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社会学每章重点及知识点整理(共22页).doc

    • 资源ID:13890673       资源大小:7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学每章重点及知识点整理(共2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小结: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法国第一个获的任命的社会学教授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阶级冲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关键术语社会关系:指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的形式,不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指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层次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社会行动:指人们有意识,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社会过程:社会现象的动态方面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小结: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关键术语社会关系:从更加概括和抽象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社会相对位置上人们之间共有的行为模式。文化:人们所创造的的无知和精神的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主文化:在一定族群中占主要地位的文化。亚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现象。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是从概括和抽象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2、什么是文化?简述文化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人类所创造的的无知和精神的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特性: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并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文化的维持秩序功能,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文化的传续功能,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3、 比较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定义;我族中心主义常导致文化冲突。文化相对论则在反对民族歧视,强调民族平等以及分析同一民族内部文化差异等方面有积极意义。相比起来,文化相对论有一定进步意义。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小结:1.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般指从人的出生到其成为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青年这一阶段,但从广义上来说,这是贯穿一生的过程2.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3. 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几乎长期有力地影响着每一个人,非常重要。4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有:(1)心理上的断乳;(2)社会价值的多样化;(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社会的迅速变迁;(5)代沟。5. 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的过程对个体的个性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民族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术语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代沟:形容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个性:也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表现为它的倾向性,在一定的具体的条件下对个体的某种态度和行动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推动。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共有的个性特征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所共有的个性特征) 思考题:1 社会化的涵义是什么?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51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和培养社会角色2 以自身成长经历探讨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55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家庭对儿童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是全面的,家庭氛围及生活方式同样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由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他们互相传递各自的知识,虽然他们的观察不全面,但互相纠正和补充会起到学习知识和实践规范的效果,对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授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它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人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众传播媒介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影响巨大,但其某些负面方面也误导了当今青少年。3 试分析网络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利弊影响。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青年个性形成的影响。第四章 社会互动小结:1. 社会互动指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2. 据符号互动论,人们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借助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据戈夫曼的拟剧论,社会舞台上的成员会在互动中进行印象管理。3. 社会交换论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看作是交换行为,社会交换是人们交换报酬和惩罚的互动过程。报酬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尊敬等。4人际互动时会使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等身体语言来传达相应信息。人际互动过程中的空间距离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6. 社会角色的类型有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7. 角色扮演的过程包括如下一些阶段: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具体过程中的行动选择。8社会网络的含义与功能,社会网络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关键术语:社会行动:是指人们的行为具有社会性,这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这种行为指向他人,并以他人的复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镜中自我”(库利):在社会互动中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一个人要能够想象得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要能想象得出别人对这一项相所作的判断及评价,能对别人的判断及评价做出相应的反应符号: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事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地位的表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灯先天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自致角色: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角色冲突:在社会现实中,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以某一社会成员或者某些相互联系的社会成员为基础形成的纵横交叉的关系,并把承载着众多关系的社会成员称为社会网络的“结点”思考题:1 简述社会网络的含义与功能。如何理解社会网络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功能:社会支持:来自于他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支持;社会资源获得:工具理性的角度,网络拥有着可以便捷地获得社会资源。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是相互构建的关系。任何社会网络都是在较长时间的、持续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信任关系集结在某个人、某个群体上或在一群人之间交叉就形成他们呢的社会网络,已有的网络对拥有者的行动发挥指导作用,激励或限制他的社会交往。2面对互联网对社会互动的影响,政府应该如何预防、引导和控制集体行为?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小结:1.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2. 社会群体可分为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等。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3. 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主要类型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邻居等,具有规模较小,成员有限、持续的直接的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等特点。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包括:承担社会化的任务;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但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个人的发展;损害社会利益。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一些变化,给人们更多自由,但同时使人们从初级社会群体中获得的温情变少,带来都市孤独等问题。5. 家庭指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6. 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可将家庭划为以下几种类型: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ies)、夫妻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7. 家庭的功能包括: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的满足。关键术语社会群体: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合成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的群体次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不太亲密的群体内群体(我们群体):一个人所属于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亲密感、团结意识和认同感。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团结,是群体得以维持的原因核心家庭: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共同生活思考题:1、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些什么影响? 进入现代化以来,初级社会群体呈现出逐渐衰落的景象。影响: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功能外移,社会上出现一些专门机构来承担原来由初级社会群体(特别是家庭)实现的功能,比如:教育、娱乐功能;初级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懈,现代条件下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越来越不囿于传统的社会组织。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当初级社会群体不能发挥作用时他就是名存实亡。2、 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生物功能:性生活的满足与生育;经济功能:生产与消费;抚育功能: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3、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主要有哪些?