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课程教案(共8页).doc

    • 资源ID:13941610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课程教案(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授课时间第9、10周周次及课时安排第9周2课时,第10周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情况。2.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评价女神等作品如何成为文学经典。3.了解“五四”退潮后郭沫若诗风的转变。4.了解郭沫若的历史题材剧作及对另一文体领域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1. 从作品中感受独有的艺术气氛,并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诸如女神这样的作品,是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创作个性,从而成为文学经典。第四章 郭沫若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一、生平(18921978):八年启蒙(19061913):1912年,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郭沫若自幼聪颖好学,从童年起便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了他对诗歌的兴趣。十年留日(19141924)诗人身份:19131923年,留学日本。1916年夏在东京与佐藤富子(安娜)恋爱,同年12月同居;1921年6月,与郁达夫等在日本成立创造社,8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为新诗开了一代新风;1924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发表革命与文学,抛弃早期思想,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两年北伐(19261927)战士身份: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27年3月,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后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2月,迫于通缉,举家赴日,在日本流亡十年,埋头于古文字、古代社会研究;十年流亡(19281937)学者身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十年战争(19371947)政治家身份:1937年7月,别妇抛雏,只身回国参加抗日;1938年1月,与于立群同居。抗战中担任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充当革命文化的班头”。建国后,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副总理等职。二、思想和创作:1思想早期的诗作先受泰戈尔清新明快诗风、后受惠特曼豪迈粗犷诗风和斯宾诺沙“泛神论”的影响。后期(1925年后)提倡无产阶级革命。 “泛神论”。泛神论是以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统治为特征的,是欧洲十七八世纪反对中世纪神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代表人物有布鲁诺、斯宾诺莎等。泛神论认为“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即整个宇宙或自然同一,都是神的体现,而神也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并不凌驾于世界之上,并且强调主体的人与自然融会后所呈现的精神之力。 对自然的仰慕。“神”即“自然”,他崇拜那唯一的本体,热爱宏伟的自然,“我把自然当朋友,当做着爱人,当做着母亲”。 对“自我”的无限放大。“我即神”“神无限,我亦无限”。昂扬着破坏偶像、否定既定权威的反抗精神。 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一切都由本体而来,都具有本体的属性,你就是我,我就是他,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同胞。在这个哲学基础上,建立那个亲密无间、平等自由的理想国。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中的社会。19241926,接受马克思主义,与泛神论思想决裂。1924年上半年,郭沫若翻译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郭沫若早熟,七岁就喜欢他嫂子(叶罗提之墓),造成他女性崇拜意识,后来诗集女神、话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虚构人物,婵娟)、蔡文姬等剧作中都得到表现。 2.