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共14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学分:2.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3.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近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各个时期发展的概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情况概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三)课后练习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概念。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提问,多媒体演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大都市带和大都市区的相关研究;2.熟悉中国城乡划分的标准;3.了解中国城乡各种数据的统计口径和中国市带县的情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主要内容:城市的概念及定义的标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的概念特征及与城镇的区别,定义城镇的不同标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第二节 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1.主要内容:城乡界限的划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美国城乡界限划分的标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1.主要内容: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国市带县政策的介绍和评价。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中国市镇人口划分的统计标准,中国市带县政策的评价及相关政策的讨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的变化。(三)课后练习1.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和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3.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主要内容:城市的起源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时期。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主要内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发展的区域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类型及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地理位置的概念,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和理解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主要内容: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化城市的形成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中心地型、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形成和特点。(三)课后练习1.中心地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化城市的形成及特点。2.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多媒体演示。第四章城市化原理(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城市化的机制及城市化的测度指标;2.熟悉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城市化的类型;3.了解城市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发展机制研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人口指标和土地指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测度的人口指标,熟悉城市化的类型。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各阶段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三)课后练习1.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2.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2.熟悉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征;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1.主要内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主要内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发展史及各时期的发展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主要内容: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三)课后练习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和中国城市话的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和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2.熟悉城市经济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了解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城市发展1.主要内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分类和划分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影响两者比率的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等。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1.主要内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介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三)课后练习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2. 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和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2.熟悉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和中国城市发展方针;3.了解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及差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的各种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对各种规模分布的解释。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次位分布三种类型的特征,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及各种分布类型的利弊分析。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次位分布三种类型的特征。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首位比的概念,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首位比的概念,了解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的特点。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及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历史变化,小城镇、大城市重点发展的利弊讨论,城市适度规模及最佳规模的理论解释。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历史变化,熟悉小城镇、大城市重点发展的利弊。(三)课后练习1. 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首位比的概念。2. 城市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次位分布三种类型的特征。3. 小城镇、大城市重点发展的利弊(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和空间扩散的类型,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2.熟悉廖士景观的相关内容及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和评价;3.了解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主要内容:相互作用的分类、产生条件和空间扩散的类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相关实践研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主要内容: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构建和适用情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第三节 廖士景观1.主要内容:廖士景观的构建及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的比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圆锥体,市场网的形成,廖士景观的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需求圆锥体,市场网的形成,廖士景观的要点。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1.主要内容: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斯梅尔斯的验证,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边际等级货物的概念,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的要点,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边际等级货物的概念,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的要点,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1.主要内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1.主要内容: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城镇密度,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了解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组织及城市经济区。(三)课后练习1. 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空间扩散的概念、分类。2. 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理论的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3.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学说的要点,增长极的概念和理论发展,核心边缘模式的解释。(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2.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3.了解国内外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1.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和在各种规划中的地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分析、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等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等。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基础、经济基础分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等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1.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三)课后练习1. 城镇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几种模式和中心商务区的相关内容;2.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划分方法;3.了解本章相关内容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1.主要内容: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和城市地形等与城市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和城市地形等自然环境与城市的关系。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1.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类型,均质性和均质地域,土地利用的三种经典模式介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用地特征,均质度的计算方式,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及三模式的发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及熟悉了解三模式的发展。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1.主要内容:CBD的界定方法、内部结构及演变过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内部结构的分析,及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最新的研究进展。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熟悉内部结构的分析,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及最新的研究进展(三)课后练习1. 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的结构特征。2. CBD的概念和界定指标,内部结构的分析,及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2.熟悉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3.了解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1.主要内容: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零售引力模式,北京、上海、广州各城市的商业布局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熟悉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零售引力模式。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1.主要内容:社会空间的分层,社会区分析,因子生态分析。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的概念,形成社会区的因素、分析指数,因子生态分析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的概念,形成社会区的因素、分析指数,了解因子生态分析方法。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1.主要内容:城市感应空间的构成,居民构想图的构成及实例介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三)课后练习1. 城市内部商业布局的形式及特点。2. 加纳商业中心空间模式的要点。3. 感应、环境、行为的概念及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 第十二章城市问题(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的相关内容;2.了解城市住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相关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1.主要内容: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资源与城市环境,人口与城市环境,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等。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1.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1.主要内容: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的表现形式。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的表现形式。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1.主要内容: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分析。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内城问题等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分析。 (三)课后练习1.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2. 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强中心战略、完全机动化战略、弱中心战略及低成本战略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讲 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 计第一章2 2第二章2 2第三章2 2第四章2 2第五章4 4第六章4 4第七章4 4第八章4 4第九章4 4第十章2 2第十一章1 1第十二章1 1合计32 32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推荐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教学参考资源:1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2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3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4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期刊,城市规划6期刊,城市规划学刊7期刊,国外城市规划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