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科学教案(共1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常见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查阅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二)探究新知:1、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6)引导学生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3)汇报研究结果。(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5)学生讨论、汇报。(6)教师总结。(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8)分组研究、讨论。3、认识一些新型材料:(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三)拓展应用: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2、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杯子,丰富学生的视野,认识杯子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悟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体会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2B铅笔或勾线笔(师、生)。教学过程:一、感知认识(一)启发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设计。(板书:设计)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话: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是用设计的语言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同学们现在还不理解,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2、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课件)(二)初步感知1、谈话:请同学们想想,要设计一个杯子必须知道哪些元素?2、揭示:你们说的很好,老师帮你们总结概括了,他们分别是杯子的结构、形象、纹饰、功能、材料。(课件)二、观察分析(一)分析结构1、谈话:我们首先来了解杯子的结构,请你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指示相应的结构)2、揭示: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杯子的结构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二)观察形象1、谈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不同形象的杯子。2、欣赏古今中外的杯子图片,分析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各有什么形象特点?杯盖:超越盖子本来功能,有时和杯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形象整体;有时也能做杯垫。(没有杯盖也可以)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有方形、心形、不规则形。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互补形等。杯柄:有些杯子很有特色,没有杯柄;有些杯柄的形象很简单,用花纹装饰;有的杯柄设计很有个性,瞧!这个耳朵多生动。杯底:杯子生产的年代、生产商的logo、个性图案等。(三)了解纹饰1、谈话:漂亮的杯子都有各式不同的纹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欣赏古今杯子图片,总结纹饰特色。 纹饰一般出现在杯子的哪里?(身、柄、盖、底) 哪个纹饰让你印象深刻?(四)功能展现 展示图片,揭示杯子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功能。古代:酒器、水器现代:保温杯 磁化杯 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五)熟悉材料1、谈话:如果我在家里喝水,我用怎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出去旅游,我用怎样材料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在一个古朴的茶馆里和喝茶,我用什么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杯子的材料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欣赏图片 古代现代青铜 、玉、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塑料、纸、合金、高分子混合(笨重、易碎轻巧、卫生、结构稳定)三、初步设计1、承上启下:现在你们能够稍稍明白一点“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这句话的含义了吧!2、小试牛刀(1)师示范(铅画纸上画出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2)提出要求你是初级设计师 先思考形象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设计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大小与作业纸的比例合适)(3)学生进行初级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 说说你设计的杯子的形象特点,具有怎样的功能? 在设计有个性特点的形象时,还要考虑什么?(功能,实用性)在清楚明白你所设计杯子的形象特点以及功能,并且能将这两者与实用性结合,那就成为一名中级设计师啦!五、总结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出色的高级设计师。4<磁铁的吸力>一、谈话导入(3分):新朋友小刺猬听说3.4的同学喜欢科学课又爱动脑动手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于是来向大家学习。问题:为什么小刺猬能站在黑板上?【板书:磁铁】今天我们来研究磁铁的性能。二、讲授新课(分):(一)认识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预测实验材料是否会被磁铁吸引。(5分)1.【出示PPT认认实验材料】指生回答2.预测这些材料是否会被磁铁吸引。预测要求:(1)将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分成两类摆放在水槽两侧。(2)认真填写好预测记录单。3.分组汇报预测结果要求在第一组汇报预测结果时,其他小组认真听,看看哪个材料的预测结果和你的不同,再举手向老师汇报。过渡语:看来同学们的预测结果有争议,那我们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一起验证一下,谁是对的。操作实验材料,证明是否会被磁铁吸引。(10分)1.实验一检测操作要求:(1) 将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分成两类摆放在水槽两侧。 (2)每样材料至少测试两次,测试结果相同再填写实验记录单。2.【PPT展示结果】过渡语:在这次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PPT】汇报两类材料各有什么特点。小结:被磁铁吸引的材料,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材料,都不是由铁材料制成的。说明磁铁有什么性质?(可以吸铁)【板书:磁铁能吸引铁】对,我们把磁铁可以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这种特殊性质,叫作磁性。【板书:有磁性】(二)利用磁铁辨认铁制品。(7分)【PPT】过渡语:原来磁铁有这么特殊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生活中的铁制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硬币。