个人社会群体的功能;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作为社会成员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功能的综合性,满足人在生存安全、社会交往、精神愉悦等多方面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负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个人对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家族)的过分依赖,抑制了他在社会中的发展;当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价值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一致时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狭窄的“家庭本位主义”“小集体主义”)4、 什么叫群体凝聚力?简要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影响因素: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 群体规模 外部的影响因素 群体成需求的满足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第六章 社会组织小结:1. 狭义的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得组合起来的社会团体。如学校、军队、企业、政府等。2. 组织的结构指组织各个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除了正式结构外,组织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结构;事业部型等3. 组织目标指组织努力去达到的所希望的的未来状态,对组织的存在、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组织中的激励对组织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激励理论:需要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公平理论等。5. 组织的环境是存在与组织之外的、并对组织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包括相关组织、相关制度和文化。6.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在组织规模小、内部分工不发达、组织中的技术比较单一、外部环境比较稳定时,比较适应。7.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理论、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科层制的正功能和负功能为许多社会学家关注。8. 霍桑实验的发现对组织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出了如何看待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的问题。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X理论与Y理论。有关组织文化、组织的社会资本、组织中的参与管理等问题也为组织学家们所关注。9.中国的单位组织具有与西方市场经济中的组织不同的一些特征,它的形成有其渊源,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以来单位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关键术语组织的结构: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组织目标:组织的拥有者所致力达到的想望中的境界激励:指刺激、鼓励组织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活动组织的环境:存在于组织之外的、并对组织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维奇也管理设计的一套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崇经济合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只要给工人合理的报酬就能刺激起它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并带来劳资两利的效果科层制: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X理论与Y理论: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的两种假设。(1) X理论:一班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和创造性、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它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2) Y理论: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它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思考题: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定义: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复杂的混合模式2科层制组织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人结构、紧密地连接与配合、事本主义原则共同保障科层组织的有效运转缺点:1 纪律规则使组织成员之会照章办事,忘记组织目标,甚至发生目标置换现象; 2 组织按专才选用人员,当专家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有可能素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现象 3 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力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繁琐,导致贻误时机 4 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影响其积极性3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有何影响?定义: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关系形式。非正式结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成员对于情感的需求,而在互动中结成正式结构之外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利益的利益群体。这种在组织正式结构中的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一方面能够使组织成员获得认同和情绪上的支持,在工作中得到帮助,从而使成员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使在结构上缺乏一定灵活性的正式组织应付外界环境的突变。但另一方面,当非正式结构的利益和目标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或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结构会有碍组织的正常运行。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阶层小结:1. 社会分化包括: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如年龄和性别;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如职业。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将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阶级分析模式。3. 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对于后来的西方社会学家影响重大。社会分层的方法包括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等,分层的标准有职业、收入和财富、教育程度等。4对于社会分层,功能论认为其在维持社会方法有其有益的方面,而冲突论更多看到了阶层之间的冲突。5.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据流动的方向区分为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垂直流动还可细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据流动的参照点区分为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据流动的主体区分为群体流动和个体流动。6在社会流动的研究中,精英的流动是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具有一定影响。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社会流动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一些变化。关键术语社会分化: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社会分层: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思考题:1. 试述韦伯社会分层理论。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三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 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权利-政治标准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声望-社会标准 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所得到的的声誉和尊重。2. 试分析教育和职业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影响。3. 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 功能论:保证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和生存,维持社会秩序,分化是必然冲突论:但不能提供平等地获得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包含着不平等首先社会分层导致了机会的不平等,不可能做到人人丰衣足食;其次,社会不平等,过分的不合理和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将影响社会治安4. 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现状?社会分层状况的变化:复杂化。原来的以政治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同时在较大的范围内经济分层变得越来越重要;阶层内部发生分化,分化剧烈;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八、社区小结:1. 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通过共同的社会生活,社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居民对社区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2. 开创社区研究先河的是芝加哥学派,该学派创立了人文区位(生态)学理论,对社会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影响到我国20世纪30年代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中国社区的研究。3. 农村社区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社区居民具有生活自给性强、简朴、比较保守、同质性高、生活节奏的自然化等特征。城市社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城市社区人口规模高、密度大;居民异质性高;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4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城乡差别的形成有政府的政策选择和客观条件制约等复杂原因。5.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的过程。城市化的动力有工业化等因素。6.近现代城市化发端于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过度城市化等引起的贫民窟现象为人们所关注。7. 1949年后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滞后;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户籍制度延滞了城市化进程,改革以来发生了一些变革。8.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选择引起不少学者的争论。关键术语社区: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人文区位(生态)学:也叫人类生态学,是借用生物学的生态理论来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城市化水平:衡量某一国家或区域城市化程度的指标郊区化: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膨胀大大快于经济增长市政建设的发展,许多进入大城市的农民赵不到工作,公共设备明显不足的现象思考题:1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生活相比有些什么异同(特点)?你愿意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为什么? 2 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呢?由于“大城市病”,北京等超级城市应该停止城市化的步伐吗?3 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理论。4 试述虚拟社区对社区的影响与作用。第九章 社会制度小结:1.