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简介(共2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 ,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 函授)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 在这一阶段中, 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负了重伤, 两块弹片一直留在胸部未能取出。伤愈出院,要求重返教育岗位。先任乌发的某中学校长,后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6、1 9 4 7 年经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到家乡。1 9 4 8 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至逝世。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了校长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个人经验写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的校长工作总结。因此,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学” 的 典范。7、期间于1 9 5 7 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 9 6 8 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8、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创立于二战时的列宁勋章,苏联的最高奖赏。 9、红星勋章是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1930年4月6日的命令设立的。授予在战时和和平时在国防事业中有卓越功勋的苏军官兵、部队、舰队、兵团、劳动者、劳动者集体、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10、1970 年由于残留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的主要的血管,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 2 岁。(二)苏霍姆林斯基日程工作表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普通人,他做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他每天的日程工作表:每天清晨 5:00 8:00 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回忆、思索、 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 8 10页,(他的时间就是这么来的;)到了上午 8:00,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每天上午8:00 学生进校以后,他不在校长室,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或教研室、会议室了解教师的工作; 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一直坚持对四、五个“ 最难教育的学生” 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 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对每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自己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我的一个学生。”全校29个班级的700 多名学生都成了他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 22 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 透过上面的数字,我们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凡成就的伟大、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 教育家式的校长、老师”、也可以说是“ 校长、老师式的教育家”。(三)苏霍姆林斯基工作简历苏霍姆林斯基中等个子,中等个子的人比较显年轻,苏霍姆林斯基看上去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给人们的印象是精力充沛,麻利精干,时间似乎总是比别人多,因为他做的事情总比别人多。学生们见到的总是兴高采烈的校长。他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同他说东道西,学生不“ 惧怕”校长。学生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大家都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兴致勃勃的脸庞,他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让你觉得好像学校里现在就只有这一项工作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到帕夫雷什中学的头10年是十分艰苦繁忙的。他是率领着优秀教师运了一列车的直观教具、书籍、砖瓦和树苗来到这里的。它接收的是一所荒芜的、并不宽敞的学校,里面仅有几名很普通的教师。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可以说,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从事基本建设、组织教师队伍、安排教学和研究工作。1 0 年,学校的一切基本安排就绪学校也有了一些发展,这所农村学校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作为一个勇于进取和攀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自己的艰辛之处。他长期经受着伤病的折磨,一面担任学校领工作、一面进行科学研究。生活异常紧张,夜晚总结一天工作的时候,他往往感到筋疲力尽,学校工作中总有令他感到不安和担忧的问题、。但他是一个能苦中作乐的人,他之所以能以苦为乐,变辛苦为幸福,在于他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因为只有理智的爱,才能使教师去爱那些看上去“ 并不可爱” 的学生。无论在向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中,还是在论述师德的文章中,他首先要求教师热爱孩子,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甚至提出,如果不爱孩子,就去另找一个工作,决不要去当教师。作为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位精力过人和要求严格的学校主持者、管理者,不仅仅是全校教师的教师,而且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他始终认为,干学校工作一天也不能与学生、教学脱离。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里给他们上课,在节假日和课余带领他们去郊游、 从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因此,对于孩子,他“ 了如指掌” 。经他长时间观察过的孩子共有3700 多人、 学校有29个班级700多名学生,他们从入学到结业,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劳动,都成了他的研究对象。他运用所信仰的教育原理,与全校教师长年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实践、总结,再实践。整个学校充满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气氛。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爱孩子。我们读他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能感觉出这位教育家对孩子的满腔热忱。