创作: 诗集:女神(1921),星空(1923),前茅(1928),恢复(1928) 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 (1942), 孔雀胆(1943),蔡文姬(1959) 小说: 牧羊哀话,残春,喀尔美萝姑娘,漂流三部曲,落叶, 叶罗提之墓,Lobenicht的塔三、郭沫若的诗歌思想“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诗要出于无心,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第二节 开创时代风气的女神一、女神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 1919下半年至1920上半年,是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1921年8月,诗集女神一问世就结束了五四诗坛的“胡适时代”,以其彻底的反叛革命精神,崭新的浪漫主义审美意识,恢宏的诗歌创造才能,开一代诗风。从时间上来看,郭沫若并不是最早写新诗的人,在他之前就有胡适等人尝试新诗写作,但这些初期诗人的诗作大都是些带有旧诗词痕迹的“放脚体”新诗,内容肤浅,意境平淡,形式简陋,语言单薄,缺乏与伟大时代相适应的宏大气魄,不足以成为代表时代的声音。序诗。第一辑(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 (雄浑奔放的诗):以凤凰涅槃天狗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等为代表;第三辑(冲淡清新的诗):以Venus霁月死的诱惑等为代表。二、女神的思想内容1.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不独艺术上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底精神”。(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近代科学的成分;世界大同的思想;时代青年在绝望与消极之中有挣扎和热情。)A:破坏与创造精神匪徒颂更是直接歌颂反抗叛逆精神的典型诗著。凤凰涅磐借用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故事,象征了旧世界的死亡和新世界的诞生,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在女神之再生中,诗人借古代传说中颛顼与共工争帝和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谴责了当时中国的军阀混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申诉了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旧社会的否定和对新社会的追求。棠棣之花取材于战国时代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通过聂政与姐姐聂莹姐弟二人在母亲墓前诀别时的歌唱和对话,揭露了当时军阀混战、苍生涂炭黑暗现实,揭示了“均贫富,茹强权”的社会理想,歌颂了聂政姐弟“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B:爱国主义感情抒写“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是女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晨安被作者称作是献给祖国的“颂词”,同样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C:个性解放女神中的多数诗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直抒胸臆的,处处突现着一个鲜明生动、富有叛逆反抗精神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描写自我形象最突出的诗篇是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自我”形象也同样表现了宏伟的气魄和豪放的激情。2.对大自然的尽情赞美郭沫若的抒写对象是整个宇宙,包括日月星辰、高山大川、江河海洋、风云雨雪。他把这些雄伟壮丽的自然景物当作自我表现的对象,借以表现他那向往光明和创造的强烈愿望,处处渗透着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充分地表现个人感情和时代精神,如太阳礼赞日出等。3.劳工神圣的精神郭沫若在女神中也对创造万物的劳动和工农劳动者给予诚挚而热情地赞美。在地球,我的母亲里,诗人明确表示了他对工农劳动者的无限景仰和热爱,在西湖纪游一诗中,诗人写他在雷峰塔下看见一位锄地的老农民,老人抬头看着诗人,“他那慈和的目光,他那健康的黄脸,他那斑白的胡须,他那筋脉隆起的金手”。三、女神的艺术特色(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2.对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的巧妙运用:例如女娲炼石补天、共工与颛顼争帝、凤凰自焚更生、天狗吃月亮等神话传说,聂政刺杀侠累、屈原自沉汨罗江、苏武牧羊等历史故事。3.构思宏伟,想象奇丽,情调激越,旋律急骤,这是形成女神浪漫特色的主要因素。(二)形式的彻底解放和新颖多姿郭沫若在研究、借鉴中外各种诗歌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新体式。女神中的诗歌,既有惠特曼式的自由体,也有格式比较整体谨严的新格律体,又有泰戈尔式的抒情写景小诗,还有他首创的唱白交错的诗剧形式。最能代表郭沫若独特风格、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还是那些气势雄浑豪放的自由体诗。1自由驰骋的格式郭沫若的自由体诗,冲破了一切旧格律的束缚,不作丝毫的雕琢加工,诗节、诗行、字数、格局的安排,完全服从于感情自然流泻的需要,采取了与内在感情和谐一致的全新形式,给读者以全新的审美感受。