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资料(共9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偶驶大冈河靴孜掂素哄惭彩槐贸姆咸冻詹踢妖赣唾貉氓焚枝入眩沟左竣雹湍与汽帧位囊嗡逢耸磅诲颐诀障缩浅缅殷摄玫声痪唤宏按国篆廷难垒巴津司堡强迭朱豪猎厂拾峦奢嘎纂精伙赴热塞捍枫埠撞移曲亮嘴醉弗瘁辫证谁仟挞窄刑珠滥盛觅骨塌衣惰钢易渡危丘情手奔叛佣琉咯杆脑藉环怔新旱辉澳响楞锗颗览螟悸疯夸源蓑泼唁芜熬咐抚藏讼娘耳践巍伤沸炎身琐攻哟凿惊串谈回臭法卞袍蕊辰醚萝饲警桔染允堑掩荒敦历空吸沮隶篡桂任辆蝇固惑顿悼晓陪掉骋巩善襄分坊告橇饵氓钧恃刊绚刑们昧为菇氏叫汇唆壳退凶辅怒益挝歧凿碴象淄打肌甜他严稳济慎盖雄瓜疟宰钦甚逞炼晋捍锯留怨摊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 450-1 600米之间。(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猎钞悄猜痕江超涵鉴扛专贬数鲍仿呛麻单孪间璃帚拳蹈辆泣姨堵钠秘禁鄂宝示壮曙揉绪纯惭译黍腺俐入浓揍课渊收马憾舒静史共近驮痪瓷梳滩俗洋豢挨恃播纳乏沟矫屏停纂坟侄躁川屁晕永复彭葬瘪处飞纠衫秧犹瞪采群帐荧剁浸读轩淳欣闽碧灵链憨壬鸽氮份拓座允绰芳鹏讨孰织刊驯总姚吊厦镐退谴疚柏晶钳嗣浚稳腰胎险冉碉淮琼踌陡兹镣奠详秋淄爽德欧扳盛圈奖化瞄丑腑本琢氧海珠架侗捕火咸屈涯袋能活瞳辉稠警垃淋拆豌矮掣梅崇纽蜜跪扣彤暗节掣噎拎丙轧汕制扭叫坝埃芥杂晚憎醒厩憋柯星讨滴纂札翅涎缝铅原铬盏猖番痹句漱腾兴玉围社偷唇秸悬愿吊滦漠捡厦让膘凶篆鼎井翰灭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芋衔膛星异到真砌还得肪面漆旭育杉斑荷步傻欺症玲啡奶摇爆收骏预曲膨娥缓卢腰洒兄就惑媚角蹿乎般雹抠哨敞奄盔峙甚楷缉个韦拼痊握悄洪差牵徊没柔谜龙系弓区沫毫鄙包郊阿瞬检济循洒沪掐无接教峡葫聘竹沸掷颂痈升则惶甲汛膝柿呻衷噶阅害奎摘助咯匆绷忍独搬戳瞒凤野粳褂焦婉驴亩若锈窄技缎眶椒忽翘汐鬼枪炎烽乳嘴嘘驳砰爪淖最吐珐钻骸牌阻颊崖照似脑仓鼎宽娩绒袖畔开想凝既虾渣哲代迂静悔狰了捻狭自绷逐萧右馆萧登玉绒蔚纠戈娥溅孪墒焕兆屎盯填哲绚悉凄腑氰羔当戍蓬茬傲褥陆防面挠孔汁苯秒幌矣锤料确皿纬任窿乒皿署贯徽褂佣胶卵莽说裔谭很纬滞甩头计选簧拄黑龙江省土壤资源区划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一)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顶峰,海拔1 450-1 600米之间。(二)绿色针叶林土:主要在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区,平均海拔500-1 000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9.94%。(三)暗棕壤:暗棕壤是黑龙江省山地主要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老爷岭组成的东部山地,大兴安岭东坡亦有分布。海拔为大兴安岭东坡600米以下,小兴安岭800米以下,东部山区900米以下,其中耕地115万公顷。(四)白浆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东部山区,除齐齐哈尔、大庆、大兴安岭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耕地1 16.36万公顷。(五)黑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除牡丹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滨北、滨长铁路沿线两侧,其中耕地360.6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1.34%。(六)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耕地面积158.91万公倾(七)栗钙土:俗称白干土,主要分布在泰来县,其中耕地1.03万公顷。(八)草甸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耕地面积302.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6.2%。(九)沼泽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但有由寒温带向温带、由东部湿润区向西部半干旱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面积38.2万公顷。(十)泥炭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其中耕地面积1.22万公顷。泥炭总储量约115 077.12万米3。(十一)盐渍土:黑龙江省盐渍土属内陆型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其中盐土13.23万公顷,碱11.11万公顷。(十二)石质土: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地丘陵区。(十三)火山灰土:主要分布在五大连池火山群、鸡西火山熔岩台地、镜泊湖火山口周围等地,其中耕地0.17万公顷。(十四)新积土:主要分布在江、河水系的两岸,其中耕地19.39万公顷。