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复习(共12页).doc

    • 资源ID:13875862       资源大小:86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复习(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整合复习【理论回顾】内容要求:回顾国家课程中相关的人口发展理论知识,形成有关人口理论的综合认识与知识结构。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一、世界人口的增长3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比较表结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开始的,并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完成。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中,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不同时期国际人口的迁移:时期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方向主要原因主要变化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移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二战前后比较,北美地区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亚洲、非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为人口迁出区。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国际难民增多。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流向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形 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的原 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的方 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 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2)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人口迁移为例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出地(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入地(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农业的低收入、农业的高失业率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推力因素拉力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迁移的这些推力和拉力因素具体的来说包括以下三类:各类因素关系图解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大大减弱,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有利于调整人口和劳动力分布,促进地区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建立,促进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5对人口迁移的评价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拓展整合】一、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日趋活跃,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类型主要方式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项目内容影响积极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消极影响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二、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示意图NA地B地如上图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2我国人口分布图分布及分布(1)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镇云南省腾一线,其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地、高原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如何分析某地人口分布).自然因素地形: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气候: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迁入,形成矿业城市。如,大庆市、鞍山市、攀枝花市;美国匹兹堡、英国伯明翰和阿伯丁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应用探讨】【基础巩固】要求: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与本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一、选择题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A、1987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2年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 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C、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5、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6、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 B、育龄妇女 C、人口年龄结构 D、风俗习惯7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 B拉丁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8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 B、 C、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D、我国由于开展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低低低”模式11、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 B、巴西、古巴 C、意大利、匈牙利 D、日本、中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13、下列地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中美洲 B、东南亚 C、南亚 D、大洋洲14、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B、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北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16、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大体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17、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 B、 C、 D、1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基础 B科技 C消费水平 D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1921题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1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2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2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22、环境承载力是指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23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从山区流向平原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入城镇从干旱地区流向湿润地区农业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地区A、 B、 C、 D、24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有自东向西的迁移趋势,有关这种迁移原因和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国土整治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B、由城市化而引起的自发的人口迁移C、由国土整治引起自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化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5有关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一样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二、综合题2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B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C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D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英国埃及芬兰尼加拉瓜意大利瑞典六个国家中,属于A类的是 ,属于C类的是 ,属于D类的是 。(3)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A、B、C、D中的 类接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拓展运用】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 A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拉美 B中国 俄罗斯 美国 拉美C拉美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D中国 拉美 俄罗斯 美国2读我国某地区某时段年构成与人口迁移关系示意图,判断:(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3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1)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4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 图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回答问题:(1)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自国家推行 措施后,197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 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 。 (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趋于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趋于 ,这表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3)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 等社会问题。5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1)画图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对比表国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韩国1.50.6印度2.91.0古巴1.40.7埃及2.90.8德国0.931.09(2)这些国家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 、 、 。(3)这些国家中,人口增长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处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有 ,正在逐渐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的有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2: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人口群体素质。(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7(2008·上海高考)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3)图乙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8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1211、图1212、图1213回答:图1213图1211图1212(1)分析图121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2)分析图121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图121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复习(共1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