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共6页).doc

    • 资源ID:13805453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在农业上应用时相应的问题,论述了基因工程给目前农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关键词:基因工程;农业;应用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渗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从定义上看,它首先强调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寄主生物细胞中进行繁殖的问题,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是基因工程的第一重要特征。这表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的生物类型。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已在提高农作物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1.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致病菌及害虫的影响,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t的农药控制病虫害,这是造成食物中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是绿色食品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采用策衍害虫天敌、诱杀或生物防治的方法虽然可以部分替代合成农药,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荃因工程技术使作物获得抗病、虫的能力;目前已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各种抗病、虫基因转移到包括大豆、玉米、水稻等多种重要农作物中,利用转基因植物自身的能力抵抗外界病、虫的危害,从而达到减少药使用的目的。1996年以来,仅北美地区由于采用转基因抗病、虫作物已使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减少了450万吨。与普通的大豆相比,种植转Bt杀虫蛋自墓因的大豆可以使杀虫剂的用量减少80%。踞统计,1996一1998年之间,全球种植的转基因抗虫作物不但使产量提高了10%,而且减少了250亿元的杀虫剂使用量。由此可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强农作物心沙品种对角虫、可以大大降低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发展绿色食品的一个有效手段。1.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口味、口感、营养成分和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的品质,并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植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种子及其他贮藏器官(块茎、块根、鳞茎等)中蛋白质的含量及其氨基酸的组成、淀粉和其他多糖化合物以及脂类物质的组成,直接关系到其营养价值或在工业上的用途。由于不少贮藏蛋白的基因或与这些贮藏物质有关的代谢过程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器官中的物质组成,甚至使植物产生的反义RNA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调控有关的代谢过程而改变这些器官中的物质组成,甚至使植物产生新的或者修饰过的化合物。在蛋白质改良方面,由于特定作物种子中往往缺少某几种必需氨基酸,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来改善植物的营养价值。美国国际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大豆中获取蛋质合成基因,成功地导入到马铃薯中,培育出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接近大豆,营养价值大大提高,受到农场主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Meijer将富脯氨酸基因成功地导入水稻中,获得转基因植株,提高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品质。将巴西坚果的富含蛋氨酸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烟草,在菜豆种子的贮藏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的驱动下,表达的蛋白质中18%的氨基酸为蛋氨酸,在转基因烟草的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增加了30%。有人将编码高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导入豆牧草,使之在茎中高度表达,大大提高了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基因工程在调控植物的淀粉及其他多糖化合物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在改变油料作物油脂的组成方面,近年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改变油脂的不饱和度以及脂肪链的长度。通过导入硬脂酸ACP脱氢酶的反义基因,在转基因油菜和芜菁的种子中硬脂酸的含量由2%增加到40%,增加了20倍。我国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品质方面也取得较大成就。1997年我国第1个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基因工程番茄品种)华番1号,在1330e下可贮藏45d左右,大大延长了保鲜期,解决了由于果实具有呼吸跃变期而难贮藏的难题。北京农林科学院工作人员经4a努力,将来自美国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CHEYENNE的谷蛋白亚基导入到北京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高产品种,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类型,具有较好的前景。1.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学家关心的问题。由植物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协同作战,耐涝、耐盐碱、耐旱和耐冷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系)已获得成功。Hhomashow等将CBF1(C-repeatingbind-ingfactor)基因导入拟南芥,诱导一系列低温调节蛋白的表达,使未经低温驯化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从而能够抵御比较寒冷的天气。Murata等通过向烟草导入拟南芥叶绿体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以调节叶绿体膜脂不饱和度,使获得的转基因烟草的抗寒性增加。科学家发现极地的鱼体内有一些特殊蛋白可以抑制冰晶的增长,从而免受低温的冻害,正常地生活在寒冷的极地中。将这种抗冻蛋白基因从鱼体内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获得转基因植物,目前这种基因已被转入番茄和黄瓜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各种具有强抗寒特性的转基因植物出现,使它们能在高寒地区或者骤冷的气候下生存。2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对有机农业生态环境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2.1基因流和基因污染基因流来自英文“GeneFlow”,指转基因在转基因生物和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生物间的流动。基因污染来自英文“GeneContamination”,指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通过某种途径转入并整合到其他的生物基因组中,使得其他生物尤其是植物的种子或产品中混杂有转基因成份,造成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和污染。从基因流与基因污染的关系来看,基因流是原因,基因污染是后果。