2和谐优美的内在韵律郭沫若主张新诗要打破古诗那种外在韵律的束缚,但他并不忽视韵律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他追求的是内在的韵律(无形律),这就是情绪的自然消涨。他认为人的情绪本身就有高低抑扬,流泻出来便形成一种内在的韵律,而不必人为地去制造韵律。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3·优美自然的节奏女神中的自由体诗的节奏,也不是借助于外在的形式来获得的,而是通过诗中的情绪的抑扬、音调的强弱变化体现出来的,显得既优美,又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诗歌外在形式上粗糙的缺陷,增强了感染力。(三)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风格的多样化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女神的风格是多样化而又富于独创性的。郭沫若是以浪漫主义诗人著称的,女神里的多数诗的风格是豪放、雄浑、粗犷的,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抒情咏物小诗则带有泰戈尔、陶渊明、王维式的冲淡、清新、婉约的风格。即使在那些以豪放磅礴气势见长的诗篇中,也有各自差异。四、女神后的诗歌1.星空1923年出版。五四退潮期的现实吟诵,反映了作者历史彷徨期复杂的情绪,世界观的矛盾,预示着郭沫若的转化。星空中的诗,虽缺乏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但技巧却趋于圆熟: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从女神的呐喊到星空的彷徨)2.瓶: 作于1925年2、3月间,浪漫的爱情诗,共42首。爱情诗瓶是星空时期的时代苦闷在爱情生活上的投影。诗作所体现的缠绵悱恻的情调是郭沫若主情主义美学思想的自然延伸。 “我说郭沫若,你可以不必害羞你思想的矛盾,诗人本来是有两重人格的。况且这过去的感情的痕迹,把他们再现出来,也未始不可以做一个纪念。”(郁达夫<瓶>附记)3.政治抒情诗:前茅:取名"前茅"革命时代的前茅(序诗)。大多为19211924年作品,1928年出版,诗风转变之作。集中反映了诗人世界观和阶级立场转变的过程: 泛神论阶级论: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恢复:作于1928年1月,3月出版。写于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日子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尝试。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态度坚决、挑战强烈、回击有力。第三节 郭沫若的剧作与小说一、郭沫若的早期剧作(爱国主义思想的诗意表达)1.诗剧“女神三部曲” 郭沫若的剧作,同他的新诗一样,也是发轫于五四时期。在莎士比亚,歌德等剧作的影响下,于1920年便连续写下了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湘累等三篇诗剧。 女神之再生取材于上古共工与颛顼争帝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共工和颛顼为了当元首,不惜驱使“党徒”互相残杀,只闹得天体破裂、尸骸盈野,飞沙走石,一片昏暗。诗人强烈诅咒了现实社会军阀混战的罪恶。诗人要建设一个美的中国,诗中的女神,自然是诗人极力歌颂的“美的中国”的创造者。 湘累取材于屈原的故事,这里写的只是屈原被放逐后与女须乘船游洞庭湖的生活片断。诗剧的主角屈原,强烈申诉了被放逐的不平和郁愤,抒发了怀念故乡、忧国忧民的深沉的爱国激情。 棠棣之花是三篇诗剧中较为重要的一篇,诗剧取材于战国时,代聂政刺侠累的故事。历史故事中的聂氏姐弟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的思想。但诗人却加以改造和升华,使他们具有了为祖国和人民而献身的英雄怀抱。他们对连年战争,表现了切肤之恨。因此,他们悲壮地表示:“不愿久偷生,/ 但愿轰烈死。/ 愿将一己命,/ 救彼苍生起!”2.广寒宫和孤竹君之二子 1922年,郭沫若创作了广寒宫和孤竹君之二子两篇诗剧。这两篇诗剧,前者是对月宫中的“极乐世界”的憧憬,后者是对离群索居的“自由纯洁的原”生活的渴慕。两者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但他追怀的是月宫的圣洁和明净以及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节操,“浓厚地带着虚无主义色彩”。3.早期戏剧代表作:三个叛逆的女性 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在历史人物的“骸骨”里吹进了“五四”时代精神,“借着古人来说自己的话”。是“三不从”的标本,做的是翻案文章。 卓文君一反历史的偏见,正面歌颂了卓文君蔑视“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为争取人格独立,婚姻自主而勇敢投奔司马相如的反抗叛逆精神。 王昭君把昭君出塞写成了“性格的悲剧”。王昭君的下嫁匈奴,是出于“彻底反抗王权”。于是便把一个充满哀怨情怀的王昭君,写成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叛徒。她对“入选禁宫”并不感到荣耀和幸福,也不象其他“后宫佳丽”那样去贿赂画师以争宠于皇帝。当汉元帝知道了画师的欺骗决定另换一宫女下嫁匈奴,并要册封昭君为皇后时,昭君非但对皇上的宠爱和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给以极度蔑视,公开对抗皇上的意旨,并且当面控诉了汉元帝的恣肄威虐、骄奢淫逸的罪行。 