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共45页).doc
-
资源ID:13876778
资源大小:1.89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共4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1小明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甲图中使用的问题是 。(2)他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N若此时他将一个3N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 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 N。2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被测物体形状重力橡皮泥正方形4.8N圆形4.2N三角形3.6N表一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作出评价。(1)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图1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表二钩码的个数12345钩码的质量(m/102kg)51015202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0.490.981.471.962.45(2)请你在方格纸中作出关于重力G(竖轴)与质量m(横轴)的关系图象图2。(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 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尺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和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和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和图 。(4)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法。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2)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 运动。(3)下列实验中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用细铁屑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D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4)另一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 。(5)如果在此实验所给器材基础上,添加一个木块,运用这些器材可探究的是 。A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B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CA、B都可以探究DA、B都不可以探究。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1)实验时固定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则小车将做 运动;(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行到棉布表面上时,小车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则小车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具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5)利用图丙装置能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7图1是瑞瑞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1)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能否平衡。(3)在图1所示情况下,再将小卡片剪成两半,是为了验证是否只有作用在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后,瑞瑞同学按如图2甲所示做了另一个实验,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测出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 状态;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物体做 运动。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 运动。图甲中木块与木板表面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2)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比较 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实验现象说明,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 (选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丁中 (选填“(a)”、“(b)”或“(c)”)类型的鞋。9学校运动会要举行拔河比赛,某班体育委员为如何挑选队员而发愁,请你通过下列物理实验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理论分析】拔河比赛过程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 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假如甲队获胜,则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木板、玻璃板、钩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1)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可以根据 的知识得出摩擦力的大小。(2)通过比较图甲和乙两图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通过比较甲、丁两图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说明,挑选队员时,在班上挑选体重 (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赢的可能性较大。1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其中A为木块,B为重物,甲和乙两图中的接触面相同,丙图中接触面较粗糙。(1)开始实验时,该同学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该同学要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2)按甲、乙两图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由甲、丙两图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很难保证木块做这样的运动,若在图甲中木块运动时速度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11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 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压路机的碾子很重,这是利用了: 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12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小亮是通过观察 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 不变。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然后将两瓶矿泉水正立在海绵上。(4)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代替海绵,原因是硬纸板的 。13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1)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比较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 有关,当 相同时,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3)比较 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比较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4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如图甲),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如图乙)。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如图丙)。(1)此时大气压强的数值 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将图丙中玻璃管竖直向上提起1cm,管口仍在水银槽的水银面以下,稳定后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mm;(3)将玻璃管倾斜(如图丁),管口仍在水银槽的水银面以下,水银柱也没到达试管底部,此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760m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实验后,同学们进行了反思,小明说,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可以换用水做实验。小明提供的改进办法可行吗?为什么?15为了测量大气压强,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2.5ml的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cm。(2)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简,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3)该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 Pa。1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如图a、b、c几个有趣的实验:(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2)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表明了 的存在;(3)如图a所示,将空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滚动,但用同样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表明 。(4)如图b所示,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更急,这表明: ;(5)如图c丙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纸团放在瓶口处,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气,此时小纸团将会 (选填“飞出瓶外”、“原地不动”或“进入瓶中”)。17如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型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1)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型管中 (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cm,则此时U型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压强差为 Pa(g=10N/kg)(2)图2是某种喷雾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喷雾器未工作时,细管A内外气压相等,细管A内外液面 ,当喷雾器工作时,空气从细管B的右端快速喷出,导致细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突然增大,细管A内液面上方气压 细管A外液面上方的气压,液体就沿细管A的管口流出,同时受到气流的冲击,形成雾状向右喷出,如果此时喷雾器停止工作,细管A中的液体将 。18探究浮力的大小数据结论如图,甲、乙、丙、丁是用同一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比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图丁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人小等于 N比较图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数据结论如图,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实验: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 N。木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水= N。比较数据可知: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19小红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她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缓慢放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2)比较图 两幅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为 N20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此时吸管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1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2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液 水(选填“=”“”或“”),h与水、液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根据图如图1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如图3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21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 (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 密度大(选填“甲”或“乙”)。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 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 。