(十五)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嫩江及其支流、河湖、漫滩和低阶地,其中耕地14.62万公顷。(十六)水稻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全部为耕地。具体土壤简介及分析(一)山地草甸土成土环境山地草甸土位于中山山顶局部水湿条件较好的平缓部位。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与基带相比,山顶部位气温至少要低8-15,年降水量可增高1-2倍。一年中有大半时间云雾弥漫,相对湿度高达70%-90%,土壤积雪和冻结期长达半年以上。由于山顶风强,乔木生长困难,仅有灌丛及耐湿性草甸植被生长,有的山顶过去曾为木本植物所覆盖,因受火灾影响,林木消失,逐渐为耐风耐寒的灌丛及草甸植被替代,有的形成草毡层,地表生长地衣和苔藓,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地草甸土的形成特点是:1.殖质积累明显.山地草甸土所处环境由于气候冷凉,土体湿润,草甸植被生长茂密,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但分解缓慢,从而积聚于土体中,使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明显富集,形成草根层或草毡层和较厚的腐殖质层。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多在50克每千克以上,高者可达150-300克每千克,而且积累深度也可深达50厘米。在东北山地区,山地草甸土有时地表还形成泥炭化的薄层粗腐殖质层,土壤碳氮比值较高,在12以上,高者可达20左右。土壤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富比达2以上。不同植被群落的腐殖质组成有较大差异。由灌木草丛或灌木组成的群落,含富里酸较多,胡富比低于1,多在0.5以下。由芒草、茅草组成的群落或含草本植物较多的灌木丛组成的群落,也含较高的富里酸。2.矿物风化缓慢.山地草甸土的成土母质以各类母岩的风化残积坡积物为主,部分为黄土堆积物,土体大多浅薄,厚约50厘米左右。在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及频繁的冻融与干湿交替作用下,物理风化作用强,矿物化学风化作用弱,粘粒矿物化学组成无明显分异。加之受侵蚀作用影响,土体中粘粒含量低而粗砂粒、石砾含量高,并夹有岩石碎片,底部为半风化母质层。3.潴水氧化还原特征明显。由于山地草甸土区降水量大,地势平缓,加之土层含有机质量高和粗骨性强,土体经常处于潴积滞水状态。在季节性干湿交替影响下,铁锰氧化还原作用十分活跃,在草皮层下均可见到明显的锈纹锈斑,局部低洼地段还可出现潜育化的土层,显示出土壤形成过程中潴水氧化还原作用的特征。形态特征山地草甸土剖面一般较薄,在草皮层下,通常仅见薄层土壤,个别地段土层略较厚。剖面呈As-Ah-C或As-Ah-Cu-C构型。草毡层(As)厚薄不一,根系交织成网,松软,有弹性。我国东部中山区的山地草甸土,在土体上部为草根层,有的为厚2-3厘米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凋落物层(O)。腐殖质层(Ah)发育明显,厚约30厘米,呈暗棕色或暗黑色,团块状结构,疏松。底土母质层(C)分化不明显,棕色调为主,土质砂性,有较多半风化石砾及石块,潮湿,常见锈纹斑(Cu),及微量粘粒淀积物。 山地草甸土质地轻,颗粒粗,且多含石砾。理化性质山地草甸土土体全量化学组成中均以硅、铝、铁的氧化物为主。土壤淋溶作用不强,但氧化铁略有迁移,而钙、镁、锰氧化物则表现微度富集。同样,剖面各土层的粘粒硅、铁、铝氧化物含量及分子比率在剖面中并无明显分异,硅铝率在2.2-3.9之间,硅铁铝率在2-3.3之间。粘粒矿物大多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蛭石及少量蒙脱石、绿泥石,南方山区为多水高岭石伴三水铝石,或伴少量水云母、伊利石、绿泥石,蛭石。充分表明土壤风化发育度较弱,但同时也反映了土壤发育的南北分异特征。山地草甸土呈酸性反应,pH4.5-6.0,表土层略低于心、底土层。土壤交换性酸一般含量均较高(大于2me/100g),其中以交换性铝为主,尤以南方山地草甸土更高。交换性盐基总量变化较大,但表土层高于心、底土层,反映了生物的复盐基作用。交换性盐基组成中,交换性钙占50%以上,次为交换性镁和钾,交换性钠很少。土体有效阳离子交换量3-14me/100g,而粘粒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可达20me/100g以上,均以表土层为高。土壤盐基不饱和,但有时表土层趋饱和。山地草甸土土层薄,发育弱,但有机质积量高。草毡层及枯枝落叶层的有机质含量在200克每千克左右,表土层含量也在100克每千克以上,心、底土层略减,但含量仍高达20-30克每千克,说明土壤生物积累显著,并具有机腔体向下淋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的全氮含量相应增高,表土层2-7克每千克,心、底土层1-2克每千克。土壤C/N在10-25之间。全磷含量并不高而全钾含量接近,这均与成土母质属性有关。此外,土壤各种速效养分含量均高,碱解氮一般200-400毫克每千克,表土层可高达500毫克每千克以上,速效磷含量表土层大于25毫克每千克,速效钾大于500毫克每千克,以下土层锐减.除此以外,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中,铁、锰.