2.2基因污染的风险性研究由于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在其分布区都存在有性繁殖兼容性(可交配)的野生种和近缘种,因此从理论上讲,基因污染的发生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在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机农场就有可能受到基因污染,基因污染主要存在如下几种形式。2.2.1 转基因作物有可能演变为“超级杂草”“超级杂草”概念首先由E.Anderson提出,特指那些来自驯化作物与野生近缘种杂交而产生的有害植物。1999年,在加拿大Saskatchewan省的11块地的田间确认了抗多种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自播植物的存在,并且在相邻油菜地的小麦田间也发现了能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自播植物,同时该油菜已经变成了麦田中的杂草,而且难以治理,以上情况出现的缘故就是基因流的缘故。最近,EnglishNature报道上加拿大出现抗3种除草剂油菜自播植物的整个过程,并再次提出了“超级杂草”的说法。所以,那些原本具有杂草特性的植物如向日葵、油菜、草莓等在进行基因遗传转化时,应该重视可能出现的杂草化问题。2.2.2 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流对近缘物种造成潜在威胁的影响随着转基因作物在环境中的大量释放,不断有研究证实这些不同来源的转基因通过花粉向相关近缘物种转移的事实。2001年11月Chapela和Quist在Nature上报道了墨西哥Oaxa-ca州的玉米受到基因污染的分子证据,同时墨西哥政府也两次分别证实了本土玉米受污染的事实,这一发现令全世界感到震惊。在墨西哥,有超过300种的玉米地方种和野生种可能会因为这种基因污染而消失。另外,被转基因植物无意授粉产生的种子有可能成为转基因向其他品种或野生近缘种转移的“遗传桥梁”。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种,占全球90%以上。目前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大面积种植有机大豆,而200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大约540万t的大豆,在美国,大约70%的大豆是孟山都公司生产的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如果这部分转基因大豆从运输到加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产品遗落到野外或者被农民私自种植,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有机大豆基因污染的源头,对我国的有机大豆造成污染,使我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丧失!2.2.3 转基因作物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基因工程Bt杀虫作物持续而不可控制地产生大剂量的Bt毒蛋白,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但同时也伤害了部分靶昆虫,因为Bt毒蛋白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了非靶昆虫身上,使昆虫的肠胃破裂,如飞蛾类(飞蛾与蝴蝶)和甲壳类(甲虫)。而且基因工程Bt杀虫作物产生的Bt毒蛋白可以从植物的根部渗透到土壤或随叶子进入土壤,Stotzdy及其同事研究表明,Bt毒素会被吸收到土壤微粒中并残留234天或更久,这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具有危害性,而传统的Bt杀虫菌粉则没有这种危害。Birch等报道食用植物凝集素转基因番茄植株上蚜虫和瓢虫与对照组相比,产卵率减少38%,寿命仅为对照组的50%。2.2.4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天然生物基因库的影响生物繁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复制,转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而得到繁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这种扩散使得大量转基因进入野生植物基因库,进而影响基因库的遗传结构,破坏遗传多样性,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进化理论预测一个含有优势基因的品种会增加该品种在该物种中所占的比率。例如,我们可以预期一个抗虫基因(如Bt基因)所表现的优势和该优势在种群中比例的上升,结果便使其他基因型品种比例降低,同时伴随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天然的野生植物基因库对人类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也是人类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基础,然而令人堪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最后一片“净土”吗?2.2.5 转基因作物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影响自然界生物被基因污染后的结果可能使某些野生物种从转基因中获得新的性状,如耐寒、抗病、速长、高产、抗盐等,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可能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机农场一旦被基因污染打破生态平衡,将不再适宜种植原有的作物品种。2.2.6 转基因作物对害虫抗性增加的影响由于Bt基因在植物体内的持续表达,使得害虫在整个生长周期都受到Bt杀虫蛋白的选择,可促使害虫对转抗虫基因植物产生相应的抗性。害虫对转基因植物的抗性发展,能够削弱转基因植物本身的效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002年6月3日,绿色和平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的综合报告,该报告综合分析了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和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4家中国权威机构的研究数据,提出大田连续种植810年抗虫棉后,抗虫棉可能丧失对棉铃虫的抗性,从而失去其利用价值。这一事件是继Pusztai事件、帝王蝶(Monarchbutterfly)事件、巴西坚果事件和墨西哥玉米污染事件后的又一件大事,再次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进了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高度注意。如今,在有机农场大量使用的Bt杀虫剂在面对害虫抗性不断增加风险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其高效的杀虫效果吗?2.2.7 转基因作物引起新病原菌产生的可能性转基因引起新病原菌产生的可能性,即病毒发生异源重组和异源包装的可能性。转基因作物表达的病毒外壳蛋白在体外试验中,可包装入侵另一种病毒的核酸,从而产生新病毒。虽然,迄今在田间试验中尚未发现病毒的异源包装,但小规模的田间试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与大规模生产应用结果相同。3基因工程体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性由于基因工程可以使基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带来的后果难以预料。目前的科学水平不能精确地预测转基因可能产生的所有表型效应,也很难明确地回答公众对基因工程产品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安全性问题。因此,为了加强农业生物工程产品的安全性,应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积极、认真、慎重的态度与务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参照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与标准,设立安全评价与管理机构,制定法规,采取防范措施。在目前科学技术尚难以完全检测、鉴别的情况下,充实和完善实验和隔离设备,利用健全的食品检测手段,对转基因产品农业生态环境与人民的食物安全、健康的影响,实施严格的把关和保护。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实质等同性分析包括几个层次的内容:表型性状:如植物的形态、生长、产量、抗病性及育种家关心的其他农艺性状;成分比较:包括关键性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毒性物质(该物固有的有毒物质及其含盈)等。