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收稿日期:2008-09-18作者简介:马明涛(1972-,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从事电子信息课程教学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马明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吉林摘要:课程建设既是一项科学研究课题,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课程建设,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本文结合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图分类号:TP14文献标识码:A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E lectronic I n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MA Mingtao(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Department o f Information Science ,Jilin ,China Abstract :C ourse construction is a research subject and the key point of teaching reform.The em phasis and core in school teaching is making a scientific reas onable course construction plan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atically ,and changing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gradually.In this pape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 2lated with E lectr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in our department is studied and the concrete im plementing scheme is proposed.K ey w ord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plan ;electronic in 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我国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1998年7月6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包括11个学科门类,71个二级学科,249种专业,比原来的504种专业减少了近51%,这标志着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原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基础上,经重新调整后设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以电子科学、信息科学为主干学科。当前,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只有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我院于2006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专门人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起作用的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文化功能是基本功能,政治、经济、科技功能是通过文化功能而得到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体现文化功能,而且要有文化的选择与创造。在文化选择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培养选择与创造的基础上,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要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重点应在前者,坚持文化传递和选择、创造的统一,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86的统一。教学改革首先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培养目标、人才及其价值的调整,其次才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1。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强调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认知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勤奋实干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进取创新的适应能力。本着“改造、充实、发展、创新”的思路,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调整专业和专业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分配的一次就业率,逐步向培养具有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过渡。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体系的构建电子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检侧、控制和加工处理的技术科学,是一门知识密集、发展和更新十分迅速而且具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科学2。电子信息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及高速信息网络通信等在内的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虚拟现实技术,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遥感与测控技术,与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电磁兼容、微波集成电路等有关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新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和材料以及交叉边缘学科等。2005年9月1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电子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暨电子信息学科基础教程2004研讨会3。会议形成如下看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四个知识点和四种技能。这四个知识点是:(1电路与电子知识领域;(2电磁学知识领域;(3信息处理知识领域;(4计算机知识领域。四种技能是:(1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应用以及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电路测试的能力;(2综合运用电路知识进行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3利用系统环境C AD分析与设计的能力;(4利用虚拟仪器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发展,教育部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对原来其它高校本科生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造、调整和重组,删减用得较少的课程,增加有生命力的前沿课程和拓宽知识面的跨系选修课程,从而制定出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设想是一个板块树枝结构,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两部分,选修课也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公共课包括政治、外语、体育类9门课,608学时(占总学时的24. 4%,35.5学分(占总学分的22.3%;第二层基础课包括数学与物理类7门课,432学时(占总学时的17.3%,27.5学分(占总学分的17.6%。专业基础课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科门类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电子类6门课程,408学时(占总学时的16.4%,25.5学分(占总学分的16.3%;第二层次是专业课程,包括信息处理、电磁场、微机原理和自动控制类6门课,331学时(占总学时的13. 3%,21学分(占总学分的16.3%。专业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制性专业选修课和任意性专业选修课,限制性专业选修课480学时30学分,可以按专业方向分为计算机应用类、通信类和信息处理三大类。另外为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加就业渠道,学院决定在籍本科生除学习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外,需要选修公共选修课,要求每名本科生必须选修270学时,17学分,方准毕业。公共选修课包括经济管理类、法律政治类、计算机技术类、文学艺术类及其它类,公共选修课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已的知识结构和需要自由选修。总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总共为2764学时,173.5学分。根据教育部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具备的四个知识点和四种技能的要求,制定出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注重统筹兼顾及各门课程的前后联系,避免重复,重点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其它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另外,在开设选修课之前,要向学生说明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功能与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合理地选择选修课。我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国内其它高校相比,由于开办时间不长,课程体系不够完备,专业特色尚不明显。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使本专业办出特色,仍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创新问题。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的(下转第118页96由学工部门组织管理,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专业内容,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第二,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有机结合。学院每学年都举办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班,对学生工作系统的干部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班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管理,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培训内容的安排和落实。到目前为止,培训班已成功举办3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50多人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使这些同志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第三,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以一些专业相关的大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加强对社团活动的专业指导,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5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理念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对个体心理会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贫困生和特困生,我们都积极地与其所在系(部沟通,努力为其寻找和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对一些因人际关系冲突而产生错误想法的学生,则通过心理疏导,及时地化解了一些可能发生的事件,保持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心理健康模式见图1 。A代表:整体心理健康教育;B代表:团体心理辅导;C代表:个体心理会谈。图1心理健康模式参考文献:1金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其演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45.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4.(上接第69页一个课题。我们坚信,借鉴国内高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坚持长期不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使本专业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学院各方面的努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具有勤奋踏实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具有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主动经受考验、敢于接受挑战的能力,使其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成长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75.2杨成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1:7981. 3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研究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2.811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