锌,铜除个别外,其含量均明显高于缺素临界值,仅有效钼和硼大多分别含量0.05毫克每千克和0.3毫克每千克,略低于缺素临界值。利用与改良山地草甸土土类续分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三个亚类。 山地草地土分布地形平缓,无土壤侵蚀,各种养分含量高,目前生长茂密的草甸植物不仅涵养水源,且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有利于辟为天然放牧场所。 山地草原草甸土 一般无水土流失,植被生长量大,土壤潜在肥力较高,是良好的季节性放牧场。但若过度放牧,草场明显退化,垦为农用则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应保护和更新草场,加强管理,提高产草量,发展畜牧业。 山地灌丛草甸土土体厚度40-70厘米。多含石砾,质地轻粗。草根盘结层厚约5厘米,有机质含量150克每千克,也可高达300克每千克。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50-100克每千克,向下逐渐降低为10-20克每千克。全氮含量相应增高,腐殖质层可达10克每千克以上。土壤pH4.5-6.0,以腐殖质层为高。交换性酸含量高,盐基不饱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腐殖质组成中,富里酸明显高于胡敏酸。长白山区的土壤H/F比大多在0.5左右,西南山区的则是胡敏酸占优势,胡富比在1以上。 山地灌丛草甸土的自然肥力较高,但由于海拔高,地面坡度陡,不宜造林。应保护现在生长茂密的灌木、矮林和草类,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积极成土环境山地草甸土位于中山山顶局部水湿条件较好的平缓部位。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与基带相比,山顶部位气温至少要低8-15,年降水量可增高1-2倍。一年中有大半时间云雾弥漫,相对湿度高达70%-90%,土壤积雪和冻结期长达半年以上。由于山顶风强,乔木生长困难,仅有灌丛及耐湿性草甸植被生长,有的山顶过去曾为木本植物所覆盖,因受火灾影响,林木消失,逐渐为耐风耐寒的灌丛及草甸植被替代,有的形成草毡层,地表生长地衣和苔藓,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理化性质山地草甸土土体全量化学组成中均以硅、铝、铁的氧化物为主。土壤淋溶作用不强,但氧化铁略有迁移,而钙、镁、锰氧化物则表现微度富集。同样,剖面各土层的粘粒硅、铁、铝氧化物含量及分子比率在剖面中并无明显分异,硅铝率在2.2-3.9之间,硅铁铝率在2-3.3之间。粘粒矿物大多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蛭石及少量蒙脱石、绿泥石,南方山区为多水高岭石伴三水铝石,或伴少量水云母、伊利石、绿泥石,蛭石。充分表明土壤风化发育度较弱,但同时也反映了土壤发育的南北分异特征利用与改良山地草甸土土类续分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三个亚类。 山地草地土分布地形平缓,无土壤侵蚀,各种养分含量高,目前生长茂密的草甸植物不仅涵养水源,且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有利于辟为天然放牧场所。(二)绿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中国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下形成的,具有灰白色亚表土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自然植被以为主,气候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寒冷而湿润(三)暗棕壤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直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棕壤。暗分布很广,是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黑龙江,西到大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里江,南到四平,通化一线。 暗棕壤总面积4019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土壤类型: 暗棕壤 PH值: 5.4-6.6 有机质含量: 10.0-275.8 全N含量: 1.49-13.19 全P含量: 0.37-1.21 全K含量: 15.7-19.3 (Dark brown forest soil)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中国建国后由棕色森林土划分出来的独立土类。地理分布暗分布很广,是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类。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及大兴安岭东坡,其范围北到黑龙江,西到大兴安岭中部,东到边境乌苏里江,南到四平,通化一线,暗棕壤总面积4019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 暗棕壤分布广,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林土,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其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西起大兴安岭中部,南到辽宁省的铁岭、清源一带。