这些硬币的制作年份不同,材质也不同。它们当中哪些是铁材料制作的呢?1.出示硬币认一认预测是否是铁制品。2.实验二检测过渡语:我们利用更直观更可靠的办法来验证同学们的预测。操作要求:(1) 根据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可以被磁铁吸引,将硬币分为两类。(2)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3.汇报展示实验结果小结:看来生活中我们的双眼有时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过渡语: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制品,那么隔着物体磁铁还能吸引铁吗?同学们来继续探究吧!(三)磁铁隔物质吸引铁(12分)1.【出示隔离材料】认一认2.实验三检测操作要求:(1)用回形针、磁铁和三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材料,分别进行试验。 (2)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3.汇报实验结果过渡语:磁铁隔着水还可以吸引铁吗?4.教师演示实验磁铁隔着信封、布料、塑料片这些固体物质可以吸引铁,隔着水这样的液体也可以吸引铁,是不是就说明磁铁可以隔着一切物质吸引铁呢?如果让你设计“磁铁有磁性”的实验,你想怎样验证?5.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看磁铁隔着这本书还可以吸引铁吗?(不可以)【板书: 】:所以我们说“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可以吸引铁”。小结:你认为这句话中那个词是关键词?【在“一些”下面画上重点符号】。三、练习题(2分)这节课,你学会多少知识,敢接受我的检验吗?四、总结(1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但是科学无处不在,它在等待细心的同学们去不断探索。小刺猬有话说:“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同学们再见啦!”5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教学重点:认识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教材分析:学生前课已初步认识了磁铁具有吸引铁一类物体的性质(即磁性)、磁铁有两个磁极、两端的磁性最强等知识。本课继续指导学生探究磁铁的两极,认识磁铁指南北方向的性质和两极间的相互作用,学习实验中材料的选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等内容。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经历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学习科学的方法;逐渐养成了对科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习惯。2、学生前面已经通过玩磁铁的观察实验探究,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磁性;知道了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对“磁性”、“磁极”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历和前面玩磁铁活动的学习,对磁铁能指方向和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已有所感知,本课时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猜测,再经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猜测的正确性。教学设计思路: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发学生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以小组探究活动形式进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感性的认识磁铁指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到收集、整理、归纳出规律,为后面的教学和制作打下基础。通过以下活动安排达成目标: 1、 经历选用实验材料探究磁铁指南北方向的性质,磁极有南北之分,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2、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反复多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也就是一个“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3、通过播放录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各组用多种方法找出无标识磁铁的南北极。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条形磁铁两块、三个不同形状无标识的磁铁学生:条形磁铁两个、水槽、泡沫圆盘、塑料圆柱筒、两个不同形状无标识的磁铁、蓝红贴纸、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啦!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姓陈,左耳旁,右边一个东方的“东”字。虽然我的名字有一个“东”字,但我并不是来自东方,而是来自大石镇的南方,那叫钟村镇。你们认识钟村吗?有没有去过?有机会去玩玩,让陈老师当你们的导游。(先指出钟村的方位,再指出其余三个方位)。下面我们利用这四个方位玩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一、导入环节1、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听老人家说遥远的北方有这样一座城堡,里面藏着宝藏呢,但要想进去寻宝,必须得通过三关,取得三颗磁铁钥匙才能把门打开。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吗?好!我们有十个小组,比比看,哪个组最快闯过去。2、(课件出示磁铁)师:下面进入第一关。这一关可要取得两颗星以上才能通过的,大家要争取喔。(点击课件)这是什么?你有玩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或者你还有些什么想知道的呢?(据回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它的两个磁极还有些什么秘密。二、探究环节1、探究磁铁能指南北方向(1)(演示悬挂法)师:老师让这磁铁自由动起来,你们猜猜,它停下来后,两个磁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教师实验3次:轻轻转动;用力转动;硬把它的转向东西方向)师:是不是所有磁铁都这样呢?我们桌面的小磁铁又能不能指南北方向呢?请你们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点击课件出示记录表一)桌面上有请你选择你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若用这里以外的材料的,请填写在其它材料这一栏上。为了让实验更科学,在动手之前我们还要考虑得周到一点。要像老师刚才那样实验3次以上,每个同学轮流做,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完成后面的结论,选择正确的打“”。实验做完了,给自己组评一评,你们合作得怎么样,实验效果又是怎样的,在其中一项的后面括号里打“”。还要注意不要向着磁铁说话,也不要碰水槽壁,不然磁铁不会静下来的。清楚吗?开始吧!(2)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上台汇报。师:有结果了吗?哪个组愿意先上来说?(教师评价)有没有不同做法的?(让用另一种方法的小组上来汇报)我们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都一样,但为了节省资源和做起来更方便,还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理想。