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与考点(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考点一、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表达式: 例1、当k 时,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练习:1、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写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二、方程的解概念: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应用:利用根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 例1、已知的值为2,则的值为 。例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为0,则a的值为 。例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满足,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例4、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是方程的两个根,则m的值为 。练习:1、已知方程的一根是2,则k为 ,另一根是 。2、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解与方程的解相同。求k的值; 方程的另一个解。3、已知m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代数式 。4、已知是的根,则 。5、方程的一个根为( )A B 1 C D 6、若 。考点三、解法方法:直接开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关键点:降次类型一、直接开方法: 对于以下等形式均适用直接开方法 解为: 解为: 解为: 解为:例1、解方程:=0; 例2、若,则x的值为 。类型二、因式分解法: 方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方程特点:左边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右边为“0”,方程形式:如 , 例1、的根为( )A B C D 例2、若,则4x+y的值为 。变式1: 。变式2:若,则x+y的值为 。变式3:若,则x+y的值为 。例3、方程的解为( )A. B. C. D.例4、已知,则的值为 。变式:已知,且,则的值为 。练习:1、若实数x、y满足,则x+y的值为( )A、-1或-2 B、-1或2 C、1或-2 D、1或22、方程:的解是 。3、已知,且,求的值。4、方程的较大根为a,方程的较小根为b,则a-b的值为 。类型三、配方法在解方程中,常利用配方思想求解代数式的值或极值之类的问题。二次项的系数为“1”的时候:直接将一次项的系数除于2进行配方,如下所示:示例: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的时候:先提取二次项的系数,之后的方法同上:示例: 备注:实际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一般也只是针对且为偶数时,才使用配方法,否则可以考虑使用公式法来更加简单。例1、 已知x、y为实数,求代数式的最小值。例2、 已知为实数,求的值。例3、 分解因式:练习:1、已知,则 .2、若,则t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3、如果,那么的值为 。类型四、公式法条件:公式: ,注意:所有的一元二次都可以用公式法来求解,但它往往并非最简单的,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选用。典型例题:例1、选择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类型五、 “降次思想”的应用看方程中是否可以同时除以或者乘以一个非零的数,使得方程更加方便计算:如:(同除于10)这样更加方便计算。)(同乘于,这样二次项的系数为正整数,更方便计算)运用:求代数式的值;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例1、 已知,求代数式的值。例2、如果,那么代数式的值。例3、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根,求的值。例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方程组说明:解二元二次方程组de 方法有两种:先消元,再降次;先降次,再消元。类型六、换元法 例:解:令 则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 当时,求得: 当时,求得:(原方程共有4个解) 练习:考点四、根的判别式 =作用:定根的个数;求待定系数的值;例1、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例2、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1)求证:无论k取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等腰ABC的一边长为1,另两边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求ABC的周长。例4、已知二次三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试求的值.练习:1、当k 时,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是完全平方式。2、当取何值时,多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完全平方式是什么?3、已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是 .4、为何值时,方程组(1)有两组相等的实数解,并求此解;(2)有两组不相等的实数解;(3)没有实数解.考点五、方程类问题中的“分类讨论”例1、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m为 ,只有一个根,则m为 。 例2、 不解方程,判断关于x的方程根的情况。例3、如果关于x的方程及方程均有实数根,问这两方程是否有相同的根?若有,请求出这相同的根及k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考点六、根与系数的关系前提:对于而言,当满足、时,才能用韦达定理。主要内容:应用:整体代入求值。常用变形:, , , , 等例题: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恰是方程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 A. B.3 C.6 D.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3、已知,求 变式:若,则的值为 。例4、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 .练习:1已知,求的值。2.已知是方程的两实数根,求的值。练习:【练习1】若是方程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练习2】已知关于的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的值(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2) 方程的两实根满足【练习3】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 是否存在实数,使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2) 求使的值为整数的实数的整数值考点七、应用解答题“碰面”问题;“复利率”问题;“几何”问题;“最值”型问题; 1、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水产品,据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千克,针对此回答:(1)当销售价定为每千克55元时,计算月销售量和月销售利润。(2)商店想在月销售成本不超过10000元的情况下,使得月销售利润达到8000元,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2、将一条长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作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2,那么这两段铁丝的长度分别为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cm2吗?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最小为多少?3、A、B两地间的路程为36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时30分到达B地,乙再走1小时36分到达A地,求两人的速度.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