聂嫈可以说是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创作高峰的标志。因为这部作品,不仅有其反封建的用意,而且从现实斗争出发,有着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聂嫈写的是聂政刺杀了韩哀侯和韩相侠累而毁面剖腹自杀之后,姐姐聂莹,为传播弟弟的“侠情义气”为弟弟全节、前往韩市、认尸自杀的一段。所以,聂嫈乃是五年前的诗剧棠棣之花的续篇。二、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1.“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40年代,郭沫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成熟的浪漫主义史剧观,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的真实,而是内在的历史精神的真实,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所谓“失事”就是在“求似”的前提下,和“和历史事实是尽可以有出入的”。如屈原里面的婵娟、卫士和棠棣之花里面的酒家女都是郭沫若“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的历史人物,而虎符中围绕如姬的一系列情节也都是他编造出来的。在棠棣之花里,他让剧中人说出了和现代出入不大的口语,让聂嫈唱出了五言诗、游女唱出了白话诗,甚至有意曲解主要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对屈原里面的张仪和高渐离里面的秦始皇进行了过分的诬蔑。2.历史剧代表作屈原(1942.1) 思想主题全剧共分五幕六场,主要以宫廷内部对秦外交上的两种不同路线(连横与合纵)的斗争为主要矛盾线索。“连横”是秦国和亲秦派采取的战略,即分裂六国的统一战线,各个击破,以统一天下;“合纵”是六国之中有远见卓识的人所采取的战略,即联合六国的力量来抗击秦国,以粉碎秦国统一六国的野心。通过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决战,剧本着力塑造了热爱祖国和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形象,愤怒地揭露和鞭挞了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类,影射和讽刺了反共卖国制造分裂的国民党反动派。 故事情节秦国使者张仪为了贯彻“连横”的主张,来见楚王,表示要“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请楚国与齐国绝交,屈原力主联齐抗秦,楚怀王采取了屈原的主张,拒绝了张仪的建议。南后郑袖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极力笼络张仪,为此与上官大夫靳尚等人暗中勾结设下毒计,以“淫乱宫廷”的罪名来诬陷屈原,楚怀王信以为真,便罢免了屈原的官职,并同意与齐国绝交、同秦国联合。屈原不计个人安危,深深地为楚国人民的利益感到担忧,苦口婆心地劝谏楚怀王,却再次遭到南后的羞辱,他悲愤难遏,痛斥张仪,从而触怒楚怀王,被囚禁在了东皇太一庙。屈原的学生宋玉在危难之际背叛了自己的老师、投降了南后,屈原的女弟子婵娟却因为揭穿了南后勾结张仪的阴谋,并且痛骂了南后也被囚禁起来。南后的父亲郑詹尹在南后的指使下,意图用毒酒毒死屈原,不巧此时婵娟在卫士的帮助下逃离了被囚禁的地方,来到了东皇太一庙,误饮毒酒而死。祭奠婵娟之后,屈原在卫士的邀请下,出走汉北而继续坚持斗争。 人物形象分析 该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屈原、婵娟、郑袖、宋玉等。屈原的形象由于寄托了作家的理想而更加鲜明、生动、满怀激情而感人至深。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的典型,具有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其性格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具有崇高的品德。剧本通过橘颂对橘树的赞美而表现了屈原所景仰的为人之道,即志趣坚定、心胸开阔、不随波逐流、不固步自封、光明磊落、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到底等。橘树所具有的品格,实际上也正是屈原人格的自我写照。 B: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干、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屈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政治上高瞻远瞩。在国内,他反对小人、奸臣掌权,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消除流弊,使国家富强起来;在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秦国的野心,保国安民,并为此而遭到了投降派的诬陷、排挤和打击。尽管如此,他却仍然坚持正义,并揭穿了南后、张仪等人的阴谋,表现出了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精神。 C:具有为反抗黑暗、实现光明而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最后一幕的雷电颂中,表现出了"愿为创造一个美好的光明的世界把自己的生命化作火炬燃烧的强烈意愿",这实际上就是表现出了他为真理而斗争,为祖国去献身的伟大情怀。 