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共4页).doc
-
资源ID:13904207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者:庞培刚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5年第43期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是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文章,其基本特征如下: 1.题材广泛,情感强烈。散文可以通过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来抒发感情,有时也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因此,散文在选材上就极为广泛、自由。而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 2.写真纪实,富于美感。散文创作强调“真实”,作家们真诚地讲述着他们的见闻,倾吐着他们的心声。不仅描写真人真事,而且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 3.语言优美,文短韵长。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其次表现在写入叙事或绘景状物时.能把内情和外物、心声与自然和谐地交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作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散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丰富。 (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写入: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白描、烘托、反衬、对比。写景(描写角度):虚实、动静、远近、上下、明暗、色彩、声音、乐景、哀景、白描、渲染、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烘托、反衬、对比。写情(抒情角度):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写事:用典、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联想、想象。写物:象征、托物言志。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语言特色: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其中,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白描、抑扬、联想、想象、引用、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等。 二、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试卷中往往将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查,常见问题模式如下:1.在文章×××处,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请分析文中画线处对××描写的表达特色。 应对此类题目,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一”是一个网络:必须构建一个关于各类表现手法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二”是两个结合:(1)解答表现手法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2)和文中语言相结合;“三”是三个步骤:指明手法一简要分析一情感作用:“五”是五个切入,在叶旨明手法”时大致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等五个角度切入。 如:下段文字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选自肖铁壶口的黄河 解题指导:第一步:指明手法.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主观上写入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的气势,这叫侧面烘托。第二步:简要分析,明确“某表现手法运用得怎么样”。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而由人的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第三步:情感或作用,明确“某表现手法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将自己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结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了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了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 参考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朴山 许俊文 越是名山,越懒得去,委实是我的气场太小,又害怕喧闹,故而敬而远之。相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山,倒像走亲戚似的,一去再去. 太朴山就是其一。 我不清楚山名的来历,太朴,也许就是大朴吧?大朴之物,必存大美焉,人工不可为,应是天造地设,又不曾被人染过指的。 太朴山好,不仅仅止于名字。山上山下,沟沟壑壑,我所见到的,无非是一些石头、树木、溪水。然而,当它们被我的目光和心灵摄取之后,觉得那石、那树、那水是太朴山所独有的;你若把它们换一个地方,哪怕稍微挪动一下,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这使我想起城市里那些移栽的树,虽然它们还保持着树木的基本形态,但已然是另一层意义的树了。我就干过一件蠢事。三年前去太朴时,看中了一株紫色杜鹃,实在割舍不下,就将其挖回栽在花盆里.次年春天,花是开了,却显然没有它在山野开得那么浑朴自然,那么耐人寻味。个中原因我虽弄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染指了。你想想,那株原生态的杜鹃,吐纳的是太朴山的浑沦之气,而当它一旦脱离了那样的气场,即使活着,那也是苟活。 我避名山而亲太朴,似与那里的石头有关。太朴山虽与江南佛教名山九华山粘粘连连,暗通气脉,但此山的石头却与九华山迥异,一个黑硬、粗粝、峥嵘,构成一座名山的体量和气质:一个圆融、苍润、拙朴,成全了太朴山的简淡与空灵。我说它简淡,是因为那些经岁月打磨的石头,已经熄灭了欲望,磨平了棱角,它们扁也好,圆也好,都遵循着大道从简、返璞归真的至理,虽栖居幽壑,这里几尊,那里几坨,或坐,或立,或倚,或躺,但姿态和表情都是安详、静谧的,仿佛阅尽云雨风霜的智者,只存一抹淡定在胸。石与石,有的则爱独处,长久地沉溺于冥思,仿如世外高人,任你千呼万唤,任你春光撩人,它一点都不为所动;有的则喜群聚,呼朋唤友,你倚我靠,甚至石上叠石,看上去亲密无间,却又谐者自谐,憨者自憨,不像我们人类,聚在一起总是彼此攻讦,相互挤兑,凭空生出许多是非来,想收拾都难。 多石的太朴山.对树木的生长是一种严酷的限定。然而,恰恰是这种限定,给了树木以意想不到的勇气。盘桓于太朴山中.我没有见到像模像样的大树.更不用说参天了,但你并不能因此而漠视那些树木的精神高度,它们的身躯可以不伟岸,可它们的根脉却表现出罕见的骁勇和顽强。 好山必有好水。太朴山的水是一种精灵的化身,有了它,一座山的气脉就被打通了。我曾缘着一条且歌且舞的溪流寻找过它的源头。那清溪,用九曲十八弯是难以言状的,它既像一条青蛇扭动着柔软的身躯,时而没入榛莽,时而又从石缝中蹿出:又似一道白色的闪电,从悬崖上跌落,迅疾划过细长的石槽总之,要想目睹它的完整形态,那是不可能的。大自然就是这样,它会把一些细节隐藏起来,让你在寻寻觅觅中悟道参禅,还心灵一份安静。 想人生在世,杂色浊目,乱象迷心,变化着种种的感觉,究竟能在我们的记忆里保存多久,谁也无法把握。但是,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味。 譬如太朴山。 (选自散文2013年第1期梦山记) 1.文章写太朴山,为什么从名山写起? 答:_ 2.文中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_ 3.请简要赏析第五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_ 4.“眼过、心过、情过之后,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让我们慢慢品味。”作者从太朴山品味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_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