22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是 N。(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可以选图中的步骤A和步骤C与步骤A和步骤 的浮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3)对比步骤F与步骤 ,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如图所示的步骤B到E,当铁块的底部从接触水面开始,到铁块浸没,直至浸没到更深的位置,图中能表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5)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得盐水的密度为 kg/m3(g取10N/kg)。23如图所示,将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上一小铁球,该装置便是“单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该“单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铁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铁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面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铁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的。(2)如图甲、乙所示,将质量为m1、m2的小球分别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1角时放手,m2m1,两个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相同,此时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后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单摆的运动速度与铁球的 无关,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 越大。(3)如图丙所示,将质量为m2的铁球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2角时放手,21,铁球运动到B点时撞击同一木块,比较 两图可知,物体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24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是球到达底部的 相同。(2)由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下面的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有 。A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D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桌子陷入沙中的深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4)若桌面过于光滑,则 (选填:“更利于”、“不利于”)探究得出结论。(5)若利用这个装置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木板上比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远,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W1,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为W2,则W1 W2(大于/等于/小于)25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若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 ,木块B被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2)若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速度相同时,质量越 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这反映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选填“质量”或“速度”)有关。(3)若斜槽光滑,小球从斜槽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6沈仔细同学在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猜想三: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他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花泥(易产生塑性形变)若干块,刻度尺一把,体积相同、质量为m的小球3个和质量为2m的小球一个。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为验证猜想,他首先让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从距花泥表面高H处由静止下落,测得A、B小球陷入花泥的深度为h1和h2,如图甲所示;然后让质量为m的小球C从距花泥表面高3H处由静止下落,质量为m的小球D从距花泥表面高3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测得C、D小球陷入花泥的深度均为h3,且h1h2h3请你完成下列内容:(1)本实验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2)分析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物体的 、 相同时, 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分析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花泥的深度相同,由此可知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4)综合分析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2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科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猜想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为此,小科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将弹簧A和B分别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将弹簧压缩,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L。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复步骤。结果记录如下:实验次数使用的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cm弹簧A6s1弹簧B6s2弹簧A9s3弹簧B9s4(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小科同学认为,若水平面是光滑的,木块将一直运动下去,从而无法通过转换法来反映弹性势能的大小。但小明否定了小科的观点,他认为水平面光滑时,可以通过测量 来反映弹性势能的大小。(2)为了探究小科的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和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s1s2,说明 。28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道运动。(1)如图1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是否为零? 。(2)针对小球的运动,从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3)将轨道BC段改为水平,如图2所示。小球仍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经过M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其在A点的机械能? 。以小球经过M点时为计时起点,大致画出小球在MN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3)(4)小球在MN段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维持小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9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状态(填平衡或非平衡),其原因是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 即可。(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3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2)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3)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 端会下降。(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1小金用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 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慢上升。重为 5N 的钩码挂在A 点时,人的拉力 F为4N,钩码上升 0.3m 时,动力作用点 C上升 0.5m。(1)求此时机械效率 1为多大?(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 B 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 C 仍然上升 0.5m问:人的拉力 F 与第一次相比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 2 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32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 cm,拉力是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3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40.11.80.3260.12.40.383%360.12.40.383%440.11.40.557%540.21.41.0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起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计数。(2)第1次实验测得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 图做的。(选填“a”、“b”或“c”)(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既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分析第4、5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34如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510.10.70.347.6%20.520.11.10.3 30.540.120.366.7%(1)请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3)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4)在第三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时间是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W。(5)实验结束后,小华又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利用图乙和图丙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 (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是错误的。36小明设计的“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所示。用高为30cm的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1)实验过程中沿斜面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选填“静止时”或“运动中”)读出拉力。(2)在此过程中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小车所受摩擦力 拉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改变木块所垫的位置,可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37如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510.10.70.347.6%20.520.11.10.3 30.540.120.366.7%(1)请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3)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4)在第三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时间是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W。(5)实验结束后,小华又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利用图乙和图丙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 (相等/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是错误的;(6)请你为小华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解答题(共1小题)38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数钩码重/N动滑轮重/N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20.8511566.7%240.851.715360.851583.3%(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 (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可能的原因是: 。(6)某次实验时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为F,钩码重记为G,动滑轮重记为G,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记为s,钩码提升高度记为h,不计绳子重及摩擦。则下列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系中错误的是 。A= B= C=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