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随堂练习题2附答(共4页).doc

    • 资源ID:13875460       资源大小:108.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随堂练习题2附答(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随堂练习题2(附答案)1从深为5m的井中直接将一桶水提出井口,已知桶重20N,桶中水重80N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提水,则机械效率为 ,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捞桶,则机械效率为 2某人用机械做了8000J的功,其中额外功是有用功的,那么该机械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的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125N,则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4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 N5用一个滑轮组在6s内把84N的重物匀速提升4m时,在绳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40N,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12m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拉力做功的总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重为180N的面粉,所用的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的大米,当拉绳子的速度为 m/s时,拉力的功率为54W(绳重与摩擦不计) 图1图27如图2所示,已知物重等于G,请你补充一个物理量,用物重G和补充的物理量,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补充的物理量名称和符号: ; 机械效率= 8将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后,在相同的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高度,则改动后与改动前比较 ( ) A节省了力 B提高了功率 C降低了效率 D提高了效率图39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0.5m,所用的拉力是8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总功是50J,有用功是80J B有用功是50J,额外功是20JC总功是100J,有用功是80J D总功是80J,机械效率是62.5% 10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 A减小外力所移动的距离 B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C减小总功 D减小外力11用一重10牛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50牛的物体,实际工作时拉力F ( )A可能是35牛 B正好是30牛C正好是25牛 D要看被提升物体以多大的速度上升 图412利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用40牛的拉力使物体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求:(1)物体和动滑轮的重各是多少? (2)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牛,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大可提高到多少?13工人师傅通常得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2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着斜面把重力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F为 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图5图614如图6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滑轮组,它是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假如我们把钢丝绳照图中甲、乙、丙那样绕在滑轮上,最省力的是图_的绕法;若钢丝绳最多能承受7×104牛的拉力,在不计滑轮、吊钩自重及摩擦时,最大能吊起重_牛的货物当吊起2.5吨重的货物时,该起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钢丝绳_(填“会”或“不会”)断裂15用机械效率为70%的滑轮组将重为2240N货物拉起,所用的拉力为800N,则滑轮组的组合至少由几个定滑轮和几个动滑轮组成 ( )A1个定滑轮,1个动滑轮 B2个定滑轮,1个动滑轮C1个定滑轮,2个动滑轮 D2个定滑轮,2个动滑轮16施工工地上,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 ( )A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 B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少了图7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了 D做的有用功减少了17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物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 )A B C D图8乙甲18如图8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W1 = W2 1 = 2 BW1 = W2 1 < 2 CW1 < W2 1 > 2 DW1 > W2 1 < 219如图9所示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小红同学进行了两次实验探究,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实验次数钩码的重力(N)钩码上升的高度(m)测力计示数(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m)机械效率(%)一1.00.100.500.30二2.00.200.670.60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两次滑轮组工作的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2)分析填入表中的机械效率,判断第 次测量的数据有明显错 图9误,请猜想可能是哪个数据错误,并说出猜想的理由20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来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为1200N,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求拉绳子的力F至少为多大? (2)如果想用更小的力拉动钢锭,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图10图1121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960N的贷物由地面匀速提升到4m的高处,所用的时间是8s,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1)依据题意在图11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请根据已知条件设疑并解答(至少求出4个物理量)参考答案:180 20 26000 75 3800 1000 80 490 5336 80 70 690 0.4 7略 8D 9D 10B 11A 12(1)90N (2)30N 80 13900 75 14甲 2.1×105 不会 15C 16C 17B 18C 19(1)66.7 99.5 (2)2、测力计的示数错了,因为图中有3股绳在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7、但是滑轮重和摩擦肯定存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比0.67大才对。 20(1)500N (2)可将绳上滑轮与钢锭上滑轮交换位置,这样就有4根绳子拉钢锭,更省力了。 21(1)由于人站在地上,所以只能有 n=2一种情况,图略 (2)W有用=3840J , W总=4800J,W额外=960J,G总=240N, P有用=480W,P总=600W, v物=0.5m/s,v拉=1m/s等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随堂练习题2附答(共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