育本质论与杜威经验主义思想的关系不说,单从这种思想的广度上我们就能看到杜威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同。虽然杜威把教育上升到了一种更为广义的社会活动的层面,但是它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当下所讨论的狭义的教育观念以及从中发现自身的局限,扩充自身的外延。二,提倡“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好动的本能,只有从“做”的实践中知识,经验等才能被儿童所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而他所反对的教学则是强制性灌输的分科教学,因为它们使得学习者成为了被动的客体,从而失去的主动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三,反对分科教学。杜威反对把事先组织好的学科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他认为应当依据学生的活动来安排教材,正如他所说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四,“五步”教学方法。杜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赢得众人赞誉的“五步”教学方法。其大致为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接下来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然后利用推断,推理等进一步解决问题,最后是检验设想,直到问题解决。五,在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六,注重德育。杜威在教学中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根据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培养人的道德过程应该是:第一,发现儿童的天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第三,培养学生情绪上的感应性;第四,行动。我们特别要注重第三点,即培养学生情绪上的感应性。因为道德的基础不仅仅是规则,更是人们所认同规则所需要的情感,因此对于学生情绪感应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通过以上简单的陈述我们不难发现,杜威的教育思想其实始终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核心,即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适当的人性突出人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人有自主的判断力,而不是成为人云亦云的盲目生活者。如果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教育理想,那看看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就会深感任重而道远。许多学者认为,我们的教育现状可以用一下几点来概括。一,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具体表现在只重“应试教育”,注重的是教育的结果,确切点说,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是通过教育我们的学生究竟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化大生产对于人性所造成的异外,这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被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很难想像这种情况竟然还会发生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二,重视智力教育,忽视情商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的教育重视人的智力发展,这与我们“应试教育”的目标趋之若鹜;但人格的完善只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于情商,道德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的完善的人。三,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手段单一,每一个人学习都是为了考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学习的不再是知识,而是应试技巧,以至于在考试之后学生们会把许多知识抛之脑后,这种功利性质的学习目的与教育的本质显然是相悖的。四,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应试教育”之中目标,不思过程的做法使得教育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煎熬,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培养出大量有创造性的学生呢?而以上几点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的人才培养危机。然而有些教育工作者被功利心所驱使,只看表面不看根本,这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更导致了教育过程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得教育的目标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得到了更多负面的贯彻。通过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对比,我们发现,我们当下的教育不仅没有遵从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反而有点与其背道而驰的味道。在教育中,我们没有做到“从做中学”,相反,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中学教育)完全是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中“学”,完全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仿佛只要上了中学,就是“华山一条路”直指高考,仿佛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并不重要,甚至有的老师就明确表示,感受高考的过程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看似是对教学人格培养的肯定,实质上则是对教学内容的彻底否定!如果教育的内容没有结果重要,这还是教育吗?同样,与杜威提倡的反对分科教育不同,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分科的,而且是一种极端的分科,似乎各个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如在我们的中学教育里,就连联系紧密的数学和物理、化学在许多学生眼里看似也没有一点联系,这其实表明了学生并没有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世界本是一体,人为的划分或许是为了对于某一学科更系统的学习,但绝不是为了在中学培养“尖而钻”的学生。事实上,事实证明中学就开始偏科的学生很难在以后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我们这种“应试”环境下所造成的分科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如果要解决一个问题,单线的逻辑思维显然会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学生不懂得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最终会导致即使提出了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丝毫不见踪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国情所限,或者有人说是现有的制度不允许。那么我们想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国情,什么样的现有制度让教育不能发挥教育本所有的功能?因此这些借口根本就站不住脚。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教育的观念,观念不变革,只是治标不治本。情商教育和德育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大核心,在我们的教育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对应物,这跟我们“应试教育”的目标有关。而我们情商教育与德育的欠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跟不上国外的步伐。众所周知,艺术作为一种高级的上层建筑,直涉人之为人的本质和内在情感。目前我国像样的艺术教育仅在某些大学中出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选修的模式出现,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又一大悲哀。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国家的兴旺直接受惠于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社会中的浮华世面,仇富心理,拜金主义等的出现其实根源全都在教育上。具体点说,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文教育的缺失上。这或许与我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关系密切,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相对于华而不实的经济泡沫而言,人之为人的尊严更为重要。参考书目杜威教育思想引论,褚洪启著,湖南教育出版社民主·教育·经验杜威教育哲学,张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教育现状沉思录,柏岳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