他不仅爱聪明的孩子 ,也爱智力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孩子,也爱“ 有精神创伤的孩子”,不仅爱体魄健壮的孩子,也爱孱弱有病的孩子、他称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为“ 我的孩子”,几乎能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家庭。在他眼里,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公民,是构成祖国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 说苏霍姆林斯基“ 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 是非常贴切的。苏霍姆林斯基真爱每一个孩子,竭尽全力让他们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凡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事,他都管。学生在校的生活他管,学生在家里的生活他也管,学生课内的学习他管,学生课外的学习他也管,学年内的事他管,假期里的事他也管,学生本人他管,学生的家长他也管, 学生未入学他就开始管,一直管到学生如何做合格的丈夫和妻子,怎样做合格的父亲和母亲、这也许就是终极的人文关怀吧,应该说苏霍姆林斯基诠释了素质教育的要义。苏霍姆林斯基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孩子,无怪乎,他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说:“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要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爱孩子。”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最后一章中,他又说:“ 五年来, 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而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孩子们啊,我就尽快到你们身旁来。、 我遐想未来,仿佛看到你们都已长大成人,我亲爱的孩子们,我看到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英勇无畏的苏维埃爱国者,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都有一个聪慧的头脑,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帕夫雷什中学采访的记者问苏霍姆林斯基:“ 你不想去大城市,在科研机关里占一席之地,全力以赴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 记者得到的回答是:“ 我怎么能抛下这里的一切呢这所学校,这些杨树,这座花园,最主要的是,我怎么能抛下这些孩子,我觉得如果失去了这一切,我就被剥夺了最主要之物生命的甘露。”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1970年,苏霍姆林斯基正当52岁的盛年,由于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过早地去世了、 他在去世前不久给国民教育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写道“ 现在我的健康状况如下, 再过一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留在我胸部的两块弹片将相离心脏不远的某条血管移动若干毫米、 在这两块小小的弹片容我生存的时间里,我想尽可能多做点事情。我要竭尽全力地拼命干,以便结束主要的工作 几本尚未写完的书。” 就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断,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故事,几乎每年出版2部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 教育百科全书” 他写的书的总印数超过了 册,乌克兰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 5卷,苏联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3卷。(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他留给我们的一些教育名言:(视频1)我也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摘选了几句,一起来读一读。(1)真正的好老师,对学生也是有督促、有管教、有限制的,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永远不会扑灭孩子心中那一点宝贵的火花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 (2)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3)孩子提出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4)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5)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6)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7)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8)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9)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10)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六)回顾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什么样的教育家?1、一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一位世界瞩目的当代教育家;2、一位只有函授高等师范教育学历、只活了52年(19181970)便英年早逝的教育家;3、一位做了一辈子农村中学校长而不愿做区教育局长、不愿去大城市的教育家;4、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身体里长期留着两块弹片的教育家;5、一位坚持独立思考、不跟风、敢于与权威论争的教育家;6、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孩子和教育事业的教育家;7、一位长期不脱离教学、又勤于研究、笔耕、硕果累累的教育家。我们刚才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了解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一起来回顾一下。视频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首先我们来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内涵。(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一文中,他又指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给教师的建议471 他认为现实中教育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里,知识的评分成了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这不但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也极为有害于青年的成长。因此,他告诫学生:“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富有的教育者。”给教师的建议472现实生活中,知识的评分也成了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于是大家都拼了命的往高考独木桥上挤。这也让我想起来辽宁卫视瞭望评辨天下栏目里播出的“高考吊瓶班,治的是啥病”,我们一起去看看。