在分析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活动的差异;»插人性状:如果转基因植物品种与原亲本品种除某一个插人的特定性状外,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安全性分析应集中于插人的基因表达的产物,即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专一性,以及由墓因表达产物产生的其他物质.插人性状的分析主要包括有无过敏性蛋白及抗生素抗性等标记墓因的安全性.若插人基因来自已知的过敏原体,其编码的蛋白在遗传工程体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不管过敏原是否常见,均需确定该基因是否编码过敏原若插人基因来自未知是否有过敏性的生物,如病毒、细菌、昆虫、非食品植物等,则分析比较困难。最有名的例子是巴西坚果的富酸蛋白转基因大豆可产生过敏原的问题。196年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等制定出一套分析遗传改良食品过敏性的树状分析法,已用于分析转基因食品潜在的过敏性。标记基因是与插人的目的基因一起转人目标作物中的,它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及抗除草剂基因等,其中常用的是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1993年WHO提出了标记基因安全性分析与评价原则:标记基因的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应与其他基因一样进行评价:原则上,某一标记基因的资料一旦积累可用于任何一种植物,且可用于与任何一种目的基因连接.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存在水平转移的可能。人们食用转墓因食品后,绝大多数DNA被降解并失活,其余极小部分(<0.1%)是否会有安全性问题呢?抗生素标记基因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徽生物或上皮细胞中,从而降低抗生素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目前的结论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已经对一些主要标记基因的安全性有了较充分的认识,部分标记基因已被列为可安全使用的标记基因.应该看到,与人畜疾病中抗生家的滋用相比转墓因作物引起的抗性增加是微不足道的。科学家也正在研究更安全的标记基因,如甘露糖一P异构酶。同时,转荃因大豆和玉米产,包括耍儿食品,迄今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仪X)种,尚未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人们琅焦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忙于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我国目前也在准备建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同时加强“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也相当重。由于许多公众对新技术的模糊认识而产生的焦虑。日本已经建立了新的转基因食品标签体系,将转基因食品分为与实质等同性一致的3类。4建议和对策4.1健全法律规章,加强贯彻执行在我国,原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于1996年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7年又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2001年6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与该条例相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上述制订的法规覆盖生物安全的各个方面从实验室到田间试验,到商品化生产、加工和经营,甚至到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加以严格、科学的安全评价和把关。法律法规客观上为保证转基因产品不能进入有机农业产业链提供了可能,但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产品绝大多数都没有实行标识管理。针对当前转基因技术研究和生产开发快速发展的实际现状,国家应确保有关转基因方面的法律法规随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加强执法的力度。4.2加强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与管理目前,我国介入转基因生物管理的行政部门包括农业部、轻工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和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而有机食品业务则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管理,由于涉及管理部门数量的众多,各部门在转基因作物和有机农业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进出口等方面的管理环节上各自为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确保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能协调一致,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能。4.3加强转基因作物对有机农业污染风险的科学研究目前中国一些生物安全研究项目已开始启动,如由科技部牵头,中国农科院、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承担的“转基因植物产业化专项”。973国家重点基础性研究项目“转基因农业生物安全性研究”也已启动,但上述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国家应加大立项的力度,促进转基因生物风险性研究能够尽快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5结束语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门诞生不久的新兴技术,正如其它一些新技术的产生过程一样,由于人们一开始对新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由此而产生的疑虑和争论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产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虽然现在对基因工程术仍有许多争论,但目前科学界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基因工程本身是一门中性技术,只要能正确地使用该项技术就可以造福于人类。目前,包括我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对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因此,只要严格地遵照国家的有关条例墓因工程食品就不会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我们注惫到目前有些媒体将基因工程食品排斥在绿色食品之外.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恰恰反,只要合理地使用,基因丁程技术将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李玲,孙文松.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49-151.2卢大鹏.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05:186+190.3张纪兵,赵克强,张爱国.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对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06:418-421.4孙可兵.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5,03:54-56.5刘熙.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1999,01:5-6.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共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