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共1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 第二 学期 第一周单元主要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其中,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一课时;正负数的大小比较为第二课时;单元复习“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为第三课时。单元作业设置1.第一课时完成P4自主练习1-5题;2.第二课时完成P6自主练习6-9题;3.第三课时完成P8“我学会了吗?”及补充自我检测题;单元教后记本节课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正、负数,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感性的素材中体会正和负的含义,从而更好的理解正、负数。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把抽象的数学与丰富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变的生动有趣。因此,我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单元 第2 学期 第2周单元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材分析二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2、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3、 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4、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8课时。其中分数的意义为第一课时;分数的单位为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为第三课时;真分数、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为第四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第五六课时;单元回顾整理为第七八课时。单元作业设置1.P11自主练习3、4、8、9。2.P17自主练习2、5、6、7、9、11、12、13。3.P22自主练习2、3、5、6、7、8。4.P25自主练习5、6、8、9、10、11、13。单元教后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独立完成到小组内交流、集体总结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建立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发现部分同学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加了单位,而表示部分是多少时却没有加单位,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以区别。第三单元 第2 学期 第3周单元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单元教材分析三单元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成功的乐趣。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10课时。其中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2课时;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单元作业设置1.P31自主练习2、3、5、6、7、8。2.P35自主练习1、2、4、5、6、7、8、10、11。3.P79自主练习1、2、4、5、6、7、8、10。4.P43自主练习1、2、3、4、6、7。5. P47自主练习3、6。单元教后记抽象概括出分时加减法的一般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要搞好这一过程的教学,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处理好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间的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第四单元 第2 学期 第5周单元主要内容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单元教材分析四单元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其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为2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为2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2课时。单元作业设置 本单元共安排作业7次,其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次,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2次,“我学会了吗”1次。单元教后记在学习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充分认识到难点,它从以前的八个方向发展为任何方向,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和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结合。为减轻学习的难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开展好教材中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积累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能力。第五单元 第2 学期 第7周单元主要内容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单元教材分析五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预算打下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4.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2.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作业6课时。其中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共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单元作业设置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其中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共安排作业2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共安排2次;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共安排2次。单元教后记1.在教学通分时,要注重学生对特殊情况下的公分母的简便找法的掌握。2.教学中要适当引导,促使学生理解通分与约分的异同,以防混淆。在通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并适当简化书写过程,即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同一个数这一步可以省略,直接写原分数和通分后的分数。第六单元 第2 学期 第8周单元主要内容 1.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六单元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3、通过网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6、通过研究奥运会上中国队成绩变化,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其中,1. 复式条形统计图共安排2课时;2. 复式折线统计图共安排2课时;3. 单元复习总结共安排1课时。单元作业设置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其中,复式条形统计图共安排作业2次;复式折线统计图共安排2次;单元复习总结共安排1次。单元教后记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能将统计图填完整。今后应引导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以防漏做。第七单元 第2 学期 第10周单元主要内容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2、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单位间的换算。3、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4、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单元教材分析七单元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14课时。其中,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应用1课时;单元回顾整理1课时;综合应用练习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单元作业设置本单元共安排作业14次。其中,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3次;体积和体积单位1次;容积和容积单位1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应用1次;单元回顾整理1次;综合应用练习1次;“我学会了吗、”1次;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次。单元教后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一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并记录整理数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悟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样做可能有些费时,但能让他们在认识、理解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认知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我在教学时安排了边摆边记录,再汇报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同时为整理、分析数据准备好必要的材料,更有利于有条理地分析汇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八单元 第2 学期 第14周单元主要内容1.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 合理安排时间;3. 挑次品;4.单元复习。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度,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是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其中,1.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课时;2. 合理安排时间1课时;3. 挑次品1课时;4.单元复习1课时。单元作业设置本单元共安排作业4次。其中,1.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次;2. 合理安排时间1次;3. 挑次品1次;4.单元复习1次。单元教后记找次品这个内容的主要目的向学生渗透一种优化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两点:第一、当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时会出现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第二、要想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找到次品,那么天平两端的物体个数必须相同。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能平均分成3份的就平均分成3份来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2组相等,另一组与之相差1。教学合理安排时间这个内容时,1.教师要做引导者。2.课堂练习的内容要与生活生活实际相符合。3. 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应排除一切干扰,充满激情的上好每节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全身心投入课堂,在融洽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