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共151页).doc
-
资源ID:13860893
资源大小:540KB
全文页数:1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共15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 分苹果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教学准备师生准备18个圆片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28÷7=4中,被除数是( ),除数数是( ),商是( )。二、 问题引入大家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第2页,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板书:分苹果。三.学习目标1.认识除法的竖式并掌握其书写形式。2.正确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四、自学指导:1.认真读图,独立思考上述问题。2.想一想,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b用除法算式算:18÷6=3,可以放3盘。c.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五、学生自学,新知探究学生:认真自学,同学交流。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提问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摆放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六、精讲点拨1.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师指出:18÷6=3(盘)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横式:18÷6=3(盘)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商:“3”表示可以分3盘6丿1 8 被除数:“18”表示总共有18个苹果。 1 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放3盘需18个苹果。 0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丿 ”表示横式中的“÷”。2.进一步讲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一、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商要写在个位上)二、乘(除数和商相乘,乘积要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七、练习巩固1. 完成第2页中的2道题。找出数学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圈一圈,填一填。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八、习题补充:过年的时候,光头强的家里来了8位客人,好客的光头强拿出了16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每人分到几个橘子?九、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分苹果1.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横式:18÷6=3(盘) 竖式: 3商:“3”表示可以分3盘6丿1 8 被除数:“18”表示总共有18个苹果。 1 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放3盘需18个苹果。 0余数:“0”表示18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答:18个苹果可以放3盘。教学反思课题搭一搭(一)(认识余数)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1.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0÷5= 28÷7= 45÷9= 32÷4= 玩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看!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游戏中.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第4页,读图片上的数学信息并且找出数学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学习目标:1.通过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2.正确进行除法竖式的书写并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3.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自学指导:1.请小朋友们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2.认一认,想一想。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3.请你好好想一想,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3.搭一搭,填写4页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注意一定要填上正确的单位。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1.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2.说一说以上表格中,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单位分别是什么?五、练习巩固:完成课本练一练1-3题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搭一搭(一)1、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13÷4=3(个)1(根) : 余数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2、除法算式里,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反思课 题搭一搭(二)(有余数除 法竖式)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教学准备16根小棒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呢!淘气和笑笑玩的是搭房子游戏,他们用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小棒?二、学习目标:1.通过搭房子,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2.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三、自学指导1.课本打到第6页,认真看图片2.想一想,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用小棒搭一搭,填一填。四、探究新知: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并了解每一步的含义。(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2.看一看,说一说。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五、交流反馈,精讲点拨:1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6÷6=2(个)4(根) 26丿 1 6 1 2 4 答: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6”表示有16根小棒,“6”表示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2”表示搭了2个房子(强调单位“个”),“12”表示搭2个房子共需要12根(6×2=12)小棒。“4”表示搭了2个房子还剩下4根(强调单位:“根”)小棒,说明“4”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4根不能再搭成一个房子了,不然每个房子需要的小棒就不一样多了。2.回过头来再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六、巩固练习:1.第1题,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提问1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2.第2题,认真思考后,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3.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七、习题补充 1.有25根火柴,每4根火柴可以摆成一个“木”字,可以摆几个“木”字,还剩几根火柴?八、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搭一搭(二)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横式:16÷6=2(个)4(根)竖式 26丿 1 6 1 2 4 答: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教学反思课题分草莓(试商方法)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3、更深的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含义。教学准备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2.练一练:20÷4 18÷7 14÷3 20÷5 43÷8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二、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2.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探究新知,发现问题小猴子分草莓啦!他们遇到难题了,我们快去帮帮他们吧!原来啊!两只小猴子要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小朋友,想想看,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四、自学指导1.请你把课本打到第8页,认真读图并找出数学信息;2.想一想,并列出算式;3.自己估算一下,每盘大约放几个。五、精讲点拨1.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1).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2).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且总结出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六、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第2题.体会试商过程第4题。改错练习。七、思维训练:1、38÷( )=( ).5,除数可能是多少?2、( )里能填几? ( )÷ 7=7.1 ( )÷ 8=5.2八、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分草莓1、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55÷86(个).7(个) 68丿 5 5 4 8 7 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 2、总结:(1).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教学反思课题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用3分钟做完下列各题:竖式计算 24÷5 32÷6 43÷7 55÷9二、谈话引入今天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来到了公园。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准备要玩什么呢!三、探究新知,出示自学指导:1.请看课本10页图片,认真读图,小朋友们,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2.提出数学问题。3.解决数学问题,把算式写在你的练习本上。4.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四、精讲点拨:教师问:我们怎么样去解决以上这个数学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列式: 22÷4=5(条)2(人)教师问,5条是最终的计算结果吗? 剩余的2人该怎么办呢?.应该还要为剩余的2人租一条船,列式:5+1=6(条)答;至少要租6条船。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至少”问题:进1法。六、课堂达标检测1.每个塑料袋能装8个苹果,有26个苹果,至少需要多少个塑料袋?2.