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国美术家说课稿(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7 三位中国美术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 9 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位中国美术家 (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 7 课,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程类型属于_欣赏 评述 _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有助于学生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矫正当前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课教学内容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群马和田横五百士的欣赏,感受画家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我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本国的优秀画家,感受作品强烈的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了解民族艺术、热爱民族艺术的公民美术素养。我采用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图片进行教学。根据本课内容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感受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去学习欣赏艺术作品。掌握从色彩、造型、构图、艺术风格等方面去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美术家的作品欣赏,感受画家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是三位美术家的绘画风格。教学难点是三位美术家的风格完全不同,如何把他们一一讲解清楚,让学生对每位美术家及作品留下深刻印象。本课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教材。二、学情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不喜欢美术,上课不主动不积极,课后不完成作业等。初中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对什么是美术和对各类绘画都有所了解,但是还缺乏对画作的欣赏评述能力。三、教法设想 根据本课特点我采用讲授法、比较法为主,分析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法设想的依据是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学法指导 结合教法和学情,我采用观察法、比较法为主,合作交流法为辅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依据是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紧扣教法符合学情。五、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时间维度、内容学习维度和目标达成维度的结合点上安排教学内容;为此我将本次教学设计分为四大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2、启发引导,探求新知(10分钟) 3、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 4、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其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式导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中国画家的名字。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我今天的课题“三位中国美术家”。(二)启发引导,探求新知1、介绍张择端及其作品 清明上河图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首先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作品,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吗?你们了解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吗?画面中大船上的人物情绪是怎样的? 虹桥上的人们在做什么? 图中有多少人物,你能看出他们的职业吗?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画面,思考回答问题,逐步加深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认识。知道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通过长卷式构图,用细腻的线条、丰富的造型表达了汴河两岸的市井繁华。特别是在风俗绘画中还表现了众多人物不同身份与情绪,十分生动传神。此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2、介绍徐悲鸿及其作品群马 奔马 田横五百士接着我展示群马、奔马多幅徐悲鸿画马之作。并提出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画家徐悲鸿为什么特别喜欢画马?他画的马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进行回答,我进行补充和总结徐悲鸿是一个学贯中西的画家,即能画中国画,也能画油画,很有艺术才华。马具有一种昂扬的精神,徐悲鸿喜欢画马,他画的马结构精准、线条清晰,是中西结合的典范。然后我继续出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让学生与群马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田横五百士与群马作品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描绘这样一幅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徐悲鸿的两幅作品一幅是油画一幅是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之作。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氛,撼人心魄。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得眼睛。3、介绍潘天寿及其作品 朱荷再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潘天寿的作品朱荷,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朱荷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吗?请联系以前学过的写意花鸟画,谈谈朱荷在构图、设色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潘天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他善以平凡题材入画,却能产生不凡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本幅作品用笔苍劲,构图奇绝,气势磅礴。荷花的艳丽与荷叶的浓重交相辉映,形成统一的整体又有色彩的对比,充满力量与生机。 在这个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欣赏法,对比分析法,介绍三位中国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伟大,并产生热爱民族绘画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在该环节我出示几幅三位中国美术家作品,请同学们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构图、用墨、用笔,使画面具有一定的意境和美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能力弱:可以选择简单作品的进行临摹。2、能力强:可根据老师提供作品进行临摹。在学生进行临摹的过程中,我则进行巡回指导,对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指导,同时对大家的积极表现提出鼓励与表扬。展示点评中,我则引出了课堂的多维度评价机制,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整堂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第二则是他们的互评。通过小组的讨论和互评来提升学生的评价和审美能力,以达到能力的拓展;而第三则是我在课堂上的情感迁移。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将学生最初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的认知,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增强感受、升华体验。(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2、三位中国美术家是谁,你知道他们的代表作品吗?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艺术界中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位中国美术家外,你还知道那些有名的艺术家,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有名的艺术家,等下节课进行讨论。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思路清晰、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突出重点、简洁大方便于学生理解。课 题多媒体屏幕1 介绍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2 介绍徐悲鸿 群马 奔马 田横五百士3 介绍潘天寿 朱荷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专心-专注-专业