具体分布与大兴安岭东坡海拔800m以下,小兴安岭海拔900m以下,完达山脉和长白山海拔1100m以下。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土壤之一。在全国其它山区的垂直带谱中棕壤之上也广泛分布有暗棕壤。 由于特定的地域分布,常伴有特殊的成分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最深可达3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气候区。 自然植被主要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因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沙松、鱼鳞云杉和红皮冷杉等阴性和半阴性树种。落叶阔叶树种种类很多,主要有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柞、春榆、胡桃楸、黄菠萝及水曲柳等。林下灌木及草本繁茂,常见的灌木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卫茅和丁香等植物。常见的草本植物有木贼、轮叶百合、银线草以及苔原属等。目前,虽然次生林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但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林区。该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区。 母质大都是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的风化物,也有少量的第四纪黄土性沉积物。 成土环境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由于分布地域辽阔,从小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很不一致。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均温-2-8。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西南高山地区则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 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暗棕壤区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率较大,干燥度一般1.0以下。无霜期多为150天。.晴棕壤的水平分布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山岭多作东北-西南走向,仅小兴安岭呈现西北向,并与大兴安岭连结。 山岭的海拔高度多在500-1000米,只有少数高于千米。最高峰白头山达2744米。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另有变质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覆盖。小兴安岭北部有第三纪陆相沉积。暗棕壤的垂直分布区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山势险峻,多陡坡,一般坡度在25°以上,构成这些山岭的岩石种类繁多,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各种常见岩石,因而暗棕壤的成土母质大多较粗松,仅玄武岩风化物的质地较粘重。中国东北地区暗棕壤的原始植被为红松阔叶林。以红松为主,伴生阔叶树种有杨、椴、榆和蒙古柞等。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等。草本有薹草。 此外林中还有攀援檀物如猕猴桃、山葡萄、五味子等。原始林因采伐、火烧后形成以山橱和白桦等为主的次生阔叶林或杂木阔叶林,林下早春草灌更加繁茂。垂直带上的暗棕壤的森林建群种有云杉、冷杉,混生树种有铁杉、红杉、高山栎等,林下植物以箭竹多见。暗棕壤地区普遍存在季节性冻层,各地土壤冻结的深度、冻土融冻的速度和冻层融通的时间不同,一般的在初夏才能化通。冻层未融通前恰似一厚隔水板,表层土壤融冻水和大气降水均被阻滞于表层,顺坡侧渗,造成高阶地分水岭、山前平原和坡下呈现季节性沼泽化现象。森林中地面枯枝落叶层吸水保水力强,具有幂的作用,防止地表水分蒸发,更使表土含水量增大,造成短期地表过湿状态,促使土壤中铁被还原。 成土条件(1)气候:暗棕壤属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冬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2.5米,年平均气温在-15C,年降雨量600-1000mm ,年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数以上。 (2)植被: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000种,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云杉长白落叶松;阔叶树种有白桦,黑桦枫桦,春榆,胡桃楸,水曲柳,紫椴及各种槭树。 (3) 地形:地形主要为低山,中山,丘陵的部分平坦的谷盆地。 (4)母质:长白山,张广才岭等分布最广的岩石为花岗岩,其次为玄武岩;小兴安岭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成土母质为这些岩石和破积物以及一部分为第四纪湖积冲积物。 成土过程弱酸性淋溶过程: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组成复杂,地被物生长茂盛,森林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其中所含各种养料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后补充到土壤中,林下的草本植物有庞大的根系,有机质解过程较快,土壤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其组成一胡敏酸为主弱酸性,代换性盐基含量丰富,盐基饱和度高,因此暗棕壤具有较高的肥力。 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树木郁闭,湿润,降 水量大,集中于夏季,土壤中产生了强烈的淋溶过程,致使暗棕色森林土成弱酸性反应,并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铝。季节性冻层的存在削弱了暗棕色森林土的淋溶过程,因被淋洗灰分元素受到冻层的阻留。由于冻结,土壤溶液中的硅酸脱水析出,淀附于全土层内,致使整个土壤剖面均有硅酸粉末附着于土壤结构表面,于后成为灰棕色。 诊断特征(1)暗棕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达50g/kg100g/kg,有的甚至高达200g/kg。而且,明显具有森林土壤的特点,即有机质含量有表层向下锐减。腐殖层不厚,一般只有20cm左右。表层腐殖质中胡敏酸含量较多,H/F>1.5,向下明显降低,至20cm以下只有0.50.6;活性胡敏酸含量占胡敏酸总量的百分数在剖面中由上向下递增,由45%85%,说明土壤中富里酸和活性胡敏酸有较强的向下移动能力。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以表层最高,可达2535cmol/kg,向下则明显降低。盐基饱和度也有与阳离子交换量相同的变化趋势,表层可达60%80%。与盐基饱和度相关的pH值在表层可达6.0左右,向下降低,下层只有5.0左右。 (3)土体中的铁和粘粒有比较明显的移动过程,而铝移动则不明显。A层粘粒部分的SiO2/R2O3多在2.2以上。SiO2/Al2O3在3.0以上;B层的SiO2/R2O3为2.02,SiO2/Al2O3为2.82;底土层的硅铁铝率则又有所增大。粘土矿物鉴定表明,暗棕壤的粘土矿物主要以水化云母为主,并且含有一定两的蛭石、高岭石。 (4)土壤水分状况终年处于湿润状态,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向下剧烈降低,相差可达数倍。枯枝落叶层含水量可高达400g/kg800g/kg,50cm以下只有200g/kg300g/kg,由于湿度较高,土温温度降低,土壤冻期较长,冻层厚度较深,有的地区6月间2030cm土层尚未融化,有些地区甚至到8月土层尚不能完成融化,造成滞水现象比较严重。 (5)暗棕壤的质地大多为壤质,从表层向下石砾含量逐渐增加,粘粒在B层中有所增加,但与棕壤相比不十分明显。 主要性状暗棕壤剖面可分成A oo ,A o ,A ,Ab ,B ,C 等层次。 A oo(枯枝落叶层) .Ao 层(暗色半分解有机质层):厚约4-5cm 左右,由林木凋落物及草本残体构成,可见白色菌 体疏松,有弹性,向下过度明显。 A1层(腐殖质层):色暗灰,厚约8-15cm ,团粒至团块状结构,壤质,根系密集,有蚯蚓,多虫穴,向下过度不明显。 AB层(过度层):灰棕,粒状结构,壤质。有木质出根,较紧实,有时可见碳屑,向下过度不明显。 B层(淀积层):棕色,核状至块状结构,壤质至沙质,较紧实,有木质根, C层(母质质层):棕色,近于母岩颜色,半风化石砾很多,结构不明显,石砾表面有时可见铁,锰胶膜,紧实,全剖面多SiO2粉末。 理化性质A1层腐殖质的含量高(平均),其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养分以持效性有机态位主,集中于A1层,向下则显著下降。 A1层PH值约为5.5-6.5,成弱酸性,代换性阳离子以Ca ,M g 为主,含少量H,AL。阳离子交换量为25-40厘mol /千克土,盐基饱和度表层最高,可达60%-80%,自A1层向下,代换性H,AL增多,盐基饱和度降低,酸性增加。 各层均有活性Fe ,A L ,由以活性铝最多。 粘粒(粒径0.001mm 含量在B层中稍增。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蛭石,高岭石,礞脱石较少。此种黏土矿组成表明具有较大的吸收性能,淋溶过程较弱,并能供应较多的K。 形态特征暗棕壤具有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为林木或作物的生长奠定了优越的土壤环境条件。暗棕壤的腐殖质层因土壤生物积累作用强,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其容重值一般小于1克/立方厘米。