(点击课件)看来我们的结论都一致了(师生齐说,点击课件)师: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磁铁的这一特性,并制作了指南针,为我们找方向。我们把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这就是磁铁的两极。(边说边板书)“北”的英文单词是“North”,“南”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标字母N,指南的一极标字母S。师:刚才的实验做成功的小组举手。真棒!为你们组贴上一颗星。有拿到两颗星以上的小组举手。哇!所有小组都顺利闯过第一关,取得一颗磁铁钥匙啦。2、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1)师:事不宜迟,马上进入第二关。第二关也是要夺得两颗星以上才能通过喔。(出示两块磁铁)一块磁铁有南北极,那两块磁铁分别都有南北两极,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你猜会有些什么情况?看来把两块磁铁互相接近也有秘密哦。(点击课件)下面我们做实验找出它们的秘密来。为了实验的科学性,我们每种情况也做3次,每人轮流做,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完成结论以后也要为自己组做一个自我评价哦。把刚才的材料放好,取出号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做吧。(2)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上台汇报。师:哪一组愿意上来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做法和结论一样的举手。真好!也为自己组加星。师:磁铁的两极互相接近时,简单来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这一关夺到两颗星以上的小组举手。恭喜这些小组!顺利取得第二颗磁铁钥匙啦!暂时落后的小组也不要气馁,在第三关追回来。三、拓展环节1、给无标识的磁铁找南北极。(1)师:(出示无标识的条形和环形磁铁)我们生活当中会经常见到这两种磁铁,你能找出它们的南北极吗?谁想到好法子?(请几个学生说办法)到底这些办法可不可行?下面你们利用桌上所有的材料,试试看哪些办法是可行的。(2)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上台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评价。(4)(出示拱形磁铁)师:如果是这样形状的磁铁,你们也能找出它的南北极吗?课后大家可以再收集更多不同形状的磁铁,利用各种方法找出它们的南北极。2、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师:磁铁有这么多的性质,那么它在生活中又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呢?(播放课件)在播放磁悬浮列车时,师:磁铁同极间的这种排斥力非常的巨大,聪明的人类利用这种排斥力,制作出这种磁悬浮列车,可以大大提高列车的速度,现在在上海已经有这种列车啦,我们有机会也去坐坐,感受一下。四、总结环节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多数小组都顺利闯过三关,获得三颗磁铁钥匙,成功打开城堡大门进去寻宝啦!还没有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其实这节课我们已寻到了另一种宝,同学们都能做到仔细观察、大胆猜测、积极探究、找出事物的规律。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法宝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好好运用这些法宝。2、学生谈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在开心的同时你还有些什么收获呢?五、布置发展性的课外作业找各种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磁铁小制作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份探究的热情延续到课后,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找出各种形状的磁铁,标出它们的南北极。另外,你还可以进行一些磁铁小发明、小创造,谁的创意好,我们还可以去申请专利呢。有了作品,记得带回来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哦。6<自制指南针教案课题教材分析教材按照实践学习的顺序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做磁针,通过用磁铁摩擦的方法使钢针变成磁针,用已有的知识判别磁针的南北极。第二步是安装磁针,想办法使磁针能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从而能指示南北方向。第三步是展示和交流制作好的指南针。通过制作指南针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动手制作的愿望,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学情分析对于指南针,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也了解一些,但是没有具体的接触过指南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指南针也加深了一些了解。本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个指南针,是一个动手操作课。在这节课中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三年级孩子动手实践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教师演示,作品呈现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要过于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应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2、学生能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3、学生养成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教学重点用摩擦的方法做一根磁针。教学难点用指南针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教学准备分小组准备: 钢针、磁铁、大头针、指南针、吹塑纸、水槽、水、塑料杯、线、记录表,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2、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3、导入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对指南针的认识,从而激起学生想制作一个指南针的愿望。二、动手操作 制作磁针1、要想做一个指南针,需要做什么?(磁针 板书)2、怎样做一个磁针?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读小资料。3、这个小资料中介绍了磁针的什么方法? 4、出示钢针和磁铁,用摩擦的方法来做一根磁针。 (1)师演示 (2)请同学们说说刚才老师是怎样做的?(3)出示课件(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4)学生演示做一根磁针。5、小组合作用摩擦的方法做一个磁针。6、你的磁针有南北极吗?怎样判断?7、小组实验用指南针来判断磁针的南北极。8、巡视指导。9、引导学生交流。10、总结知识点: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分别用N、S表示。通过演示摩擦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方法,以及让学生展示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做磁针的方法。并且知道如何检验。三、合作探究 安装磁针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2、验证自己的方法。