D: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剧本中,作者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史实的客观性,而将其固有的局限性表现了出来,如屈从王权、恪守封建忠义伦理的一面。 婵娟是一个虚构的形象,是作者从屈原的辞赋中汲取营养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是屈原精神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和道义美的化身。 屈原的艺术特色 A:富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B:以古讽今,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尖锐性。 C:具有浓郁的主观性和抒情色彩,是戏剧的诗。 D:结构紧凑、集中。 屈原把屈原坎坷悲壮的一生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从清晨到半夜)来加以完成,对此前或此后的历史则采用了虚写的方式加以暗示,紧紧围绕爱国和卖国的两条路线的尖锐冲突塑造了屈原的伟大形象,既做到了对战国时代政治风云际变的渲染,又使得实际的政治斗争紧张而激烈,剧情紧凑而集中。3.其他历史剧创作 棠棣之花(1941.12)写的是齐国义士聂政受韩国主张抗秦的“抗秦派”严仲子所托,去韩国刺杀主张亲秦的卖国贼、丞相侠累的故事。事成之后,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孪生姐姐聂嫈而毁容自杀。聂嫈听到消息后,不顾自身的安危前往韩国认尸并祭奠自己的弟弟,将弟弟的声名传播出来后也自杀身亡。 高渐离(五幕史剧,又名筑),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描写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其友高渐离不畏秦王淫威继续行刺的故事,歌颂了反抗专制暴虐统治者的坚毅勇敢、不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虎符(五幕史剧)的题材是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通过对如姬不惜以王妃之尊及付出生命的昂贵代价窃符事件的开掘,揭示出生命的崇高意义。 孔雀胆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写的是元末云南行省梁王之女阿盖与大理总督段功的爱情被丞相车力特穆尔荷王妃阴谋扼杀的故事,明确指出了导致爱情悲剧的妥协主义的危害。 南冠草(演出时更名为金风剪玉衣)写的是明末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推戴鲁王,聚兵抗清,最后壮烈殉国的故事,把夏完淳诗集南冠草所含的诗情和史事戏剧形象化了。三、郭沫若早期的小说创作(浪漫主义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最早发表的一篇小说,作品以朝鲜为背景,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1.刻意表现自我对爱情的追求及潜意识的流露。如残春、落叶、喀尔美萝姑娘、叶罗提之墓。落叶中篇小说,为纪念他与自己妻子的坚贞的恋爱生活而写,具有较为深刻的反封建意义,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叶罗提之墓、喀尔美萝姑娘等篇章也描写爱情生活。前者是写叔嫂间的爱恋,后者中的主人公,是既爱着自己贤惠的妻子,又去狂热地追求一个卖甜食的姑娘。这两篇作品对人物潜意识的刻画十分深入。2.以个人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自传体散文式小说。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经济上的困窘和生活的悲惨。主要是漂流三部曲、行路难。漂流三部曲和行路难是自叙传类的小说,小说中的爱牟(英文AM音译)实际上就是郭沫若自己,作品记叙和描述了郭沫若留学日本和从日本回到上海办刊物期间的生活。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三个短篇。这是根据作者一九二三年春回国后到一九二四年再去日本前的一段生活经历写成的。 歧路是写他怀着朦胧的改造社会的理想,带着妻子从日本回国后,同志趣一致的友人合办一种文学杂志。但在这种文墨生涯中,非但使他看不到改造社会的效用,而且文学是不值一钱的,连自己的妻儿都养活不了。无奈,只得将妻儿送回日本,使其自谋生路。 炼狱写他为了排解妻儿走后的孤寂而同友人去太湖游览的情景。但狂饮大醉,情绪一蹶不振,太湖的胜景,仍然医治不了他内心的苦痛,只得仍受上海斗室中“炼狱”一样的生活的煎熬。 十字架中,他辞退了四川C城红十字会的邀请,痛快地用脚践踏了作为聘金的一千两银子的汇票,并激愤地说:“这金钱的魔鬼!我是不甘受你的蹂躏”。他决定到日本去。 行路难是漂流三部曲的续篇,小说分上,中、下三篇,写的是爱牟在一九二四年四月间重到日本与妻儿团聚后的窘迫、困苦的生活。小说以爱牟一家从福岗迁居佐贺山中为线索,通过退房子、处理家具、坐火车、找房子等情节,表现作为一个穷苦知识分子的爱牟,在日本那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见欺于日本人和有钱的商人,而饱受凌辱、处处碰壁的困境。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课程教案(共8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