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的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对于社会制度的起源有自然起源论和人为设计论两种观点。2. 社会制度普遍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往往相对保持稳定。除了正式制度以外,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3.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价值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施系统。4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1)满足人的需要;(2)导向功能;(3)整合和控制的功能;(4)文化传递的功能;(5)负功能:压制个性、阻碍社会进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5. 制度化是制度的形成过程,也即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制度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形成、成熟、形式化、消亡四个阶段。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新制度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关键术语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人们有意是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非正式制度: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制度的生命周期:一种制度从其产生、不断完善到成熟、再到衰落直至消亡的过程思考题:1 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定义见上。构成要素:价值系统(社会制度存在的意义),规则体系(一定社会中知道人们行为的准则),组织系统(实施社会制度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机构),设施系统(是社会制度得以运行的物质手段)2 社会制度有哪些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导向功能,整合与控制功能,文化传递功能,社会制度的负功能(队社会成员的个性压抑,阻碍社会变迁)3 简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第十章 社会问题小结:1.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的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具有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性等特征。2. 社会问题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认定的一面。社会问题的广度和烈度会影响到是否被认定为社会问题。3. 看待社会问题存在社会病理学、社会解组论、价值冲突论、偏差行为论、标签论、批判取向、社会建构论等多种角度,没有哪种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社会问题。4人口问题的实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适度人口论的主要内容。我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5. 劳动就业概念。失业、失业类型与失业的影响。解决失业的主要途径。6. 贫困指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状态。存在测量贫困的不同方法,如恩格尔系数法等。可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7. 存在着关于贫困的不同理论解释,冲突论认为贫困是由于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贫困文化论强调贫困亚文化的形成使贫困者难以走出贫困;功能主义认为贫困是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当事人天赋和素质低造成的;甘斯认为贫困有其积极作用。8.贫困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与城市的贫困各有其特点。关键术语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时间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病理学: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是一个协调的整体,社会关系的不协调、社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一种病态社会解组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组织起来的体系,社会规范是其维护者,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原来的社会规范失效,社会松散,于是社会问题发生社会建构论:强调行动者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能动作用,即认为行动者不是完全被动的,行动者以自己对情境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社会过程产生影响适度人口: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特定标准或指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去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贫困线: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家庭即位贫困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绝对贫困: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相对贫困:是与某一生活标准比较而呈现的贫困状态贫困文化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认为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思考题:1 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认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定义见上。(1)广度和烈度都涉及程度问题,某一不利于人们的时间或现象影响的人口越多,影响面越大,影响程度越深,它就越可能被认定为社会问题;(2)客观主义观点和心理认知的观点。社会问题的认定既依赖于实践本身,也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有关。2 试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我国的贫困问题?个人和社会为了获得收益而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做的各种投入成为人力资本投资。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的投资。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小结:1. 社会控制指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同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的类型有:1)统治与制约;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3)外在与内在控制;4)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3. 社会控制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功能,但不合理的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的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4社会控制的方式包括习俗、道德、宗教、政权、法律、纪律等,不同的控制方式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互为补充。5. 越轨行为( deviant behavior) ,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6.对越轨行为的发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失范理论、手段-目的论、亚文化群体论、标签论较有影响。因为越轨行为包括多种活动形式,从轻微的被德行为到严重的犯罪行为,所以不可能提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越轨行为的理论。7.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群体性越轨行为等,对越轨行为的控制有赖于制定合适的社会政策等措施。关键术语社会控制: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在社会剧烈变化的现代社会,社会问题增加、社会风险加大。为避免和消减这些现象的不良后果,社会需要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指违反社会规范的、出格的行为失范理论: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失范理论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标签论: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社会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行动。思考题:1. 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些什么功能?定义见上。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2. 作为社会控制方式的道德与法律有些什么异同? 3. 评价标签论对越轨行为的解释?4. 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越轨行为?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建立社会预警系统;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小结: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社会保障具有如下特征:针对基本民生,由政府组织实施,福利性,社会性,政治性。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求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2 社会保障反映了政府和社会的基本理念,如:贫困是社会的病态,人道主义,个人与政府共担责任,功利主义,整合与秩序。社会保障具有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3社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促进社会公正而是采取的行动;实质上是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解决因市场化和社会变迁而是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受损问题的措施。社会政策具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结和功能。社会政策从形成到实施实现,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两个基本阶段。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主要表现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方面。5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具有浓厚的转型期特点:社会政策的出台具有被动性,从选择型向普遍型发展,低水平和发展性,社会政策的碎片与整合。6社会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活动。它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处于困境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职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具有助人功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关键术语:社会保障: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社会政策: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措施。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小结:1.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变迁可分为进化与革命等类型。2. 影响变迁的因素包括:环境;人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念等因素。3. 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认为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变化。汤恩比等人的社会变迁理论都具有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周期性。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等人用自然进化的理论来解释社会变迁,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4. 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发挥的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各子系统之间分工又依赖,使社会系统保持均衡。其理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学每章重点及知识点整理(共2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