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四、展示交流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通过积极地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享受成功的快乐。五、拓展延伸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做一个指南针钢针 磁化(接触 摩擦)磁针水平转动的方法: 水浮式 悬挂式自制指南针这节课是让学生动手做一个简单的指南针,重点是做一个磁针。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做磁针。二、做指南针。三、展示交流小组做的指南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条理。在做指南针时,重点讲解了用摩擦的方法做磁针,通过老师演示学生说、学生展示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8养蚂蚁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构造。2. 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懂得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教学重点: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准备:蚂蚁、放大镜、白纸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你们平时在那些地方见过蚂蚁?(草地上、花坛中)2、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和研究蚂蚁。(板书课题)二、 观察蚂蚁的生活1、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蚂蚁的生活(1) 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蚂蚁的生活环境?蚂蚁的身体外形?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蚂蚁怎样交流信息?蚂蚁怎样排队行进?蚂蚁遇到食物时的反应(2) 学生光看视频2、 交流讨论3、 汇报4、 师小结三、 观察蚂蚁1.小蚂蚁为了和我们一起上课,从熟悉的家园来到这儿,我们作为小主人,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学生回答)观察完成后我们应该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向学生渗透珍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怎样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提出观察要求:(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2)不要伤害蚂蚁(3)认真观察、做记录(4)有没有什么新发现3小组合作观察,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1) 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2) 蚂蚁的头上有什么?(3) 蚂蚁的胸部有什么?(4) 蚂蚁有几条腿?4、小组交流讨论观察结果。5、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四 、画蚂蚁,并标出各部位名称1、生画蚂蚁。2、展示交流。五、进一步观察蚂蚁1.猜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请在动物王国里寻找谜底。2.请同学们翻开书P35自学最后一步分进一步观察蚂蚁。思考: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并排成整齐的队伍走相同的路,它们的路线图美不美3、师: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破环它们美丽的“造型”,那样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找不到家了。4、教育学生要像蚂蚁那样遵守纪律。六、总结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2、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蚂蚁身体。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研究下去?请同学们回家以后继续观察蚂蚁 第9课 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2、教学难点:“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中的“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教学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学生:4-5人分为一个调查小组。实验材料: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 入师述: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生物,它们也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课件展示91页“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示,并设疑:你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能否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初步认识土壤里常见的动物种类。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组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考91页方法指导,分组完成调查活动。提出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1、全班的调查场所的选择不要单一,要多样化,以利于正确认识土壤小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对于捕捉到的行动迅速、难以观察的小动物,要设法限制其活动范围和逃逸速度,如:容器加盖玻璃板、将其放入水中等。3、如捕捉到蚯蚓,则连同土壤一起放入玻璃瓶中带回家饲养,以备下节课使用。4、各小组应分工合作,注意安全,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认真听取并记录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完成以下调查内容:1、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从路边、草地、树林、花坛等场所中任意选择一个地方。2、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瓶内,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用塑料袋装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指导学生参考92页“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所捕捉到的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它们初步归类,将相关内容记录在92页表格中。设疑:你们小组采集的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根据调查,不同环境的土壤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什么不同?参考相关资料,填写92页表格内容。回答相关问题。交流与反思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导学生将观察完毕的小动物放回土壤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生命科学素养。讨论与交流调查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观察完毕的小动物放回土壤。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