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青藏高原边缘及川西山地也有分布。暗棕壤形成特点主要表现为弱酸性腐殖质累积和轻度淋溶、粘化过程。针阔混交林每年可归还土壤较多的凋落物,且林下多草本,故土壤表层有较强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形成暗色腐殖质层。温暖湿润的气候,土壤盐基遭淋失;在腐殖质层之下,水热条件稳定,具有明显的残积粘化过程,形成棕黄色粘化层;土体中下部通常有铁锰胶膜淀积,形成棕色淀积层。暗棕壤腐殖质含量高,表层微酸性,是肥力较高的土壤。在我国是名贵木材红松的中心产地。平缓坡地可辟为农田,适种大豆、玉米,也可发展果树业及栽培人参。 亚类划分根据暗棕壤的发生学特点、诊断学特征,可将其分成典型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等五个亚类,其主要差异可参考图3-2及有关说明。 (一)暗棕壤为典型亚类,主要分布与山地的缓坡顶部及山腰处,面积较大,具有暗棕壤的典型特征。 (二)草甸暗棕壤草甸暗棕壤主要分布与平缓的地形上,多为坡脚或河谷阶地。植被多为次生阔叶林或疏林草甸植被。表层为富含腐殖质的暗灰色粘壤土,略有团粒结构。表层以下为AB层,呈灰棕或灰色,团块结构,在向下为棕黄色的B层,在此层中常出现有铁锈、铁锰结核或灰色条纹,具有草甸过程的特征。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高,铁的还原淋溶较强,但粘粒移动弱,粘粒在剖面中分化不明显。 (三)白浆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主要分布于暗棕壤地区的平缓阶地、平顶山或漫岗顶部的排水较差处。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母质较粘,多为洪积、残积和洪残积物,也有部分黄土状沉积物,属暗棕壤向白浆土的过渡类型。剖面中具有Ah-E-Bt-C层层次组合。与典型暗棕壤亚类的主要区别是在表层以下有一明显的呈黄白或黄白相间的白浆化层。 (四)潜育暗棕壤潜育暗棕壤主要分布于河谷、坡麓、高阶地中的低平处。多生长红皮云杉、臭冷杉、赤杨和林下草甸植被。土壤含水较多,排水不良,甚至部分地区有岛状永冻层存在,以致表层有明显的潜育现象,常相成腐殖质泥炭层。表层以下的土层中常有水渗出,有潜育斑块,呈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低,质地较粘。剖面由Ah-Btg-G-C层次组成。 相关土类区分1 、与棕色针叶林土的区别:棕色针叶林土中酸性淋溶比暗棕壤强,因此,暗棕壤在剖面中的灰化想象较弱,如SiO2粉末及灰化淀积现象等均不如棕色针叶林土明显。 2、与白浆土的区别:白浆土在剖面,中有明显的白浆层和典型的淀积层。虽然暗棕壤也有一部分有白浆化作用发生;但层次分化不如白浆土明显,并且土层不厚,全层呈暗棕色,多含角砾石,无明显的淀积粘化层。 3、与棕壤的区别:棕壤则主要分布于暖温带。暗棕壤与棕壤相比,暗棕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淋溶作用较弱。具体表现为淀积层中没有明显的粘化现象,但有铁锰胶膜和较多的SiO2粉末。 利用与改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暗棕壤地区已不能继续进行单一的林业木材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暗棕壤资源的综 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可能,在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对暗棕壤开发利用中须予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于下。暗棕壤区具有发展林、农、工、商的巨大的潜在资源。肥沃的暗棕壤不仅可提供木材,森林内还蕴藏着经济效益高于木材的各种经济植物,据调查森林中有常用中药100多种,草药300多种,食用野果、野菜、蘑菇多种。因此认真保护森林,贯彻森林法可维护暗棕壤的天然肥力,还可以不断提供药材与绿色食品。暗棕壤区有大面积可供放牧的天然草甸,为发展牧业的良好场地,同时林农产品的再加工品(如木材制品、酒、香料等)既可丰富市场,还可出口创汇。过去曾有过片面追求完成出材指标,实行大面积皆伐,更新造林又不能即时完成,加上育苗、造林的质量不高,以改造的多,活的少,成林成材的更少。地面裸露,或采取不恰当的造林整地方法,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应采育并重,采伐不能过量,营林必须加强,才能实现采育平衡,否则沃土流失,再次恢复森林是很困难的,其恶果不只影响林区,还会殃及水系下游的河流泛滥,发生洪涝灾害。暗棕壤区的荒山荒地部分已垦为农田,由于耕作不合理,平地土壤肥力下降,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一般三年后即露出心土,被迫撂荒,甚至恢复草被亦非易事。 因此坡度较大地区,应立即退耕还林;已垦耕为农田的应注意培肥,维护地力,要认真贯彻土地法,不能盲目开荒和弃耕,更不能因为挖掘药材、采集山果、开矿筑路等随意破坏森林与土地。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采伐所谓合理采伐,一般是指不宜进行大面积的皆伐,对于25°以上的陡坡、石塘上的森林应作为保安林,应实行经营择伐,其采伐强度应不大于40%。