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欧 培 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和谐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是哺育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养料。诸子百家的大量思想,如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倡导仁义中庸;法家重视法治;墨家强调兼爱交利,尚贤使能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铝公司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发挥今天管理者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并提供有益的启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正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体现。一、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近代企业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管理理论是纯制度式的。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利用规章制度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职业道德。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有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章立制。但制度建设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面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悠久性,面对“情、理、法”三者并存的情感人文因素,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套管理模式是值得商榷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念,寓意作事应顺乎,达到和谐。“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指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循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理念,造就一个和谐、自然的发展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 “情、理、法”并重。在中国现代企业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必须的,这是“法”;但要用中国的管理理念和来教育员工,让他们在理解制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自觉主动遵守制度,这是“理”;同时要关心和尊重员工,这是“情”。如何将这些理学观念与现代管理融合,先讲个“刮金救人”的小故事: 在古代,一个乞丐到庙向主持哭诉:“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人、下有孩童需要照顾,一家人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主持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庙里也缺粮了,如何救这可怜的人呢?主持 突然看到了身旁镀了金的佛像,思索片刻后,他便攀到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下来,用布包好交给乞丐,说道:“这些金子,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乞丐吃惊地说道:“我怎么能够收这样的金子,这是罪过呀。”弟子也忍不住说:“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这是冒犯佛祖,对佛祖的大不敬呀!” 主持答道:“我佛慈悲,这正是佛的心愿啊!眼看人就要饿死了,即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保护佛像是佛家的戒律,但为了救人,佛也是慷慨的,人是第一位的。这就是法和情的转换与融合。这个故事里所折射的哲理,对我们处理企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现代企业管理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具有滞后性。很多时候都是出现了问题,人们才去设计各种制度来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问题、随机性问题的处理,制度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靠的是企业文化理念和社会的公共道德来解决。二、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的诚信之道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社会诚信是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经济。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诚信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既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理念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根深根深蒂固的植入了我们的思维中。在当代,这种诚信理念对建立现代企业的诚信之道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论语里有个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老师,如果还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论述,社会、家庭无不如此,对企业经营更是至关重要。崇尚信义,重视诚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加强企业信誉建设,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企业遵守诚信有以下因素:一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的开拓市场,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获得最大利润。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由信誉凝聚而成。诚信经营打造的是企业的品牌,提升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三是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广泛获取社会公众的支持。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必然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广泛认同。三、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用人之道中华传承传统文化中用人之道,如“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等,体现了古人对如何用人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 拜管仲为相, 终使齐国九合诸侯; 刘玄德三顾茅庐,成三国鼎足之势,都被传为千古佳话。企业是由人组织而成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现代企业用人之道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的思想和,以史为鉴,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一)选拔人才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 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现代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 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伯乐”。选拔人才应不拘一格,不能看什么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学历高低等等,要看他是否德才兼备,既要注重人的品质,又要注重人的才能。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善于通过点滴积累,辨别人才,把真正有才华、道德素质好,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来。企业选人首先是注重人的品质,品质是指导行为的内在因素,影响着人的行为准则。品质不好的人,虽然通过制度也可以约束其行为,但如果不是源自内心,就不会达到用人的最佳效果。而品质好的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往往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慧眼识人 ”是现代企业选用人才得关键。(二)用好人才中国古代先贤阐述用人之道时指出:用人贵在善任其能。一是用人之长:发挥其长处,挖掘其才干。才干越高的人,其它方面的不足往往越明显。管理者的重心不是去纠正其缺点,而要把心思花在让其尽量发挥最大能量。二是用人之短:人与人的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许多短处之中蕴藏着过人之处。有人性格倔强、固执己见,但他同时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有人办事缓慢,但他同时往往井井有条;有人性格不合群,但也有可能标新立异。用人首先要尊重人才。管理者对下属充分信任,充分发挥所有人员的潜力,汇集组织内所有人员的力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并使之达成组织目标。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有容才之量。一要善于理解和容忍人才的不足,只要不影响工作便大胆使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提示。二要敢于培养和重用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才,要允许下级比上级强,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博采众议,广纳善议,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留住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是用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感召力,而没有感召力的企业,也不会有凝聚力。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可以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企业的凝聚力。二是用事业留住人才。每个人都有事业成功的梦想。人在工作实际中,随着价值体系的发展,在要求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工作环境、工作发展空间、人际关系、个人能力提升等都会考虑在内,这些正是企业需要营造的留住人才的环境:努力做到“工作并快乐着”。三是用规章制度留住人才。建立健全企业的人事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用人们行为,同时也规定人才的晋升制度,从规章和奖励两方面留住人才。用完整的、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员工严格按企业规章制度执行,有完备的企业制度做支撑。做到用人有章可循。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在充分肯定事物差异性条件下,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和谐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墨家提倡“非攻”、“兼爱”等。这些思想虽然带有历史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 (一)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和谐关系对企业发展来说,企业的谐关系尤为重要。团结协调的企业领导可以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带领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领导与员工是管理的关系。管理者要理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处于健康向上的愉悦工作环境中,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将个人前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因此就会兴旺。反之如果企业领导如果作风专制,对员工简单粗暴、漠不关心,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企业就会走向衰败。企业的管理者要尊重支持中层干部的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对员工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要尊重员工的人格、权利、尊严与爱好,创造谐的人际关系。创建符合和谐社会内涵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个盲人点灯的典故: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看见有个盲人提着灯笼走过来,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瞎子明明看不见,却在晚上打着灯笼走路。等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禅师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更迷惑了:“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黑夜,人人都变的和我一样的看不见路,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我自己!”禅师又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和谐的道理呀。 这个典故的寓意很深,他阐述了一个道理:在企业中和谐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员工都有益!(二)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讲究的是 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现代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融洽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员工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间互相尊重、关心、支持和理解能使你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体验到努力的价值,感觉到产生的成就,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员工关系和谐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乐于助人。因为世上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群体中的,帮助与被帮助,爱与被爱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要学会倾听。耐心的倾听,不仅能帮助倾诉者分担内心的压力和郁闷,而且也能与倾诉者分享内心的快乐与幸福。三是学会感恩。感恩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四是学会欣赏。欣赏别人意味着超越了狭隘个人嫉妒,会给他人动力和被人欣赏的安慰。五是要讲究宽容。宽容是平和地接纳、包容、原谅他人。佛经上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春天,有一位大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里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村子里的人都忍不住向大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大师亲自动手挑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没过几天,院子里的菊花就很快送的一干二净。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该是满园飘香的。”大师笑着对弟子说道:“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菊香!”故事里的哲理很明显:与别人共享美好、以诚待人是一种高尚的境界:虽然,院里没有了菊花,但得到的却是一村的菊花香,乡亲们在欣赏菊花时,有谁会忘记这位心胸豁达、真诚善良的大师。所以提高员工的自身的修养,以诚待人,企业也一定“一村菊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展开系统的研究,提炼出对中国企业具有普遍性的管理规律,并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创新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深远的意义!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