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教学目标: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正确对待“初二现象” 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孩子顺利成长一、家长的困惑“叛逆心太强了,不好交流啊,说浅了没用,说深了就该吵起来了,哎,不好管啊!”“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问一句回答一句,再问就烦了,回自己房间关门告知你不要进来 “开始锁抽屉,有了秘密” “才初二,难道就不愿和家长沟通了么?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什么事都能自己解决?”“有时候真是琢磨不透现在的孩子”“我们家是女孩子,不爱学习,现在更爱美了” 面对以上种种困惑,也许或多或少都在我们孩子身上出现过,我们叹息、愁闷、甚至感觉无能为力,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正是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一致维护的教育观是我们的努力目标。今天我就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问题。二、原因身心发展的必由阶段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2、青春期特点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3、“初二现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青少年及其家长都应该了解这些变化,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顺利度过这一美好时光。三、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及家庭特点(一)初二年级学生特点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2、情绪波动起伏大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3、闭锁性与社会性 孩子进入初二后,变得不爱讲话,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理,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孩子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的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年龄越大越明显。这一时期,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闭锁,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4、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总体上说: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所以,初中生群体,告别童年走进少年,即将踏入青年行列,是一个过渡年龄段,处在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时期,也处在一个认识容易极端、感情容易冲动、行为容易盲动的危险年龄时期。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二)初中生家庭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生父母已进中年,由于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家长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给孩子发展的机遇、风险,存在着企盼和担心。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值偏高,而孩子实际表现和家长的理想又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造成孩子的气馁和家长的急躁。亲子关系疏远、紧张,是初中生家庭相当普遍现象。不管是民主型家长、粗暴型家长、溺爱型家长,或是放弃型家长,家长往往看孩子缺点多,看优点少;埋怨多,赏识少;指责多,称赞少。只不过,民主型耐心点,粗暴型简单点,溺爱型无奈一些罢了。跟踪指导老师不难发现,初中生家长往往缺少观察,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仍旧用管小学生方法管理中学生;对学习成绩过份敏感,而对学习过程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分析;生活中往往过度照顾、过度呵护,剥夺孩子自理、自主的机会;爱唠叨,言教多,不太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尤其异性交往有很多认识误区,指导很不得法;容易把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孤立分析、单独解决,不懂得放在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理想等大背景下,整体分析和解决;严重忽视孩子群体间的个体差异,爱以别家孩子长处比较自家孩子短处四、初二学生问题聚焦1、自我中心 典型表现: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 产生的原因:家长的溺爱、袒护与包办。2、依赖 典型表现: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 产生的原因:父母过分照顾。 父母过分专制。3、叛逆例:一个家长的求助 我儿子今年初二,初一前一直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可现在坏习惯越来越多,在家里、在学校都表现的没教养,明明错的事也要犟嘴,总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没大没小(分不清什么话该他的身份说),今天在学校就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起因是他上课说话,老师批评他,他不服气,认为老师只说他没说别人(说话的不只他一个人),我知道后批评他两句就跑了,唉!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4、懒散 典型表现:做事拖沓,生活目标模糊,行动松松垮垮,作业经常不完成或者应付,对自我毫无严格要求,没有一点进取心、责任感和挑战意识,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产生的原因:包办一切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放任宠爱使孩子缺乏责任感,缺乏锻炼使孩子滋生出惰性,师长不良的示范引导使孩子养成了懒散。5、早恋例:关于家长来校反馈一学生情况 高文父母是离异,父亲又重建新家庭。高文一直都是跟着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饮居都由奶奶爷爷负责。爸爸在北京做生意,很少回家,亲妈在徐州市里对其过问也很少。父亲说其女儿在家很难管教,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生活没有条理,自己的事情不愿去做,父亲打电话不高兴就不接,甚至关机等。另外,该女生开学来表现也有异常,比如染黄发,留长指甲,偷偷带手机到学校,但还有一件令家长和我惊讶担心的事:该同学早恋,认识的是网上原徐州22中的,但现在已辍学,名为周龙,从其短信上的称呼,以戏称为“老公、老婆”了,家长一批评还说不上了等。父母反映此情况,希望共同配合,帮助该生能转入正轨。 生理发育过早,青春期的提前,性意识的出现,是初中生早恋的内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由于生活条件和营养的改善,以及现代文明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不断提前,已呈现出世界性趋势。在我国这一趋势也同样明显。青少年的性发育比80年代提早了12岁,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性早熟,产生性渴望、性萌动等心理表现,成为早恋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思维的片面性,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缺乏计划和布局的头脑。在这个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心理发展明显失衡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不会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只顾眼前的快乐而我行我素。 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6、成绩出现分化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结果是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五、家长教育对策1、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 家长应理解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如果家长对初二学生心理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家长应多做些功课,比如订阅相关书籍帮助孩子成长。当孩子变的沉默寡言的时候,正是自己也变得惶恐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应该适当的引导孩子。当不方便开口时,可以选择其他的一些方式,例如可以订阅一些关于青春期的杂志,或是购买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等等,这样就算是孩子自己沉默寡言,也会从书中找到解决困惑的方法。 多与有经验的家长交流,这也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家长还应善于观察孩子的异常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2、尊重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初二是初中相对重要的一个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赞赏,想方设法找到他们的优点并放大。家长应尽量做到多引导,少强加;多沟通,少指责。家长应以一个朋友的角度和身份和孩子交流,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在言语中多了解孩子, 才有切入点去说教。家长还应多陪孩子做一些户外的运动,比如一起出去旅游之类的,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 3、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 个体情感的深刻性的发展,与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关,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习和经历有关。因此,组织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活动,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各处参观、旅游、做社会调查、参与社会热点新闻的讨论,帮助孩子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了解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对人对事的适宜态度,对事物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4、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2)期望要合理化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3)要让孩子有成就感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有个亲友的孩子,原来排名在班上的几十名后,后来,她在家教她学习,将所有的数学试卷和物理试卷全部自己重新做,达到理解快速做对为止。这样,她很快上到班上的前几名,后来,她渐渐地喜欢上了学习,当孩子有了进步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学习是没有什么难的,她就会迷上了学习。(4)家长要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评价 对学生,家长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外,还要做到适当管理。要及时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或不经常预习、复习,家长就要指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并共同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学习的计划,然后督促实行,如孩子坚持得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5、对早恋的处置(1)正确引导,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2)理解。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语和情感,同时注意不要轻易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3)尊重。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有早恋行为的学生,不能一味的指责谩骂,也不能将问题扩大化,弄得满城风雨使学生不能自容。对于学生个人生活中不宜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隐私,即使得知也决不外泄和传播。不冤枉孩子。(4)适度。只要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实质,不必过分追究具体细节,以免造成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5)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共同教育。(6)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家长应明白这样几点:性教育绝不是性知识普及,性教育是人格教育,是培养孩子意志品质、责任感和自制力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性观念、培养完美人格和减少身心伤害的教育。对他人负责任,对自己免受伤害。即使孩子没有早恋现象也应该进行性教育。6、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细节个人思考:1、成长比成绩重要2、成人比成才重要3、快乐比成功重要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