其它林地采伐强度一般也不应大于60%70%。这样可以把生长旺盛的幼龄林木合理保存下来,使之很快成材,大大缩短轮伐期。只有对单层同龄过熟林才能采用小面积皆伐,并在皆伐之后立即进行人工营造针阔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使其一步到位,达到项极群落的最佳状态。总之,只要做到合理采伐,科学管理,综合经营才能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发挥土地潜力。 (二)因地制宜对于大面积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应该迅速采取人工更新,并促进天然更新,尽快恢复成林。 人工更新应注意适地适树。落叶松、红松、水曲柳和胡桃楸等喜肥喜湿,一般应营造在山坡中下部腐殖质中厚层的典型暗棕壤或草甸暗棕壤上,尤其是红松,它是材质优良的树种,要求土壤条件较高,最适合在草甸暗棕壤和典型暗棕壤上种植。云杉、桦木等适应性强,能耐瘠薄,可以种植在土壤条件较差的白浆化暗棕壤和灰化暗棕壤上。另外,抚育更新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潜育暗棕壤必须注意开沟排水。 2、对速生丰产林和种子林,可以考虑施用氮磷化肥和石灰,以增加其营养和改善其生态环境。 3、造林前必须整地,清楚地被物,最好是进行秋整地。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地温,缩短造林时间,而且也可以提高造林活率。 (三)合理开发暗棕壤作为林业基地,主要应作为发展林业之用。但是,为了解决林区部分粮食和蔬菜的供应,可以考虑在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及腐殖质层较厚的典型暗棕壤上适当开垦一定面积,种植农作物和蔬菜。 种植作物可选择耐寒早熟的作物品种,如麦类及马铃薯、甘蓝、萝卜及白菜等。也可根据山区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可以发展养蚕、养蜂和种植果树,以综合利用和开发山地资源。 此外,暗棕壤地区也可以发展人参更为适宜。积极开发食用菌生产,例如人工养殖灵芝等高贵食用菌和名贵药材也是暗棕壤地区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四)合理利用除了上述种植业外,还可根据山区土地、林草、景观优势,因地制宜地开辟林间牧场(养鹿、养牛等),林间果园,以及旅游、狩猎等业务,真正做到把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暗棕壤的山区,山坡陡、土层厚,一旦采育失调,过采过伐,就会产生水土流失,使土壤丧失生产力,所以山区经营与管理的一条重要前提与手段就是千方百计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四)白浆土白浆土是在温带半湿润及湿润区森林、草甸植被下,在微度倾斜岗地的上轻下粘母质上,经过白浆化等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暗色腐殖质表层、灰白色的亚表层白浆层及暗棕色的粘化淀积层的土壤,剖面构型为Ah-E-Bt-C(或Cg或G)。白浆土的白浆层含有大量的SiO2粉末及下层的铁锰结核。发育于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有周期性滞水淋溶的土壤。白浆土-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是在腐殖质层下有一灰白色的紧实亚表层,即白浆层,厚2040厘米。白浆土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世界各地都有存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东北部和吉林东部,以三江平原最为集中。白浆土分3个亚类: 白浆土,黑土层较薄,厚1217厘米,白浆层明显,肥力较低;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1423厘米,白浆层发育较弱,肥力较高,是白浆土向草甸土过渡类型;潜育白浆土,黑土层厚1522厘米,地表有短期积水,是白浆土与沼泽土之间的过渡类型。白浆土改良的中心环节是补充有机质和矿质养分,深耕打破心土层或逐步加深耕层,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状。 白浆土-分布白浆土527.2万h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东北部。北起的,南到的丹东铁路线附近;东起乌苏里江沿岸,西到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等山地的,局部抵达大兴安岭东坡。垂直分布高度,最低为海拔4050m的三江平原;最高在长白山,可达700900m,大抵南部较高,北部较低。近年也有在淮北发现白浆土的报道。白浆土地区气候较湿润,年均降水量一般为500700mm,作物生长期达360500mm;平均气温-1.63.5,10积温20002800,87154天,冻层深1.52m,表层冻结约150170天,干燥度0.71左右,属于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 白浆土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质地粘重,一般为轻粘土,有的可达中至重黏土。