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教学设计韶关市第一中学 郝桂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2)掌握Fe3+、Fe2+的鉴别方法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Fe3+、Fe2+的鉴别方法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关系。(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 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 (3)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教学方法学生探究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实验仪器和药品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Fe粉、FeSO4(晶体)、FeCl3溶液NaOH溶液、盐酸、KSCN溶液、稀H2SO4 、氯水、蒸馏水等教学重点1、学生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2、Fe3+、Fe2+的鉴别方法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验素材,合理做到探究思维发散和知识整合的有利结合2、Fe3+、Fe2+的鉴别方法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大多数以化合物的的形式存在,据你所知,铁有哪些化合物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将结果填在学案上)小组讨论,回忆一些熟悉的铁的化合物学生完成学案表一以熟悉的物质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分享成果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将铁的化合物分类:学生交流,并按要求将铁的化合物分类引导学生从分类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逐步进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活动我们对铁的性质比较熟悉,那么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又是怎样呢?引导学生从以上问题提出猜想,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每组至少选择仪器和药品进行三个探究实验)为了学生不至于因为问题太散,不能顺利达到探究的目的,1、2组探究Fe3+、Fe2+的鉴别方法;3、4组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巡视并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操作性错误予以纠正活动与探究1、提出问题: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讨论:探究Fe3+、Fe2+的鉴别方法;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2、猜想与假设:方案1:正二价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方案2:正三价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方案3: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方案4: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方案5:铁盐的性质3、实验设计: 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几种药品和仪器,根据自己的猜想来搭配组合,设计进行实验探究 4、收集处理证据:根据自己的设计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学案中表格二)分析实验现象5、探究结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行猜想科学事实。学生实验并完成学案表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给出Fe3+、Fe2+的鉴别方法并加以验证,学生没有体验到凭借自己的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喜悦,而且对这个知识点往往只是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效果不佳!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药品和仪器大胆的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准确记录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本节课既要达到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去探究实验,又要避免学生思维太散,难以得出有效结论,我把实验台上的药品特意做了挑选和限制(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Fe粉、FeSO4(晶体) 、FeCl3 溶液NaOH 溶液、盐酸、KSCN、H2SO4 、 氯水、蒸馏水),这样更有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安排不同学习小组内自由讨论后得出本小组的最佳探究方案各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分享实验成果并验证实验结论 1、2组与3、4组分别用对方探究和讨论后的方法加以验证是否可行,并得出的结论。请同学们小组探究并讨论后完成学案表格三)1、2组与3、4组分别用对方的方法加以验证是否可行,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科学结论。学生可以把Fe3+、Fe2+的鉴别方法与Fe3+、Fe2+的相互转化全部进行科学探究且没有浪费时间!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的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明确、简洁的语言表述现象、表达结论。教师引导: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了不同类型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及铁盐的相互转化。同学们也观察到了很明显的实验现象,大家从这些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又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问题: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条件是什么?这种转化又体现了它们什么性质?学生交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反思并积极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评价和总结:1、Fe2+的化学性质还原性2、Fe3+的化学性质氧化性3、Fe2+和Fe3+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实现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的【举一反三】学生思考后作答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通过对实验中一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实验的原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评价和总结:请同学们完成Fe2+、Fe3+离子与NaOH溶液的反应从实验中我们知道Fe(OH)2很易被氧化请思考:如何防止Fe(OH)2被氧化?长时间保存Fe(OH)2沉淀呢?请学生思考后完成【动脑思考】学生交流思考: Fe3+3OH-=Fe(OH)3(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现象:白色 灰绿色(红褐色)学生交流与讨论后回答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将实验进行了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逐层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学以致用一瓶未知溶液,如何鉴别它的阳离子是Fe2+还是Fe3+?(你有几种方法呢?)随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1-4题,教师随堂讲解交流与讨论,完成在学案上!学生随堂作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达到巩固的目的!作业:教材56页5-7题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实验为载体,实事为依据,多次应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法,突出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以提高。同时广泛采用实验验证、实验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的设计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全打破了以前常规教学。我们在以往铁盐的讲授中往往是硬把Fe3+、Fe2+的鉴别方法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塞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在本课中我采用学生自己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己验证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次大胆的尝试,我认为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且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发展。唯一感觉不足之处是,在探究实验中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完全放开探究,我在实验药品上做了控制,学生的所有猜想不能一一探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一点的时间交给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附:学案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班级 姓名 表格一:你知道哪些铁的化合物铁的氧化物铁盐含铁的碱表格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分组探究:1、2组探究Fe3+、Fe2+的鉴别方法,3、4组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仪器及药品: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Fe粉、FeSO4(晶体) 、FeCl3 溶液NaOH 溶液、盐酸、KSCN、H2SO4 、 氯水、蒸馏水等,下表可不填满:铁的化合物所加试剂(药品)实验现象大胆猜测结论1、2、3、4、表三:学生分组验证其它组得出的结论分组验证:1、2组与3、4组分别用对方的方法加以验证是否可行,并得出的结论!【实验】Fe3+、Fe2+离子的检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验证是否可行得出科学结论【归纳总结】 【动脑思考】为了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的白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实验】Fe3+、Fe2+的相互转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验证是否可行得出科学结论【归纳总结】 【举一反三】Fe2+和Fe3+的互相转化: Fe3+Fe2+ 学以致用:一瓶未知溶液,如何鉴别它的阳离子是Fe2+还是Fe3+?(你有几种方法呢?)随堂练习:1、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AFeO BFe2 O3 CFeCl3 DFe2(SO4)3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加入少量氯水加入少量KMnO4溶液 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 B C D3、将适量铁粉放人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 B3:2 C1:2 D1:14、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的方法;(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课后作业:教材56页5-7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