(3分)1、高考“吊瓶班”的本质是 “教育有病,学生吃药” 有人就说了高考“吊瓶班”的本质是 “教育有病,学生吃药”的确,有道是“人是铁,饭是钢”,假如因为复习而拖垮了身体,高考当然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复习还不忘给健康进补,当然显得很明智。对于“吊瓶班”似乎没有必要进行过度阐释、过分苛责,其背后所透露的功课、健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高考复习“智慧”,倒是更应看到的亮点。没准如此高招,也早已被其他竞争对手奉为秘笈而悄悄效仿了,全国高考班尽成“吊瓶班”,也将指日可待。 有一位网友就说了:高考“吊瓶班”没有一个人考上一本的结果似乎很令人遗憾,但是我却觉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样的结果才能让那些沉迷于高考的人清醒下来,才能有理由拯救应试教育生的“病”。是的,高考“吊瓶班”无论有没有人考上一本,都是对应试教育莫大的讽刺。用近乎摧残的方式,只为达到某一目的,如此功利的想法与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相违背。有网友就说“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其实不是学生病了,而是咱们的教育病了,而真要药对其症,这吊瓶其实不应错挂在无辜学生的头上,病得不轻的教育本身恐怕才最需要“挂吊瓶,打点滴.”当一个社会足够多元化,学生毕业后会有多种不同的方向去实现自身价值,而不只是局限于高学历,这样才会缓解现在越来越偏激的应试教育。可是现在我们的社会还做不到,政府、事业单位等能提供稳定工作的单位,都是把学历当做第一选人的门槛。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进,招聘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以前是本科以上,逐渐变研究生、考生的基本备考目标也从“考本科”变为“考名校”。人们这种对于孩子未来就业的焦虑,使得应试教育功利化的“病”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向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态势。如果这种焦虑不减弱,挂多少吊瓶也无济于事。2、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人们开始在思考如何绕开高考独木桥 。一起去看一篇文章绕开高考独木桥弃考人数以每年10万人增加 ?6月9日,大部分省市的2014年高考落幕。对许多学生来说,高考不再是需要挤过的独木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近年来,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许多高中毕业生因为出国留学而放弃参加高考。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人,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占21.1%。3、面对中国教育的各种弊端,中国的教育专家们也在尝试各种更为人性化的改革。2013年12月清华附中校长助理徐海鹰在四川教育新闻网发表了一篇文章。考试“多样化”:人人都能呈现最好的自己我们一起去看看。缘起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民众最关切的问题。学生如何从“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突围出来?钱学森之问如何解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选拔人才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在实践中改革,是近年来中高考运行中的关键词。而“多样化”是这个关键词的注脚。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对改革的主要内容作出了部署。高考将“不分文理科”“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探索高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而高考加分政策大范围缩水,北京、上海等地都提到要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普通中学倾斜,促进生源均衡。实践 近日,北京市率先公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 2016年起,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透露,从2014年起,山东省将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 解析 我认为,多样化是招生考试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从考试形式上来说,减少科目、文理不分科、降低难度、增加题目和现实的关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学习能力。比如高考语文作文改成两道题,小作文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如写公务文章等,大作文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非常好的尝试。从考试机制上来说,自主招生、一年多次考试等做法,不但更加公平,给创新人才一个出口,也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随机性。 所以,我们要相信,一年多考还是有机会的。跟我们现行的教育相比,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关注受教育者幸福生活的教育目的与实施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教育过程的有机统一。其核心之处就是,他始终把孩子的人生幸福、精神丰富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反复地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给教师的建议473)“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给教师的建议474 4、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呀,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一篇文章曾引起社会上广泛的议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8)针对这篇文章,有人认同有人反对,也有人持不置可否的态度,我认为每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之所以结论不同是因为看此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我而言,我认为路边鼓掌的人最幸福!首先,我觉得文章中的女儿23号是非常优秀的人。因为全班同学都喜欢她,欣赏她,就足以证明了她的优秀。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只在班里排名中游,但如果有一项情商的排名,她毫无疑问是第一名,一个优秀的人不是看他考试得高分,而是看他行为举止。现在的独生子女,享受的文明条件多,享受的长辈宠爱多,但独生子女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呢?从小失去分享,在幼儿园大家还会分享,回到家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追着惯着,长大了怎样与人打交道。想想我们的读书时代和我们教过的学生,上学时学习委员成绩最好,但工作10年20年后,生活委员干得比学习委员好,大家都知道,学习委员智商高,生活委员情商高,生活委员是干什么的?每天给大伙发饭票、组织大伙打扫卫生,与人吹牛,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对别人负责,你别看生活委员的成绩比学习委员差得多,但以后到了社会上,尊重别人、承诺责任,与人交往,他有可能比一个孤单的、自闭的学习尖子要更优秀。所以,在上学的时候、在十几岁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去分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觉得文章中的女儿23号就是这样非常优秀的一个人。 其次,来看看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但凡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英雄和社会精英永远是极少数,属于塔尖。