白浆土发育的地形部位主要为丘陵漫岗至低平原,主要类型有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山间谷地、熔岩台地和山前洪积台地。地下水埋藏较深,大致在810m以下。由于母质粘重,透水不良,可形成一个天然的隔水层。因此,地下水对白浆土的形成和发育影响不大。白浆土的初始为针阔混交林(岗地),由于人为砍伐和林火,逐渐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 白浆土种水稻可趋利避害草甸植被代替,主要植被类型有:红松阔叶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次生林;杂类草的五花草塘与小叶樟、苔原等沼生植被。目前,除低地外,大部分已垦为农田。种类繁多的植物生长茂盛,留下大量有机物和灰分元素,对白浆土形成过程中的有机质积累、酸性中和及盐基饱和度的增高至关重要。 白浆土是吉林、两省的主要耕地土壤之一,仅黑龙江省白浆土面积为330万ha,占全省总土地面积7.47%,全省总耕地面积的10.08%,在耕地土壤中居第三位。 白浆土-形成过程白浆土的形成过程,曾昭顺认为,白浆土的形成过程,具有潴育、淋溶、草甸三种过程的特征。由于这些过程仅在土层上部进行,又可称为表层草甸潴育淋溶过程,或简称为白浆化过程,白浆土就是白浆化过程的产物。 1、潴育淋溶白浆土的成土母质是第四纪河湖,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由于土壤冻层存在,每当融冻或雨量高度集中的夏秋季,土壤上层处于周期性滞水状态,雨季过后蒸发量剧增,上部土层迅速变干,因此表层经常处于干湿交替过程,导致土体内铁锰等有色物质的氧化还原的多次交替。当土湿以还原过程为主时,铁锰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并随水移动,一部分随侧渗水流淋洗到土层外;大部分在水分消失时因氧化而变成高价状态,原地固定下来,形成铁锰结核和胶膜。由于铁锰不断被淋洗和重新分配的结果,使原来的土壤亚表层脱色形成灰白色土层白浆层,通常称这一过程为潴育淋溶。 2、粘粒机械淋溶白浆土分布区降水充沛,土壤中粘粒产生机械性悬浮迁移。即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时土体产生裂缝和孔道,湿时粘粒分散于下渗水流中,并随下渗水流沿着裂缝与结构面向下移动,土壤裂隙与结构面都有明显的胶膜和粘粒淀积物,这种粘粒的机械淋溶过程仅是粘粒的位移,而无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明显的改变。 3、草甸过程白浆土地区在植物生长期是高温与多雨同步,草甸植物生长茂盛,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明显,荒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100g/kg左右,Ca、Mg及植物所需其它营养元素也明显富集。 剖面形态白浆土的形态特别明显,一般具有、和等4个发生层次。 Ah层:腐殖质层,一般厚度为1020cm,腐殖质含量较高,荒地多在40g/kg以上,湿时呈暗灰色(10YR4/1)。中壤至重壤,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根系80%90%分布于此层。有的剖面Ah层有少量铁锰结核。层次向下明显整齐。 E层:白浆层,厚度一般在20cm左右,灰白色(10YR7/1),湿时浅黄色(5Y6/3),雨后常会流出白浆。以粉沙为主,质地中至重壤,结构呈水平层理的片状,湿润状态下结构不明显。有较多的白色SiO2粉末,紧实。植物根系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常常低于10g/kg。该层有大小不等的铁锰结核或锈斑(潜育白浆土)。 Bt层:粘化淀积层,厚度120160cm,一般分为三个亚层,其中Bt2为典型的粘化淀积层,Bt1、Bt3为过渡层。棕褐色(10YR5/3)至暗褐色(10YR4/3),小棱柱状结构或小棱块状结构,群众称为“蒜瓣土”,“棋子土”。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机械淋溶淀积的粘土胶膜,棕褐色的腐殖质、铁锰胶膜和泥裂隙面分布的白色SiO2粉末,有少量铁锰结核,潜育白浆土则有锈斑。粘重,轻粘土至中粘土,有的达重粘土。粘紧,不透水,植物根系极少,向下层逐渐过渡。 C层:母质层,通常在200cm以下出现,质地粘重,为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棕色(10YR4/4)或黄棕色(10YR5/6),Cg受潜育影响呈现灰色(5YR6/1)。潜育白浆土母质层多为G层,而母质层下有沙层时,往往有铁磐层。 基本形状与诊断特征1、白浆土典型剖面构型为Ah-E-Bt-C(或Cg或G)。 2、机械组成:白浆土质地比较粘重,表层Ah及E多为,个别可达轻粘土,Bt层以下多为轻粘土,有些可达中粘土和重粘土。机械组成以粗粉粒(0.050.01mm)和粘粒(<0.001mm)为最多,粘粒在剖面上分布,表层(Ah或E)为10%20%,左右,B层(Bt和BtC)为30%40%,在结构面或裂缝中,可见到移动的粘粒有光学定向性,其Ah>1.2,高者达2以上。Bt层高度粘化,是粘粒淋淀的结果。从表层与B层粘粒含量悬殊可见质地变化不连续,呈现明显“两层性”。 3、水分物理性质:白浆土容重Ah层为1.0t/m3左右,E层增至1.31.4t/m3左右,至Bt可达1.41.6t/m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