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小课题展示讲稿(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课题背景及界定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的人,绝难全面提高科学人文素养。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所选择,使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阅读的作品上,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所在。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她在诺贝尔获奖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获奖致辞,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现代社会对书本的追求和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关注他们的阅读现状,对其阅读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中学生名著导读进行设计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作为空间。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有了相应的新教材,新教材构成中有名著导读专题,推行了学生推荐书目,在教学上已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过多局限在课本“积累”的层面上,学生自发阅读过于散漫收效不高,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材。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完全改变,同时也是欠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书目、时间精力所限不能系统化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二、 理论依据及意义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师自身阅读指导教学的能力,研讨开发出一套可操作、推广性强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2、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如果不快点行动起来,自己动手丰实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理想状态就始终只是镜中月水中花。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此次“中学生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课题的选定,正是为了给这样的主体性阅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材料,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三、 研究方法、过程1、设计了问卷三种,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根据现有“名著导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编制更符合同学阅读需要发展需要的名著阅读书目。原则和方法:(1)在经典作品的选择上考究。力求从课本延伸开去,与教材相辅相成。(2)开辟新专题,以新的验光、新的视野,吸收新的选文,扩大阅读兴趣。如艺术的故事、我的抗战看见文明的曙光等。(3)对原有的导读专题,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力求合理有效。“论语选读”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重点。(4)设置“汉语的魅力”、“汉语的忧患”和“保卫母语”专题,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言说方式、文明的语言习惯。(5)开设专题,选择周有光、陈原等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的专论,和学生探讨有关语文学习的问题:语言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怎样看待互联网上的语言现象;如何“说话”;如何“揣摩”文章;等等。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有些认识,读书就是“读语言世界”,并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3、组织学生按书目阅读,分三期(一个学期为一期,选择高中三个年级第一学期)、七类学生(男生、女生、文科生、理科生、文学爱好者、平庸者、困难者)对比阅读情况,收集反馈信息,对书目进行合理调整。4、注重“阅读建议”,加强对学生阅读选文的指导,从每篇选文具体写作实际出发,提示学生抓住该文“写什么”与“怎么写”的特点,从语言文字表达的某个或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入手,揣摩文内之意和言外之音,获得语言领悟精神。5、导阅读态度。阅读名著,除个别对文学十分爱好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如饥似渴的阅读外,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端正态度,要有良好的阅读心境:一要静心,唯有静才能潜心攻读:二要有恒心,“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在阅读中,浮躁和懒散往往导致阅读半途而废。所以,可以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老师可以结合名著的时代背景,向同学们加以介绍,把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影视媒体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学生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大大提高导读的效果。6、导阅读方法。教会学生略读和精度。略读法是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如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及心理分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甚至是跳读的方式阅读。精读就是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对名著作品重要环节等进行细读,并且慢慢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实际,学生可以采取“精读为主,略读为辅”的阅读法。略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略读书的作者、前言、跋,了解书刊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另外,也可以选缩写本或改写阅读,这样,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更容易理解。7、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在名著导读中,如果学生不会做读书笔记,那对名著的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很好的领悟名著的内涵,更不能让名著对学生自己有所启发和感悟。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等,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时间而异。可以说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某一部伟大的作品,更好的提高阅读的效果。8、组织开展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趣的活动:(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学习中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接力名著故事,也可以每组推荐成员接一章节,全班共同完成一个故事,还可以任选一个名著故事比哪个组讲得多,讲得精彩。(4)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四、研究结果与成效1、形成自编推荐书目一部、论文三篇、教学设计四篇、教育叙事和随笔六篇、学生心得抽样五篇、教学课件三个、活动记录两篇。2、通过研究,我们确定这个课题的研究对实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学生的阅读也因此变得有序也更有效;课题组老师为编订书目付出大量时间心血比较筛选,从觉得时间还是有限还有不少缺憾,计划在新的教学轮次继续使用继续补充;不少学生也对推荐书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将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书提供出来补充书目。达到这种互动,阅读不再只是老师督促指导学生的活动,而是真正成为滋养我们教学双方每个人的可爱有益的精神活动。五、存在问题及改进1、本组参与教师均进入高三总复习教学中,时间紧,任务较重,整理编制工作进展比较缓慢。2、参考资料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等数量较大,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完成。3、坚定信心,切口在允许范围内缩小口径,扎实进行,过程即收获。4、新教学轮次继续进行这一活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