而金字塔的基础是底下最扎实数量最多的那部分,而那部分人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个社会不需要也不可能尽是英雄,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竞争有时并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仇恨和妒忌,心灵不健全的人,如果在竞争中输了,就会危害这个社会,这是很可怕的。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不是多一些英雄,而是要多一些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他们的整体幸福感才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提高幸福感的核心。 综上所述,我认为路边鼓掌的人是非常幸福的,非常了不起的,也是非常优秀的。她应该是我们培养女儿的标准。作为家长,孩子成功与否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孩子的一辈子是否幸福才是天下所有父母们最大的追求,难道不是吗?这也不正是体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吗?5、幸福很简单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的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的儿女有多优秀,而是能在逢年过节有他们的问候,幸福不是你的爱人有多漂亮,帅气,而是爱人的笑容有多灿烂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时的喝彩声有多热烈,而是在你失意时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拉住我的手“幸福不是你能过着灯红酒绿,潇洒自如的日子,而是在你深夜回家有一盏灯为你亮着幸福不是你听过多少甜言蜜语,山盟海誓而是在你惊慌失措,伤心落泪时有一双手拍拍你的肩轻轻地对你说”没事的,有我呢"6、现代教育家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1)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时说:“我觉得当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意义。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不是非常切合我们的实际吗?”(2)李镇西老师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老师被称作是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也去看看李老师和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女儿的情缘。看看李老师是怎样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视频7分钟(八)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我国现在那些充满“ 应试” 功利主义的教育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相比,是多么地缺乏人道,苏霍姆林斯基从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还教育本来面目的教育, 而应试教育则是教育的异化 。一起去看俩个视频:中国的教育制度要改革;周立波评说当前教育制度,上学与不上学的区别 刘二狗是我的同学。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被人拿来作为对比的两个极端,我曾经是他的梦魇,现在他却是我的梦魇。现将我和他的人生历程列出来,再一次深刻感受风水轮流转这一永恒真理。 1、小学入学第一天 我对老师说会背301首唐诗做100以内加减法,口齿清晰条理清楚,老师对我眉开眼笑; 刘二狗对老师的提问一问摇头三不知,神情呆滞语无伦次,老师对他暗暗皱眉。 2、小学二年级 我考试次次第一,终于在一次满分后肩膀上多了三条杠杠; 刘二狗和人打架有赢有输,终于在一次大败后脸上多了三条疤疤。 3、小学三年级 期末考试我再次拿到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双一百,老爸被老师请到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经验; 期末考试刘二狗再次拿到语文数学两门功课总分三十,老爸被老师请进办公室聆听家庭教育经验。 4、小学四年级 领导前来视察我校,我作为少先队代表上台发言,被大家称为主席台上的模范学生。 校长宣布从严治校,刘二狗作为闯祸精代表上台检讨,被大家说是站壁角的形象大使。 5、小学五年级 我的作文一个难忘的晚上在某次大赛中获奖,老师陪我到省城领奖并游玩了一天。 刘二狗在一个难忘的晚上爬墙进入某个工厂搬运废铜,门卫陪他到派出所领奖并休养了一天。 6、升初中了 听说初中的几个班主任为抢我到自己班上而争得面红耳赤。 听说初中的几个班主任为把刘二狗踢到别人班上闹得不可开交。 7、初一时 初一时,我爸在酒店设宴庆功,为我在中学生奥数中获奖请别人一起高兴。 初一时,刘二狗爸在酒店设宴赔罪,为刘二狗闯的祸请别人不要追究 8、初二时 初二时,我光荣地加入了学校里的团组织; 初二时,刘二狗光荣地加入了学校里的痞子帮。 9、初三时 班上的班花给我写情书,情书还没到我手里就被班主任发现没收,班主任警告班花:不得妨碍我考重点高中; 刘二狗给班上的胖妞如花递纸条,如花转身把纸条扔进垃圾桶,还告诫张二狗:不要妨碍她混初中文凭。 10、初中毕业了 我理所当然地进入了重点高中; 刘二狗顺理成章地进入社会深造。 11、毕业那天 我们初中的门卫李大爷指着我教育大孙子:一定要像我这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做个受尊敬的人; 我们初中的门卫李大爷指着刘二狗教育大孙子:千万不要像他这样惹是生非门门红灯,将来一定是个受鄙视的人。 12、高中三年 我做过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拿到了一笔又一笔的奖学金; 社会三年,刘二狗做过混混推销员包工头,积累了一条又一条的人脉,攒下了一笔又一笔资金。 13、黑色七月 那个黑色七月,我如愿考上省城的大学; 那个火热七月,张二狗如愿在省城注册公司。 14、大学与商海 大学里我在学海遨游创业中, 刘二狗在商海搏击。 15、毕业那年与创业四年 毕业那年,优秀毕业生我进入人才市场找工作,处处碰壁后不得不把薪金要求降低。 创业四年,民营企业家刘二狗进入人才市场找员工,广受追捧后不得不把学历门槛提高到硕士起点,很轻松招揽一群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感受了一夜之间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荣耀。 16、 我的破永久自行车跑遍全省城,孤身一人凄凄凉凉四处寻找租住的房子; 刘二狗的保时捷跑遍全省城,市长区长作陪四处寻找建二狗大厦和工业园区的地块。 17、 我手头紧张,也想学张二狗白手起家自主创业,从小商品市场批发了一大堆东东搞兼职做起了推销,几星期内亏了一大笔,暗自感慨:做生意原来这么难 刘二狗闲来无事,也想进大学校门学习深造增加内涵,请教授吃饭泡校里的美眉就是没认真上课,几年内拿到了MBA学位,暗自感慨:读书原来这么简单 18、 七夕节,别人介绍的恐龙女 朋友嫌弃我没房没车没出息,和我吹灯拔蜡分道扬镳 。七夕节,大学里的校花因为刘二狗家大业大前程大,向他眉目传情投怀送抱 19、 家门口,我哀求俗气的土包子房东缓交房费时唯唯诺诺支支吾吾,净给大学生丢脸。 电视上,刘二狗对着漂亮的财经频道女主持人大谈企业文化 。20、 房价飞涨,我忽然发现在省城有一套房子只能是一个梦想,老爹老妈来省城看过我的租住房,回家后伤心不已 房价飞涨,刘二狗把一套又一套的房子赠给各类美女,一小美女的老爹老妈来省城看过二狗赠的复式景观房,回家后得意不已 21、 春节我回家,没人理睬,路过当年就读的初中,听说里面在办校庆,想去看看却被拒之门外,门卫李大爷指着我教育小孙子:不要学习这个人,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一穷二白,连自己都养不活。 春节张二狗回家,县长接驾,还参加当年就读的初中特意举办的校庆,刘董在校庆上砸下巨额赞助,门卫李大爷指着刘董教育小孙子:你要像主席台上的这个人学习,白手起家富甲一方,连亲戚都沾光。22、 十几年前,老师感叹,要是所有学生都像我一样该有多好. 十几年后,老师感叹,要是所有学生都像刘二狗一样该有多好。我们去看一个两发小毕业后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的小故事。(5)(十一)看图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