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完美版(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过程与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 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拓展法。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二、走进荀子:(让学生按照姓名、时代、评价、主要作品、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主要作品收集在荀子中。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三、解释文题劝,劝勉。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四、检查预习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木直中( )绳 舟楫( ) 须臾( ) 舆 ( )马 槁暴( ) 跂( )而望 筋( )骨 参( )省( ) 锲( )而舍之驽( )马 金石可镂( ) 骐骥( )一跃五、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和句子节奏。2、学生自读,并借助注释翻译句子。六、分析课文1、2节(一)分析课文第一节1、指名生朗读强调停顿、语气2、重点字词积累(1)学不可以已(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课文分析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提高自己比喻五则:学习的意义 发展自己(二)分析课文第二节1、指名学生朗读强调停顿、语气2、重点字词积累(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课文分析 弥补不足 比喻五则:学习的作用 达到目标(三)总结本课七、布置作业1. 同步导学练:16题 2. 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旧知1、默写课文1、2节2、重点词语解释(1)学不可以已(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分析课文第三节1、生齐读强调停顿、语气2、重点词语(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课文分析积累比喻十则: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专一三、课文总结(1)本文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一篇名作,连用20个比喻,反复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妙语连篇,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语言大师。春秋战国五霸七雄迭起,诸子百家活跃于政坛、文坛,不但留下了他们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论,也同时留下了他们语言艺术的名篇精萃。同学们要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2)写作特点比喻说理,形象透彻;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四、探究性阅读训练1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教师点拨并引申: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劝学中未选入本文的语句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 当然,荀子讲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2 提问:有人说,劝学是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始终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人”实质上是本文反复咏唱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写了哪些人呢?学生明确:“君子”“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个境界。教师适当引申: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抑“恶”扬“善”,避“恶”就“善”,所以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学习的重要性。3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略作解释:冥冥:精诚专一,埋头苦干。昭昭:明显的样子。惛惛:同“冥冥”。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蓬生麻中”点出外部环境,与“善假于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劝学第3段论述“善假于物”的作用,故应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积”“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应,故第2句应放在第4段段尾。应从词语的照应关系来着手解答问题。这样分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层次,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五、课堂检测1、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以为轮,其曲中规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 1. 同步导学练:711题 2. 背诵课文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