淘气班有46人,一张桌子围6个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七、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声说出来吧!“至少”问题:进1法。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租船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22÷4=5(条)2(人) 54丿 2 2 2 0 2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至少”问题:进1法。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主备人胡青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难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准备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二、指导练习1. 第1题,先圈一圈,再在算式填空、计算。2. 第2题,填表格,体会被除数与商的变化。3. 第3题,竖式计算,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4. 第4题,鼓励直接写出得数,再连线。5.第5、6题解决实际问题。先提问: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6. 第7题,启发学生寻找规律,5颗珠子为一组。三拓展练习:1、填一填。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37里面最多有()个,还余()36米长的绳,做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46个人坐船过河,每船坐人,至少需要()条船。2、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18÷ 18÷=18÷ 18÷=三、 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谈谈吧!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练习课1、被除数÷除数=商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除法算式竖式书写步骤:一、商二、乘(除数和商相乘)三、减四、比教学反思课题东南西北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难点:能说出各个方向。教学准备1.我国行政区域图。2.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哪位小朋友会唱方向歌呢?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东对西,南对北,东南西北我认清!2.情趣导入:大家看过西游记吗?看过的同学谁来讲一讲里面说的是唐僧和三徒弟去哪里?干什么的故事呢?除了西方,你还知道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边板书) 二、学习目标:1.掌握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能够按照上北 下南 左西 右东绘制物体的方向。三、探究新知(1)师: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2)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3)请同学们面向东站好,当我们面向东时,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自己感受一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端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一想自己现在面向哪个方向?左面还是北吗?右面还是南吗?(二)合作学习:1.同桌说一说,当你自己面向西时,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2.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四、课堂小游戏(听要求,做动作)1.向南学青蛙跳一跳。2.向北学企鹅走一走。3.向东扮个孙悟空。4.向西马上坐坐好。五、精讲点拨1.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迅速的在教室里辨认出东南西北,我们操场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各有什么?你们发现方向和我们站的位置有关系吗?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或其他交通图时,方向不能确定,行吗?方向和我们的位置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位置变了,但是方向不会变。2.拿出我国地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拿出准备好的方向板。六.巩固练习:完成课本16页的练一练15题七课堂总结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在生活中辨认四个方向,要先找准一个方向,再想与它相对的方向。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在地图上绘制和辨认物体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八 实践活动: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1.在生活中辨认四个方向,要先找准一个方向,再想与它相对的方向。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2.在地图上绘制和辨认物体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西 东 南教学反思课题辨认方向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教学准备1. 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2.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2.唱一唱,早晨起来面向太阳二、新授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三、学习目标:能够利用给定物体,正确说出其他物体在给定物体的什么方向。四、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17页,认真观察:你看到什么?2.现在你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完成看一看,填一填。五、精讲点拨:(前提:以学校为中心点)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共同得出: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最后教师总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六、小组活动:(活动方案一)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活动方案二)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七.实践活动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观察地点 面朝方向 西北方向 东北方向 西南方向 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辨认方向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反思课题数一数(一)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学准备1.计数器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二) 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新-课-标-第-一-网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 ),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生:一千一千地数。计数器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师:我只看到3个十?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师:一百在哪了?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生:不能。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小组活动(略)小组汇报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生2:我会用计数器表示。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数一数(一)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教学反思课题数一数(二)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万。教学准备计数器 学具袋执教时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2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怎么样?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二)探究新知1.出示挂图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回答:一万。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2.数一数出示正方体图。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三)完成p23练一练14题。1完成第一题,动手拨一拨。2完成第二题,说一说(训练读法)3完成第三题,说一说,多少个千多少个十?比赛。4完成第四题,动手动手操作。(四)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数一数(二)10个一千是一万教学反思课题拨一拨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教学准备计数器 算盘小黑板执教时间教学过程:活动一:拨一拨(一)出示信息(小黑板)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4、我们学校有880人。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1、第一类:不带0的数。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2)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三)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数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活动二:练一练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写出横线上的数 填一填。2.读一读,写出横线上的数。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拨一拨2932读作:两千九百三十二 三百二十七写作:3279040读作:九千零四十 八千零五十二写作:8052教学反思课题比一比主备人汪保存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执教时间教学过程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谁最矮?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575米 泰山海拔约1533米 华山海拔约2055米2、比大小 出示 万千百十个1865黄山575香山1533泰山2155华山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3、谁最高万千百十个1865黄山1533泰山2155华山4、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万千百十个1865黄山1533泰山学生填一填( )<( )<( )<( )5、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6、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7、明确:(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活动二 练一练在( )里填上“<”或“>”1074( )846 389 ( )982 5102( )5184(1)学生独立练习(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独立思考(2)讨论: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3)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4)独立完成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p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